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冯骥才的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冯骥才的写作课读后感100字

《冯骥才的写作课》是一本由冯骥才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264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22-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冯骥才的写作课》读后感(一):冯骥才的自述创作观赋予了写作新的意义

昨天无意之间刷进东方甄选的直播间,刚好是董宇辉对话我们藏区作家阿来老师,对于阿来老师,我也是在抖音推荐的小视频里面刷完了其同名电视剧《尘埃落定》,才对这位作家感到敬佩,刚好在直播间聊到关于《尘埃落定》这部小说的创作经历,完全是来源于当时在藏区任职期间,工作会议结束以后的闲聊趣事,听多了当地老者讲述类似的故事以后,决心要写这部小说。 刚好,这几天手边也在看冯骥才老师的书《冯骥才的写作课》,在书里面,冯骥才老师自述创作观这个部分里,关于写作的想法与阿来老师不谋而合。

揭秘之前,先来说说本书的作者,冯骥才老师,他是当代文学大家,因他生在在那个特殊的时代,所以他写作的故事背景,大多以知识分子的生活状况和天津近代的历史故事见长,他的小说《俗世奇人》、《神鞭》、《高女人和他的矮丈夫》等故事,描写的民间传奇,以及事态人情极其灵动传神,生动的表现了冯老师心中追求的人情美,人性美。尤其是在当下这个极其浮躁的社会当中,更值得所有人静心去品味。 在这个人人可为的自媒体时代,都在叫喊写作是最好的选择,开始的人挤破了头,但是坚持下来的人寥寥无几,就算坚持下来了的也整天被各种数据整的焦头烂额,但是在了解的冯老师的创作自述以后,我才发现关于写作,大多数人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 关于文学,冯老师有人说他是文学的幸运儿,有人说他是福将,有人说他时运极佳,但他却说却相信,谁曾是生活的不幸者,谁就有条件成为文学的幸运儿;谁让生活的祸水一遍遍的洗过,谁就有可能成为看上去的福将。当生活把你肆意掠夺一番之后,才会把文学馈赠给你。所以冯老师总结说,文学是生活的苦果,哪怕这果子带着甜滋滋的味儿。 以上这段话就跟阿来老师讲述《尘埃落定》的背景一样,故事均是来自真实的生活,虚构的可能只是人物关系或者其他,所以书中有写到,我们似乎只消把耳闻目见如实说出,就已经比靠想象力虚构出来的作品更加动人心魄。 至此,对于我个人而言,对于今后关于写作这件事我有了比以前更加深刻的认知和感悟,人生不过短短数万天,生活开心的悲伤的事情,人的记忆总是有限的,唯有 文字可抵岁月漫长那个,优秀的文字则在数十年数百年以后依然能和当时的人引发共鸣或者带来震撼。 就如阿来老师于1994年写的小说,而我于29年后看待到的时候,依然能跟着小说中的人物一起伤心痛苦,为什么呢?因为真实的故事总是深刻的。 而我也因为这本书里面特别独到且有指导意义的观点,深深影响了今后关于写作之路的走向,在这里真心把这本书分享给想学习写作,或者对于写作还有困惑的你,希望你能在本书中找到你想要的答案。 最后,悄悄告诉你一个书最后有惊喜的大彩蛋,那就是最后附录收录了冯骥才的5篇经典短频小说《泥人张》《快手刘》《好嘴巴杨》、《刷子李》、《雪夜来客》,怎么样,光看标题是不是就很有故事感,我此刻都能想起第一句: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有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对喽,这本书还有相对专业的两个部分讲了作者十数年积攒的写小说的经验和写散文的技巧,对于喜欢冯氏文风的千万不要错过。

《冯骥才的写作课》读后感(二):小说的最正确的写作方式在这里

写作绝不是学生时代的写作,在某一个限定的话题内,在评分规则的限定下,堆砌词藻。它或许能帮你拿到高分,完成作业,但是对于你自己的提升,对于思想的成熟大概率是没有帮助的,甚至禁锢思维,僵化眼界。

为什么要去写作?

这是一个关于文学生命的话题,写作是一种灵魂的自由,是人类一种伟大的精神行为,自由注定是写作的本质自由,对于写作是与生俱来的。我们选择了写作,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自由,自由的思想与自由的表达。

这段解释来自冯骥才的写作课冯老对于写作进行了有血有肉,有声有色的解释也对,写作的自由明确了两层含义,一是外部的环境自由,二是内心的自由。

冯老尤其擅长写小说,他创造出了行销千万册的俗世奇人这一经典,通过这一本书,可以教你描绘世态人情,阐述生活哲理,写出传神生动的小说。

小说的眼睛

小说的眼睛就像人的眼睛,她忽闪忽闪,表情丰富,她也许是明白的,告诉你什么,也许要你自己去猜去想去悟,它是幽深的,多层次的吸引你的层层深入,绝不会一下子叫你了然,这也是小说的眼睛最迷人之处。

小说眼睛的情节是精妙的,特殊的,吸引的,独创的整个故事的所有零件都精巧的扣在了这一点上,所有情节都是为他铺垫,为他安排,为她取舍。

小说的尾巴

小说的结尾看上去是一种结局,但他并不是结束和结果,也不是终结于了结好的结尾,可以成为一个绝妙的开头。小说的结尾,有的时候是一个突变的情节,有的时候是主人公意外的行为有时是一个真实自然的细节,有时是一种氛围,有时只是一句话,有时又是一个谜。小说的结尾样式无穷无尽,关键是要独特,要陡然生辉,或是使人物由平面变立体,或是由故事一下子深入进去,倘若是点石成金,那更是求之不得的,应该成为金尾巴。

小说的样式

小说的样式多种多样,比如章回体小说,寓言体小说,象征小说,荒诞小说,笔记体小说,日记体小说,散文化的小说,有情节性的小说,有情节淡化的小说,有戏剧性的小说,当然还有第一,第二,第三人称的小说,有证据,有悲剧,有喜剧,有轻喜剧,更有不动声色的,有全景似的还有焦点似的无穷无尽。

小说的基调

在写小说之前,需要考虑作品写成什么样的调子,或是浓烈的或是甜蜜的,或是忧伤的,或是苦涩的,总之,作品要写成什么样的基调,一定要在事先把它定好,不能中途随便串了味。在创作中,作者一定有意识地控制它,充分的注意总体的把握。

以上就是关于小说的全部内容,当然,这一本书当中还有很多包含小说的内容,如果想要去了解的话,欢迎来一起阅读。

《冯骥才的写作课》读后感(三):不会写小说,看这里,冯骥才写小说的心法

你是如何看待写小说的呢?

在没读这本书之前,我一直认为小说需要超强的脑洞,独特的创新能力,还有非常好的想象力才有胆量敢去写小说,但读完这本《冯骥才的写作课》后,我有了点改变,写小说,好像并没有我想象中的那么难。

在书中,冯骥才先生说了自己关于小说、散文创作的一些体验,与其说是干货,我更愿称之为是他的写作心法。

比如他说:关于小说的人物,你对生活认识的深度决定你对事件与人物开掘的深度。

写作的不开端于一部什么处女作、什么成功、甚至什么一鸣惊人,而开端于自己被幽闭、被困扰、被抑制的内心出路,有如钻出笼的鸟儿的无限畅快,有如奔泻的江口的无比酣放。

说白了,一部好的作品,一篇好的小说,是一个写作者内心的自由、生活体验的宣泄口,它需要的是对人物、生活、命运深刻的洞察和感悟,这种感悟久了,会在某个时刻以你不期而遇的方式写出来。

这种写出的东西,是有灵魂的,是很生动、活灵活现的。

另外,书中也分享了一些他创作小说技巧性的方法。这里我按照写小说的人物、支点、角度、眼睛、结尾等几个框架来说。

一、创造小说的3个条件:

1、实感的人物

2、可靠的支点

3、富有境界的结尾

冯骥才先生说:不管怎样的一个契机和念头引起一篇作品,首先得有人物。

在小说中,人物与人物的关系就是矛盾,两个人物的矛盾又影响到他们各自与其他人物的矛盾,这些矛盾纠缠在一起,互相推动而进展就是情节,情节不是故事,一连串情节有了脉络解决是故事。

作家要使自己随着矛盾的进展,不断变化成为小说中各个人物,分别体验每个人在矛盾中的举止动态。

如何塑造人物:

作品中的人物不至于模样、动作、音容笑貌、他处在特定的矛盾中、要产生的心情、念头、欲望、想象等各种心理状态。

支点:

有了人物就有了写很好小说的把握,但一篇作品撑起来还需要几个支点,支点就是主要的矛盾冲突,有了支点才可以放开手来写。

二、小说的角度:

角度不同,你的感受、感觉就会完全不同,要写一篇小说,你是站在女主人公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好,还是站在男主人公的角度用第一人称写好,你就必须考虑,用哪个角度调动出来的东西越多, 你就使用哪个角度。

三、小说的眼睛:

小说的眼睛有时是一个细节,有时是一个情节,有时是一个画面,一个可视的形象,或是小说人物中说的一句话。

不管小说的眼睛是什么,都必须是特殊的、绝妙的、新颖的、独创的、

四、小说的尾巴:

小说的尾巴也就是小说的结尾,在作者看来,小说的结尾要有余味,才能把读者放到故事和思想的核心中去,这样读者才能感到意蕴无穷,余味不已。

但小说的结尾式样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是个画面,可以是个空白,可以是一种氛围,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个谜。关键是要独特,徒然生辉,或使人物由平面变为立体,或使故事一下子深入进去,一部作品的内容、思想、情感也都凝聚在尾巴里。

如此,有了小说的人物、角度、支点、眼睛、尾巴,通过几条线交叉、人的命运的线、故事的线、情感的线、交叉在一起,在那个交叉点上提出最闪光的东西来,提出最凝聚的,最有魅力的东西来,一篇好的小说也就大功告成啦。

当然,在这本书里还说了一些关于散文的写作方法,从方法到案例,从句子到结构,从语言到细节,书中都有细致的指导,更难得的是他说的都是自己创作的心法,是底层逻辑,而不是条条框框没有营养的干货,我个人认为这种的写作课,才是写作者突破瓶颈更需要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