绿林网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经典读后感有感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是一本由[意] 埃莱娜·费兰特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00元,页数:5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读后感(一):失踪的孩子

生活中没有所谓的对错,有的只是当下的选择 我们不能用几个极端的词来评判一个人,当然也不能用一些流行词语比如“渣男”“海王” 来评判故事里面的人物 每个人的个性都是鲜活的 尼诺: 爱时热烈,分开时又可以做到无限冷酷,并不舍得放弃任何女人和爱 精于话术,精于控制,精于迷惑,擅长于只要自己的面具 机会主义者,会为了自己的利益随便转换立场,没有实在的信仰。 莉娜: 经历了家庭暴力、爱情的交易、偷情私奔、濒死绝望、死灰复燃 她一直忍受着生活中血雨腥风的摧残。但莉娜从来没有倒下过,当蒂娜失踪之后,莉娜倒下了。 看完书之后我不知道怎么描述莱农,她幼年的性格和我很像,中年变得勇敢,冷静,充满了智慧但是不自信 后来变得疯狂,鲁莽让我对她心生厌恶 晚年能够及时止损 ,一直陪伴着莉拉 什么是真正的好朋友呢?她算是嘛?我想莉拉是这么认为的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读后感(二):我很惆怅,看了一个有头无尾的故事

开头抱着很大的期望代入了莉拉,以至于她的所作所为我都能预料到,因为我也这样,可以说我的性格和行为举止跟莉拉一模一样。现在看完了很彷徨,一直怀疑自己是不是漏了什么;我无法说服自己看了四本书,但是没有任何收获的事实——我好像随着莉拉消失了。 莉拉,她应该会这样对莱农说——我很生你的气,如果你不应该写下这个没头没尾的故事!你不应该写下我,我只想消失,无论是书面上还是现实里,所以这个故事对我而言没有任何意义!虽然莱农你用匿名,就是为了防止读者透过你的身份知道我是谁;虽然莱农你极力忍住了找到我的欲望,不用自己一生累积的资源来轻易地找到我,但即便是写匿名书的你也只会让我消失得更彻底! 最后,莉拉在街头巷尾徘徊,看各种书籍熟悉地形,是为了找女儿,也为了守候伊玛;她离开那不勒斯,是因为伊玛离开了那个地方,而她可以扩大范围地找女儿。 你们还记得阿尔曼多对莱农说莉拉不“虚荣”的故事吗? “你的朋友一点也不虚荣,我为她感到难过,虚荣是一种资源。假如你很虚荣,你会很小心你自己,还有你自己的东西。莉拉一点儿也不虚荣,因此她失去了女儿。” 莱农回到了城区里,莱农让莉拉卸下了心防,莉拉有莱农在就感觉自己很安全,莉拉觉得“我们简直战无不胜”。但谁说莉拉不虚荣的呢?莉拉曾经做过鞋匠和设计师,艺术家和装修设计家,程序员和老板,为了成功她做过很多努力——她很虚荣。但莱农来了,那位小时候拉着我的手闯进地下室找娃娃的女生,那位拉着我的手去堂家要娃娃的女生,有这个女生在,我就无所畏惧,不用时时刻刻提防着谁会抢走我和我爱的人。但正因为莱农在我的苦苦要求下回来了,我才忘记了要保护自己和自己的女儿,我的女儿才被坏人抢走了,有没有可能,是这样呢? 最后,莉拉会对莱农说:“我离开了,但一直徘徊在你身边”。那个娃娃就是证据。 莉娜会对我说:“你在这本书里没有任何收获,是因为这是一本讲我和莱农的故事,而我不在里面”。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读后感(三):那不勒斯的一些人和生活

读完了那不勒斯四部曲,也见证了这个故事里,莱农和莉拉从六岁开始五十多年的友谊。 贫困破败的老城区里,几个不同背景家庭出生的孩子,男孩和女孩,在各自的成长过程中,很难走出城区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局限。 莱农读书,写书,虽然走了出去,但是内心仍然放不下那不勒斯的那些人和事,那些旧时光;莉拉虽然很少出门,也没有去过很多地方,但是她的想法和眼界,带给她自己,也带着她周围的人很多不同的影响。 孩子们长大,成了故事里的男人们和女人们,每个人都有他们各自的无奈和妥协,身为这个故事的看客,也很容易为故事里的人物影响,产生各种情绪,对莱农已然知悉尼诺的真实心态情况下,依然选择离开彼得罗,不管不顾的奔赴这个男人,心里对莱农和她的女儿们所经历的感到哀叹和惋惜。 至于莉拉,还那么小就被迫进入了婚姻,没法选择和莱农一样的出路;为了摆脱索拉拉兄弟而选择了斯特凡诺,结果在新婚当夜就发现其实本质上斯特凡诺也是一个十足的商人,和索拉拉的区别并不大;从那时起,莉拉就对婚姻绝望了了。直到她以为和尼诺是真爱,选择离开了富足的生活;但是尼诺败坏的女人问题,让尼诺选择了离开。莉拉后来和恩佐开始离开后的生活,那时候在肉肠厂工作的莉拉,真的很辛苦,但是她骨子里坚韧的部分,甚至影响了原本对她恶语相向的同事,莉拉真的是一个很不一样的女人,特别是在那个时代,在周围女性都在男性的胁迫压榨环境之下。 莉拉和恩佐女儿蒂娜的失踪,给他们和他们的朋友们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莉拉变得愈发孤僻和难以捉摸,女儿的莫名失踪,让她和恩佐的生活停滞了,没法再继续往前了。终究,恩佐也离开了她深爱的莉拉,但是莉拉,其实在这之前,就想离开恩佐了。可能就像莉拉小时候说的,她不会爱上任何人。恩佐的离开还是蛮让人难过的,至此,莉拉真的孤身一人了。 故事的结尾,年老的人们,有人离开,更多的人的生活还在继续。莉拉消失了,然后莱农写下了这个故事,所以我们得以从这个故事里,也看到了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读后感(四):那不勒斯四部曲

从《我的天才女友》开始,莉拉的消失导致莱农开始书写故事,再到《失踪的孩子》莉拉的失踪结束,莱农以书写的方式寻找莉拉。故事起于上世纪50年代,终于本世纪初,跨越以那不勒斯为中心的历史将近60年,几乎贯穿女主的一生。主人公是莱农(故事的讲述者)和她的好友莉拉,故事按照时间历程分为童年和青春期、青年、中年、壮年和老年。 莱农一方面意识到莉拉是她的“指路人”,一方面却在抗拒依附于莉拉的自己,想逃离莉拉的影响。她们之间的友谊处于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一旦外界参与就会失衡,尼诺是最大的失衡因素(或者说嫉妒?),显示出二者友谊的脆弱(从里诺与莱农的两个大女儿关系来看,似乎两女儿的关系更稳固)。融合起来看,莱农和莉拉更像是一个人的两面性,一方直面贫穷、背叛、暴力和死亡笼罩的那不勒斯,以为利用金钱就可以改变那不勒斯的现状;另一方则跳出那不勒斯,依靠知识试图改变原本的阶层身份,却发现只不过从一个陷阱跳到另一个陷阱,在任何地方都感觉格格不入。 莱农不仅通过镜子观察自己,还以人(不止莉拉)为镜观察自己。在整个观察过程中,她总是在他人的眼光中寻找认同,表现出一种对自身的不自信。莱农能够不断成长,是因为莉拉的存在,两者能够相互陪伴渡过难关是其一,莱农对成为莉拉优秀的一面的模仿和希望获得莉拉的认可是其二。 现实中,很少有像莱农这么幸运的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中国家庭其实很难见到这类交友情况,一边是承担“坏女孩”的莉拉(看到莉拉说:“我们从小有一个约定,我是那个坏女孩”时,看哭了),一边是充当“乖乖女”的莱农,很难想象中国家庭会允许两者从小就亲密接触。但小说中两者能成为朋友却一点也不意外,莉拉是莱农隐藏起来的黑暗的一面,即不为人知的另一半。 因为恐惧(恐惧的根源在内心),莱农和莉拉始终无法离开对方,到老年悟出了恐惧其实来源于内心之后,莉拉选择了消失,莱农独居都灵,两者都与孤独共处,从而获得了自由。 这套书除了是部友谊史,也是一部成长史诗,展现了女性自生下来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包括教育、对父权制的反抗、对家庭和婚姻暴力的反抗、以及对自我的认可问题等等。除了人物的成长,那不勒斯城也在发展变化,虽然掌控它的人也在不断更替,但实际上却并不会变得更好。从莉拉对历史兴趣中可以发现,那不勒斯城的未来和过去无非是盛衰更替,罪恶永无尽头,但她们对这座城的热爱却有增无减。

《失踪的孩子(布面精装)》读后感(五):那不勒斯四部曲:成长是个宏大的命题

《我的天才女友》《新名字的故事》《离开的,留下的》《失踪的孩子》

这套书跟着我从北到南,最终它又将会回到北方,这让我想到了埃莱娜对那不勒斯这个城区的逃离、回归,与再次离开。 终于,在找不到改论文的状态、被毕业搞得焦头烂额的时候,我一共花了一周左右的时间,去了解莱农和莉拉的所有经历。一本又一本,读完最后一个字,我松了一口气,但不可避免的,我还没完全从她们的生活里走出。我迫切地想知道,那些可能再也无从了解、也不知真假的故事走向。 “我们俩关系的本质决定了,只有通过我才能抵达她。”从童年到青年,再到壮年、中年、老年,这种相互连接的关系本质不断体现在她们的生活中,莱农做的每个决定,好像都与莉拉有关。她们两个人之间像是有一根牵引着彼此的弹簧,让她们的距离时远时近,但永远不会彻底中断联系。 充斥着暴力、贫穷、破败的那不勒斯城区,被地位、阶层、利益等各种差异拉扯着的人与人之间急剧变化的关系,莱农和莉拉正是在这样的环境里成长。她们在人生的不同阶段试图反抗、改变,很多时候又不得不妥协、融入。 “每个人都能在其中找到自己的影子”,这样的说辞也许有夸大其词的成分,毕竟做到她们那样的极致并不容易。但是贫困带来的自卑与落后、隐含其中的教育、女性的成长与挣扎、情感的复杂性、家庭与婚姻、书写的力量,乃至社会的变革,我们很难不意识到,在如今来说,很大程度上这些也是共性的问题。于是,正是因为丑陋的现实、错误的选择、尖锐的矛盾,莱农和莉拉经历的一切才那么真实可感。 说到底,社会是复杂的,成长也是宏大的命题。但即便不能凭借这样的阅读,有着更为彻底的觉醒和勇气,至少,总能从中看到一部分的自己,并引发对一些选择一些经历的思考。 我想,她俩都是彼此眼中的“天才少女”吧,于是有着惺惺相惜的依赖,也有过嫉妒、猜忌、利用、攀比。作为读者来说,我没有对其中任何一个有偏爱,但对两个人都报以深切的共情。 最终,那两个儿时失踪的娃娃又出现了,仿佛又让读者回到了莱农和莉拉友谊的起点。埃莱娜说“写完这个故事,我自己也无法相信,我感觉这个故事永远都不可能结束。” 读完这个故事,我也觉得它永远不会结束。 另外,这套精装版的封面设计,我要称赞上万次!

还有,文中过去与现在的时间转换,那样的描写简直悄无声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