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极度拖延》读后感精选

《极度拖延》读后感精选

《极度拖延》是一本由相非相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3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极度拖延》读后感(一):拖延感染

绝对是精英金字塔顶端的哥哥,却变成行尸走肉一般的极度拖延症候群,最后自行了断了自己的生命,不仅仅主角会疑惑,书外的我们也是,而这个谜题开启了《极度拖延》的序幕。

就像是之前读过的斯蒂芬金的《手机》,通过手机电波传播的病毒让几乎所有人变成丧尸,这也算是对人们过度依赖手机的一次大胆讽刺。在本书中,拖延症也像病毒一般蔓延,开始无从得知如何传染,连主角都不能幸免,而在《手机》中由始至终没有给出的事件起因,在《极度拖延》中,作者相非相却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解答收尾。

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哪怕自己的童年再不幸,这也不是把无干人士拖入地狱的借口,虽说是导致这一切的“源头”被研究出来的出发点是好的,可是,从结果看来,却是不可控的。一旦用得好,或许会造福一方人,一旦遇上疯狂之人,只能是造成全面的恐慌。所以理解了像是克隆、像是安乐死这些技术的被严格管控,很有必要。

不得不说这个作者真的是一个编故事的高手,在调查陷入僵局的时候,作者总是能够制造一个又一个的伏笔,让故事柳暗花明又一村,就像是坐过山车,在最高点的短暂停滞,是为了接下来一口气的酣畅淋漓。这个故事,在也算是看了多年小说的我看来也没有任何“拖延症”,可说是我读过的最良心的国产悬疑小说之一。当然,判断一部小说好看与否,故事是首要的,如果还可以在小说中加入深刻的思考,那绝对是更有意义。《极度拖延》就属于后者,我认为极度拖延的感染蔓延就是对现如今社会乃至世界上的暴力现象的控诉,我在看完后,也是查阅资料详细了解了一下躁郁症,确实很可怕也很无奈。这种对现实问题的关注,正是这部小说最令人称道的。

这部小说的感情戏也很引人入胜,都有秘密的两人,相遇进而深入虎穴共患难,哪怕真相惨烈,我相信男女主人公他们两人会彼此拯救,成为彼此今后人生中不可或缺的存在,这绝对是故事的点睛之笔!还有最后像欧美恐怖电影一般会留下的开放性结尾,那个婴儿不知会不会成为另一个噩梦的起点。总之,这本小说,绝对值得一读!

PS.之前读过作者写的《好孕进行曲》,这次又读了这本《极度拖延》,两种完全不一样风格的故事,相非相都能驾驭,而且还都写的这么好看,真的很厉害啊!

《极度拖延》读后感(二):拒绝拖延,从我做起

拖延症是指自我调节失败,在能够预料后果有害的情况下,仍然将计划要做的事情往后推迟的一种行为。拖延症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心理学或医学术语,但严重或经常的拖延行为,通常是一些深层心理问题的表现。相非相的《极度拖延》这本书将拖延症形容的更加极致化,通过将其妖魔化的描写,让读者意识到拖延症的可怕,从而主动改变自己的生活状态,拒绝拖延。

当今社会有拖延症的人很多很多,拿我自身举例。我每天早上八点上班,闹钟定在7点20分,上班路程10分钟,梳洗半小时足够,如果按照这个时间安排执行,我每天会有很充足的梳洗时间,也会按时到单位。然而,事实是我每天都会迟到,每天都没有时间吃早饭,每天洗漱都是匆匆忙忙的,因为7点20分闹钟想过之后,我会先拿出手机,躺在床上看一会朋友圈,看一会百度新闻等等,等我看完这些觉得该起床的时候,时间早已经来不得。而我每一天都在重复着前一天,我每当发觉要迟到的时候都会想着我明天一定按时起床,到了明天结果还是一样。对于我来说,手机是我拖延症的罪魁祸首,我想手机也是很多年轻人拖延的罪魁祸首。怎么样才能改善拖延症呢,我想应该是学会主动面对和立即行动。首先,需要找出自己拖延的原因,比如我拖延的原因一个是玩手机,一个是觉得这件事情处理起来有困难,有畏难情绪。找到问题之后就要学习努力克服他们。接下来就是如何去克服他们,要有积极的心态,困难什么时候都在那里,不会因为你的逃避而消失,所以为何不早早的解决它,解决了这些困难之后才会更加的心情舒畅。至于手机,最好的办法就是不在床上玩手机,每天督促自己按照计划好的作息时间去休息工作。改善拖延症最根本的源头就是要改变自己习惯拖延的心态。这个过程并不能一蹴而就,需要我们付出努力,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拖延的习惯,要主动面对拖延,相信有一天你能战胜拖延,战胜自己。别等碌碌无为过了一生,才回头感叹“我当初如果努力点多好啊”。

很感谢作者写了这本《极度拖延》,作者以破解谜团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拖延症是如何将一位位成功人士迫害的人不像人鬼不像鬼,让我们真切的感受到了拖延症的可怕。每个人的时间都是有限的,我们不能也不应该把这些有限的时间浪费在无意义的事情上面,我们应该让自己动起来,积极快乐的拥抱每一天。

《极度拖延》读后感(三):对味的悬疑佳作

《极度拖延》的作者相非相是一位高学历的作者,工学博士,硕士生导师。他的写作风格市逻辑推理与想象结合,这一特点在《极度拖延》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故事的主人公是“海归”陈哲,他回到国内准备参加哥哥的婚礼之际,却发现自小就十分优秀的哥哥变得形容枯槁、浑身恶臭,没说几句话就当面跳楼自杀了。自此以后,陈哲带着种种不解一蹶不振,整天虚度在好友大牛的出租屋里,尽管后来应聘了一份工作,但是工作状态却不尽人意,错漏百出。一个偶然的机会,陈哲在地下人行道发现一个卖草莓的女商贩,他购买并尝试了,结果身体感官发生了惊人的改变,嗅觉和思考能力大幅提升,原先那种倦怠感也一扫而空。发现了草莓的神奇功效之后,陈哲会定期从女商贩那购买,草莓的功效也让陈哲在工作上事半功倍、顺风顺水。但是他对草莓和女商贩的怀疑从没停止过,通过调查,陈哲发现女商贩的真实身份是科学家赵燕,她为了治疗儿子的拖延症而研发一种名为SSEA的药物,并把这些药物注射到草莓当中进行销售,从而进行研究观察。陈哲对赵燕的行为表示理解,并愿意支持赵燕对药物进行研发。在此期间,陈哲发现同住一间出租屋的邻居阿平行为诡异,其女友又人间蒸发般离奇消失;我曾经的好哥们张旭也突然被恶魔附身似的如同行尸走肉,越来越多人的状态变得和陈哲哥哥死前一模一样。陈哲决定对此展开调查,他发现,哥哥原来所在的公司曾经研发过一种药物,但是这种药是失败的,会让人染上拖延症,而且还带有传染性,染上拖延症的人会越来越严重,任何事都不想干,要不痛不欲生自杀,要不躺着等死,这一切的始作俑者就是公司的CEO范有进。这时候,在陈哲以及他的欢喜冤家叶琳的资助下,赵燕研发出了抗拖延症效果更为持久的药物LSEA,而范有进为了掩盖自己的罪行,把魔爪伸向了叶琳。在此就不透露过多情节了,留待读者朋友慢慢发掘。

《极度拖延》这本悬疑小说的题材可以说是非常新颖,一是融入了一些科幻的元素,但是尺度拿捏得恰到好处,使得故事的时代感得以保留;二是紧扣当下的热点,围绕拖延症展开了一个离奇荒诞的故事,很容易抓住读者的眼球。总的来说,《极度拖延》给我的感觉就是影院级的,像看了一场让人屏住呼吸而又血脉喷张的电影,当然我更希望看到的是在不久的将来这本小说会被搬上荧屏,同时也期待这个系列的续作。

《极度拖延》读后感(四):拒绝拖延的生活

《极度拖延》一开始我是以为讲的就是拖延症,后来看简介发现是一本悬疑书,迫不及待的拿到书后,发现讲的还是拖延症,不过我发现现在在青年人拖延症真的是很严重,尤其是生活在一线城市的人,大家平时都是忙于工作,忙于生活,一有空闲时间,就马上开启拖延模式这真的要成为未来阻碍人来进步的一大障碍。

我觉得像书中讲诉的那种能造成拖延症的药物不一定会出现,但是由于现在快递以及跑腿事业的急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在不必要出门的假期,都会选择蜗居在家,甚至在床上,每天只是想着吃喝玩游戏,没有积极进取向上的心。其实反观现在这种现象的产生,不难发现主要是三个原因,首先是,我们的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就传输孩子一种理念,就是“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导致现在的孩子都是思想上的巨人,行动上的废物,除了学习什么都不会,也什么都不理;第二,就是现在一线城市的工作以及生活 压力太大了,试想一个生活在北京的年轻人,每天晚上正常下班时间是晚上六点至七点,倒了两趟车赶上晚高峰,回到家需要两个小时,那么到家基本就是八点至九点,试问一个八九点到家的人,谁还会有心情有精力自己做个两菜一汤?基本就是外卖或者饭店酒搞定,回到家,疲惫的一天,开启放松模式,玩手机、打游戏,不知不觉已经到了凌晨,为了早晨能够多睡一会,一般都是不吃早餐,甚至急忙的到单位,就是这样的一个恶性循环,也会死现代都市青年的标准生活;第三,各种电子设备以及游戏充斥我们的生活,使得很多人在此迷失了自己,加之,自己对自己的自控力不高,也就慢慢沦为电子的奴隶,例如手机奴隶,或者平板奴隶、、、、、、、

鉴于上述三个原因,我认为我们应该行动起来,对抗拖延症最好的办法就是马上,有很多人,也想睡前读读书,每天早上早起半小时,自制一顿建议早餐,就如杨绛说过:我们年轻人总是想得太多,做的却太少。那么我们就应该想到什么就马上行动起来,用行动来培养习惯,良好的习惯需要我们的自制力来监督自己,生活本来就是一团糟,如果我们继续用一团糟来解决,那么结果必然是更加糟糕,我们应该是积极的面对自己生活,为了使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我们需要付出一些努力,养成好的生活习惯,好的学习习惯,这些好的习惯会让我们远离拖延,让我们更加优质的生活,回顾身边那些优秀的成功人士,哪一个不是有好的习惯?所以,从今天起,我们该远离拖延,努力生活,创造自己的人生奇迹。

9999�h>���j

《极度拖延》读后感(五):如果拖延是病毒,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痊愈?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普及,我们使用在手机上的时间和精力越来越多,手机仿佛已经成为一条绳索,正越来越紧地捆绑着我们。如今,打电话发短信已经不再是我们使用手机的主要方面了,游戏、微信、微博、淘宝等娱乐功能受到我们过多的关注,占据着我们空闲的不空闲的时间。拖延似乎在无形之中侵入到我们的工作生活中。

拖延的百度词条解释是,指在开始或完成一项外显或内隐的活动时实施有目的的推迟。拖延使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无法完成,或者目标任务在最后期限内才刚刚启动。拖延是有目的的推迟,并非无目的的遗忘。

我们通常认为拖延只是一种不好的习惯,和晚睡晚起一样。可随着拖延的人数越来越多,一个疑问摆在我们面前,拖延会不会不是一种习惯而是一种病呢?

在《极度拖延》中,作者相非相认为拖延是一种病,而且极易传播。作者解释拖延是脑细胞传递性突触结构发生变化,导致大脑海马蛋白质的合成受阻引发的。

这么一说,是不是对《极度拖延》的故事内容非常感兴趣呢?这个故事有亲情,有爱情,有友情,有冒险,有合作,有突破。

本书主人公名叫陈哲,是一个留学英国的海归,他有一个“神一样的存在”的哥哥,是家长嘴里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这“天空中最亮的那颗星”,却在同陈哲回国第一次见面时跳楼自杀了。陈哲接受不了从小优秀到大的哥哥在自己面前自杀,意志消沉,开始了行尸走肉般的两年,无精打采,无事可做,每天的事就是刷手机、吃饭和睡觉。在经历了九次被炒鱿鱼后,陈哲降低工作要求找了一份“行政事务助理”的工作,每天的工作就是统计员工的考勤和司机。一天下班的路上,陈哲偶遇一个卖草莓的小摊,买了一盒草莓。其实,草莓里注射了用于实验的药,陈哲就是赵燕选中的实验者。想想就脊背发凉,无缘无故地就被选中做了小白鼠。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正是这盒草莓让陈哲摆脱了拖延的控制,还让陈哲开启了超神模式:感官灵敏,思维敏捷,还查出了公司的内鬼,仿佛平步青云达到人生巅峰只在一朝一夕之间。但草莓里注射的药的药效很短,药效一过,陈哲又变回了常人。在此期间,陈哲周围的人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住在合租屋隔壁的阿平变得邋遢消沉,甚至还失手杀死了自己的女朋友小静;多年好友张旭也变得不思进取……草莓的特效和周围朋友的不正常表现,让陈哲产生了很大的疑惑,他开始借助草莓的作用对哥哥的自杀和周围一切的不正常进行调查。在调查的过程中,陈哲知道了草莓里注射的药物是什么,探明了朋友不正常的表现和哥哥的死因,这一系列拖延症状的蔓延都是陈哲的哥哥陈宽生前所在的公司开发的缓解躁狂症的新药引发的。

拖延真的无关紧要吗?如果现实中拖延像这个故事里讲的那样同病毒一样极易传播,我们要怎么办呢?我们什么时候可以痊愈?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