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数字起源读后感锦集

数字起源读后感锦集

《数字起源》是一本由[美]凯莱布·埃弗里特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数字起源》读后感(一):“数字”冰冷的美丽

对于一个习惯数字的我来说,我是无法想象没有数字的世界将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我甚至都无法回答“你几岁了?”这样简单的问题,如果没有数字的话。书上介绍在某些文化中,“你几岁了”这个问题对那里的人们没有任何意义。他们无法用精确的词语表达“2”以上的数字,我们很多方面的生活基本问题,比如“你的工资多少”“你有多高”“你的体重是多少”。那些人要怎么回答这些问题呢?在没有数字的世界中,上述问题是毫无用处的,人们既无法提出这些问题,也不可能回答这些问题。数字也只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方便人生活的。这些所谓的数字化,是我们终生都生活在数字中,从婴儿时期开始,数字的概念就通过父母的温言软语进入我们的心理体验。数字和语言一样,是我们人类在符号方面的关键性创新,二者是高度关联的。数字和语言的不同之处在于,地球上所有的人类都拥有语言,但某些文化和族群中,是不存在数字的。本书告诉我们数字的重要性,数字的存在影响在我们每日的生活体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不可磨灭的。这就是本书的核心。也告诉我们,数字的重要性。那些看似枯燥无味的数字,其实有着神奇的作用,仿佛是一种冰冷的美丽,美化在我们的世界。

我们生活的时间是怎么转化来的?它对我们生活的影响。本书都有介绍,很详细很容易理解,也很神奇。数字起源是人类的一些有趣的发明

《数字起源》读后感(二):《数字起源》核心观点

《数字起源》读后感(三):数字之上

我很喜欢这本书宏伟的主题:人类如何发明数字,数字又是如何重塑人类文明的。俨然这种主题是自己驾驭不了的。我博士阶段的的研究与Numerosity有关,即使接触这个领域许久,我仍不清楚这个词直接对应中文哪种翻译。但是在认知心理学界,Numerosity被认为是可以对数量进行估计的能力(此处该有很多引用)。对于一大堆,可以是一大堆人,动物,物品或者是其它东西,我们可以简单称其为“很多”(many),也可以用稍学术,也是我比较喜欢的形容方式,称其为Numerous(大量的)。 而究其根源,Numerosity来源于哪里?人类如何获得这种能力?这些都与这本书中讲述的“数字”息息相关。

准确得说,Numerosity和数字相差很多,人们对数字的加工和对数量的加工显然是不同的。但我关注的,确实它们之间微妙的联系。这个联系对普通人来说并不明显,因为我们在进行对数字的加工时,关注于数字本身,可以数,可以查,可以用隐喻的方式去表征这个数字,所以是抽象的。而关于Numerosity,虽然也是很抽象的概念,但是对它的探究基于数字之上。简单讲,我让你判断100个苹果和10个苹果哪个多,你会毫不犹豫地回答100苹果多。那是因为对于100和10这两个数字的概念我们熟悉了,完全不用思考就可以得出结论。这样,即使我想研究Numerosity, 可我得到的答案是关于数字大小比较的。

可是这在一些民族,他们的数字语言只有1,2和很多的状态下,数字大小的比较和Numerosity能力的探究,就应该分离得多了。我们也基本不可想象,在没有数字基础下的Numerosity是什么样子的。

数字起源之奇妙,和数字之上的Numerosity,都是认知心理学界,甚至科学界中值得一直探究的课题。

《数字起源》读后感(四):人类创造数字,数字成就人类

作为一个对数字无感的女人,我读这本《数字起源》是有些吃力的,但是看着上一年级的孩子扒着手指头计算十以内加减的时候,我突然感觉数字语言的重要。

本书主要分为三大部分。前言部分讲人类为何能在进化中脱颖而出,点出数字工具的重要性,它对人类的经验祈祷根本性的重塑作用。

第一部分讲人类经验中数字无处不在,主要讲解数字在过去、现在对人类的影响,数字也是一种语言工具,编织和铭刻着人类的生活。其中讲解古代人类探索数字规律的过程不禁让人新生敬畏。对我们现代人而言,两三岁就会在家人的带领下数数字,可是却对数字代表的意义知之甚少。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把数字从具象到抽象,让数字变成记录历史事件的一种工具,玛雅、奇普、罗马等数字符号的研究结果让人们对数字系统的知识更加丰富。数字系统种的二进制、八进制、十进制、十二进制、六十进制等都有介绍,但是我国古代重量的十六进制却没有体现,“半斤八两”这么有意思的数字与语言的结合没有涉及,不免让人觉得有些遗憾。或许中国数字起源应该单列成册,会更有趣。

第二部分讲了一些没有数字的世界。在一些没有数字的族群,如亚马孙河畔的毗拉哈人,他们虽然没有明确的数字体系,但多少仍有模糊的数量的概念,而且也没有妨碍其生存。在论述“数字概念是否与生俱来”这一部分,徐飞和伊丽莎白的实验有利的证明了还不会说话的婴儿就已经能够模糊地区分较大的数量了。人类每个手上的5根手指,双手的10根手指,让十进制数字算法广为流传,这可能也是人类对数字方面的生物学优越性。

第三部分讲数字对我们生活的影响。在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数字系统对人类有着不可磨灭的影响。不过我总觉得这部分放在第一部分讲或许更好。

本书融汇了人类学、认知心理学、语言学、进化论等多领域跨学科的新研究成果,为我们详细介绍了数字概念的由来及演化,令人们重新认识数字这一发明之于人类的重大意义和影响在本书的书写方式上,很有特点。书的写作风格有点像是论文,前面是各种探索发现、实验论述,后面是结语,很有条理。本书的叙述语言很简单,没有花哨的修辞,学术性很强,所以不是很通俗没有什么趣味性,需要读者耐心阅读理解。

《数字起源》读后感(五):数字起源

《数字起源》

凯莱布・埃弗里特

这其实是一本介于学术和通俗读物之间的一本书,易读性并不是很强,文中作者行文严谨,不仅仅是输出结论,更是把学术界的争议、争论的过程都一一展现出来。文中探讨的两大主题:

开篇就是叩问:人类为何能在进化中脱颖而出?之前可能会回答火、工具、思考、语言,以后所有的原因中肯定会有数字的额一席之地,当然数字也可以算作语言的一种,只是它在所有的语言里又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人类文明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文明的传承,而传承就需要记录过往的知识,而这一记录并不是在某一人的脑海之中,而是在公共的网络之中。

画谜原则 (rebus principle): 文字发展史很重要的一步,使得人们可以表述一些更抽象的概念。定义是:用同样的符号来表示两个同音异形词或者读音相近的词。比如说我 (“I”) 最初很难用符号表示出来,但是后来人们选择用跟眼睛 (“eye”) 一样的符号,而后来两者的发音也是一致的。数字也同样收到这方面的影响,比如现阶段我们生活里会用到的 “2 good 4 you”,减少了打字的麻烦。最开始 “too” 和 “for” 因为过于抽象而没有对应的符号,只是为了实际的表达。

数字的形成并不是完全随机的,而跟人有五根手指密不可分,因为人最初在比划数量的时候,用手比划估计是最本能的选择。而 5 和 10 则是相当常用的,也许跟我们现在的十进制有密切的关系。而正是因为人的初步进化是能直立行走,从而解放了双手可以做别的事情,比如比划和沟通,这也推动着人类不断地进化和发展,谁又能想到直立行走和现代数学尽然有这样的因果联系。

人类的基因给人类带来了两种数字上的感觉:

听到第一个的第一反应就是终于知道了为什么只有冠亚季军,而从来没有第四名一说。而现在人对于数字的学习过程,则是在这些已知的概念下,以类比的方式逐步建立起其他数字的概念,比如 6 比 5 大 1 就好像 3 比 2 大 1 一样。通过对已经存在的数词的学习,了解到这个世界还有一些尚未掌握的精确数量概念。这不是一个概念标签化的过程,而是一个标签概念化的过程。

很多动物在不同的程度上也有数字的概念,因为这种数字的概念对于生存来说也尤其重要。比如说通过选择数量更多的食物获取更多的能量,了解敌人的数量避免危险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