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的读后感大全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的读后感大全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是一本由彼得·劳斯特 著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7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读后感(一):译者序

七年前深秋的某一天,我偶尔走回刚到德国时住的那条街。世界是这么小,而一座城市却那么大,十七年了,虽然一直在这座城市附近住着,我居然没有回去过。

我住过的那栋楼在街道的尾部,一栋古老的浅紫色配着白色花边的四层小楼。

走进那条老街,我自然而然地放慢了脚步,面对它,心是很沉很沉的感觉,它没有变,对它的百年历史来说,十七年的岁月好似荷叶上滚过的水,不留什么痕迹。寂静的街上我只听见自己的脚步声,风景依旧,人迹全无,我仿佛走进了一条时间隧道,正一步一步地踩回到十七年前。已经走到那栋楼下,又面对我的窗户,窗前那棵杉树还在,只是长高了很多,我忘了长发已经剪短,看不见的自己竟又回到二十四岁那年。

走到门口去看看门铃上的名字,还是老房东的名字在上面,然情怯如此,终是没敢去按门铃,又慢慢地往回走了。

仍旧顺着这条街向前走,走过来时的路口,还继续往前走,有一位老先生站在街边看书。实在是街上除了我也只有他一个人,我的目光自然而然地被他吸引了过去,这才发现街旁边立着一个书柜,上面大书:“自由图书馆”——明明只是个书柜嘛!偏要自称图书馆。

我走过去跟老先生道个日安,问问他这书是怎么个借法,结果被老先生捉住,结结实实地聊了半个小时,直到他尽兴走了,我才得空来瞧瞧里面的书。总共加起来也有几百本吧,然而挑中的偏偏是它¬—— 《沉着冷静之道——内心的独立和内在的力量造就强大的自我》和《不要容忍——让别人接受你的艺术》的合印本。

我的人生由此改变。

这绝不是讲技巧的书,现在的人总以为沉着冷静是可以训练出来的,劳斯特先生告诉你:“大错特错!”

我用一句大白话来总结:你想沉着冷静吗?放弃吧!

读这本书的时光是纯粹的心灵享受,有如沐浴和风丽日,心灵的尘埃一扫而空。

这是一本可以永远放在床头,睡前读上两页,而一天烦恼尽除的书。

我读过一点儿佛经,开始时觉得他的理论跟我们佛教的思想有许多吻合之处,比如放弃和活在当下,也是佛教的思想,但佛教叫人封闭所有的感官,以取得内心的平静,这一点上劳斯特的思想恰恰相反,他叫人开放所有的感官去感受生活,去感受喜怒哀乐。

他告诉人们,如果是人自然的感受,它不会是错的。也许它违背了你从小学习的道德观,也许它完全不符合如今时髦的世界观,但如果它是你真实的感受,它是不会错的。

在此祝愿本书的中文读者,坚定地走在自己独特的人生道路上,唱着自己的歌,让自己生命的鲜花自由地开放,因为,正如本书中所说:“自我发挥是给你周围的人和这个世界的一份礼物,它散发着健康和生命的喜悦,因为你身上所带的这份生活的喜悦也会感染其他人,就像开放的苹果花给观赏者带来的喜悦一样。每个人都能仅仅通过发挥今天的自我而使他人幸福,这也是他存在的意义,这其实是他存在唯一的意义”。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读后感(二):试读2

跳动的心脏是生命以及一切感受的中心,人们说,关心、爱心、痴心、热心、开心、伤心等等,敞开心扉是我们灵魂历程中非常重要的一步,一颗开放的心灵能让所有人感到亲切温暖,而一颗紧缩的心马上会使自己产生恐惧和忧郁。

如果我们的生活满足一定的先决条件,我们不会得心律不齐和心肌梗塞。不是器官上的问题影响我们的灵魂,而是反过来,我们精神和灵魂的状态决定心脏是否健康。如果你有一个开放的心灵世界,你顺应自己生命的活力,所有的血管都会舒张,你的心脏会跳动得更健康有力。

关于心脏病和心梗脑梗的危险,医学研究一再指出心理压力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什么事情让人神经紧张,当然因人而异,对这个人来说是时间压力,对另一个人来说也许是别人对他工作能力的嘲讽,又一个人不知道别人怎么看他,怕得不到承认,怕被排挤。每个人对各种情况都有自己的看法,一个同样的情况,这个人被触到痛处,那个人觉得可笑,第三个人根本无所谓。不管每个具体的人对什么事有什么反应,决定性的是心理压力导致心血管收缩。所以预防心肌梗塞的最好办法是敞开心扉,敞开你的情感世界,感受你的心理压力,记录它,但又能跟它保持距离,承认那些恼人的事儿,却不因此关闭你的心扉,不失去开放的性格,理解一切,接受一切,不限制自己,不拒绝任何人和事。

心态健康的人能主动地跟他周围的人交往,正面看待他周围发生的事。他不容易受负面成见的影响,他是个无成见的人,他不把人归为“好”“坏”两类,他不用小小的标尺来衡量人,他随事物来去,静静地观察它,接受它,不做任何评价,因此他没有犯错误的恐惧感。

他有好奇心,对别人的见解和经历感兴趣,但他既不批评也不赞赏,他有兴趣,但他同时知道保持距离。他完全潜入生活的海洋里,让生活来触动和抚摸他,不过这所有的一切不能阻止他停下脚步。污垢不能污染他,他保持自己的洁净;美丽不能使他嫉妒,因为他没有贪欲。他保持着自己的本色,开放而随和,他只是一条生命能量流动的通道,他呼吸着生命,他吸进每日的经历,又呼出去,他不会停止呼吸,吸进再呼出,在鲜活的节奏下,没有什么人和事可以囚禁他,他保持着自己的纯洁和无辜,因为对他来说没有什么事情是“对的”或“错的”。他的内心世界平静而不起涟漪,没有人或事能够搅动他内心的宁静。事情发生了,他让它发生,他是内心开放的人,他不跟谁做斗争,他不站到某个立场上,也不做风中的一面小旗。他只是站稳自己的脚跟,不受人和事的影响,他是完全独立而特别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做斗争?为什么一定要贬低或褒奖?他让事情发生,是个观察者,吸进再呼出——这就是沉着冷静。

心胸开阔、亲切坦诚是这种人的典型标志,发自内心的沉着冷静是一个美妙的心灵境界。谁找到了它,绝对不会得心肌梗塞,因为不可能,他的血管舒张,他的心脏可以没有阻力地跳动,它没有负担,没有干扰。有时它会跳得快些,有时少跳一下,这都是自然的生命节奏,它不可能像一台机器那样永远按同一个节奏跳动。心跳的节奏在变化,但开阔的心胸不会变,开放的心灵世界不会变。心胸开阔是开放个性的典型标志,一个心胸开阔的人不会得胃溃疡,他也不会欺凌自己的配偶或者压制工作上的同事。

他虽然不管事物的“对”和“错”,但实际上他不会犯错误,即使他真的做了什么错事,这也不是犯错,因为这不是假的,因为他活在自己真实的生活里,他用自己的尺度来衡量自己的行为。一个错误、一次失误、一次失败,他观察它、记录它、接受它,毫不费力地保持着内心的宁静、开朗和泰然。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读后感(三):试读1

坚持易于放弃

人们总以为相对于坚持而言,一般人都更愿意放弃,因为放弃更轻松一些,不需要消耗能量。谁要坚持,得紧张,得花费力气,得消耗能量。所以人们相信,一般人会选择那条阻力小的路走,更愿意放弃。而实际上,我们在任何领域里都随处可见那些咬定青山不放松的人,他们勤奋努力,一生处在紧张状态中。一个可以放弃的人,不多见的。我们想来考察一番,这到底是为什么?为什么人们要这么紧张?为什么他们不能放开来?为什么不能让事情自然地发生和发展?为什么他们要这么努力这么费劲?为什么放松下来、自由自在地享受人生对他们来说是这么大的一个问题?

为了理解这一切,人们需要一点儿心理学的知识。儿童最初成长时,他们的心灵是很纯洁而开放的,是后天的教育把自由的河流归入了固定的渠道。小孩子开始受到成年人的恐吓!成年人用奖励和惩罚来训练孩子,要他们顺从听话。作为小孩,为了避免父母师长的惩罚或者为了避免失去他们的爱,他总尽力满足长辈的要求。这样的结果,正像西格蒙德.弗洛伊德非常切中要害地指出,一个“超我”建立了起来, 这个“超我”,是超越原始自我之上的、社会普遍接受的、且被绝大多数人遵守的行为准则、道德规范,以及对职业、婚姻、形象、社交、甚至对表现能力的种种要求,一个人的成长过程,正是不断试图满足这无数规范和要求的过程。

一个年轻人,他不能自由地发展,他没有可能去发现自我,去发现什么是适合他的,因为他时时受到威吓,要他循规蹈矩,要他上进,要他努力去实现长辈的理想。就他的天性而言,他也想在没有限制、没有外来和内在的压力下生活。但他努力坚持,为了满足教育者的要求,他听话,他任凭别人吓唬他,他试图在适应规范中找到保护和安全感。人的心灵是很敏感的,它并不能长久承受受到威吓或失去爱的恐惧。坚持下去给人安全和安宁的感觉,放松和放弃却带来吓人的不安全感。

这么看来坚守这个“超我”有明显的好处,谁要能适应那些行为规范,他能避免批评、贬低和争执,这最终还是一条更舒服、虽然是更费劲的路。他还是通过适应、顺从、避免恐惧,选择了一条更舒服的路,虽然走这条路要消耗更多的能量和力气。

自由自在的生活给我们的灵魂带来幸福感和满足感,但同时我们会陷入另一个困境,恐惧感、不安全感、失去爱、孤独感、被遗弃、被惩罚以及所谓的一事无成会包围我们。正由于这个原因,人们接受了坚守“超我”的艰难。

现在我们进一步来看,适应规范的好处却有很大的负面效应。如果一个人的灵魂不断地受到压迫的话,这个负面效应早晚会随着时间慢慢显现出来。坚守“超我”导致:事业心、攀比竞争心态、占有欲、争取认可的心态、攻击性、恐惧感、不安全感、嫉妒心、强迫性消费、传播流言蜚语、虐待狂、对未来的不确定感、各种各样的瘾、心神不宁、做事匆忙、神经紧张错乱,简而言之,现代社会中普通人每日重复着的行为和状态。人们被深深地编织到这个结构中,把这一切看作是最正常的心理状态,同时又渴望着摆脱这一切,因为人们忽然明白,那许多适应规范的好处还是不能抵消它带来的负面效应。

走出这困境的路其实是这么简单:我们只不过需要把这所有的一切,一切我们坚守的、适应的东西,扔到九霄云外去。这里却开始了一个未知的世界,我们不知道,结果我们到底能不能承受,不知道得到的是玉石还是瓦砾,不知道是不是拿金子换来破铜烂铁。摆脱灵魂折磨的渴望是那么深切,可是对摆脱这一切之后换来的不安全感的恐惧往往更为强烈。

一个年轻的图形设计师想要我告诉他应该不应该独立开业。他说:“如果我保持现在的工作,一切都很有保障,但我觉得不自由,觉得浑身不对劲儿,如果我独立开业,我可以自己决定我的工作,这肯定是很适意的状态。但是我害怕我不能面对那种不安全感,我害怕真正的自由,虽然我只有在自由中才能找到我自己,才能成为一个好图形设计师。”

绝大多数人对自由都有同样的恐惧感。他们更愿意依附于家庭,依附于一个宗教、一个工作单位、一个政治思想、一个人生观、一个教育思想;他们更愿意说“是”,跟着别人走,老老实实地把自己划归到一定的格局里。这一切看起来很简单,但需要人付出巨大的努力,坚持这一切是非常消耗能量的,这也就不奇怪为什么人们常常感到不堪重负。许多人每天都置身于紧张状态之中,简直就是自己对自己施暴,强迫自己去适应那些社会上与日俱增的要求和规范。他们被坚守规范和压抑自我弄得精疲力竭,而恐惧感竟然越来越大。

当然这里许多读者也感觉到了这种恐惧,我们需要大勇气来面对事实,来研究考察事物的真实面目。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说:“人不是自己房子的主人。”因为恐惧,人们避免思考自己的真实状况,在这最初始的一步他就开始给自己制造阻力,玩着自骗自的游戏,想出无数的理由和办法来维护自己的尊严,这些由西格蒙德.弗洛伊德提出,进而由他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完善的心理防卫机制,我已经在以前的书中详细讲述过了,这里不再重述。

现在读者需要大勇气,来继续把这本书读下去,来倾听我的话语,来认真思考和研究放松和放弃的可能性。也许它能点燃你思想的火花,带你进入一个放松之后的奇妙境界,然后呢?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读后感(四):我的原野是一片夏日的碧绿 读《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

草原上条条路径通天涯,

天空亮丽如同你的长发,

轻松的日子如今天,

因为有你在我身边。

时隐时现在你金发里是几丝旷野石楠,

艳阳下飘落在你身上无数雪白的花瓣。

细细碎碎的声音像薄雾般飘过,

那是思想的碎片,那些还在空中漂浮的碎片:

现在我活着,

我的原野是一片夏日的碧绿,

天这么高,

云这么淡。

——沃尔夫冈•比特诺

这是一本教导人生活——生活适意随心,焦虑恐惧减至最少——表现出来就是沉着冷静,就是所谓遇事气定神闲。这样状态,武侠小说是必须经过风浪,武功高强的顶级人物,言情小说里则就不缺钱兼有高超赚钱技能的霸道总裁。至于女主,就是貌美,恒古不变最给力技能——因为无法自我修练,完全赖上天所赐,更为稀缺难得。

得出结论:任何事情不经过努力是无法心想事成的。相比武林盟主霸道总裁的技能后天磨砺精进,国色天香们的天赐偶得,沉静冷静之道便有点……一则是没有技巧可照本苦修,亦不存在与生俱来一说,甚至十分推崇之冥想亦无用,唯一可行便是心灵真正明白。不断地看,放在床头枕畔,译者这样定位此书,好像有点鸡血,——但真心如此行为,不失为诸多现代精神问题的良方,药效可能慢些吧。

1,职场

职业人是现代人逃不开的身份之一,女孩子要赚钱买花戴,小孩知道妈妈不去上班,没有钱给宝宝买好吃吃,男人则是赚钱养家……职场人际关系成为让人头疼的问题之一。

前段时间跟工作搭挡很不愉快,当然不是争执吵架一类,甚至冷战亦算不上。搭挡参加工作没几年,所谓新人,年轻人一枚,八月份要结婚,前半年就开始无休止的请假,脱岗(因为单位管得松,请假跟领导说声,脱岗周围人告一声就行,几乎就是全凭自觉自愿,脸皮厚可为所欲为。)到了最后,她说有事什么的,嗯一声都懒得搭理她。其实心里十分气恼:凭什么你的工作要别人帮完成?真心不愿这点小事计较,必竟不是什么费神劳力的工作,而且主要碍于情面,抹不下脸。于是只好自己生闷气,分析自己的心理,生气亦是徒然。现阶段单位情形,整个一团散沙,没有严格规章制度要求员工,这是大环境,遇到不守纪律之人,除非与她相同的做法:你走我也走,轮班脱岗……却是不愿亦不屑如此,工作出卖的就是时间,不是自己时间想要为己所用,这情形有点像考试作弊,亦算一种偷盗行为,难免低声下气鬼鬼祟祟,那又何必!再有就是想落好又心有不甘心态。刚好适应书中这一段:

甚至能够再走远一些,围绕这件事所有心理——弄清各种心思的来龙去脉,知道了解方可放下,相信真正放还有一定难度,但是知道原理,就像鬼故事,所以害怕,是因为无知,不知道是所有恐惧的源头。

书里这样说:

2,生活

很长时间了,听不得父母对我的生活指画脚,微不足道,根本可以一笑置之的小事,只要父母,无论他们谁嘴里说出来,就怒火中烧,就要顶撞他们,过后则后悔自责,真心很惭愧,他们老了,想到他们想落泪,听他们说话就来气。

一直以来觉得父母重男轻女,这种怨怼和恨,贯穿整个童年,敏感多疑叛逆的青春,甚至之后很长时间的生活——并没有羡慕别人家和父母做朋友的关系,因为不相信。回顾往事,有事情发生从来不会一家人坐下来商量,坐下来没有女儿的位置,突然有点明白,既然我被排除你们的生活以外,为什么,有什么资格还来干涉我的生活?

知道了原因,再发生类似事件,或可把彼此伤害降到最低,希望如此。

告戒全天下父母:充满雄心壮志地去努力改变别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是对自己和别人心灵的伤害。

3,爱情

爱情的另类表达:爱情来了,

很像一本分手结局的忧伤的爱情小说。爱情就是这个样子吧。

另外要切记:

注意老实人,不要招惹老实人,群死群伤社会案件凶手大部分是老实人。

《不把握 才拥有——沉着冷静之道》读后感(五):你想沉着冷静吗?放弃吧!

通往沉着冷静的道路其实不止一条,没有任何方案能够完美的解决人们的浮躁之心,将自己从灵魂的深处解放出来,就要先敞开心扉,表达自己的感受,充分与环境融合适应,放松后的解脱感能给心灵带来更富饶的养分,感觉幸福和满足。

作者是心理疾病研究工作者,他从与病人的交流和病例接触中总结出了一套关于与世界用冷静的心态和平共处的理论。作为一个德国人,本书中大量的介绍了中国的道和禅的概念,而且对很多传统的心灵宁静的训练方式提出了质疑,里面很多观点既新颖也又独特。

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中,沉着冷静的大脑能给我们带来更多启发,泰然自若的处事态度能让事情得到完美解决,很多人都在寻求一种沉着冷静的方法,似乎觉得通过训练的方式就能成为一个冷静的人。

作者提出,所谓沉着只是健康心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拥有这样能力的人,不是通过训练而得到的,因为他们内心存在着一种大智慧,除了心理冷静职位外,他们的气场和气质也都是沉着的,也就是中国人所说的境界。

这种心灵世界不是通过上个速成班,掌握几个要点就能轻易达到的。

很多人觉得所谓沉着就是脸皮厚,心大,但是这种充耳不闻式的冷静,那不是真的心理平衡状态,而是掩耳盗铃般的将信息屏蔽在外。

说着自己不在乎,其实内心比谁都在意。

想要心灵获得真正的幸福和安宁,只是通过一些技巧和方法是无法达到的,训练可以让心暂时得到缓解,但是想要心觉得安全可没有那么简单。

当一个人达到了一定的精神境界,沉着和冷静自然就会出现。

这样说来似乎沉着和冷静是很抽象的,没有技术指南可以得到,那怎么才能获取呢?

作者提出了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就是“放弃”。

放弃一切约束和坚持,将自己的心灵至于自由之中,摆脱灵魂由于约束而带来的焦虑和不安,不要让心依附在任何除自己之外的事情上,比如说金钱,名利等等。越想要就越焦虑,由于害怕失去而产生出恐惧从而产生精神紧张和压力。

在外人看来的“完美人生"事业有成,家庭幸福,夫妻恩爱,当事人或许正在承受很大的压力,因为一切都是表面看起来很美好,没有人知道付出了什么才换来今天的成功。

为了这样的美好,需要持续不断的立夏新的目标用以维持,事业心越来越大,对名利的追求欲望也越来越强,自己成为了愿望的奴隶,跟在目标后面不断的追求,身体和心灵自然就不会放松。

如果能够尝试扔掉自己的欲望试试,就会发现自己原来已经拥有了很多。

生存之道在于可控,心灵喜欢能够控制的未来,所以“铁饭碗“的工作永远都不落伍,如果同时选择创业和有保障的工作,大部分人还是愿意去选铁饭碗,因为创业意味着风险。

死死咬住安全保障,生命就会失去活力,没有了不可预知,快乐和刺激就无从而来,对生命热烈的追求也消失了,就像一朵美丽的塑料花,虽然好看但却乏味。

顺应自己的生命活力,让心灵自由飞翔,与外界保持距离,深入自己的内心,让灵魂感受幸福,放下逻辑,放下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担忧,活在当下,把精神世界中的标尺,对错,规律,逻辑通通都放下,不带成见的,开放的完整认识事物,可能就会豁然开。

重获自由的心灵会自然回归到平衡的状态中,自己也能重新领会“整体“的含义。

对外界的一切感受,就是自己心境的投射,愉悦的时候看什么都好看,恐惧的时候,看什么都觉得危险。所谓的客观都是内心思考之后得到的产物,没有真正的客观。

只有自己能将自己从现在的生活态度中解救出来,靠的也不是什么精神药物,酒精,成瘾行为,而是放下一切。

心理药物不能代替心理治疗,心理护理需要自己从内心开始改变,面对愤怒,焦虑,抑郁第一反应都不要去压抑,而是观察这些情绪,让他们有发言的权利,用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内心产生的一切想法,开放性的认识自己的感受,这时就会发现,洪水猛兽般的情绪力量慢慢开始变得风平浪静。

让自己变得透明一些,不要掩饰和压抑什么,和自己的心灵合作,将灵魂的健康摆在第一位,这是什么健身都比不上的健康生活之道。

灵魂掌握着躯体,即使躯体整天都锻炼,吃最健康的食物,未必灵魂就是安定和健康的。

但若心灵是平和自然的,身体的运作就会朝着良好的方向迈进。

精神世界和身体要保持一致,和谐才是重点。

让自己变透明,禅心静处之中倾听内心的声音,比冥思苦想的纠结要管用的多,越想越乱,不如静下来,让逻辑思维暂时走开,顺其自然去观察和感受。禅心静处不需要打坐和冥想,你可以在任何嘈杂的地方开始静处,观察,无偏见的感受,让感官做主,体会眼前发生的一切,这个时候清醒和活力会重新回到自己的身上,你所想的问题答案说不定就在其中。

让世界保持本色,将自己从思维的约束中解放出来,不要总想着控制别人,期待所有事情都为自己所支配,那是不可能的,控制了这个就会有那个再冒出来。

一个强大的人懂得尊重食物的自然规律,不强迫不逼迫。

先改变自己,我们只是一个过客,没有权利控制别人,简单一点的享受生活带来的一切。

要简简单单的走自己的路,别人的意见可以参考但不能作为全部,没有人可以满足所有人的要求,只有明确的自我认知,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所谓正确是相对自己而言的,没有足够的内在自信,安全感就不稳定,自我就不会强大。

当恐惧到来的时候不要回避,害怕失败,害怕指责,害怕明天,只会让自己的路越走越窄,任何恐惧都有缘由,观察他搞清楚恐惧从何而来,直面源头才能让恐惧消失,生命能量才能自然流淌,在这个状态下才能收获无拘无束的喜悦。

让别人保持本色也是自我安全感充足的表现,和自己反差越大的人,越要用包容的态度去接受,这是心理成熟的标志,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学习的地方,看到那些闪光点,不要以自我为中心去评判任何一个人,强大的人不需要通过对比来显示自己的优越。

我们从小就被灌输了各种是非观和对错判断,那是为了学习知识,为了考试和升学。在长大之后,这些观念不适用于对待其他人身上,尤其是用判断的方式给人贴标签,在对比的过程中我们会生出嫉妒心,骄傲自大,这两种心态让我们与其他人的关系产生紊乱。

如果可以做到不做评价,没有成见,就会发现周围的人和事都简单了许多,爱也会在其中慢慢滋生,幸福感随后而来。

带来焦虑和压力的原因可能就隐藏在我们内心的深处,在包容的面对一切的时候,问题可能就已经有了答案,有的时候越是压抑反而会让问题越严重。

在生活中要保持随机灵活的应对,可能有一段时间觉得心灵是自由的,但是又有突如其来的麻烦令人感到焦虑,没有关系,继续保持开放的心态,不要抗拒,也不要谴责,要记住自己是主人,计划可以随时变动,跟着自己的感觉走,站在焦虑和恐惧面前,勇敢面对。

每个人的心灵都是一座独特的建筑,有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内部构造,没有任何人的内心是完全相同的,拥有沉着冷静的心,让我们在面对纷扰的外界之时,能够泰然自若。

学会放下执着与欲望,生活过得简单一些,找寻真正的自己,强大的心灵世界能造就坚强有力的自我,希望在人生的旅途中我们都能够为自己而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