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10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1000字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是一本由[美]威尔·施瓦尔贝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精选点评:

●读书,真的可以改变人生

●爱读书的父母给子女潜移默化的影响,受用终身。2019.10

●书中说“好比一本书会指引向另一本书”,而读这本书会指引向上百本书,非常喜欢这本书。

●从阅读中汲取力量坦然面对生命的终结,这种姿态优雅极了。希望书中提到的一些书能很快有中译本。

●深刻思考人的一生应该怎样度过才有意义:信仰、事业、家庭、力所能及的帮助他人,坚强!

●比中国人性化 作为一个医生 我觉得 人有最基本知道病况的知情权 我反对隐瞒患者 欣赏国外对待生命 生活的态度 让患者知道自己所剩的时间 思考怎样度过生命最后的阶段 打着善意谎言的旗号 毫不知情的情况下 充满希望的迎接死亡 太残忍了 我赞同安乐死 有尊严的活了一辈子 也想有尊严的死去 我不是任何人的负担与责任 我是我自己独一无二

●如果你想了解一个人,去读他喜欢读的书,如果你想念一个人,去读他喜欢读的书。书是我们探索彼此想法的媒介,读书跟行动并不矛盾,阅读的真正敌人是死亡。

●评价很高的一部书 但是不是我的菜 作者日常的絮叨和对已故母亲的怀念没法引起我的共鸣

●我一直喜欢碎碎念日常的故事,有时一些事经常发生在我们身边,就会忽略这些事儿,而一旦放在纸上,用文字放大出来,就会格外的引人注目。今晚看的这两本书,很巧合,都是和如何抵抗癌症有关的,一个是与自然亲近,一个是与书本,亲情亲近。我也一直在反思我自己到底追求的淡然如水的简单生活,还是觥筹交错的利益生活,可能到了这个年纪,我发现相比较以前的迷茫,越来越觉得自己是喜欢简单生活的。

●如果想念你,那就读读你喜欢的书吧。让我经过你的思想丛林,这时我再敲门:让我进来。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一):生命最后的读书会

生命最后的离别,书中作者记叙了他陪伴母亲走过的最后一段时光。他的母亲曾经是家中的掌舵手,去阿富汗后回来检查得了癌症,被迫在家治病。作者为了陪伴母亲,宽慰母亲,延长母亲的希望,便与母亲一起开始看书。书是最好的宽慰。这本书读完很难受,每一个章节都是与这个章节故事情节相呼应的书,母亲写过一张纸条。我们生活中发生的每一件事,都得益于其他人的恩泽。我们拥有的一切都要归功于每一个人。人生瞬息万变,每一个让我们步入正途的人,都应该感激,不管他们饰演的角色如何卑微。只要有爱,近旁的人就不会轻言放弃,所有的友情和爱都会让一切变得美好。阅读使人温暖,这本书大概也在讲述这样一句话,通过阅读和交流,我陪伴母亲走完了最后一程,最后读完很难受,整本书的主线和情感并不悲伤,反而充满着一种温和的坚定、沉思。一本可以沉下心来读的书。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二):书评

如果阅读很孤独的话,那独处比将就有趣多了。 这是本书的最后一句话。也是我的一个状态。 本书是从作者陪伴母亲抗癌过程里建立的两人读书会的分享中来讲述抗癌过程中,母亲的一些故事,基本每个故事作者都能从他们当时阅读的书籍里找到一些相呼应的主题。可能也是因为有很多书我没看懂吧。有些章节还是蛮难读的。 作者的母亲是一个非凡的女性,夫妻两人也算是灵魂伴侣。对阅读,歌剧,艺术有着相同的喜好。所以培养的三个孩子也一样热爱阅读。 母亲一生的经历非常丰富,我比较喜欢的是她常年奔波阿富汗的故事,在那边为了帮扶难民。她一直在为了给阿富汗建立图书馆,希望借助书籍给阿富汗带来不一样的未来。但是其中依然有很多想象不到的阻力。还有母亲和女儿去泰国难民营做志愿者工作的故事。 母亲觉得阅读是最重要的事情,即使在抗癌接近两年的时间里,也坚持阅读,甚至觉得,癌症的死去比帕金森的活着更好。就因为帕金森无法进行阅读。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三):阅读之于心灵,运动之于身体

癌症晚期的母亲与儿子在临终前的一段日子,而他们有一个共同的爱好是读书,从而成立了一个只有两个人的,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读书会。 以这样方式走完一生,也是幸事,在书海中度过艰难苦痛,打发已不多的时光,更难得的是与亲人探讨同一本书,因观点想法一致而展开别开生面的讨论与交流,当激情的火花及灵感碰撞在一起时,能够想象到当事人是多么激动与亢奋,那种心心相印,感同身受,因一本书而让时光延续与美好,坦然面对,承受一切该来的,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的心境,并没有因要离开这个世界而忧伤,因为有书籍的陪伴,只想生命可以再延续些,读更多的书。 让人动容也催人奋进,当下可以读书而为什么找各种借口不读书?有生之年能够读书是多么幸运呀!而却白白浪费。 物质的贫穷能摧毁你一生的尊严,精神的贫穷能耗尽你几世的轮回。人生没有白走的路,人生没有白读的书,你触碰过的那些文字会在不知不觉中帮你认识这个世界,会悄悄帮你擦去脸上的无知和肤浅。

书便宜,但不意味着知识的廉价,虽然读书不一定功成名就,不一定能让你锦绣前程,但它能让你说话有德,做事有余,出言有尺,嬉闹有度。 读书和赚钱,是人生最好的修行,前者让人不惑,后者让人不屈。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四):我会如何与世界告别?

我会如何与这个世界告别?在看这本书的时候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如果是有一段时期的缓冲期。那么。剩下的可知的时间内,我会做些什么?最怕猝不及防的离世,像是一句话没有说完整,哽咽在自己的心里,也哽咽在受听人的心里。如果是知道终期为何时,我想我的第一反应是无法坦然的。从小被灌输一种思想,好死不如赖活着;生日惯常的祝福也是寿比南山。即使是身上插满了管子,每天要持续承受巨大的痛苦,像块石头一样的毫无生气的存活,延续着微弱的气息,拖缓死神到来的脚步,也要做这最后的挣扎。我想了一下,这样的挣扎也并不是告别的最佳方式。如果治疗可以让我状态良好的做着最后还想做的事,我是愿意的。可如果它没有给我争取到自由的时间,那就大可不必了。就像电影《杀生》里被针水禁锢在床上的老人,他可以高兴的啄两口酒,心满意足的离开,这才是我想要的告别方式吧。本书中的母亲,在生命的最后时间里,依然过着自己想做的生活,处理着未完的事宜。我想这些事无论是不是在生命的最后时刻,她都会如此进行。坦然的面对终点,那个时刻就像是夜里要睡觉那么自然。白天要做的她的工作,她的信念,她牵挂的人,她喜欢的演出……都井井有条的安排着,每步都努力走好,每个瞬间都用心感受。将一生过成一日,每一日都充实坦然。真是教科书般值得尊敬的人生!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精装)》读后感(五):以生命的形式共读

《生命最后的读书会》讲述的是作者在母亲确诊癌症后以共读的形式陪母亲走完生命最后阶段的故事。阅读可以给人带来一种安心的力量,能找到一种适合母亲的方式陪她走完生命最后的旅程也是一件幸福的事。 没有人能够遇见死亡何时来袭。在和疾病对抗的过程中,母亲以超人的意志力承受化疗副作用带来的痛苦:口腔破溃、食欲下降、呕吐、头痛、虚弱、腹泻、抽筋、高烧这些症状同时发生在一个人身上,都是非常人所能承受的。虽然日渐虚弱却执意不肯被特殊照顾,也不许家人因为她而打乱自己的计划并围着她转。每天她都要出门,或是计划去旅行,或是与朋友会面,或是去看音乐会,欣赏芭蕾舞表演、看孙子们、参观博物馆、去办公室,一直在努力过正常人的生活,当生命的终点被附上清晰的倒计时时,坦然的珍惜过好剩下的每一天。很多母亲身边得了胰腺癌的朋友确诊没多久后就去世了,包括曾经安慰过她的罗杰也因为承受不了抑郁而自杀了。在确诊后的近两年里母亲凭强大的意志力把每一天都过的那样丰富多彩,继续工作,努力生活,和孩子共读,还讨论音乐、电影、画展、身边的故事、旧时光以及子女的工作,这样积极向上的状态让母亲的生命持续的比预期还要长,那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 死于癌症或其他疾病,以及意外或任何其他事情而言,这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是真实的生活。到书的中后部分母亲已经能平静的接受死亡这件事了,这是每个人到最后都要面对的事。我在医院工作多年,与那么多癌症患者相处,看到他们被疾病折磨,常年忍受疼痛,甚至生活不能自理,慢慢地让我学会了豁达,放下了很多不必要的执着。记得曾经有一位在经历了抢救后活过来的患者在出院时来表示感谢,哭着说经历这次她感受很深,人生在世,真的不要在意的太多,不要要求的太多。 时光易逝,我们不要浪费拥有的今日,珍惜每一个当下,像作者的母亲一样,一生都用爱和美好温暖身边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