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1000字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1000字

《伤心咖啡馆之歌》是一本由[美]卡森·麦卡勒斯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01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伤心咖啡馆之歌》精选点评:

●泽林斯基夫人和一树一石一片云较好

●技法扎实、老道,语言精准、丰富、干练、有风格,篇篇藏珍。大爱同名中篇,有种看乡土寻根文学的共鸣,人物个个傲然矗立,一股子的凛冽、生猛、深沉气息,首尾呼应让人情到深处唏嘘怅然。而《神童》《泽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客居者》几篇与音乐有关,风格大变,或细腻或幽默或抒情,看出茨威格、欧亨利等前辈影子。她书写直面的是那些不能言说的孤寂人生啊。借用全书最后一句“他肯定走过长路,去过许多地方”,从小镇畸人、年轻骑手到高雅女音乐家,从音乐少女到婚姻失意的中年男人,异常的气候、未完的琴曲、翻开的通讯录、不存在的国王、嚼碎的薯条、换下的乳牙、练习的金鱼……她用一种笃定的神情去敬仰人生的未知:迷惑、惧怕、愤怒、遗憾、厌倦、热爱……种种人生的面貌都朝向核心的孤独和失落。

●世界上其实到处都是无缘无故的爱呀,才有了内疚和遗憾,才有了后面的故事。

●莫名其妙,故耐人寻味。

●卢肖慧的译本

●恍惚看到一句话“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吗?”之后的字就像漂浮起来了一样,抓不到看不清了。是啊,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呢?为什么这世界上不曾有这样一本教科书,教我们如何去爱呢? 梭罗说我们应该相爱,永远相爱。波德莱尔却说痛苦乃唯一高贵,无论天堂或地狱都不能将其腐蚀。爱默生说幸福其实是消极的东西,神本无意赐予我们永恒的幸福。纪德说我才看不起停步不前的欢乐呢。黑塞说所谓爱情并不能使我们幸福,那只是考验我们对痛苦的忍受可以臻于各种程度的东西。柯艾略却说,即便是短暂的爱也好,因为即使那片刻时间所带来的,也足以让我们以后的人生变得有意义。 他们的话就这样在我耳边不停转啊转啊…我想他们为什么不能停下来呢?停下来好好回答我“你知道,我们应该如何去爱吗?”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一):悲歌色彩

天晚了。冬日血红的太阳渐渐下沉,西天是一片浓烈的赤金绛紫。烟囱雨燕扑翅归巢;灯一盏盏点亮了。时不时飘过一阵阵烟味和咖啡馆后院熏肉坑里猪肉被文火慢炙的浓香。(P055)

这是一段关于咖啡馆秋天的环境描写,朴实真挚。我们可以安安静静地沉溺在这本书里的每一个小细节 ,是因为麦卡勒斯写出了人情味。海桑说,别再关心灵魂了,那是神明的事,而我们所能做的,是些小事情。正如这段描写,夕阳、晚饭的香味、回家路上的夜灯,这都是我们体会过的美好。这些真实的情感被麦卡勒斯嵌入书中的景物描写,与后文主人公的情感坎坷形成对比,向读者传颂了一曲悲歌。

这是本书能够表达作者想要传递观念的心理描写。我们怎么去理解孤独,麦卡勒斯笔下的主人公通过给自己业务上的繁忙和追逐爱情去填补自身的空虚。她追求幸福的方式是去追随一个爱而不得的人,抛弃了真正爱自己的前夫,麦卡勒斯将这种“人们宁愿爱而不愿被爱”的观念扩大化。同样的,咖啡馆之所以“温暖”,是因为镇子上的人需要那抹亮光来排遣自身的黑暗。读者可能会不理解为什么女主人公这么偏激与现实中的爱情向左,但或许这恰恰是最真实的我们。假如你企图去理解那一切,你将会陷入自己编织的美好世界,你会忘记了自己是怎么开始的,只是不想停不下来,最后只剩下了追逐。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二):一个故事,结局太诡异

这是麦卡勒斯的名作,一部中篇,非常好读。

主要人物有三个:爱密丽亚小姐、李蒙表哥、马文马西。

爱密丽亚是一个非常能干的女性,会酿酒、治病,在小镇的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性格有些古怪。

马文马西是个令人头痛小镇流氓,劣迹斑斑,却爱上了爱密丽亚,为此痛改前非,两人结了婚,马文把所有的爱与财产都给了爱密丽亚。这段婚姻只维持了十天,爱密丽亚根本不让马文碰她。

马文离开小镇,旧病复发,到处抢劫,被抓进牢房。

李蒙这个时候来到小镇,据说他是爱密丽亚的表哥,他是个罗锅,个子矮小,形象猥琐,可是爱密丽亚爱上了他。他的到来,让爱密丽亚的心开始复活,心情变得好了起来,开起了咖啡馆。

若干年之后,马文出狱回到小镇,他高大帅气,见多识广,还蹲过监狱,李蒙一见就成为他的迷弟。此后,李蒙背叛了爱密丽亚,死心塌地追随马文。

爱密丽亚和马文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最后,她与马文进行决斗,在她将要战胜之际,李蒙插手帮忙,打败了爱密丽亚。

他们抢走了爱密丽亚的财产,毁坏了她的一切,逃离了镇子。

爱密丽亚经此打击,变得行尸走肉,咖啡馆最后也不开了,躲在屋子里终老。小镇的生活越来越乏味。

——以上是这部小说的主要情节。

就个人阅读感觉而言,有几点值得注意:

1.作者对美国小镇的描写非常出色,小镇的物质生活不富裕,特别是精神很荒芜,这大约是工业化时代的一个特点。

2.写出了爱情的无奈。马文爱着爱密丽亚,爱密丽亚爱上了丑小子李蒙,李蒙偏偏喜欢马文。然而,这样的逻辑在世界上确实存在,不得不服。

3.从道德角度看,李蒙当然是小说里最渣的人。马文最后的疯狂行为还有点报复的意味,而李蒙只能算是一个白眼狼。

4.麦卡勒斯对人性的阴暗看得比较透,这或许与她长年患病的经历有关,心思细致、内敛。

(2022.5.15 12:45 阅毕,周末,疫情中)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三):“最平庸的人也可以得到一份犹如沼泽毒百合般狂野、激切、美丽的爱。”

据说,《伤心咖啡馆之歌》曾是美国第44任总统奥巴马送给女儿的礼物(公开的两本书),网上流传的另外一本书是《杀死一只知更鸟》,蛮蛮7月书单的第一本书就是这本《伤心咖啡馆之歌》。

先来感受一下这本书关于情感的探讨吧~

1.“最平庸的人也可以得到一份犹如沼泽毒百合般狂野、激切、美丽的爱。”

2.”其中的道理再简单不过:在不为人知的心底,许多人是无法忍受被爱的。被爱的人惧怕、痛恨爱人的人,而且理由充足。”

3.“一个受过伤害的孩子的内心可能会萎缩,一辈子像桃核一样坚硬、坑坑洞洞。”

4.“ 所以,在这段恋情,甚至随便哪段恋情中,除了上帝之外,还有哪个人有资格来评断谁是谁非呢?”

这本小说的大概内容讲的是伤心咖啡馆的女主人艾米利亚从父亲手里继承了巨大的财富,是镇上最有财富和最具权威的人,而且她酿的一手好酒,但性格古怪孤僻。

让这个小城怎么也猜不透的是——艾米利亚小姐在某天与来历不明的驼子表哥竟然谈起了恋爱。而后出场的前夫马文.马西与艾米利亚小姐的碰撞更是将整个人物角色推向更绝望的地步,同时,将这样两男一女之间的故事更是荒诞化!

很多人都觉得艾米利亚小姐谈的是寂寞的感情,这其中的原因猜不透道不明。至于这部作品的作者麦卡勒斯写这样一个荒诞的小城、一个荒诞的爱情故事想要去表达什么?又或者想要去探讨什么?蛮蛮还在思考ing~

这本书我读的是中英双语版的电子版,这版里面包含很多个中篇小说故事,文末是每个故事的英文原版;

最近在做出差准备的工作,就只看了“伤心咖啡馆之歌”的故事;不过,我大概扫了一眼后面的故事,乍一看名字我都挺感兴趣的,尤其是最后一个章节的“一棵树、一块石、一片云”,空了我计划看一看!

还有一个原因,现阶段我更多的是在学习知识和思维,所以,目前我的阅读计划里面文学类小说一个月只给了一本的量,剩下的几本也都是不同的类型,暂时不想把自己的阅读面读窄。

不是建议小伙伴们都跟我一样选择书单,这跟每个年龄阶段的需求有关。对于我个人而言,我还是更希望等到了一个阶段,能够专精于某一个方向,只是现在还没有到时候。

不过还是想悄咪咪吧,等忙过这段时间,我真的很想阅读一遍英文版,真的!!!然后,想写一篇双语版的《伤心咖啡馆之歌》书摘。

《伤心咖啡馆之歌》读后感(四):伤心咖啡馆里的喧哗与骚动

短篇集共有七篇小说,一篇中篇和六篇短篇,在其中可以明显看出中篇和短篇的写法完全不同,无论是叙事节奏还是一种语言上的运用(暂且略去翻译的问题),甚至在中篇中可以看到长篇的影子(这是否是检验好的中篇的一个标准?)。在分析之前,我们必须了解麦卡勒斯一生患病,有极度复杂的婚姻和性情,她一直在经受着肉体与精神的双重痛苦折磨,这些简单的信息(麦卡勒斯的生平是一种天才般的戏剧化生平)可以让我们更好的理解她为何会创作出她小说中的那些人物以及人物所有行动的动因究竟是什么。

此次将重心放在了其中三篇上,也是我个人喜欢的三篇,《伤心咖啡馆之歌》、《泽林斯基夫人和芬兰国王》和《一树一石一片云》。《神童》有点特别所以短短地提一下。

这是一篇典型的灵动十足的短篇小说——灵动的小说无法分析太多,因为那更像是上天赋予的灵光一闪——所有的力量就集中在那一句话之上,放在现代而言,就是所谓的金句,但金句的突然出现和利用叙事一点一点编排着在让其自然出现(金句出现的本身就带着原罪一般的不自然)是完全不同的。

这篇小说隐去了几乎当下时刻所有事件的发生,只用对话和人物的简单行为动作来交代最具核心的表达主题(这同样产生轻灵效果),关于发现爱情体验爱情领悟爱情,同时成人世界对于爱的粗劣态度与孩子的天真启蒙状态。

先来看后者。

整篇小说发生的时间在一天的清晨时分,从天还漆黑开始,到出现朦胧的光结束,所有的对话都发生在那一间小小的饭馆之内,对话的两人一名是十二岁的送报孩童,一名是酒鬼老汉,而对话的内容就是老汉对孩子讲述有关于他自己对于爱情的一种寻找和领悟。

于是就很明了为何时间设计在清晨,为何老汉对话的人物必须是一名十二岁未成年的孩子,而不是饭馆里的其他任何人,这让一切都处于一种未开化的纯真模糊的没有固定形状的状态中,孩子的送报职业也同样有一种隐含的意思,犹如他的成长时间和初步迈入成人世界的景象。

老汉的回答在孩子心中必然引起了巨大的困惑和焦躁,他急于想要明白这些话语的意思,所以他反复像饭馆老板里奥确认流浪汉是不是醉了,是不是药瘾上头,是不是疯了,而老板没有满足他,孩子只能重复一个事实:“他肯定走过长路,去了许多地方。”而这也极可能预示着他自己的命运。

然后再来看不能忽视的另一位人物,打岔者饭馆老板里奥,他就代表了小说中与孩子对立着的成人。一位讲述者,一位倾听者,一位打岔者。

里奥对待孩子是冷漠不屑的,对待老汉的讲述则有更多的不太情绪变化,首先是嘲讽,试图打断讲述,后来突然来了气,骂骂咧咧,继而是让老汉闭嘴,最后重新归于一种嘲讽,或可以说由于不得其解而只能嘲讽。每一次打岔和情绪的转变都安排得很恰当,跟随着老汉的讲述节奏,里奥也自有他的打岔节奏。

小说中除去对话,就是插在其中的环境氛围描写,这让整篇小说拥有绝对的节奏,就像一吸一呼之间的那个极其短暂的间隔,关于小说叙事的节奏太难总结和把握,而由于这篇小说因为其特性,可以掌握到某种特征,下面这一段描写出现在老汉讲述爱的悟性找到他后,他由此得出一种结论的中途。

这个段落的出现缓冲了对话与对话之间太过急促的节奏,当然如果试着删掉它,阅读起来或许也并没有什么异样,但是加入进去,则突然产生了更加美妙的阅读感受,或许是因为麦卡勒斯学过钢琴的原因,她懂得如何更好的安排节奏。

最后再来点题,为什么要从树石云开始去爱?

作者同样要处理由这句话所带来的某段足以让读者信服的经历。于是我们听到老汉说他最开始是一个从没爱上谁的人,后来遇上她,爱她,而她离开了,他开始寻找,再寻找的过程中开始领悟了爱(这一段值得一读再读),他明白爱应当从爱一种自然的状态开始,去爱一棵树,一颗石,一片云,他开始去爱任何东西,爱任何陌路人,爱眼前的这个孩子,而在小说最后一刻,他仍没准备好重新再爱上一个女人,他对这份爱持有几乎虔诚而孤寂的仪式感。

麦卡勒斯第一篇短篇小说,作家的第一篇小说总是带着明显自传小说的影子,所以这一篇也是不意外地使用了自己学习钢琴的经验,但出彩的地方在于,这篇小说很隐晦地带有一种童真的消失,或者说神童不再是神童的一个跌落过程的展现。同时小说中添入了一点不伦的爱,而这不伦或许成为了神童坠落的诱因。

一个强烈的疑惑在读完这篇小说后马上产生了,为什么要写现在的最后一段内容,而不是直接停在布鲁克先生为了顺应谎言而说得话:“是的,当然。芬兰国王。他好不好?”

深想一下,就会发觉如果是这样的结尾,马上变成了一种模板化的结尾。模板化的结尾是怎么样的?最后的段落内容或者说最后一句对话总是带着明显的反转意味,引起瞬间转变的力量,会令读者在阅读完后留下某种思考的余味。但是现在来看看这一短篇的真正结尾是怎么样的?

那么这一段里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除了环境描写之外,就是布鲁克显示看到了一条万能梗老狗在倒着走,直到狗走出视线后,他继续像日常一样批改学生作业。可是我们知道一切都已经不再日常了,日常的生活中出现了极其混乱的元素,布鲁克先生一直担心或许同样一直期待的事情发生了,一种爱和它制造的混乱开始进入了他的生活,而小说也在此刻更为精妙的结束了。

短篇集同名中篇。先来关注一下小说中的人物设计,麦卡勒斯同样创造并丰富了关于小镇畸零人的概念,与《心是孤独的猎手》中创造了两位聋哑人很像,这一中篇的人物同样带着某种身体上的残疾:艾米莉亚男性化的强健的身体和带有的一双斗鸡眼,雷蒙表哥的侏儒形象加之鸡胸驼背等等一系列身体残疾,另一个主要人物马文却是完全的反差,他拥有一具完美的身体形象,但行事却最残忍无情,可说精神上带着残疾——当然这三位人物都多少有着心理上的疾病,他也是这篇小说中最容易让人着迷和产生同情感的一个人物。

我们一直知道艾米莉亚结过一次婚,而对象马文的真实面目却一直被遮掩着,直到小说过半才真正开始进行叙述(这里是否存在着一个书写技巧),而在这之前,麦卡勒斯先让读者明白一个说法,那就是被爱着的人对于正在爱他的人会有既怕又恨的心理,这句话几乎贯穿了三人之间爱的状态。而这种爱同样让人产生无法弥合的裂缝和距离,这放在其他作品中或许不可想象,当一个人迫切地想要和另一个人结为一体, 想要爱对方同时被对方所爱,于是这份爱就开始变形,越急切的行动遭遇到的就是越强烈的恨。麦卡勒斯向我们展示了关于爱情的不可能性。

我们知道马文的帅气和他的臭名在镇上人尽皆知,而他突然爱上了艾米莉亚,没有其他原因,就是因为爱,而这份爱也让他完全转变,他变得彬彬有礼,变得亲切礼貌,他希望自己能得到艾米莉亚的爱。可是——他们的确结婚了,而艾米莉亚同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或许是因为她那时根本不屑爱情,与谁结婚都可以,只要带来某种钱财上的好处——艾米莉亚完全不爱他,甚至恨他,马文将所有的东西都交给她,但得到的是无尽的羞辱。于是马文离开了,带着强烈的痛苦与恨离开了,并发誓要报仇。

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艾米莉亚对雷蒙表哥的爱,同样的,她倾尽所有,将一切都送给雷蒙表哥,开始明白关于爱情所带给人的某种魔力(但这期间她没有想过马文当时的处境与自己此时的处境其实完全相同),但艾米莉亚对雷蒙的爱稍显的不同的一点是,她似乎并不奢求雷蒙表哥爱她,只要维持现状,共同生活就已经满足,雷蒙表哥爱不爱她无关紧要。这里必须注意到,文中偶尔会提到艾米莉亚的身体(不仅仅是为了后面与马文的战斗做铺垫),她关注自己的身体,锻炼自己的身体,可以说她对自己的身体有着一种迷恋。我们或许可以说雷蒙表哥身体上的畸形从一开始就促使了艾米莉亚产生变形爱情的契机。

但同样的一种不可能,她爱而不得,甚至惹起雷蒙表哥的怕与恨。直到最后一刻,当马文与艾米莉亚对决之时,当艾米莉亚将要战胜马文时,雷蒙表哥突然出手打败了艾米莉亚,于是幻灭来到了最后的结局。一切都被破坏了,咖啡馆彻底没了,酒窖也没有了,钱财也没有了,他们甚至想要毒死艾米莉亚,与一开始本就没有咖啡馆相比,从没有到有再经历没有的过程(没有爱到产生了爱又经历了爱的灭亡),让人心碎的痛苦无穷地加倍。

而这里就得提到第三份爱情——雷蒙表哥与马文,雷蒙表哥一个劲地想讨马文的欢心,对艾米莉亚的爱恍若未闻,但他的结局也是可想而知的,小说中给出了两个推测,去偷东西和卖给马戏团,无论是什么,爱的不可能性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

值得注意的还有镇上人们的反应,麦卡勒斯在小说中会时不时插入这样的描写,这像是在表明三人之间那种爱的变形其实也加入了外界的力量(不仅仅只是作为观众),镇子上的人群一旦汇聚在一起,一种无意识的集体犯罪就开始酝酿了。我们可以从开篇人群怀疑艾米莉亚杀了雷蒙表哥那里看到,也可以从马文回来,与艾米莉亚的一触即发的战斗那儿看到。而在艾米莉亚被彻底毁灭之后,他们又希望能帮助她。而这些表现是否可以说,三个人经历的爱的幻灭其实也有这样一群人的责任。

结尾的那首民谣又是否传递出一个信息:这是一种人类共同的命运,谁也摆脱不了爱的不可能。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