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读后感100字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读后感100字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是一本由宛小诺著作,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2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读后感(一):与其来日方长,不如把握当下

梦想一直都还在,生活也必须要继续,还有更多重要的事情在等着我去开始,去完成。

这个夜晚,我仿佛又回到了遇见你之前,不畏首畏尾,也不患得患失;没有铠甲,亦没有软肋。

你曾经跟我讲过一个很长的故事。故事的最后,你说,想做的事就去做,想见的人就去见。

现在我渐渐明白了,人生有时候就是这么戏剧,一犹豫就是一生,一个转身就是一辈子。

写得真美!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读后感(二):宛小诺姐姐,我想好好看你这本书

第一次看小诺姐姐的文章,是在一大本文摘中的一篇。那本大部头的治愈系书籍被我赠予给初恋男友,里面第七篇《生命里的摆渡人》就是小诺姐姐的文字。我当时在青春期最叛逆的时候,还没有现在坚定的信仰,甚至伴有社交恐惧症。可是,看小诺姐姐文字的时候,她把生活描写地那样美好,却一点不造作、不作假。我当时连续看了三遍,记住了“宛小诺”这个美好又那么有亲和力的名字。但是,当时不管是豆瓣上还是淘宝上,没有小诺姐姐的书本。我就去微信上搜索,找到了她的个人公众号“宛若花开”。立马关注,那时里面上传的文章也不多,我就仔细看了。不得不说,我非常钟情于她的文字,它们给我愿意继续探索这个世界的信心和好奇。我那时候就想,我不能把自己给圈在现有的人脉中,世界那么大,人那么多,我肯定可以像小诺姐姐一样碰见美好的人。

这就是她给我的改变,我的微信里,公众号一直在更替,可是“宛若花开”一直在,从来没有给宛小诺写过文字,这回用心写自己的感受,可惜文采还是很拙劣的。小诺姐姐,我要好好看看你的书!盼啊盼,它终于出版了!

《高黎贡山下雪了吗》读后感(三):生活总会有微光

2014年的年末,在新年来临之前,我回到了杭州,开始去适应新的生活。

可时不时地,在不经意间,脑海中又会浮现出之前大半年的很多回忆,起伏不定的心情变化,一个人在云南的旅程,走过的山川和遇见的人……

之前那一年的秋天,我的生活走入了一个找不到出口的黑洞:日益厌倦的银行工作和自己坚持的爱好志向间的矛盾已经到了无可平衡的阶段,而情感上的铠甲的逐渐破碎更叫人感到对前路和未知的迷茫恐惧。那个秋天,我亟不可待地想逃离当时的生活。

最终下了决心递交了辞呈,同时也买了一张飞往昆明的机票。没有准备,也没有攻略,只随手带上了一本几年前的《Lonely Planet•云南》。当我在飞机上拿出这本书时——LonelyPlanet,孤单星球——猛然觉得是那么的应景。原来,万里河山,我们每个人都是踽踽独行。

滇西,是一直驻留在我心底的一个桃源,虽然此前我从未想过会以这种几近放逐和逃避的状态去到那里。而当我真实地踏上那片土地,走过极地边城,走过三江并流,走过茶马古道,走过高原香巴拉……壮美的自然风光、厚重的历史人文和淳朴善良的当地少数民族一次次地将我打动,抚平我的焦躁,驱散烦忧。在那漫长旅途中,我遇到很多人,同行一程,然后告别;听到了很多故事,给我勇气,看见生命的各种可能性。

西湖边的花开了,又谢了。在杭州的日子好似又回到了寻常的波澜不惊的一天复一天。而当那些记忆随着风,随着季节更迭的气息回到我的脑海中时,我忽然感到,带着那样一种心绪的那样一次旅行,不期而遇的那些人,于我,大概是这辈子绝无仅有的一次经历,再也不会有了。我想把它记录下来——人这一生,总有一些经历,一些人和事,一些心情,值得永远留在记忆深处,成为一段时光的见证。

而写作却比旅行更长久。那些山川、村镇、民族风情,在路上时只是浅浅地认知,动笔后却吸引着我去查阅更多的资料探究他们、了解他们。很多个周末,我泡在图书馆看书做笔记,读着那些我曾经路过的土地的故事,灵魂好像又飘回到那里,将那些风景重新又看了一遍。

其实在写这个故事的过程中也常常觉得矛盾,不舍得写完,怕写完了也就真正地结束了;但又希望快点完成,只有这样才能彻底地告别和释怀。

断断续续地一直写了一年半,初稿才完成。其间在自己的公众号上连载过一部分,而后因为逐渐忙碌的工作也搁置了。因为知道这个题材的小众性,所以也没太去考虑出版的可能。却不曾想,在今年年中,看到《高黎贡山下雪了吗》的周华诚老师和潘飞老师愿意将这个旅途中的故事出版成书,着实叫我感到有些意外而又惊喜。

一直觉得文字和人一样,带着某种磁场,会被吸引到一起,就像认可这些文字的编辑老师和我,就像我和看到这本书的你们,隔着远远的距离,也会产生共鸣。那一年的高黎贡山、碧罗雪山、怒江、澜沧江、金沙江、梅里雪山、玉龙雪山,还有一路上遇到的人们,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将它们留下来,是我的幸运。

这本书的策划周华诚老师,从最初的策划、联络到对成书的整体把握,就像爱他的孩子一样重视、关心着这本书制作的全过程,用他丰富的经验为出版的各环节提供宝贵的意见;这本书的责任编辑潘飞老师,更像对待一件艺术品般的打磨这本书,从文稿的编校到照片的精选,从开本大小到封面、内页的排版设计,无不细致入微、周全考虑。他们的专业、用心和匠心让我打心里感动和钦佩。也正是他们的肯定和鼓励,让我对文学、人文类型的写作又有了信心和热情,有了坚持下去不放弃的动力。

因为遇到了想法契合的人,很多关于书的决定便一拍即合,水到渠成。在讨论封面设计的时候,我想到了丽莎,那个我在云南茨中教堂认识的姑娘。她毕业后来到杭州的学校做美术老师,自云南分开一年多后我们又相聚在同一个城市。我在朋友圈看过她画的大山草原、落日星空。曾经走在路上的旅人的心情,我们感同身受。所以我请她给这本书绘制封面,她一口就答应了。我们对着高黎贡山的照片又回忆起那段旅程,描述我们各自的感受,几次的讨论和修改,于是有了现在这张素净、壮阔而又温柔的封面图。她画出了我心里的图景。

时间马不停蹄,从那年我出发去高黎贡山,到现在这个故事即将出版,一晃已过去了整整三年。曾经在路上的朋友们,也在这如水的时光中悄然改变着:小艾有了个可爱的儿子,生活平静幸福;小左结束了援滇的工作,回到上海成为一个康复科医生;叶子完成了手术,身体恢复后又能继续她的户外旅行;小庚走出了前一段恋情的困境,遇到了新的爱情;阿海回了家,重新开始经营他和父亲共同的日料店的梦想……

夜再黑,也有微茫的星光闪烁。

生活里万千烦恼和艰辛,却总有这样细微的光和亮,温暖、照耀、鼓励着我们。

过往终究成为了过往,成为了书里的一个故事。我知道,前方仍有明亮的光,鲜丽的颜色。

或许将来的某一天,我会再回到高黎贡山。在落雪的冬季,看见高黎贡山上的白雪茫茫,释然,平和,欣喜。

宛小诺

二〇一七年十月

这篇文章是自高黎贡山回来三年后、书出版之前,小诺写的后记。或许可以表达三年后再回顾那次旅途的心情。

我是在年前收到样书的,带着这本书,春节又去了一趟云南。和一个地方的感情大概就是这样,因为某次机缘而永远地牵绊在了一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