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鲤·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鲤·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鲤·写作课》是一本由张悦然 主编著作,理想国 | 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5.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鲤·写作课》精选点评:

●每一个写作者都有一棵树一个谱系,延承了一个脉络

●麦克尤恩的采访很有趣,看着看着就又下单了几本他的书。“匿名作家”的小说这次非常喜欢《十七天》。

●后面的小说真不怎么样

●前半部分特别好,匿名作家部分水准断崖式下跌

●很久以前,我看過悦然的一则访谈,她这样说道:“ 虽然文学不能帮你获得更好的工作,但是我觉得文学对人是有帮助的。这件事情是我坚信的。我做的事情 其实就是做读者和文学之间焊接的那股力量,希望他们能让文学在他们的生命里更久一点。” 确实是这样的,文学不一定能让我活得更好,而是让我能活得更多。《鲤・写作课》并不是那种攻略类的书籍。写作技巧当然不可避免会谈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信念之书。

●某个喜欢像托马斯品钦一样卖弄堆砌名词的匿名作者,一眼就被我认出来了。。。

●唐诺一篇最佳,其次写作工坊和陈卫,麦克尤恩访谈有趣。小说《十七天》不错,顾湘专栏好看。

●在这期中《鲤》团队邀请我们时代探索着文学边界的一些创作者们,探讨创作中对他们至关重要的东西。“匿名作家计划”最终辑登场,为从《鲤·匿名作家》《鲤·时间胶囊》至今持续了三期的短篇小说竞赛画上句号。书的最末附有作家揭面名单。向所有愿意冒着匿名风险参加比赛的作者们致敬!愿文学能最终回归为游戏。本期视觉合作的艺术家是舒然。

●可怜。好好写小说吧。

●阵容齐全。张定浩不知哪儿来的优越感;双雪涛是真平庸,真好意思开课;陈卫还在妄图指点江山;颜歌和顾湘都挺好,笛安那篇很好,马伯庸写得也不错。男的一个比一个能装,女的总体可爱一些… 我国现状了。总比停刊了好,悦然老师别再约稿了,老是那些脸,陈腐极了,干巴巴的

《鲤·写作课》读后感(一):水平参差不齐

书名:鲤.写作课

作者/译者/版本:张悦然等,九州出版社,2019

总字数(万字):15.8

2021年已读(万字):15.8

读书起止日期:2021-03-01——2021-03-03

(说明:下面的评分和点评均为我的主观意见,并不代表该书的客观价值)

三维评分(每一项的打分范围都是0-10分):

趣味:7

美感:7

智慧:7

点评:

这本书是一个杂志,分了很多栏目,前半部分大多是文艺访谈,后半部分是匿名作者发表的短篇小说。关于写作课,作家是教不出来的,但写作可以,就像文中所述:“正如库尔特·冯内古特说的,你没办法真的教一个棒球运动员怎么成为一名伟大的击球手,但是你可以教他怎么站位,怎么在挥球棒的时候转移重心,还有他必须知晓的这后面的十多个步骤,这样你可以训练他至少成为一名称职的击球手——写作也是一样的道理。” 后面的短篇小说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根本不入流,比如第一篇《消失大陆的爱情》(匿名),有的是佳作,比如《十七天》(七堇年)、《卜马尾》(马伯庸),还有些是那种典型的纯文学,不重情节,就是一种感受,你也不能说她不好,但看了也就看了,也就忘了,比如《妞妞》(骆以军)、《非亲非故》(索耳)。《静月照人》(陈雪)是中国女文青版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其实不论男女,每个文艺青年都有那种阶段,痴迷于“爱”本身,爱的是恋爱中的自己,爱的是那种纯情、坚贞的状态,爱的是那种出尘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仙气,爱所有这一切纯粹美好的概念,唯独不爱爱人。这就是所谓的“我爱你,与你无关”,也就是把爱当成了一场行为艺术,重形式而不重目的。但这种状态坚持不了多久,大多只能幻想“从此ta在寂寞的怀恋中孤独地度过了一生”,然后掉过头去投入热气腾腾的红尘中,最终变成沧桑或庸俗或油腻但却真实的人类。

《鲤·写作课》读后感(二):以笔为刀自我解剖

非常欣慰地看见《鲤·写作课》这一期的水平又回到了《鲤·与书私奔》那一期的文学性与思想性。

不得不说,纯文学阅读在今天显得尤为珍贵,碎片、猎奇、噱头,层出不穷的爆点让公众的视线难以集中。平心而论,就连我自己现在阅读的纯文学都变得少之又少了。我看过很多写作教程,老牌的有詹姆斯•伍德《小说机杼》,国内有毕飞宇的《小说课》,亦或是村上春树的《我的职业是小说家》,所有成功的作家都在苦口婆心的告诉你,成为作家唯一的途径就是写,写,写。任何书籍和名师只能是辅助,最终落笔输出的只有你自己。

写作的风格会影响到你看世界的方式。

我青春时代很喜欢哲学和各国的纯爱小说,导致那时候我看世界的方式也有点伤春悲秋。大学时期迷恋日本小说和加缪、萨特为代表的存在主义,几乎看遍了图书馆日本书架的所有书,尤其喜欢推理小说,导致我当时经常在深夜的图书馆疑神疑鬼。存在主义影响我不停思考,我作为“自为的存在”应当如何定义自己的存在,又该选择何种生存方式。研究生时期开始很系统的读书做读书笔记,当时恶补了很多自己专业的书籍,多是新闻学和社会学,导致我在的工作里总是充满了社会责任感,在写作中也不自觉地想作为意见领袖传达点什么。

做编剧久了,我的写作开始充满镜头感。

我能很明确的感知到,今天看世界的方式是大全景,近景,亦或者是特写。我很喜欢用特写的方式去看世界,和别人对话中也不自觉会放大细节,以求对方可以感同身受。后来我在反思的时候,觉得这也是受日本文学的影响,日本文学总是小巧精致,在局部精雕细琢记录下当下的感悟,看了太多让我也不自觉深入骨髓了。最近对道学很感兴趣,论起渊源应该是喜欢哲学的时候,在中国哲学那个书架徘徊很久,但每一本都一知半解,最终放弃。那份不甘心,在后来的日子里突然生根发芽。

现在的每一种选择或者体悟,你若追其根源总可以找到过去的蛛丝马迹。

写作真的是思考的一种方式,那些灵光一闪的吉光凤羽,如果没有经过思考写下来,就真的随风而逝了。以及,不停地输入,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谦逊地吸纳各方面的营养,经过大脑加工场,转化为属于自己的养分,最终输出。

现在越发觉得,我频繁写作的时候,正是我对世界对自己思考对多的时候,现在看那些不成熟的文字,觉得是在看另一个有意思的小孩,偶尔还被曾经的自己上给一课。现在写了太多别人的故事,对自己的故事反而忽略了很多,还是要坚持写作啊!

周围在烦扰也要以笔为刀,时常自我解剖,否则那份少年气和赤子之心就真的会随时间而流逝。

一些摘要:

我至今仍旧觉得,写作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可教的。即使是在那些不乏真知灼见的写作技巧类书斯里读到限醋灌顶的话,了解了某种可以操作的方法,它们也像一件租来的衣服,并不真的属于你。到了创作中,你很快会发现并没有你想象的那么合身。而且穿着它让你变得古怪束手束脚,限制了行动。说到底,读写作技巧类书的最大获益,应该是阅读它们时的愉悦,是那些感觉自己有所顿悟,对写作充满信心的片刻。从某种意义上说,这倒是个甄别此类书籍的方法,如果它连阅读的快乐和热忱的鼓励都不能给予,后续的效用就更加不必期待了。辛苦画重点、做笔记都是徒劳的,就像给一群偶然柄落在你视野里的白鸟建造鸟舍,下一刻它们就会毫不留恋地飞走的。可是那些片刻的顿悟、刹那的信心就一点都没有意义吗?那种笃信自己掌握了真理、从此所向披靡的幻象一定是愚盘的吗?如果没有那种片刻领悟,没有一些盲目的激情,写作的道路该是多么晦暗啊。写作得以继续,最重要的是护那份相信。一些作家坚持在写作的过程中不向任何人展示未写完的书稿,因为要呵护住那份相信。一些作家在写作中选择阅读自己最心爱的作家,抑或选择一字不读,都是为了呵护住那份相信。

弗青尼亚•伍尔夫以她的方式也想过这个大小有别的问题。伍尔夫讲,现代文学书写不断在失去某些东西,或者说只剩下诗还能恰当表达的那些东西她用的词正是“巨大而简单”,也补充说是某种神圣的、崇高的东西一从另面来说,也就是明确。不忧不疑,地老天荒,人的情感可被牢牢钉着,放心相信神,放心爱某个人,放心寄情寄心志于某一物某一对象:它里外如一,元亨利贞,没有幽暗的隐藏的流动的什么会让你担惊受怕,不会背叛先你一步掉头走开,甚至它不会比你先死亡消逝云云。人感觉失去,正意味着人企求、怀念他和世界和万物的这种坚实关系及其联系。

既然明确地提出文字的词性,这里,先记下来波德莱尔(以及德•昆西)这番话,我以为是对文字词性最精美的说明之波德莱尔说,即使你眼前只是一本摊开来的文字之书,枯燥乏味的语法本身也变成某种类似招魂术的东西(意即语法串起了、唤醒着一整个句子里的每一个字),词语皆披载着血肉之驱复活过来,“名词有了威严的物质实体,形容词成了遮饰名词和赋予名词以色彩的透明外衣,而动词则是动作的天使,是它在推动着句子……可惜波德莱尔没有再说更小的副词和连接词(最小的字,汉字书写时几乎只写成半个字大小,或说可想成是文字里的螺丝钉),但他不只说文字的大小有别,而且是以如此美妙、准确、进一步赋予内容和形貌、遂充满启示力量的方式描绘出来一如果形容词真的是这么一件“透明外衣”,赋予穿载它的名词实物以光影以色彩,我们会要粗暴地扔掉它吗?只因为有人外衣穿错了、穿坏了穿得很恶心?

《鲤·写作课》读后感(三):文学不一定能让我活得更好,但一定让我能活得更多

《鲤・写作课》并不是那种攻略类的书籍。写作技巧当然不可避免会谈及,更重要的是它是一本信念之书。

在这个自媒体高度发达的时代,不太可能有天才被埋没。

所以,假如你还没有被认可,不要怪罪时代或他人,你不被认可只有一种原因,就是你还不够好。但不要害怕失败,要害怕成功。

如今很少有作家能不被一时的成功(文学奖或畅销榜)所毁灭,那些从成功中幸存下来的写作者,就是作家中的作家。

「写作课」对我的童年而言,并不是一个和美好回忆挂钩的词。从小到大,从来没有语文老师喜欢过我。成年以后交到的朋友,对于这件事情很不理解,他们眼中的我 有趣、爱读书、喜欢独立思考,似乎就是学生时代作文会被当作范文在课堂上读的人。

讲实话,我并不奇怪我不讨语文老师喜欢这件事情,因为我知道原因。

一是我经常写繁体字,小时候学书法临摹字帖写繁体字习惯了,尽管我上学后努力学习简体字,但考试的时候一着急就会本能的写繁体字——算错别字,扣一分。

二是我的考试作文很差,要么就偏题、要么就虎头蛇尾(因为800字的稿纸完全不够写),60分的作文,只拿一半的分数也是经常的事。

就是这样,「写作」这件事情曾经一度困扰我,让我闷闷不乐。这样的情绪直到我离开学校之后才慢慢好转。我可以无所顾忌的写我自己想写的东西。虽然不能成为作家,但已经很满足。

正如悦然所说的那样,文学不一定能让我活得更好,但一定让我能活得更多。

居然是七堇年!很难以想象,完完全全的不像当年的那个少女作家。以至于我在尾页的名单里看见 “七堇年” 的时候,不由得轻轻 “啊!” 了一声。

那个印象中还在写 “要有最朴素的生活,与最遥远的梦想。即使明天天寒地冻,路远马亡。” 的少女作家,居然可以把一个打击毒品恶势力的故事写得这么好。故事里的情绪压抑得刚刚好、万平和殷建过的关系处理得也刚刚好 —— 我一度以为是一个男生写的。

作者是陈雪好像并不难猜。她的爱情太郁郁寡欢了,不过有时候我倒是很喜欢。比如 “ 心如小鹿,我初見你的時候也是如此。那些迷途的鹿兒又重回了森林,草地重新青綠,答答的蹄聲清脆地穿過耳際,那是我便知道,我又走回我生長的地方。”

乍一听名字,还以为是一部古代或者武侠的小说。

听到有人说:“ 秦美丽让人想起笛安笔下的东霓,秦英俊让人想起西决。” 我并没有联想起东霓和西决。因为我确实已经忘记了这两个人。

这篇的作者是马伯庸。有趣的是,之前一直误以为是马伯庸写了《武术家》,我看完《武术家》之后无比喜欢!甚至爱屋及乌的一口气看完了四本全套的《古董局中局》。

揭晓了名单之后才发现,《武术家》是双雪涛写的,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最后,认真的看了一会儿 “匿名作家” 的公布名单。

有点儿像上学的时候,模拟考试之后放出的百名榜。

虽然知道这里面没有我的名字,但是总是忍不住想要记住这些出类拔萃的名字,当作一种榜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