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大全

《苏东坡传》的读后感大全

《苏东坡传》是一本由林语堂著作,湖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页数:3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苏东坡传》读后感(一):一生不羁爱自由

读完了《苏东坡传》,苏东坡一生的才情不必说,诗词书画流传至今,广为传颂。书里更吸引人的是他乐观坦诚的性格,不论逆境顺境,都能淡然处之,他对百姓的爱体现在不遗余力地为民谋利,对迫害他的政敌,他也从未报复打击;对于事关百姓利益的大事,他敢于说真话,不计风险地上书建言,因此触动了政敌的利益;他包容的性格能与任何人相处,既能处富贵也能处贫贱,所以不论到哪里都广为人所爱。做人当如苏东坡。

《苏东坡传》读后感(二):苏东坡的练习更接近追求内在和谐

苏东坡是资深养生达人,从自己原本体弱多病的弟弟苏辙身上他敏锐地发现了瑜伽带来的变化:红光满面,精神焕发,于是被贬黄州后也走上了练习瑜伽的道路。并不纠结于瑜伽“特技”似的身体动作,苏轼将重心放在了运气及咽津,并且调动齿、腹、腰、脊、眼、耳、鼻、脚心各个部位一同参与其中。林语堂评论苏东坡的瑜伽术时说道:“中国的修炼者不知道那是瑜伽,自然其他身体扭曲过甚的姿势,如‘孔雀姿’‘鱼姿’,中国学者以其过于费劲,拒而不学,而苏东坡也只是以练几个舒服姿势为满足,这未尝不可以说算是中国对瑜伽的贡献。”不得不说,正是这种阴差阳错,使得苏轼的练习更加接近瑜伽追求内在和谐的真谛。

《苏东坡传》读后感(三):被东坡居士圈粉

看过苏东坡文章的,没有人不醉心于他的文采,仰慕他的人格的。他儒释道三修,书、画、诗、词、歌、赋、散文、社论,无一不擅,无一不绝。但更令人叹服的,是他正直乐观豁达的处世之道。苏东坡青年以后就再没回过四川,宦海生涯跌宕起伏,飘零江湖随处安身,一生都在上任和罢黜的路上,但却每每都能找到生活之乐,内心之安。他被动地在宋朝的版图四处游走,北到河北,南至海南,胶东、岭南,无所不至。他官拜尚书,却与农民、和尚、道士、舞女结交。他讲笑话、写寓言,找他题字作画的,无有不从。庙堂中的他,关心天下苍生,为流荒百姓敢与奸人针锋相对;为官一方的他,修水利、筑堤坝、屯粮备饥,整备军纪,为地方百姓奔走;乡野之间的他,则醉心于烹饪、酿酒、炼丹、养生,正如他的偶像陶潜一样。他是文人中不多见,当世便享有盛名的,更珍贵的是他超越时代的情操,这体现于他面对生活磨难的态度,而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学习的。

《苏东坡传》读后感(四):独喜苏东坡

正如林语堂老先生所说,相比较李白、杜甫,他更喜欢苏东坡。此话正中我心意,李白太过于放浪,过着仙人的生活,此为“诗仙”,而太缺乏责任感,人物性格不饱满。杜甫太过于忧郁,诗词间郁郁寡欢,性格又太骨感。而苏东坡就跟二人不一样了,苏东坡生性豁达,又关注老百姓疾苦,人物性格就饱满起来了,他为人处世接地气而又能超脱物外,这就让人佩服了。

林语堂老先生说,写苏东坡传不为什么,就是因为喜欢,以此为乐,这心里话,这是真的喜欢,一个作家写作目的能够这么纯粹,实在是值得尊敬。而老先生写的这本书,对于内容,我倒觉得写得有失偏颇,老先生喜欢苏东坡,至于宣扬其优点,而对王安石就不尽然,老先生对王安石的评价就不公正了。作为人物传记,作者应该尽己所能将人物生平经历如实的呈现给读者,而是非功过自有读者下结论,作者不应将个人感情色彩添加尽心,以误导读者判断。

这也是我初读林语堂的作品,不知是语言原因还是其他,读起来多少有些别扭 �]���A

《苏东坡传》读后感(五):还行吧

如果他不是苏东坡,那我可能读了前面几章就放弃这本书了,林语堂先生无可厚非是文学大家,但他显然不是一个史学家,这本书完完全全是以一个粉丝的角度的来写的,个人情感因素大于客观事实,苏东坡确实是一代文豪,我也很喜欢,但是拉踩真的没必要,比如说作者对待王安石的态度,好像北宋的灭亡全都是王安石的错,想为介甫先生喊个冤。有些历史有些小错误,结论也有些武断,不过,这也不完全是一件坏事,遇到有疑问的地方,自己去查一些史料,倒是为读书增添了一些乐趣。跳过王安石的部分,从这以后的部分开始渐入佳境,比较有代入感了,作者在书里已经对苏东坡的一生写的特别详尽,不做总结,只借用本书最后的一句话:苏东坡已死,他的名字只是一个记忆。但是他留给我们的,是他那心灵的喜悦,是他那思想的快乐,这才是万古不朽的。

另外这本书的翻译有那么一点不尽如人意,逐字逐句的直译,译者好像把我们当成了外国人,有些没必要解释的概念完全可以忽略或是换个方式重新表达,读起来无趣又乏味,没有一点美感,这样没有感情的翻译和苏东坡精彩的一生比起来,就像是一块空白的背景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