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锦集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锦集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是一本由王诗钰 著著作,广东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一):非常实用的咖啡馆开店指南

非常实用的咖啡馆开店指南,从地、事、物、人、时各个方面给出了非常具体的建议,可能遇到的主要问题及解决方案,非常的细致,语言也非常的细腻!整个书的封面设计、纸张都很有格调,如每个有特点有格调的咖啡馆一般,是我非常喜欢的风格。偶尔觉得有点儿不适应的,就是台湾人的组词造句跟我们的语言体系有点不同,不过这也是这本书读起来很有意思的原因。也可能是因为作者是一位女性,所以整体文字会特别细腻,虽然是一本运营管理的书,一点儿也不会觉得枯燥,反而很易读。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二):开店前的思考—节选005

其实我经常劝人不要开店,因为开店真的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而开店所需做的准备及评估事项更是多如牛毛。其中最重要的是经营者开店的初衷、理念与经营定位。我看过许多例子:经营者把理念常常挂在嘴边,却没有拿出实际行动,最后变成四不像,什么也做不成。遇到这样的业主,我的建议是:把想法跟理念转换成条例式、具体并且可执行的经营方针。首先请你先思考几个问题:

☑ 要卖什么?

咖啡馆除了卖咖啡以外还要卖什么?这代表你的本事有什么,你的技术本位是什么,你的能耐到哪里。你能够改进或创造哪些特点形成自己与其他人的差异化?

☑ 获利模式是什么?

开店的核心就是赚钱,起码要达到损益两平,绝对不是只有实现梦想而已,而这个商品能不能获利并且有没有能实际运营的模式,是能不能持续经营的关键。获利也可以是理想的实践,咖啡馆是很好的媒介空间,许多品牌、单位也都常跨领域整合。因此,不同的咖啡馆具有相当不同但重要的成立目的,其获利模式也就不尽相同。

☑ 有多少资金及资源?

开店当然需要资金与资源,这是关键!这关乎你的店会多大、多小,买什么设备器皿,能撑多久。在开店前先整合资金与手上握有的资源才能做好妥善的分配。

☑ 想象中的咖啡馆,你的期许是什么?

你想象中理想的咖啡馆是什么样子,位置在哪里,目标客群是谁,营业时间是怎样的,等等。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三):《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序

经常被问到的一句话是,你的店名是什么?

抱歉,我没有自己的店。

是的,我写了咖啡馆开店的书,我告诉大家如何开一家咖啡馆,我的工作是开咖啡馆,但我没有自己的咖啡馆!

那么,我凭什么?

如果我只有开过一家咖啡馆的经验,那么我能提供的就仅止于一家店的经验,但我有开过许多店的经验,是否能给得更精确些呢?

这是一个喜欢看到美好成功那一面的世界,但是偏偏成就梦想的路是非常艰辛痛苦的,甚至让人每走一步都想放弃、想回头,失败的例子绝对是不胜枚举。

从来,我就不是一个在世俗常规环境里养成的咖啡师吧!

履历表里我从没详细说过我的成长。高中联考后,我转而开始念夜校,从劳保可以加保的年纪(16岁)就开始打工,从麦当劳的打烊班开始。当时的麦当劳进入台湾10年已非常成熟且业绩惊人,每天的打工生活都是相当忙碌、充实,白天同时在方亭咖啡打工,这是我的第一份咖啡馆工作,晚上去读餐饮科,经常累到上课都在睡觉。就这样高职毕业后走入社会,到一家面包连锁店——卡莎米亚应聘开店干部,开始跟着公司一路往南开面包店,进入中央工厂一路从高雄再开回台北,在还不到20岁的年纪当上店长,自觉学历上的差距,再回到当时的弘光专科学校选读食品营养,白天则在当年时薪最高的餐厅T.G.I Friday’s打工,与一群很优秀的伙伴一起工作。那段时间我培养了外商连锁体系运作的思维,还形成了我在后来的服务工作中保持弹性的习惯。同时,爱玩没钱玩的我,利用放假空档去旅行社担任导游带团,更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带团其实是扛下一整车人的身家安全又要让大家开心、平安,在吃喝之外,也因此练就了玩乐的本领!

毕业后,正赶毕业后,正赶上星巴克刚进入台湾地区的第一年,星巴克正如火如荼地开拓中,我毛遂自荐积极去应聘,从储备干部做起,有幸参与星巴克扩张到台湾咖啡消费市场的全盛时期。在担任店经理的过程中,我带领团队伙伴取得了许多优异成就。离开连锁外商公司,进入独立咖啡馆,我选择了当时很喜爱的咖啡馆——胡同饮集聚场,保留了过去在连锁体系学习到的系统化、标准化思维能力。进入胡同,我归零学习所有咖啡技术知识,接触精品咖啡,没有任何后勤、凡事自己来的行政事务工作,每天到市场采买制作餐点、甜点的材料。胡同算是当时台中文艺青年最活跃、最领先的咖啡馆,每个月举办展览、演出活动、讲座,当时我们一档一档地排、一档一档地做。当时没有发达的网络,但参与的朋友都是些很棒的人,每一个活动我几乎都从头跟到尾地参与,开心得不得了,好多好多现在已经是大师级或独霸一方的人物,当时都是名不见经传,一起成长的。

胡同的经验奠定了我独立开店的能力。一是与当时的同事一起成立三时杏仁茶坊,从零到有,凭着30岁的勇敢与无畏,开出一家别开生面的小店。二是后来随着胡同团队接洽台北地产代销公司的豪宅专案,这是非常特别的经验,我们必须每一季跟着代销公司的售房计划,在预售房中开出一家咖啡馆。由于是豪宅市场首次尝试提供这样的服务,目的主要是述说居住生活美学,我们也一起面对、共同尝试,从菜单的设计、咖啡的呈现方式都必须跟着一平方米接近一百万新台币的房子拉高到一定的档次,才能与目标客群对话,这更是技术服务乃至咖啡师魅力的提升。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四):小小咖啡馆里的大大天地

这本《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是最近翻开的第二本关于咖啡的书。不同于第一本阐述如何泡制享受咖啡的美味,这本讲的是如何通过一个固定的地方(指咖啡馆)让更多的人拥有对咖啡的美好记忆!从制作到售卖,亦是一种对咖啡之喜爱的传递方式。

在我看来,本书的特色就是图文表格结合得十分到位:一家咖啡馆从无到有,着重从起心动念到落成开业的脉络细节,均有图文表格作为详细描述,可以说是居家开店必不可少的。本书共有7章,其中分述有咖啡馆“核心开店术”的五大要素(即地、事、物、时、人),对应的各个要素又有东京与大马的诸多具体运营案例及市场调研资料的支撑,显得说服力极强。

而在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下作者的从业履历及背景。王诗钰,咖啡创业整合经理人,咖龄将近20年,从方亭、星巴克、胡同饮集聚场,到现在的Gabee Cafe。待过国际连锁店及独立个性店,做过咖啡赛事评审,参与店家后场规划训练、创店规划执行,活动策展;协助台、日、中等多地店家创建运营的“典章制度”,将咖啡与空间、老屋、设计、饮食、杂货、青旅、市集、宗教等进行“跨界合作”,擦出了许多不一样的火花。也正是由于作者的这么多经历,让她熟悉从前端到后端,从运营到策划等众多流程与诀窍,使作者自己在从业助人及写作此书时,都得心应手。

开一间属于自己的咖啡馆,我们要的就是做出属于我们自己的特色,而不是像Starbucks、Folgers这些个巨头采用的量贩式快消品。要与客人分享自己喜爱的味道,但对方是否认同饮品品尝的感受,则是需要绝对尊重。专业包含“专业技术”与“专业原理”,所以当接收到负面回馈时,要基于专业技术能力以及客人的描述去理解、调整或回应,合乎客人需求。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是面对客人的专业精神与基本责任。这就是“核心开店术”中“人”部里的“有用的服务细节”里引申出来的内核。人们总说服务行业中“顾客就是上帝”,这只是把这个概念在某种程度上给绝对化了,而在咖啡馆里,体验服务可称得上排在运营过程中的中心位置,真正需要的是读懂顾客的各种味觉,甚至是情感的反馈,就是要做好对“人”的功课!

每个开一家咖啡馆的人,首先应该是一个狂热的咖啡爱好者,这样才会想起去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咖啡天地;而对于那些谋划去开咖啡馆的白丁而言,需要的所有可以说都能在这本书中找到梦想开始的地方与灵感!在其中,用心人将会找到有关选择最佳咖啡馆料理的核心关于物料与食材的专家建议、跟踪销售和库存的方法;对于制定有效营销策略的直接建议;与员工和供应商谈判合同的有用技巧等等。 所以快点系好围裙,磨碎那些带有异地风情的咖啡豆子,开始属于你自己的那个梦想吧!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读后感(五):开一家咖啡馆的“劝退”指南

《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

真正喜欢咖啡的人似乎越来越多,但精品咖啡在市场中生存下去还是非常艰难的,其实在中国大陆,这个问题会更严重,《就想开家小小的咖啡馆》一开始就提到了这个问题,作者王诗钰是个台湾人,我会带着更多怀疑的眼光去看待这些东西究竟适不适合中国大陆,毕竟对于大陆特殊的国情,若是只有迅速收割才能获益,那么在未来,就仍是没有多少人能够沉淀下来经过学习与历练,一生做好一件事。好在作者在一开始说的一句话让我的心稍稍放下,她说她写这本书的原因是她希望能帮到店主找到自己开店的逻辑,更谨慎更尊重地去看待,她更想做的是在这种开家小店的冲动上踩个刹车,告诉读者背后艰难的部分。

我从一毕业就进入咖啡行业,门店、培训、设计、检查、连锁店开业……好像该做的都有尝试过,除了还未开自己的店铺,其实我一直都有对自己比较清晰的定位,选择做关于咖啡的工作,好像只是出于一个很简单的原因,喜欢喝,我没办法一整天都不喝咖啡。辞职了两年多,起因也是因为厌倦了大型连锁咖啡公司内部的无良和无知,还有小馆子里不温不火的营业额以及员工抱怨,我不想再对国内咖啡企业抱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幻想了,如果以后还要继续和咖啡打交道,就一定是自己做一家店,除此之外,好好享受每一杯咖啡的味道就足够了。

只不过,开店是件繁琐的事情,而且在前期的工作中需要持续积累经验,用作者的观点来说,人脉、资金、技术都不可或缺,而且十分辛苦。在最开始,想要开店的店主应该仔细考虑:要卖什么?获利的模式是什么?能投入多少资金和资源?以及这个理想中的咖啡馆是什么样子——具体的面貌。包括对自己的评估,有没有管理经验,自己设想的店铺有无差异化,最好都在仔细思考过后再进行下一步的工作。作者十分耐心地分析了要注意的重点,她用自己的经验告诉店主们,其实开一家咖啡馆不只是关乎于审美和情怀,更多的其实是关乎于数据,每天打交道最多的或许是数字与客诉——这也是很多新人入行之后无法接受的,制作饮品和文艺的美梦在这堆琐碎的工作中被埋没,若不能做好日常工作,那么开店只是在玩耍和赔钱吧。

作者很贴心地附上了各种表格,包括常见的"日报总表"、"损益表"还有附录后面附上的全部开店所需表格,都可以扫描影印使用,包括对咖啡机的选择,店面菜单的构建都有详细的说明,用流行语讲,就是"保姆级教程",即使不是想要开店的店主,对于咖啡感兴趣的爱好者,从业者一样可以很开心地阅读,其中也能读出台湾人在这个部分向日本学了许多,咖啡也融入了她们的生活中,并不是一个纯粹的功能性饮料或者一种伴随消磨时间而产生的饮品,为了买座位而喝的东西等等,咖啡就是生活中稀松平常的一部分,而有了这种平常,才有机会做更多文章。

对于店主,我想这本书是可以令人反向思考的,在这么浮躁的时代,究竟自己的内心对咖啡是什么样的情感?是猎奇还是生活?自己缺少什么或拥有什么?只有进行足够多的反思才能确保自己没有在开店之前留有奇怪的大洞,等日后填补不上。

在我的内心中一直都认为,咖啡的味道是一家咖啡馆的灵魂,其余的的东西是血肉,是形而上学的东西,国内的许多咖啡馆最注重的其实是服务,堂食店更注重环境,是否适合拍照打卡。——但这似乎都恰好是咖啡馆失败的原因。虽然有梦想也不一定会了不起,但在追逐梦想的旅途中不断保持学习和思考就已经是很了不起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