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战国歧途》读后感1000字

《战国歧途》读后感1000字

《战国歧途》是一本由刘勃著作,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页数:2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战国歧途》读后感(一):秦国能够一统天下的原因

战国时代的变法触动的是旧贵族的利益,加强的是君主个人的权力,春秋末战国初,各国皆有变法,力度和成效取却大不相同,一方面考验君主的魄力和远见,另一方面跟各个国家封建贵族的势力和传统也有关系。秦,楚,赵,地处四夷却后来居上,得益于靠近蛮夷戎狄从而比之中原老牌国家较少受到封建礼教之束缚,变法阻力相对较小。而秦国身处西陲,长期收到西北戎族的军事威胁,无论是国家的军事动员能力还是国民的尚武精神,都经历了血与泪的试炼。变法图强,奖励耕战既是秦国西御戎狄,东拒三晋的军事需要,也是秦国君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治诉求,这也是秦国成为诸多变法国家中最为彻底的原因之一。秦自孝公以后君主多长寿而英明,大力引进六国人才为己所用,从魏国夺得河西之地,又向南拓得蜀地,兼领崤函之险,远交近攻,终于一统华夏。

《战国歧途》读后感(二):歧路尘封,都付笑谈中

《荀子》有个典故,杨朱哭衢途,曰:“此夫过举跬步而觉跌千里者夫!”意思是说,在四通八达的路口错走半步,待到觉悟时,已经差之千里了。

往事如烟,歧路尘封。今天我们回顾战国历史,常为某些事件扼腕,比如楚怀王入秦不还、长平之战,李牧将军之死……只是,历史的车轮不舍昼夜,就像杨慎那首《临江仙》所写,“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本书讲述了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到秦统一六国的历史,以《史记》《资治通鉴》《战国策》等史籍为底本,结合新近考古资料,多方比勘,再现对大变局时代的解读和复盘。

对几个人物的引用评价,如商鞅“天资刻薄人也”,魏襄王“望之不似人君”,以往读过,如今再读,又是另一番滋味。经典常读常新,历史亦然。亘古不变的是,情义无价,切莫做“天资刻薄人”。

《战国歧途》读后感(三):大众还是权力的视角选择

正文没有空虚地掰扯什么得天下是因为民心所向,因为有德,算是比较靠谱。整篇有理有据,但是后记部分说"接受秦制,就得忍受腐败,腐败到忍无可忍于是天下分崩。企图回到周制,必然导致战乱,尸山血海之中,人心渴望统一。"然后作者又引述了三国演义那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这里就又开始忽悠的套路了,把可选择的政治制度简单划分成秦制和周制,这显然不靠谱。腐败到忍无可忍于是天下分崩,这里又在夸大民众的作用。我国的民众基本上处于无目的漫游,被动接受现状的状态,人心从来是被掌权者用来代表自己观点的,作者正文里批评了传统书籍里人心在秦与六国征战中的作用,到了后记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这也太假了。另外为什么企图回到周制就一定导致战乱(这里他明显有所指代),这里就没有深入讨论原因,和全书风格不符。所以我判断他对这个问题的观点应该是"周制"未必不行,其实这个问题完全看你站在谁的角度看,民众,还是权力阶层

《战国歧途》读后感(四):战国版「万历十五年」

多数人觉得战国历史是一混乱的历史:国家多,人物多,事情多,但这本书为你梳理出一段段战国版的「万历十五年」:

例如商鞅变法从何时开始为秦国制造了一个黑洞,这个黑洞如何将六国吞噬,又如何将秦国吞噬?

例如楚怀王真的是《史记》中描写得那么愚蠢吗?被秦国屡屡戏弄,最后还被秦国绑架?

例如长平之战真是秦赵一面倒的战争吗?秦国难道就没有付出沉重的代价?其他五国没有施救到底是为何?

一切一切,都有更深层原因,真实的历史往往比你想象中更复杂,如果你没有置身那个年代,你还真不可能理解事情发生的原委。

作者刘勃抽丝剥茧,利用当今的新发现,剖开战国历史的一个横截面,从小到大,从线及面,用轻松缜密的语言理清历史中含糊不清或丢失的文本,试图还原一个相对真实可信的历史。

战国纷争,选择无限,充满变数,一步踏开,全盘皆变,是为战国歧途。

《战国歧途》读后感(五):刘勃老师《战国歧途》读书笔记

《商鞅黑洞》中刘勃老师从史书史料史事出发,以深刻的洞见和直白浅显幽默风趣的语言,如剥洋葱般循序渐进、抽丝剥茧、图穷匕首见,揭示商鞅变法之实质——君主愚民弱民以驭民奴民之极端政治,揭开商鞅本尊之本质——不是有很强尊严意识、很有信仰的、为名利权势不择手段的来自文明国家将极端集权专制化落地落实落细的人。直言不讳指出商鞅乃战国文明恶之花,是其精心倾注的极端君主集权专制黑洞般政治第一道祭品。《连横与楚国噩梦》中评论苏秦是合纵家之巨擘,同时也是燕昭王派到齐湣王身边的间谍,而张仪是执连横家的牛耳。《齐国往事不如烟》中刘勃老师认为,秦国本身野蛮,军国主义的变法较为容易取得成功;而齐国文明程度较高,君主想骤然集权,反而引起巨大的离心力。《燕过无痕》中刘勃老师将战国时期社会上的政治主张分为三派,即维护贵族利益的,是怀念旧时代的保守派;主张君主利益和主张士人利益的,均为革新派。前者君主想人士人明白君权可以无限膨胀,而士人是君权扩张的工具,如商鞅变法;后者士人希冀足够优秀可以攀上权力巅峰,如燕王哙禅让燕相子之。有洞见又耳目一新。《天下一统》:“专制统治者热衷于制造恐怖,而缺乏安全的恐怖,自然也会成为专制统治的土壤。”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