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学概论新编》的读后感大全

《国学概论新编》的读后感大全

《国学概论新编》是一本由谭正璧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016-10-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学概论新编》读后感(一):千年文学史,一棵国学树

关于国学的书,有很多都是按照历史出现顺序来编撰,而且大多穿插在历史人物事件的讲述过程里,很少有做成导读方式的。 这种现象有很多种成因,第一,单纯讲国学的书籍很容易变得枯燥,做成导读形式后,由于不能作深入详解,书籍很容易变成目录索引或人物传记梗概,这种书倒是在市场上有很多。第二,国学体系繁杂而庞大,学派不同,见解不同,再加上春秋笔法遮遮掩掩,史书叙述断代残缺,经常会发生一个论点引发千百种看法讨论的情况。 这本书就是个例外,它在索引里穿插考据,在传记里穿插史料,在文献后面收录各派的研究成果,可以说是各方面都讨好的玲珑派国学资料集。 这本书按照四书五经的难易程度编排目录,以世人熟悉的书目为引,收录了相关学派的书籍以及对这方面书籍的研究观点。比如它明确将易经和春秋划分为最难读的书籍。再比如史书,这本书不是按照年代划分,也不是按照编年史纪传体之类的来划分,而是按照古代书目的类型来划分,例如志,典,史,志,纪年等等,贴近古人划分方式。又比如诸子百家,一般只普及儒法墨,这本书里还普及了名家。我敢说如果没有这本书特意提及名家,读者不但不会了解,而且恐怕在其他书籍中也未必能获得相关知识。 我国博大精深的国学来源于五千年历史构造成的文化土壤。原先是星星点点的杂草,逐渐抽枝发芽,几经战火和制度的碾压。儒家有幸长成粗壮的树干,其他各家有些依旧独立成长,有些像寄生藤一样攀附其上生存。古往今来的各种学说就像是繁茂的树叶,我们可能一生都无法遍览全部,而这就是本书和其他这类书存在的最大的意义。

《国学概论新编》读后感(二):溯本清源,追溯传统文化脉络

国学概念产生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当时“西学东渐”改良之风正值炽热,张之洞、魏源等人为了与西学相对,提出“中学”(中国之学)这一概念,并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一方面学习西方文明,同时又恢复两汉经学,浩瀚的国学知识,我这只菜鸟混沌中不得要领,偶然间发现谭正璧先生撰写《国学概论新编》一书,跟随他的步伐,听他介绍中国古代学术源流,慢慢熟悉传统文化知识。

本书采用传统的四部分法,将经、史、子、集,改称为经学、史学、子学、文学,采取先总括、在分述的方法,浅显的阐释经学中《诗》《书》《礼》《易》;子学中儒、道、名、墨、法;史学中正史、编年史;文学中诗歌、小说、戏曲等学说的精髓,并针对国学上学派不同,同一问题多个答案,他采用最普通说法,不偏袒各家,备列诸说,把选择权交给读者,让读者自己思考。

面对书中庞杂内容,我最感兴趣的还是文学,正如他说,文学起源于风谣,而风谣则为情感的迸发,所以班固说“哀乐之心感,而歌咏之声发。”一首首诗词、曲赋,无不流露作者的喜怒哀乐,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描绘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正可谓情感与思想的交融。

品其文,思其人,慢慢的探寻先贤们的思想,理解五千年的中华文明是一种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文明,是由我们祖国博大精深的经、史、子、集作为载体,传承下来的孔孟之道,老庄之学及诸子百家学说,构成的民族精神。

当孔子像屹立于长街;当寻根文化慢慢开始;当国学教育慢慢普及;中华民族的记忆慢慢复苏,中华民族是不会轻易消失的文明,因为中华民族是以国学为其根,为其源,为其魂的。我想这也是谭正璧先生撰写《国学概论新编》的初衷,溯本清源,追溯传统文化的脉络之所在……

《国学概论新编》读后感(三):“明晰、清楚的本身就很有价值”

“国学”是应西学东进而出现的概念,源于一种划清界限的需要。划分这种动作,也可能是一个陷阱。一旦将某种东西圈起来,就会有形式化的可能。它会连根拔起、升到半空,变成一种口号,一种溯源。

谈到国学,往往会想到文化自信,博尔赫斯提到过一种文化自信。但空谈国学,不能构成自信。关于国学,我看到过不少误解,让我们聚拢在国学周围,以之为标榜,而一起消费它,越是跑题,越是滔滔不绝。这两天,翻开《国学概论新编》,好像明白了几点。

第一,国学不是思想流派。正如民乐是指用中国传统乐器演奏的民间传统音乐。国学不代表任何一种流派,更不代表国人之为国人。它们只是草或者草地上的羊群,普通地方山羊无意于攻击任何其他羊种,一种苜蓿也不会发兵于谁。道家儒家不是战略盟友,与现象学也不是冷战对抗。

第二,国学不等于父慈子孝、三纲五常。误认为不谈技术不谈出世便是伦理,伦理就是家庭,就是大爷大妈低头不见抬头见。直接的体现就是年底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无论参加人员、议题、地点都是活生生的伦理。

第三,热衷国学不是一个人衰老的开始。误认为国学是一种空洞的道理,近似透明的虚无。它是个抽象而不具体,是名词而不是动词,比如说树,而不是槐树,更不是种槐树。中年人喜欢谈国学,肚子发福、发际线后退之后,国学给了他一种自信和自由,放任自己、怎么舒服怎么来,就是回归本真。凡此种种,误认为国学等于无知无畏,恃某种力量而放旷。

第四,谈国学不是酒场热身。谈国学近乎于谈论政治时事,在于套近乎,在于共同话题,而不在于达成一致真理。这里面没有知识,只有情绪。训诂不是重点,而是我们谈论之后是否感觉更近一步,是否还需要再组织个酒场加深感情,是否可以以后做点生意,助我平难平之事。

或有必要翻翻《国学概论新编》,看一下国学是什么、不是什么,免得愤而不平、四顾茫然,终究一地鸡毛。这让我想到维特根斯坦,“对我来说,明晰、清楚的本身就很有价值”。

《国学概论新编》读后感(四):给你一堂系统的国学入门课

国学,一般来说,指的是“汉学”或者“中国学”,泛指传统的中国文化与学术,其内容囊括了两汉经学、魏晋玄学、隋唐道学、宋明理学、明清实学和同时期的先秦诗赋、汉赋、六朝骈文、唐诗宋词、元曲与明清小说以及历代史学等一套完整的文化、学术体系。虽然这个称呼的出现也就是近百年的事情,主要是针对西方文化的传入才被人们所创立,但不可否认的是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文化与智慧结晶都在此处得以彰显。

在我看来,了解国学,就是在了解中国这个古老的民族,了解专属于中国的灿烂文明史。那么,对于国学,我们究竟又知道多少呢?恐怕很多人和我一样在心中只有一个笼统的认识,想要仔细说来就不知道从何谈起了。不过在读过“大家小书”系列之《国学概论总编》后,那种笼统的印象就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清晰流畅的知识脉络。

我们如今身处于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若是没有章法的去阅读,那么所付出的精力和想要的结果肯定是不能成正比的。幸好,有“大家小书”这样一套学术性很强,内容精益求精的书籍可以提供给读者。《国学概论新编》就是其中一部令我十分喜爱的作品,其内容就是将经过整理的中国过去学术加以综合,并完整的呈献给所有对国学有着浓厚兴趣的人。

类属于“国学”的书籍浩如烟海,将图书进行归类很不容易,古有“七分法”和“四分法”,奈何前者已遗失。因此,在本书中采用的是历来被当做目录界权威的四分法,即经、史、子、集,之后,再对每一类进行复分。在本书所述中,经部以“五经”、《论语》和《孝经》为代表;子部仅限于儒、道、名、墨、法五家;史部则介绍了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四体;集部易称文学,其题材可以分为诗歌、小说、戏曲、唱词四类。如此划分之后,在针对相应内容进行分章解读,介绍各自的来源、学派、时代背景等内容,可谓是十分详尽而了然了。

作为一本非常有价值的国学入门读物,谭正璧老先生主编的这本《国学概论新编》,文字简洁,内容强大,读起来完全没有累述之感,特别值得推荐!当然,这本书只是带我们进入国学领域的大门,不过若是因此能够引发读者对国学的更多好奇心和求知欲,我相信作者一定很欣慰了。

《国学概论新编》读后感(五):国学,你开始了吗?

先生在1933年的《国学概论讲话》中提出研究国学的方法,“不外四端”:一为辨真伪,二为知轻重,三为明地理,四为通人情。至今看来这仍是富有启发意义的。所言甚对。

本书依据国学固有的四分法,且参照现代学术的分类,分为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四部。通过这四部来展示“国学”的全貌,介绍中国古代的学术源流。它是一册简捷中正的有价值的国学入门读物,亦可作为语文补充教材。

何谓“国学”?“国学”是“国故学”的简称,亦称“国粹”“中学”“古学”或“旧学”。由曹聚仁所著《国故学大纲》所言,可得国学定义,必须对于中国过去学术,加以科学方法的整理。但需要注意的是“国学”所含的意义,与近时流行的名词“东方文化”不相同。因为“东学”兼指“印度”“中国”而言,而“国学”则专指“中国”一国。又与所谓“中国文化”亦不同。因为“文化”一义,实含言语、文学、信仰、艺术、工艺、经济的创作的全体,“国学”则仅指其表现于纸片的文字,不过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它与“中国学术”一名词含义亦不同。因为“国学”专指“西学”未来中国以前的学术;“中国学术”则与实践俱存,中国不亡,“中国学术”将永远向前进展。-摘自本书。

了解了“国学”的一点基本概念,接下来就根据经学、子学、史学、文学四部分来一一揭开“国学”的面纱。本书所述,经部仅限于“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与《论语》《孝经》;子部仅限于儒、道、名、墨、法五家;史部仅限于正史、编年、纪事本末、政书四体;集部易称文学,变其体例为诗歌、小说、戏曲、唱词四类。

四部分下的每一成分都分析透彻,给读者一一敞开总论大门,任君观看,且能略知事情总论(涵盖名称、来源、学派、领域)及可前往的具体分支道路。至于你能走到哪里,靠的是你自己的决心和毅力。但是初期入门的方向,先生已为我们指明。后期的方向,取决于你。

通过此书我也初出了解经学总论及其所包含的“五经”及《易》《春秋》;子部总论及其五家;史部总论及其四体;集部总论及其四论。我想我的“国学”领域也启蒙了,这是我的一个开始。希望也是读者的一个开始,是我们一起进入国学、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开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