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感1000字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感1000字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是一本由库索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四色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感(一):作为归宿的咖啡馆

搬来京都时,我已经喝了近十年的深煎咖啡。京都有许多老铺喫茶店,也都是以深煎咖啡豆著称。也无意中喝过一些浅煎豆,“我讨厌酸的咖啡!”就这么断然下了结论。直到偶然某天,得到友人赠送的一包金子桑烘焙的浅煎咖啡豆,那包豆子令我在一个台风天暴雨的清晨醒来:咖啡竟然可以是这个味道!很久以后,我结识了有着“京都咖啡案内人”的牧野,方才从他口中得知:金子桑是改变了京都咖啡版图的标杆性人物,他代表着这个城市浅煎咖啡的水准,是因为他的探索,才有了今天年轻人们对咖啡业的憧憬与向往。

金子桑冲泡的一杯咖啡

这本书的缘起过于简单,就是从金子桑的这一杯咖啡开始。因为想要了解金子桑的故事,我直接去找他聊天了,又从这里开始,认识了城中更多致力于浅煎咖啡的年轻店主们,他们也都对我说起当初打动他们的那一杯咖啡,每个人也都遭遇了怦然心动的时刻,也都和我一样,有一个瞬间,在世界的某个角落,眼前放着一杯从未想象过的咖啡:这是什么?咖啡为什么可以这样好喝?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对咖啡的探索和追寻。转了个弯,把人生装进一个咖啡杯。

我后来知道,我来到京都的2015年,被视为精品咖啡文化在这个城市兴起的元年。那之后过了7年,书中这些咖啡店主们,成为了京都咖啡业界的主力,在日复一日的咖啡修行中,追求着各自心中的职人味道——在京都这个城市,新的咖啡职人如同其它任何领域,一头扎入其中,要将每一个细节做到专业的极致。

我花了一些时间了解他们的人生。除了少数几个野心勃勃的,在京都,个人经营的咖啡馆几乎赚不了什么大钱。都是用一份喜欢的工作,来维持生活罢了。虽然近来也有年轻的挑战者试图改变这一现状,但不知为何,他们似乎在专业化这件事上做得比盈利化成功多了。我一边觉得有点儿惋惜,一边又认定正是存在满足这种生活现状的咖啡店主,才有了京都这个城市的好咖啡。

六曜社

京都的咖啡馆店主都很谦虚,说这样年轻的职业,万万不敢在古都自称是“职人”,等过一百年再说吧。我觉得那一天好像也不太远。在这本书里,最年老的六曜社已经70岁,不久前年轻的儿子作为第三代继承了店铺,等他到了他父亲的年龄,这间咖啡馆就会成为京都活着的百年的咖啡馆。我很期待那一天的到来。京都是用千年为单位计时的城市,古老的艺术和职业,追求“道”,“道”是通路,是修行,是传统,咖啡馆是太年轻的职业,可我分明也看到了清晰的咖啡之道,不同于花道与茶道的“继承”,它正在被创造和被形成,用一种只有古都才有的职人态度。这是我觉得他们在做着一件了不起的事的原因。

没有人的第一份工作就是开咖啡馆。你很难用“天职”来形容这份职业,但它是个“归宿”。这本书里的所有人,都是在世界上兜兜转转一圈之后,最后回到了咖啡馆。如果一些职业属于“误打误撞”的话,那同样的情况在咖啡馆里不存在。咖啡馆是他们主动选择的结果,都是手里曾经有一份工作,某天下定决心:“我不干了,我要去开咖啡馆。”然后就真的开了咖啡馆。但是,不能被文艺的情怀误导,咖啡馆不是一腔热血就可以做好的事情,在他们每一个人的咖啡履历中,都拥有相当的技术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对于咖啡,他们是专业的。

The Unir的山本知子女士,拿下“日本第一”的女性咖啡师

因为开咖啡馆不是一个稳定而古老的职业,所以鲜有“继承”一说,我可爱的店主们,尽管在咖啡馆里找到栖身之地,恐怕也不会传承到下一代。只是可以预见,在他们生命未来的几十年里,会深深扎根于这个城市,深入泥土之中,结出咖啡的果实。好几位咖啡馆店主对我说过:这里是一个流速很慢的地方。说的是咖啡馆里的日常时间。我很长一段时间没有意识到这句话的深意,直到前些日子路过枯水期的鸭川,突然就感觉到了:京都的咖啡馆里的时间,比这条缓慢的河流还要更慢。这种慢,是咖啡店主们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踏踏实实地做一件小事的慢,是可爱而笨拙的慢。

这些流速很慢的咖啡馆,多少救赎了我的日常,成为我每天醒来的药剂。因此我常常在不安的生活中想起他们,觉得用余生做一件事,无非也就是如此。很庆幸他们不是天生在做这件事,因为一定要走过许多路,经过旅途各种风霜,才能懂得一杯咖啡之于疲惫人生的意义。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感(二):京都咖啡职人物语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

By艾晨

居家期间,泡杯咖啡翻阅这本《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多少有点望梅止渴的感觉。库索在京都的老街旧巷里,一边品味着各式精美咖啡,一边听咖啡师们讲述着与咖啡结缘的故事;而我徒有去京都喫茶的念想,却只能借由那些不疾不徐的文字,去想象和感受另一种生活,一种让书里书外的人都出乎意料、而又不期而遇的理想生活。

理想之地:京都

京都是日本人的精神故乡,庄重而典雅,保守而清高。这是一座用千年为单位计时的城市,因此,没有100年历史的店铺,都不好意思称自己是老店。而京都人又喜欢咖啡,京都的咖啡消费量常年位居日本前列,于是颇具氛围的咖啡馆就比比皆是。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书里提到的最年老的“六曜社”已经70岁,不久前年轻的儿子奥野薰平作为第三代继承了店铺。奥野薰平从记事起就每天在自家喫茶店喝一杯咖啡牛奶,后来像父亲一样站在吧台内侧,传承三代人造就的喫茶文化(注:咖啡馆日本旧称“喫茶店”)。事实上,京都的咖啡馆远比想象的厚重。纪录片《复古且时尚的京都咖啡馆》提到一家京都大学旁边的咖啡馆,九十多年来一直是学生钟爱的休闲场所,里面有专为学生定制的桌子和长椅,而且为了不打扰他们,开业以来店里就没有播放过音乐;还有一家明治洋楼里的咖啡馆,会提供精致的下午茶,是京都最早提供下午茶的店。总之,在那些充满年代感和历史感的建筑里,京都的咖啡馆别有韵味。时尚有了厚重的底蕴,底蕴有了时尚的新生,从而也形成了京都独特的咖啡文化。

理想之物:咖啡

相比古都而言,咖啡是一种新鲜而时尚的事物。古都人热爱新鲜事物,这本来就是一件奇妙的事情。但是诚如书里所言,“京都自古就是热爱新事物的街道,没有什么不能包容的事物,更何况是咖啡。”从店面到装饰,从咖啡豆到咖啡杯,从味道到氛围,京都的咖啡馆无一不在营造一个自在的场所,让人品味一段用心款待的时光。大家来到咖啡馆里,享受着独处的时间和相遇的空间,既有故事,更有温度。

不少影视作品里也有类似的记录。《复古且时尚的京都咖啡馆》里的草刈正雄,回到了自己五十年前到过的咖啡馆,当年他在京都暂住的时候,每天都会来这里;另一部纪录片《京都立式咖啡豆店的小憩》里,有位客人因为迷上了高仓健在《远山的呼唤》泡咖啡的样子,自己也喜欢上了咖啡;而高仓健在京都拍戏时常去的咖啡馆里,他的座位仍在,店主依然记得那时他坐在咖啡馆里的情景。

理想之事:职人

“职人”是日语中对于拥有精湛技艺的手工艺者的称呼,“职人精神”代表着精益求精,坚韧不拔和守护传统,和“匠人”类似。只不过“匠人”是“一生只做一件事”,以传统手工艺的从业者居多,且更关注制造百姓日用的居家器物;“职人”则还年轻,更强调一种职业性与专业性,在追求品质的时候,兼带着个性。

京都的咖啡职人亦是如此:中年失业的冈田宏章,在杂志上头一回听说“咖啡师”这种职业,立下了“成为日本第一”的目标,最终成了“全京都最有名的明星咖啡师”;讨厌咖啡的山口淳一,却因为对拿铁拉花感到好奇,成了“世界第一”的咖啡师;电影《在京都小住》里的加奈,在氤氲着各种豆香的咖里买了咖啡豆,然后和舅公一起到河边喝一口自己冲泡的咖啡。她去买咖啡豆的那家店,店主就是“改变了京都咖啡版图”的标杆性人物金子桑金子将浩。

之前在《我在京都居酒屋》里,库索说她“想写的其实是‘相遇’‘理解’和‘日久生情’,以及在这之中一些充满仪式感的‘告别’”;那么在这本《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里,在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的16位店主的讲述中,我感受到的是“包容”、“热爱”和“不期而遇”,以及在这之中那些共享过和共享着的时光。因为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咖啡馆里共享的时光也就更为长久。

2022年10月18日

《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读后感(三):从契茶店到咖啡馆,总能在一杯咖啡中得到治愈

近来,气温骤降,秋天就像在捉迷藏,虽在场,却躲到了看不到的角落。

和朋友约好了去公园的计划临时被冷空气放了空,两人默契的开始搜索某团上附近的咖啡馆,对视便可意会地大步走了进去。

图|茉莉cake

店外已有寒冬的气息,咖啡馆却似乎只有春秋两季。

我们冒然闯入,却因店主熟人般的问候和微笑迅速融入,就像是早已约定往来的老友,

“最近天气降温,快到里面坐吧!”

因为店很偏僻,上午的时光人并不多,我们一人点了一杯柴犬样式的拿铁选了较偏僻角落坐下。

咖啡吧台的位置,几位客人和店主聊着工作和生活,我们躲在角落,暂时搁置自己的生活,随手翻开了书架上的一本《咖啡馆比其他河流更慢》,无察觉的时间在咖啡的热气氤氲中缓缓流逝。

就像书中库索写到的:

大学时期,学院附近也有一间这样的咖啡馆。

不知不觉,毕业已五年有余。小店已辗转多次,变了样子,但这间咖啡馆在记忆中,却还是理想的模样。

店主是不足40岁的中年男子,毕业后在一家中学当英语老师,娶妻生子。

毕业正满十年,夫妻一起开了这家咖啡馆,故名“拾年咖啡”。

图|拾年咖啡

咖啡馆并不大,50平左右,坐落在学校附喧嚣的十字路口,夹杂在早点摊和馄饨店等一众店铺中间。店铺内的装饰都是店主手工完成,空间上分为三个部分,进了门便可看到店主的吧台,周围方便熟客和散客落座,再往里,两个小屋子都被书架隔成了多个部分,适合三两朋友小聚。

就像嘈杂烟火气中一个可以让人暂且休憩的落脚点,虽然可能不是最好的一家,但却在不少熟客心中成了特别的存在。

图|《来杯咖啡如何》

就像日剧《来杯咖啡如何》中说的:

不觉间,咖啡杯中的柴犬早就失了形状,热拿铁已经成了常温状态。

在库索的书中也读完了“我要成为日本第一”的店主——冈田的故事,「冈田咖啡馆」是库索心中那份特别的存在,也成了无数人的神往。

图|冈田咖啡馆

冈田而立之年失业,2002年,他工作了5年的大型和服店遭遇倒闭。

他从销售到跨领域的在京都老牌喫茶店小川咖啡找到了一份新工作,因为没有经验,不能立刻应聘正式职员,只得混在一群业余挣外快的女大学生中间,成为时薪只有800日元的小时工。

冈田性格活泼,来往的客人总被他逗得嘻嘻哈哈,不免让人以为这就是他的生活哲学。但这个在咖啡领域初出茅庐的“失意”中年男人却有着很大的野心。

图|冈田

他偶然在店里读到一本杂志,插页里出现了一个“ジャパン バリスタ チャンピオンシップ”(日本咖啡师竞技比赛)的广告,这是他头一回听说バリスタ(咖啡师)这种职业,目光在那一页停留数秒后,对比赛内容一无所知的他心里有了目标:

人生失意也得意,命运从不按常理出牌。

6 年后的秋天,代表小川咖啡的咖啡师冈田章宏真的在“日本咖啡师竞技比赛”上成为“日本第一”。他晋升为年轻咖啡师憧憬的偶像,被小川咖啡视为广告招牌。又过了些年,他说厌倦了这种生活,辞职开了一家属于自己的咖啡馆,取名为“オカフェ キョウト”(Okaffe Kyoto,冈田咖啡馆)。

图|冈田咖啡馆

来到这家店的人们,与其说是为了喝一杯咖啡,不如说“去见冈田”的心愿更加强烈,遇上樱花季或者红叶季,来自全国各地的粉丝会在门前排起长队。如今的冈田章宏是人们口中“日本咖啡师的代表人物”,也是“全京都最有名的明星咖啡师”。

冈田咖啡馆位于四条繁华街后某条隐秘的小巷尽头,迫有“大隐隐于市”的感觉,伫立在门口上冈田本人巨大的人形剪影立牌,咖啡馆内目之所及的咖啡杯及衍生物品也都有着冈田的剪影或照片。

作为本店“招牌”的冈田基本终日在店,手不停歇的制作着咖啡,嘴也不停歇的和客人聊着天。除了冈田原本活泼外加之契茶店的工作经验,让冈田咖啡馆得以别具一格的存在,

冈田说:

所以,冈田咖啡馆虽已是现代装饰,却也不失“契茶店”的灵魂,两者之间的碰撞也正是京都咖啡馆独特的文化所在。

图|冈田咖啡馆

如今,冈田已经在京都开了三家店。50 岁的他也从一个人变成了一个团队。

要成为冈田团队的一员,只有一个要求:会笑的人。

在冈田看来,在咖啡馆最重要的是相遇,这里该是人与人连接的场所。

能在客人面前笑着工作的人也能给客人带来笑容,这比任何技术都更重要,技术是日后可以慢慢学习的东西。

开咖啡馆不是一种“天职”,却是一种“归宿”。

除了“我要成为日本第一”的冈田,库索还拜访了当下京都咖啡业最具代表的其他15位店主。

有希望 The Unir 能成为一家从少年到老人,人人都能乐在其中的咖啡馆的山本尚;未来还要去很多次国家旅行,想把世界元素都放进她咖啡馆里的原小姐;不热爱咖啡的却希望借由 here 推开一扇门,让更多原本对咖啡没有兴趣的人能够喜欢上咖啡的山口淳一……

在这里,最年轻的咖啡馆只有两岁,最年老的咖啡馆已经七十岁。

读者【我对你的无语简直能沉默整个宇宙】评论说:

这,正是咖啡馆的魅力所在。

库索用文字展现出了京都咖啡馆特有的历史脉络和文化氛围,以及咖啡职人的生活工作状态。倾听着他们的故事,也感受到一份职人气质。

咖啡馆是一个时间流速很慢的地方,这里比日常生活更慢。

即使它虽已不是日常生活中什么大不了的存在,但许多人在感到疲倦之时,总会因为喝了一杯咖啡而得到治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