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的读后感大全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的读后感大全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四川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一):再次回归自然

跟大多数人一样,我是从冯骥才的画开始认识这位全能大师的,他的水墨画一直是我们画室的教材,直到我看到了这本书才惊叹,画家多多少少会写些文章,没想到冯骥才的文笔完全不属于他的画。其实联想一下,只有对生活与大自然情有独钟的人才能够画出赏心悦目的景象,当然也就能够写出有深度的文章。在中国这样的人还有很多位,在这里我就不一一举例了。

为什么现在生活在城市中的年轻人写不出好的文章了,因为眼睛被高楼大厦与雾霾遮住了,就连身边的动物都是人工繁育,植物也是打着点滴长大的。这样的世界对刚刚出生的孩子们实在是太残忍了,这本《万物生灵》是冯骥才对于自然的敬畏,把大自然本来的样貌呈现于幽默风趣的散文当中,给我们压抑的生活增添色彩。冯骥才的文章有种魔力,从文字中能够联想到画面,这也让读者足不出户就感受到大自然。

现在人们的生活少了,年轻人是不可能写出好文章的,生活这个词好像早就被城市所淹没,人们在这样一个环境中成长,就像井底之蛙一样看什么都是好的,以为身边就是全世界。其实这也未必不好,傻人有傻福,看着身边的人能够为吃一顿好的而快乐半天,我也是很羡慕的。寡言未必是不懂,无确定立场未必是不了解,一个内大于外的人往往能够在旁观的角度看清更多东西,这就像我们总给人家出点子,却在自己遇事时求助他人一样。

在我看来,艺术就是一种丰富生活的最直接的手段,只有精神上的满足才能够长久。倘若不是冯骥才善于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其他人只会看到他安安静静的体验生活,其实在这一过程中的享受只有自己知道。当内心所想不同的时候,做同样事情的不同的人也会有完全不同的收获,所以说长寿的秘诀不仅仅是在于年龄的长短,也在于人生在世,有多少时间是享受的。

让孩子从小就看到这本书,我相信对于他们未来的世界都会是更加多彩的,这么慢的文章,我好像好久都没有读到过了,能够在其中感受到阳光的温暖、鸟儿的鸣叫……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二):冯骥才和他的审美世界

在书友圈里,书迷常常称冯骥才为“大冯”。这个具有北方方言特色、如邻家大哥般亲切感的称谓,也正是冯骥才作品的特点。冯骥才的作品离民间很近,离市井很近,离小人物很近。文字诙谐灵动,常常几个字、几句话就能把一个小人物刻画的活灵活现。语言运用上最多使用老百姓日常口语,使得作品十分的“接地气”。

大家知道,冯骥才除了是一位作家以外,还是一位强调务实行动的民间文化民俗保护者,为保护民间艺术与风俗付出了大量努力。其实,我们在冯老的作品中就能见其热爱之情,大量的民间民俗也通过冯骥才的笔触保留在读者的心灵深处了。

新书《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与其说是给孩子的散文,更不如说是给孩子家长的散文。冯骥才在本书篇头写道“知识教育是必需的,但心灵教育才是根本。心灵教育的目的是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灵天地,就是时时注意给这片天地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博爱,注入情感和正义感,以及纯正的价值观,促使他们心灵这片天地美好、丰富和健康”。这本书给了那些正在困惑于怎样给孩子一个美好童年的家长们,一些可靠的指导。

除了指导意义以外,更为重要的是在冯骥才的散文中,领略一种审美的境界。本书收录的第一篇散文《珍珠鸟》是很多“八零后”或“九零后”共同的儿时记忆,这本《万物生灵》中收录了更多这样的好散文。对于喜欢冯骥才散文的读者们,应该会有更多的收获。

散文讲求“言散神聚,形神合一”,冯骥才的散文语言有北方广阔、奔放的特点,却又在细微处显露出南方文学的精巧灵动,常常能在极短的篇幅中,将故事性、审美性与思想性灵巧的融入一炉。如果概括起来,草木动物、民俗、人世间是《万物生灵》所涉及的,但正像大家所料,冯骥才的“草木动物”不会走入“自然主义”的窠臼;谈起民俗时,不会掉进“书袋子”或感到“庙堂之高、江湖之远”;说起往事时,不会板起脸来装深沉。

在冯骥才散文的审美世界中,草木生灵生机勃勃,市井乡间炊烟渺渺,人情冷暖地久天长。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一双写就美的双手

是到了离开学校多年后,才在某一日,幡然醒悟,原来我们九年义务教育中的语文课本上选的文章都是那么地美。

冯骥才先生的这本《万物生灵》中,有不止一篇的文章入选课本。在他书的扉页,赫然写就寄语:如果说教育以人为本,那么教育的根本便是心灵教育。知识教育是必需的,但心灵教育才是根本——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课堂教育。

这让我想到了刘道玉先生的《教育问题探津》,真正的教育家是不讲教化的,也就是说,启蒙和帮助孩子探索才是最主要的,不是满堂灌,不是填鸭。在我看来,冯先生的这本《万物生灵》是完成好了这个“心灵教育”的责任,千字美文,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在公号碎片化文字泛滥的年代,他精雕细琢每一个文字。写人与动物的相处,写大自然,写孩子人生最初的探索与思考,写那些被人们忽视的生活中的美。

所以读了几篇之后,作为一名家长,不禁忍不住安利给更多的家长。我们的孩子应该看这种书啊,当然读书也不仅仅就是读了而已,我们的孩子也应该这样亲近小动物,走进大自然,我们应该关注孩子们的思考,也必须去引导孩子们发现生活中的美。没错,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建立自己的心灵天地。只有一个重重书包,人生仅仅是一个重重书包的孩子是可怜的,知识教育,在心灵教育教育之后,我们的教育,不仅仅是要教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心灵启蒙,而这一切,没有家长的帮助,没有真正的心灵营养文字,是做不到的。

冯先生真是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或许就是应了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发现美的眼睛。如果你看到这个世界这么美,总会是美的,他写的文字美,画的画也是美。我们总说大自然被污染了,小动物有各种细菌,小孩子们的念头真怪,殊不知啊,并非要成为艺术家,而是我们,心灵缺少一双眼睛。那么如果家长都是如此,又怎么能完成好帮助孩子完成建立心灵天地的任务呢?

读冯先生的散文,有种溪水潺潺流过的感觉,大自然的清新之感就在文字间,就存在于阅读时游荡的脑袋里。

万物有灵,和孩子一起阅读吧。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四):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善良

前两天,女儿放学回来高兴地对我说,途经学校的那条小水渠——小蝌蚪又回来了。

每年的这个季节,小水渠里就住了很多小蝌蚪。女儿每天上学、放学打小水渠边走过,这群不断变化和成长的小生灵深深吸引了她。终于一有天,她开始细细观察起小蝌蚪,以手绘的形式记录着它们的成长。一开始“小蝌蚪是棕黑色的,个头很小,大概只有1厘米,用半透明的羽状外鳃呼吸”,“它们喜欢在石头或青苔上安家,它们很怕热”。“小蝌蚪长出后腿了……一个星期后,又长出了前腿,尾巴在不停地缩短,有了青蛙的形态,个头长大了一些,外鳃渐渐退化”。“几天后一场大雨,小渠的水涨满了,已经发育成熟的小青蛙‘逃’了出来,它们有了更广阔的天地,热闹了半个多月的小水渠冷清了下来,希望来年还能见到它们的后代”。

之所以花笔墨写下女儿与小蝌蚪这一场相遇的缘分,是因为我觉得孩子是属于大自然的,他们就如作家冯骥才在《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一书中所言:人类的童年原与那些温柔的小生灵为伍,大自然的一花一木皆是他们的好朋友。

这又让我想起女儿有一次拿了一株小小的马兰花苗回来种在花盆上,千叮万嘱我要帮她照顾好。那份热切表情,仿佛这株小马兰就是她生命中的至亲至爱。我被女儿这份纯真的情感深深打动。如果可能,我愿女儿的心永远拥有这份简单的爱和美好。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是一本专门为孩子写的书。书里有不少文章都被收录到语文教科书上,女儿再次读到这些文字,有了重逢的惊喜以及勾起了对过往时光的回忆。她沦陷在这些带着熟悉味道的文字里,每每看到熟悉的篇目,总是大呼小叫着“《珍珠鸟》《花的勇气》《挑山工》都学过的”。

冯老师用生动细腻的笔触,描写自然里的温柔小动物,草木花鸟,对生命的最初思考以及那些跌落在时光深处的美好事物。文字里倾泻而出的真挚情感,深深滋润、打动着我们。

教育界常说教育要以人为本,实质就是要以心灵教育为本。冯老师的这本书,就是为孩子浇灌真善美,播种爱与善良,让孩子的内心变得更丰富美好的心灵读本。小学至初中阶段的孩子都值得拥有,读初中的女儿很喜欢。

《万物生灵:冯骥才给孩子的散文》读后感(五):万物之美,理当呵护

自从有了孩子以后,越来越感叹生命的奇妙,赋予了这个世界那么多的盎然生机。你看,枝头有鸟叫,树下有蚂蚁在搬家,草地上有吃草的牛羊,身旁有玩耍的孩童,一切都是那么和谐美好。有时,忍不住想,所谓的世外桃源的生活也不过如此而已。

万物生而有灵,我们的生活多姿多彩,不过却不是所有人都可以发现它的美好,就像匆匆上班的人们着急赶路不知道错过多少沿途的风景。因为所有的美好都是留给那些善于观察,并对生活始终保持热爱的人的真诚馈赠。

我国著名作家、画家冯骥才先生就是这样一位心思细腻的人,他将对生活的所有热爱都融入了作品中,其文字读起来亲切舒服,无怪乎会有那么多文章都被选进了语文课本里,受到了那么多人的肯定和赞赏。《万物生灵:冯骥才写给孩子的散文》一书是先生献给众多小读者的精品散文集,里面囊括了其五十篇作品和绝美的手绘画作,图文并茂,搭配起来相得益彰,让人读起来爱不释手。

在冯骥才先生看来,孩子的教育归根结底是心灵的教育,而想要教育好孩子,就要用真善美来浇灌,对他们播撒爱和正确的价值观,这样才会养育出一个身与心同样健康的孩子。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在先生的作品里,既有对童年与动物的温柔描写,也有自然生命的赞赏,既有对人生的深切思考,也有对一切美的喜爱和敬畏。

很多人都爱养宠物,有的喜欢狗,有的喜欢猫,也有的喜欢养鸟。其实,不管喜欢什么,若是能够妥帖地照顾它们,必定和冯骥才先生笔下的《珍珠鸟》《猫婆》《老人和狗》中所讲述的那样彼此陪伴,成为最值得信赖的伙伴。不过,宠物们的命运却是因遇到不同的主人而迥然各异的。若是可以的话,像《麻雀》中那样的小生命一样做一只自由自在的野鸟也未必不好,虽然有时候过得很辛苦,但是却不必受到任何拘束,这样日子岂不是人们一直所向往的吗?

自然是美的,生活是美的,人生也是美的。可是有时候,由于人类的某些行为,却偏偏打破了这种平衡,制造出很多不好的后果,这是特别值得警醒的。请记住,无论是人与自然,还是人与人之间,都要用一颗真诚的心去对待。要知道,你的每一个善举都将让生命变得更美好,而这正是我们所共同需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