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1000字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1000字

《逛胡同访名人》是一本由刘岳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201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一):胡同里的故事

《逛胡同访名人》是一本非常好读的书!老北京的胡同文化一直被大众所热爱。就是现在到北京去,也愿意到胡同里走走,即使没有了老北京胡同的味儿,但依然能感受到明清时代的气息。

这本书读起来很轻松,因为每一个胡同都有故事,当时在这个胡同里住过的名人的故事。

首先我们来欣赏胡同的名字,百花深处,这是比较雅致的。草岚子胡同、东堂子胡同、东总布胡同、豆腐池胡同、腊库胡同、帽儿胡同……这样的名字怎么也和雅致挂不上勾,但读着却很有地方特色。老北京的胡同名字总的看起来很土气,国家政治中心,大都市,胡同的名字怎么就这么土气呢?

名字土气归土气,在胡同里住的人可如雷贯耳。这本书里的故事都跟抗日战争年代有关,有抗日男儿黄浩,有在监狱里依然传播马列主义,学习革命精神的共产党人们,有第一个开餐馆的厨师,有在胡同里的小学,很多知名人士都在这里读过书。有北大校长蔡元培先生,有陈独秀、李大钊等革命人士,有著名画家齐白石和他的学生李苦禅……这一个个故事,读起来心里满满的都是敬佩!

喜欢读这本书,能让我从诸多的胡同里感受正义之士的精神,心底里涌动着感动,白石老人面对日本人的诱惑,断然拒绝,依然辞去职务,只因为爱自己的国家。李苦禅,高大的壮汉,面对日本人同样不屈服,这样的人如何不让我敬佩?还有那些为了抗日付出自己一切的人。北京的胡同,因为这些人,让胡同充满了文化气息。也许有的胡同已经消失了,变成了高楼大厦,但就在这个地方,就有这样一个人,那么辉煌地存在着,让人怀念。

这样的书,应该让更多的人来读,来感受民族气节,感受中华人的骄傲。

讲故事,是最好的流传方式,在没有文字的年代,就因为口耳相传,很多民间故事流传至今,那么胡同里的故事,也会因为这些书籍,因为读书人的口耳相传,这些知名人士,甚至默默无闻的英雄们流芳百世。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二):故事永流传

北京,无论是在历史还是在现在,都是很有故事的城市,一股京腔十分具有代表性,讲起故事来也是一种享受。喜欢中国的人们都知道首先要去的就是北京,这么一个庞大城市,如今也已经人满为患了。我在北京生活过两年,当时打车时候最佩服的就是司机,竟然能够背下每一条街道,两年时间我只记住了我家楼下的那两条路和两个胡同。和上海的弄堂一样,胡同里和街道上完全是两种景象,之前看过电影《老炮儿》就应该知道。如果想要在北京找素材那再容易不过了,名人当然也是多得数不胜数,这本书就是作者根据历史典故来写的,让我们旅游的同时,能够了解当地生活中的真实有趣的历史。

胡同的存在,注定了它会成为历史与故事的载体,楼与楼之间人情气味浓,故事在无数条胡同里被人们口口相传,想想北京的特色胡同绝对能够算是其中之一,还去什么景点。自己逛也是能够逛明白的,前提是你能聊能走,喜欢聊这些事的人有很多,可是北京那么大,想要知道足够的信息,那就需要巨大的时间量,这本书刚好可以帮助我们省去很多麻烦。看了这本书可以直接拿到作者的一手信息,当然也可以起到辅助作用,如果自己去北京也好有个准备,基本的知识还是要懂的。

书中谈到了很多我们众所周知的名人的故事,比如毛泽东、沈从文、鲁迅等等,土生土长的故事总是和官方资料有另一番韵味。作者的文笔也很流畅,阅读起来也很享受,这些故事通过文字的形式传给的更多的人,我觉的意义非凡。好的故事不应该被困在胡同之中,是时候传播出来了。通过胡同了解北京,通过北京了解中国,我们祖国的历史蕴涵着巨大的文化,从人物到建筑都是我们的骄傲,这些历史人物的事迹也时刻激励着我们的进步与发展。

无论那些作家或者是画家,这些人在创作之初都是有想要改变的东西,这和他们生活的动荡年代有直接的关系,这也能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历史。历史书中的记载是直观的,可也更容易篡改,只有这些人留下的作品是无法改变的。真正的艺术家是能够创作出把自己身处年代与社会背景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并流传给后代的作品,无论是以什么形式。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三):逛的是老北京的胡同,寻的是那份革命的情怀

现如今你若再看拍摄于北京城的现代戏,瞧见的大多是高楼大厦和现代快节奏的都市生活。北京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文化名城,却也不可避免的在当下的快速发展中蜕变成一个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还记得在上个世纪的影视剧中那经常出现的老北京城的样子。蓝天白云下那盘旋呼啸的鸽哨,那每天早起后在四合小院中拎着油条端着豆汁儿相互打招呼的情景,那邮递员骑着老式自行车打着铃铛穿梭于胡同之间挨家挨户送信的忙碌,那孩子们在胡同口跳皮筋、踢毽子的欢快……

胡同,老北京的特色产物。它在现代化都市的发展中已经变得越来越少了,甚至到了需要被当做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地步。随着一代代人年华的老去,那些曾经流传着的老胡同里的传说,那些曾经住在老北京胡同里的名人,那些曾经发生在他们身边的故事,现如今是否还有人清晰的记得?

一本《逛胡同访名人》,带你逛逛北京的胡同,访访里面的名人,讲一讲那些曾经的故事。书中一共选取了二十九个胡同,用大量的图片与文字详细讲述了曾经发生在这些胡同中的故事。每一个胡同都有自己的特色,名字也取得各有特色。有富有诗情画意的,有大接地气的,也有根据知名历史人物而命名的。且不管这些形形色色的胡同叫什么,每一个胡同的背后都有一段段难忘的往事,都有一位位老北京曾经的知名人物。

老北京的特色特产、风俗民情自然是少不了要在书中讲述的,但是我们能够从书中所看到的更多的是在那个时局动荡、革命激荡人心的时代中所涌现出来的那种独有的红色情怀。书中所介绍的每一个胡同中都会有这样的故事。其中既有我们所熟悉的人物与故事,也有让我们感到陌生的人物与故事。且不管他们的名字是什么,他们为红色理想与事业所付出的一切以及心中所追求的那份信念,至今让人读起来还甚为心潮澎湃。

《逛胡同访名人》就好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老北京人,仿佛带着你在他细细的讲述中回到了过去,沿着那红色的足迹去追寻那一段段的历史。你的心中会不由的升起诸多思绪。五味杂陈,更多的却还是对历史的那份敬重与沉思。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四):来胡同看他们

北京的东四胡同建了个博物馆,就是胡同博物馆。胡同也能成为一种“古老的文化、古老的建筑、古老的物件”被珍藏起来,这着实令人好奇。说到北京的胡同,每一个去过的朋友都会推荐,北京有太多的胡同,而在那些驰名中外或是名不经传的胡同里,曾经住过各式各样的人,他们有不少名人、伟人。

逛胡同的时候,如果能遇到这些名人的故居,追寻名人们的足迹、探访他们生活的印记,能让我们对他们多一些了解。胡同因为曾经这些名人生活过而多了几分神秘与神圣,而这些名人也给这些胡同注入了灵魂与活力。在《逛胡同访名人》书中,介绍了北京的29条胡同,在北京居住过的名人不计其数,在胡同里居住过的名人肯定也不在少数。刘岳只选取了这二十九胡同,是因为它们比较典型,正好,这些胡同里也都居住过名人。

这里有,百花深处,有草岚子胡同、翠花胡同、丁香胡同、东堂子胡同等,这些胡同是多彩的。除了灰色基本色调——灰墙、灰瓦、灰土地,这些胡同有的有诗情画意的名字,有的流传着动听的传说,胡同的院落里有枝繁叶茂的树木、五颜六色的花朵,还有胡同里的建筑——传统的四合院,本身就是建筑界一种独特的风格。且先不看名人,只看胡同、看胡同里的建筑、看胡同里百姓的生活,也能让旅客津津乐道。

在这些胡同里的居住过的故人,有在战乱时从事地下工作的黄浩、王佩芝夫妇,有翻译过《俄罗国共产党党纲》的张西曼教授,东总布胡同里居住过马寅初、萧乾、菡子、张光年等,作家萧军和萧红的爱情故事很多人都知道,但是萧军曾经迁居在鸦儿胡同6号,可能知道的人并不多。那时的萧军陷入生活困境,后来他曾被劳改,直到1972年才再回到鸦儿胡同6号的家中,但是彼时房子大部分已被他人占据,他的书房小的可怜,他给那个由一米宽、长不足二米的由壁橱变身的书房取名“蜗蜗居”,而他在这个蜗居时,曾先后创作过长篇小说《第三代》、《五月的矿山》、《吴越春秋史话》等大量著作。

现在再回过头来看这些胡同,曾经它们是那么地普通,但却又那么不平凡,名人的灵魂和这些古老的胡同融为一体。因为他们,胡同积累了更深厚的历史底蕴、文化内涵,也因为他们,胡同让游客更流连忘返。

《逛胡同访名人》读后感(五):百花深处传奇多

与《北京胡同66》,同是刘岳先生所著,不过二者相较,我更喜欢这本。意识形态的东西少了些,有趣的人和事儿多了些。这位刘岳先生显然是爱死了北京的这些个胡同,都说高手在民间,刘先生给我们展示的是一副藏龙卧虎的胡同图景。众所周知,随着时间的流逝和空间建筑群的改变,很多故事和传奇,再无循迹的可能,如果不是深爱,他是怎么挖到这些往事,回到过去的?所以,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倒是理解了在上一本书读到的刘岳先生的那种老北京的优越感,是啊,没有这种发自骨子里的骄傲,不足以将胡同的故事挖得这么深。

爱得深沉的刘先生,在这本书里写了很多胡同,部分是和上一本重合,因为胡同就那么多的胡同,故事和人却可以常更常新。从百花胡同开始,我们走过了一条穿越时光的幽深胡同。现在的年轻人可能不知道陈升,但是one night in Beijing多少听过几句,人说百花地深处,住着老情人缝着绣花鞋……一句就将时光打磨的斑驳陆离,传奇的味道更深了……但是实际上,百花深处没有花,也没有老情人,在这些有着传奇的胡同里,很多当年的名人都已作古,作者写的这些名人还多是民国和抗战时期的,那时间再往前推,从元大都开始,这里又该生活过多少的名人啊。

鲁迅先生住过的地方,如今虽可考,但是无痕,如今以为民居,杂乱差之态势怎么也看不到名仕之风,逛胡同,有时候也是悟人生。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老北京人,看惯了起高楼、宴宾客、菜市口……兴了、亡了、再兴、再亡……起起落落,但是他们只是过他们的小日子,哪怕是成了大杂院,老北京人也自得其乐过得兴哉。看过《舌尖上的中国》,有一期,有一位北京土著大叔在自己家的房子上面种菜,环境逼仄,寸土寸金,但是只要想,还是能开辟自己的小天地。

比较耳熟能详的胡同——东总布胡同、帽儿胡同、文华胡同、砖塔胡同等,也提到了张自忠路、赵登禹路,在北京的时候,我对这两条人名命名的路还比较熟悉,但是却并没有刘岳老师的精神,知来龙数去脉,只知道是两位英雄的名字,同样地,还有佟麟阁路,只不过我对这条胡同不太熟悉。在看过了一些历史知识之后,再次站在这些路的路口,是不是有时空之风吹过的感觉,闭上眼睛,这里曾经发生过战争,有人流血有人死去,有人为我们营造了今天的和平。大地依然坚挺,故去的人没有了痕迹,但是他们的英灵应该还在半空看着这片他们曾经生活过,为之奋斗过和撒过热血的土地的。

我想,这就是读书的乐趣吧。如果不知来路不问归途,也就是一条平淡无奇的胡同而已,但是如果你知道了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故事,那么走上去,那感觉一定不同。会敬重、会敬仰、会尊重、会怀念、会感恩……五味陈杂,也会更加敬畏时间和历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