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奇幻之旅》读后感100字

《奇幻之旅》读后感100字

《奇幻之旅》是一本由张翀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019-6-1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奇幻之旅》读后感(一):奇幻之旅成就超级的我

收到了《奇幻之旅》这本书,从第四章开始就让人放不下,一口气读完了,看到最后还因为一碗面条,一个笔记本电脑泪崩,我很少看这种题材的小说,一切缘起当然是因为王大陆同学。 作为电影《超级的我》的导演兼编剧,张翀笔下的电影原著《奇幻之旅》,非常具有画面感,这里既有世态炎凉,也有奇梦幻境,有激烈搏杀,也有撩拨少女心的爱情,导演和编剧由一人担当,想必电影的呈现度会比较完整。其实我个人最想看这个画面,“桑榆拿着煎饼馃子咬了一口,就势坐在路边,看着街对面的咖啡店”,真的想看接地气的王大陆的样子,好在从片花里已经看到了这个镜头

《奇幻之旅》读后感(二):俗人看世界

这是一本关于梦境和现实,自我本我超我的小说。觉得题材比较吸引人,但是男主角人设不喜欢,就觉得是一个普通的**。穷困潦倒的他一直被噩梦缠身,突然发现能通过梦境暴富,然后摇身一变成富豪,(代价是生命和健康,他起初不知道)抱得美人归,也失去了初心。好吧我觉得他连初心都没有。┐(´-`)┌最后当然是幡然醒悟,觉得平平淡淡才是真。 要吐槽小说里男主的人设(懦弱、贪婪都暴露出来了,或者就是这么个具有讽刺意味的人设吧,总之完全看不到他对梦的渴望,感觉都是在臆想,从他身上看不到光) 和爱情观,或者这里面根本没什么爱情观,女主不过是用来衬托男主的。凭什么他苦苦暗恋她,她以前被别人伤害过,现在遇到了痴情的他就感动了爱上了?都没什么精神交流,感觉两个人的美和也不对等……总之觉得没有能产生感情的契机,要么就是作者没体现在书里。不过这种桥段出现在别的电影里也不少哈

《奇幻之旅》读后感(三):在梦想与现实中摇摆,我们是否可以找到自己的初心?

弗洛伊德说,我们的人格分为本我、超我和自我。本我是利己原则,不管外界如何,只知道饿了就要吃,困了就要睡。而超我,便是一种理想化,是自己梦想要达到的一种状态。本我和超我就像天和地一样矛盾而又相互遥不可及,本我就是地,你每想向梦想前进一步,它就会沉重地拉住你的裤腿,不让你向上爬。而超我就是天,看起来无所不能,受万人景仰,却终不能到达,只能永远仰望。 而连接本我和超我、使本我能够逐渐向超过迈进的便是自我。目我可以决定如何做,是向本我靠近还是向超我靠近。 人生所有的拖延症都是自我选择偏向本我导致的结果,所有意想天开的埋头努力都是自我更倾向于超我而引发的行为。在《奇幻之旅》这本中,作者讲述了一个18线小编剧桑榆在极度的穷困潦倒之际,噩梦连连,最后梦与现实相连,他能在梦中随取随予,一夜暴富的故事。但在美梦得以实现,必须付出代价,他在梦境中与疤面撕杀,在抢到宝物时说上一句“我在做梦”,就能把宝物从梦境中带出。 但事实上,那个在噩梦中缠着他的疤面正是他自己。那是桑榆的本我,受气时会暴怒,不满时会打杀。而现实中的桑榆是一个知识分子,性格隐忍懦弱,讲面子。在现实的无奈下,生存都成问题,想一死了之,本我牢牢占据他的身心,经常来他梦中捣乱,让他失去控制本我的能力。 在这千钓一发之际,他受卖饼大爷的指点,放弃了自杀,也悟到了用超我战胜本我的办法。从此,他不费吹灰之力在梦中获得财富,在现实中挥金如土,实现自我。 然而,本我、自我、超我的分裂最终撕裂了他,他渴望回归。但回到哪一个时间点,来到哪一个空间,他完全没法控制。结果他来到了超我世界。超我世界是潜意识管辖的范围。 桑榆到现在才明白,梦只是一个通道,一边连接现实,一边连接着连自己也看不到的内心深处的潜意识世界。 这本书是张翀的得意之作,他已将这本书拍摄成电影《超级的我》,于这个夏天已上映。美国电影、电视剧导演罗素兄弟称: 《奇幻之旅》是一部非同寻常的作品,我们非常激动能与中国电影人合作,我们很久都没有读到像张翀这样出色的剧本,他对电影具有极其独特的眼光和见解。 张翀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是知名编剧、导演、制片人,曾任凤凰卫视导演、制作人。《纵横中国》、《锵锵三人行》、《文涛拍案》都是他导演的。 这部小说的超现实风格,是弗洛伊德《梦的解析》的现实版,把人的人格从时间、空间的维度上打破、解构、重组,把我们带入到一个奇妙的世界,让我们更清楚自己内心深处更真实的想法和潜意识里超越现实的渴望。 这部小说让我们重新认识自我,审视自我。希望读了这本书之后,我们能发挥自我的能动性,即不被本我抓住不放,也不被超我的幻想迷惑。真正找到自我,我们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奇幻之旅》读后感(四):我在做梦

“梦”总是吸引人的,可是噩梦就不太讨喜了,但是能从噩梦里面顺出宝物高价卖出,从此发家致富,走上人生巅峰……嗯,做梦就能赚钱,管他是什么梦呢?

《奇幻之旅》就是这样一个故事,其实就剧情来说并不算曲折,离奇倒是很离奇,一个落魄潦倒的编剧桑榆,严重失眠然后长期噩梦,种种机缘开启了梦里寻宝,现实发财的道路……作者是资深导演、编剧,所以写起“爽文”更是让人欲罢不能:

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么清晰,充斥大量细节,画面自动在脑子里播放,叙述也流畅直白,从平时精神涣散、严重缺觉又虚弱不堪的穷酸编剧,到梦里逮着宝物躲避追杀抽空大喊咒语逃跑……被追杀关于暴富的白日梦平时就做了不少,书才看到一半,思绪飘到桑榆身上,已经开始考虑是先买小岛还是先买私人飞机了。

偏偏这个穷酸文人发财后也还是带着一股子“平民气质”:住富人区,吃海鲜喝红酒买名牌开法拉利,追青少年时候的女神,想着做慈善,完成自己原本平庸事业的梦想,似乎有点庸俗,其实反而正是大部分人对“财富”利用的想象。在饿死、自杀的边缘,从两万到几百万几千万的空手捞钱,正像是一切“爽文”的套路,层层递进,却又时刻小心翼翼,这“梦里掉钱”显得是那么不正常,“不义之财”和“过分的好运气”并不是普通人能够承担的,糟糕的回忆会让人格外胆怯,因为知道一切都是要付出相应的代价。

所以在精彩的场景和实现大众欲望的过程里,这本书很“抓人”,精彩纷呈又代入感十足,是拿着看了会懒得跟别人说话,只想看看这个傻逼又买了啥,或者这个傻逼有什么悲惨的结果。尤其喜欢“我在做梦”这句咒语,充满了难以言喻的荒诞喜剧感,你还知道你在做梦啊?比起“奇幻之旅”这么不太“奇幻”而略显普通的名字,倒是不如拿这句话来做书名更显贴切。

书的最后用“自我、本我、超我”的理论对梦境及其中人物进行了解读,能看出作者用超越现实的梦来阐述每个人心理多层面的构造,是对哲学和心理学有研究的,并且通过这样一段“旅程”来表达生命不断自我认知、自我矛盾和自我成长的修行过程。

但是我个人读下来,觉得结尾有些过于写实,而最后穿越时空的梦境和现实,反复的救赎和解释,到恢复一个看似温和而满足的状态,自然,这是作为类型电影必要的元素,只是作为小说完全可以再抽象一些,由读者对其中的感悟进行延伸和升华。

可以肯定的是,《奇幻之旅》作为电影《超级的我》的原著,会比电影更加精彩,尽管导演作家是同一个人,而且选角很棒,我十分期待宋佳塑造的带有摇滚意味的女神,但是技术层面的差距并不好弥补,毕竟这本书里的场景都是好莱坞级别的大制作,是一个专业和成熟的编剧才能展现出的丰满而具象的种种场景,期待能早一点有与之匹配的电影产业。

《奇幻之旅》读后感(五):一场华丽的梦境-浅评《奇幻之旅》

蝴蝶与庄周

看完《奇幻之旅》,我脑中自然就浮现出了《庄子·齐物论》中的这段话。书中的桑榆就像一只可怜的蝴蝶,在梦与梦之间徘徊,有令人纸醉金迷的美梦,也有让人毛骨悚然的噩梦。一个个梦,投影到他的真实生活中。噩梦使他恐惧,让他寝食难安,写不出稿子,交不了房租,一次一次徘徊在生死边缘,在他万念俱灰的时候,命运却给他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让他发现了能从梦境中取出宝物的能力,时来运转,所有的噩梦都变成他求之不得的美梦,一时间,大量的金钱,向往的爱情,经纪人的友情,仿若梦境。但到了故事的最后,一场大梦,又有谁能分清,什么是梦境,什么是现实。如果梦境比现实更美好,你会选择沉醉,还是清醒?

现在这个社会,谁不想一夜暴富?谁不想买彩票中几百万?谁不想天降横财?桑榆也是这样。一次一次的美梦令他逐渐迷失了自我。一开始还只是为了谋生,后来就只是为了能拿到更值钱的宝物,为了自己能光鲜亮丽,能得到花儿的爱情,桑榆的欲望不断膨胀,贪念也越来越大,最终,报应来了,在梦里所受的伤一一变成现实,桑榆伤痕累累,还有性命之忧。过多的财富给他招来了杀身之祸。现实,往往要比噩梦更可怕。如果这一切不是一场大梦,如果桑榆到最后都没有“醒”过来,那不管是在梦中,还是现实,他都将一无所有。在朋友惨死,爱人受欺,自己即将被杀死的时候,他最终与自己多年的噩梦和解,他终于承认,桑榆就是刀疤,刀疤就是桑榆。最后,是追杀了他多年的刀疤把他从这场噩梦中解救出来,也让他真正想明白了自己需要的是什么。让他怀着希望去探索潜意识世界,开启新一轮的奇幻之旅。

整本书的故事跌宕起伏,往往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翻转也很多,故事的线路也很清晰:桑榆在噩梦里被追杀—走投无路被老人所救—得到从梦中带出宝物的能力,噩梦变美梦—一夜暴富却开始付出代价—被绑架美梦变噩梦—与刀疤和解—回到现实—进入潜意识世界……故事在噩梦与美梦中不断转换,模糊了现实与梦境的边缘。整个故事的细节很有真实感,在阅读的同时有强的画面感,整个剧情也很适合影视化,开放式结局也留下了足够的悬念。整个故事很完整,结尾部分可以到此为止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也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二次延伸,为第二部的出现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总体来说,整本书的故事线索很明显,完整度很高,没有什么阅读障碍,很适合影视化,改编的电影还是比较尊重原著的,但唯一的不同就是在刀疤这个人物的处理上,作者在描写时有意忽略了刀疤的外貌,直到中后段才点明了刀疤和桑榆是同一个人,而电影,桑榆和刀疤的演员是同一个人,一开始就会让观众知道他俩的身份,略略降低了反转带来的惊喜感,不过电影将书中描写的暴富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更有冲击感。也算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了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