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锦集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锦集

《禁食与盛宴》是一本由[英]亚当·费德曼著作,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2.00元,页数:5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一):一本只能算合格的传记

很感谢出版社赠书,下面谈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粗浅看法。

佩氏对于国人实在太过遥远,她在生活旨趣和美食普及上的建树也脱离了当下现实,读来很有距离感。而这本书的行文特征,更使阅读变得费力。

不同于其他很多传记,这本书有一种隔离的视角,传记作者对传主的履历很熟悉,但你很难从文字中读到作者的情感偏向和热情。这样似乎显得客观,却有偷懒之嫌,面面俱到背后只能看到一种淡漠,换言之,作者对佩兴丝没有太大兴趣和深入内心的热情,写作如同交差,读起来观感不是太好。

因为作者对佩兴丝的过往与细节下了很大功夫,行文显得巨细靡遗,读不到重点和起伏,整本书有些寡淡无味。反过来说,如果一个人对佩兴丝有很大兴趣,这本书倒是可以作为参考的资料。

最后,佩兴丝生在20世纪,经历了一系列时代的变革,她的经历是那个时代的局部样本,对于理解历史和细节,这本书倒是有很大助益。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二):传记佳作

本书是美食作家佩兴丝·格雷的传记,对其伟大而平凡、享誉世界而又默默无闻的一生进行了非常细致入微的考察和记录。

相比于其他传记作品,我觉得这本书的成功之处在于成功的塑造了佩兴丝矛盾的一生。对于父亲佩兴丝表现出的是一种排斥与抗拒,而在其去世时才知道她是非常爱他的,一切只是渴望父爱而不可得,想要靠近却背道而驰。佩兴丝本人向往自然,喜欢安静幽僻的环境,而她又希望得到别人的关注、认可、赞扬。可以说,因为童年时的痛苦经历,她一生都出于一种孩子状态,内心的情绪不敢完全释放,只是表现出一种若即若离的疏远。

本书的翻译要单独夸赞一番,翻译的文字非常流畅隽永,将佩兴丝所著的“Honey from a weed”译成《汲甘露于万物》可谓“punchline”。翻译中还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翻译,如形容偏僻地方,我们往往会用“穷乡僻壤”或“不毛之地”、“荒无人烟”等成语,而本书的译者则选取了李清照《金石录》中的“遐方绝域”,开篇见到立即眼前一亮,令人拍案。此外,还要特别感谢编辑和出版社,能够保持原著的所有注释和参考文献这些“无关紧要”的东西,能够保持著作原貌以及其学术性和专业性。

从作者下的功夫到译者的完美翻译、再到编辑的用心编辑、出版社的大力支持,最终我们可以欣喜地阅读到这本佳作,慢满满的感动与感谢。

Ps:佩兴丝其实对自己的早年经历讳莫如深,而本书的作者却逐本溯源、穷根究地,又是一种矛盾。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三):佩兴丝·格雷:万物有灵且美,而你尤其可爱

只用了三个晚上就读完了这本书。

这是一本让你打开了就停不下来的书。

传记作家亚当·费德曼在这本书里介绍了佩兴丝·格雷传奇而不可思议的一生,让人不仅感叹,原来人这辈子还可以这样活。

本书中简单介绍了佩兴丝的生平,重点介绍了对佩兴丝的一生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物,以及她最具代表性的两本著作《今日主菜》和《汲甘露于万物》。

佩兴丝的一生好像都在不断地纠偏寻找,直到她遇到诺曼,两人定居在斯佩格力兹才找到灵魂栖息之地。佩兴丝有着自己的幸福论,并为之一直奋斗而努力着。

有人会羡慕佩兴丝的生活,有人亦会对她离群索居的生活望而生畏。而我属于前者。大多数人一生中,从事着自己不喜欢的工作,面对自己不喜欢的人,过着自己不喜欢的生活。

不是没想过改变,而是大多数时候改变的念头在脑海中一闪而过,被各种羁绊顾虑所取代。佩兴丝好像天生就是这种人,对于旁人需要很大勇气才能做的决定,对她来说仿佛是平时吃饭那样简单。

让自己的生活有一个新的开始,做出转折性的改变从来不会让她焦虑。让她焦虑不安的是不知道往何处去。她一直都确信什么是自己不想要的。

她这一生好像都站在传统的对立面,无论是未婚生子独立抚养两个孩子,还是她与诺曼堪比修行的生活方式。她以一己之力对抗着资本工业带来的社会的飞速发展以及传统的丢失。

她的特立独行赋予她独特的人格魅力。她对于自己终身事业的追求,体现了一个女性身上珍贵的独立性。尽管她从来都不愿意被贴上“女权主义”的标签。

《汲甘露于万物》走红的时候,她担心人们过于美化农耕生活的浪漫而忽略了其中的艰辛。而她一直所追求的就是那种接近于原始的生活方式。那种生活让她感到踏实安心。

大约举凡大才都是怪人。连她的好朋友都说晚年的佩兴丝“越来越刻薄”。她身上有很多现在的我不能理解的地方,但不妨碍我喜欢她,尊敬她。

特别喜欢书中写她们白天驱车穿过法国南部,夜晚宿在开满野花的田野里。

我喜欢她的生活方式,她将生活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样子,她让生命真实而有温度。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四):简谈个人读后感

首先还是蛮感谢出版社赠书的哦。

因为自己读书偏好的问题,一直对人物传记情有独钟,我认为传记是了解一个人物最为直接和真实的途径。所以,我对这本人物传记的主人公佩兴丝·格雷是充满了好奇的,毕竟她对中国读者来说较为新鲜。佩兴丝到底是谁?为何会有人来为她写传?一位美食作家是做什么的?

之前一直认为美食很具有疗愈功能,它是体现个人生活价值的所在,尤其是在上个月看了《料理作曲家:瓜蒂耶罗·马切西》的纪录片之后,更为明白“美食即艺术,艺术即生活”,我们应该要热爱生活,任何时候都不能委屈自己,这是人存活于世最大的生存价值。中国一直有句名言,“民以食为天”,这是表明食物对我们生活生存尤为重要,但真正让食物成为一种艺术品,或者说让美食成为艺术品的这种观念,抑或是说做饭成为烹饪艺术的,应该是欧洲,欧洲人让烹饪与“生活品质”成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甚至将整体融合成为一种艺术理念和审美趣味。美食成为欧洲人的生活价值体现,生活理念的外在表现和文化符号。

整本书读下来,个人对这本书并不是很有好感。作者费德曼确实进行了大量研究,收集到庞杂的一手资料,但是,他却不是一个讲故事的好手。费德曼并没有将佩兴丝烹饪理念完美的阐述清楚,甚至也并没有表明佩兴丝的生活哲学所在,而这一点却是这本书推介内容的最大亮点,这让我很是诧异。全书大量内容都陷入了佩兴丝的个人恩怨和私交上,这样的叙事就会让我感到杂乱,个人对佩兴丝更为直观的认识是,她与许多文艺界的大咖处于同时代,而她的成功是剑走偏锋式的,这不是源于她的才华,而是时代的缔造(说难听点就是幸运)。除此以外,在费德曼的撰述中,佩兴丝恰恰是一个没有才华的人,而是一个自视清高的女子,我同意她的独立和勇敢,但却不认同她的才华。这并不是佩兴丝的问题,而是作者的问题。也就是说,费德曼对佩兴丝的生平写作是一种流水账式的、八卦式的写作方式,这在人物传记的写作中是最不可取的方法。

目前所读到的传记,我个人更为推荐J.C.坎尼米耶的《J.M.库切传》,这本传记有点像一篇博士论文,但是最为重要在于作者写出了库切的写作理念和哲学,他让读者更为了解这位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得者,也激发了读者愿意去品读库切著作的兴趣。就单单这一点而言,这本传记就很成功。相比而言,《禁食与盛宴》让我时时想弃读,因为作者给我呈现出来的佩兴丝·格雷太“婊”了,而且我并没有觉得她是一位美食作家,她的美食生活理念是什么,这在我读完之后并没有很清楚。所以我个人觉得这本书其实没有什么市场,一是文字内容一般,其次是佩兴丝·格雷对国内读者太过于小众了。

《禁食与盛宴》读后感(五):建议先看她的其它作品

禁食与盛宴:美食作家佩兴丝·格雷的一生,亚当·费德曼,2019

这本是2021年夏初,去万圣书园的时候,为信仰充的值,看眼缘买的。那个时候阅读范围有限,我根本不知道彼时“美食作家”佩兴丝·格雷还没有任何一本作品被翻译成了中文。

直到2022年,她的经典作品Honey from a Weed:Fasting and Feasting in Tuscany, Catalonia, the Cyclades and Apulia才有了中文版(同一译者,中文版叫做《野草蜂蜜:汲甘露于万物》,我想也是因为有传记出版的缘故)。

和M.F.K费雪的The Gastronomical Me这种饮食自传不一样,这本传记,是本“他者”创作,读完最大的感受,一是“凝视”,大量对亲属的采访,一些诸如纸面材料整合起来,浓郁的观察者角度;另一点则是被“架空”——如果没有阅读作者其它作品来做支撑,形象确实很难立体起来,阅读传记的意义缺失了一部分。我不确定大多数中文版读者的感受是否如此,但坦率的说,我认为这本并不适合在阅读她任何一本创作(比如书中多次提到的《斑鸠与蛇》、以及花了大篇幅描述的《今日主菜》和《汲甘露于万物》)之前读。

这本传记的底层结构还是时间线,章节线索就是佩兴丝的一生,基本上以十年为一个单位,讲述她的生命经历。但也可以大致分为三个板块,第一部分是年轻时期,她的家庭背景、生育和工作际遇。如何塑造她的职业性格。第二部分是中青年时期,如何进入美食写作行业,第一本畅销书《今日主菜》的创作背景,最后一部分,则是她在各种工作和兴趣的尝试之后,转入低欲望的,回归自然的生活,并创作出版《汲甘露于万物》的过程。

如前所述,对这本书所要传达出的个人感情或者崇拜,我确实没有接受到太多。但这本书至少让我注意到了两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个是1970年代,在巨大的食品工业化的冲击下,美国的食物写作延伸出了“关注环保可持续议题”的写作流派,相比于30年代之前的菜谱创作,以及30-70年代的美食文学流派,又加入了“回归自然”的思考。随着物理化学和生物科技的发展,佩兴丝的创作生涯刚好托住了新的烹饪科学写作流派。我属实没想到的是,在《汲甘露于万物》这本书的创作中,佩兴丝和《牛津食物指南》的作者Alan Davidson,以及《食物与厨艺》的作者Harold McGee分别都有工作交集(在我脑子里,反而这两位作者的形象被立起来了,也正是经常会用到这两本书做参考的缘故)。

所以第一遍阅读,我的个人兴趣大多也就在这部分了。至于佩兴丝的生平,对我而言确实意义不大,也许作为一本传记,它是本好书,只可惜我读得太早了一些。也许会读第二遍,但那应该是很久以后的事儿了。如果感兴趣,我惟一的阅读建议是,先读读佩兴丝的作品,再来决定要不要读传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