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见鲸鱼座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见鲸鱼座的人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见鲸鱼座的人》是一本由糖匪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一):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

我很喜欢糖匪的气质。她写文章的气质和表达的东西恰恰是科幻的艺术范。虚幻的世界又真实的情感与一大堆不可思议的东西凝成锋利的箭。当它刺过来的时候,又那么柔软。

在现代的科幻作品中显得极其特别。

科幻在国内还是比较小众化,她的作品在科幻里也是小众。

这是我特别喜欢她的地方。另外我觉得她很性感。嗯~!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二):活在未来的现代人

我所坐的书桌为何是我所坐的书桌?其存在,有何意义?在大都市生活,巨大的信息流冲击着每一个人,人们开始麻木,开始对诸事物熟视无睹,开始抱一种抽脱的态度,冷眼旁观。但我们所见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所了解的就是真实的吗?我们失去了质疑的能力,在被他人、组织、社会、国家建构的意义之网中生活;丧失了求知与自我建构的乐趣。

糖匪是这个时代的触觉敏感的人,她发现这个时代视为合理的不合理,用文字去质疑、去结构。

世界名画为何是世界名画,它们技艺精湛、反映时代,那么,它们是属于过去的,属于现在的,属于未来的。在《荷兰间谍》里,糖匪描写了一个残酷的未来世界,社会、国家、人类的共同、巨大利益凌驾于个人,未来的利益碾碎过去、现在,毁灭人性的行为因此发生,人们剥夺事物与人最纯粹的意义,附加上宏大、脱离于物与人本身的意义,使人抽离生活,背负着与本性矛盾的,苦苦挣扎。

名画是隐喻,画师也是隐喻,当今多少人,活在被利己的组织建构的意义中,去做违背自己意愿、需求的事情,是否需要所谓的集体意识去领导,它们是否具有剥夺、控制的权力?对功利主义的质问。

除此之外,糖匪还质问了科学主义。科学那解释众多。但科学能解释一切吗?科学的局限,不是给予宗教、想象的存活地带,反倒是扼杀、证伪。在《看见鲸鱼座的人》里,她以技师的死亡表演,对猜忌技师使用克隆技术的人的讽刺,表达了人类丰富的精神世界、充沛的想象力对冰凉的,不人性的科学、技术的反击与抗争。

糖匪的目光深邃,文字清新干净,但对科技、功利主义破坏废墟的描写,又是血淋林的、富有感染力的。她的科幻,是对时代的反思,是对未来的警告。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三):许你一个奇妙之旅

本书《看见鲸鱼座的人》最初吸引我的是鲸鱼座,我常常以鲸鱼给自己命名,所以看到鲸鱼,自然有一种亲切感,猜测这是一本关于星座的书,但事实上,并非如此,星座中没有鲸鱼座,星座也无法集合成书。 作者糖匪,按照她写下的简介,她是名素人幻想师,威士忌死忠。虽坐标北京,作品却大部分发表于上海,美国最佳科幻奖入选者。这样看来,这位从照片上看起来有些朋克的女生,不止看起来很酷,经历上更酷,她的作品被翻译到英,美,澳,西,日,韩等国。看过她之前的作品《黄色故事》被她奇艺的想象震惊,期待着糖匪出书,终于从短篇小说到一本书,看起来别说有多畅快了。 在写作风格上,作者面对现实本来就存在的事情时,有些暗黑,好像是在默默抵抗着不想承认一样。有时又很温情,在孩子的故事中,作者总是以温暖的第三者,细腻的帮助他们和平的,平缓的进展故事。幻想体现在封面,一个大象头像的宇航员,在星空漫游,或许这位非人类是看得到鲸鱼座的人吧。我们也不奇怪这样一个人能看到鲸鱼座,但在他人的想象中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只有作者才能把它合理化。 书中最喜欢的是《博物馆之心》那篇文章,讲述了作者在纽约和朋友之间的故事,而情节并没有在作者和朋友之间展开,而是聚焦于全球气温,人类的未来。不得不说作者的这一暗喻用的恰到好处,暗暗的讽刺全球气温这一关注的话题,文中有句话'气温骤降,植被和粮食越来越少。为了生存下去,人类必须改变自身,成为变温动物更能适应这样的环境。有种说法是说上帝选择了人类现在的进化方向。'我对最后一句非常同意,霍金也语言在2050年人类会移居在外星球,地球会有新人类出现,所以作者的猜想也不是没有依据,反而说出了大家不敢说的事实。 总体来说,因为是短篇小说,所以代入感的要求比较高,如果在前期还没有把人带入,后面就不可能了。这也是短篇小说的难写之处,读者刚进入情景,故事就收尾了。但糖匪的处理很不错,起码读起来没有奇怪的收尾感,而是自然的结束,意犹未尽。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四):看不见鲸鱼座的读者(苹果核读书会·挪窝的森林)

书中有十六个故事,相对而言都不长,快速阅读的话,不到两小时便能读完整本。

进入糖匪的故事可能有些难度,对我来说,她富含隐喻的文字不是快速阅读可以掌控的,需要细细咀嚼。而字里行间透露的那种游离于科幻与科幻间的精彩往往便在一瞬间打动人。看上去都是与日常生活无关的文字,却好像能够让人在其中找到生活的轨迹。有对未来的思考,有对不可能存在生活的想象,还有对日常生活无法解释的怪状一种延伸。比起说理性小说,我认为糖匪的作品可能更接近于童话,在被编织得极其巧妙的世界里,既保留了童真,又写出了成人世界的残酷与冰冷。也许并非每一篇故事都能让人有所触动,但好在有十六个故事供读者选择。就个人观点来看,《面孔》是让我细思极恐的一个小故事,它以不符合常理的状况出现,又以可能符合常理的情况消失。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便是像《面孔》里的人物那样隐藏自己,与最亲密的人接触却想着另一个人。这不符合现实科学逻辑,却恰恰构成了故事的巧妙之处。同名小说《看见鲸鱼座的人》则让人想到了《惊天魔盗团2》里的父亲,因魔术而死,都深深影响了下一代的人生。《碎星星》里玻璃房的形象让我想起了《银翼杀手2049》被关住的少女,可能它们都在某种境遇有相似之处。内心孤独,渴望与人交流。结合西方神话与东方古典传统,在作者的文字里构造了光怪陆离的世界。可惜我是个不称职的读者,并不是能够看见鲸鱼座的人。哪怕读完整本书可能也无法知道自己到来的目的。不过却能了解作者解构现实世界的手段,以及她将现实世界的素材重组在自己的作品间。因此,倘若有时间的话,结束两小时的快速阅读,让自己沉浸其中,或许能看见快速阅读中看不见的物品,收获更多。

所以,看这本书时可能不必带着传统的科幻眼光去思考文章的内容,而是从思想内涵去理解故事背后的隐喻。童话般的生活与科幻世界元素巧妙地结合,一个个我们尚未理解的故事里藏着难以摸清的宝藏。放下生活的杂事,在十六个故事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地。

(本书评版权属于苹果核读书会学员 挪窝的森林 ,感谢苹果核的大力支持!)

《看见鲸鱼座的人》读后感(五):作为科幻的非科幻

刘宇昆再给这本书写的序言里对糖匪的作品可谓丝毫不吝溢美之词,把作者讲个故事的能力着着实实地夸了一遍,不过呢,在谈到那篇《黄色故事》的时候,他怀疑,这究竟是不是科幻小说。不知道现在科幻圈里还流不流行撕软科幻硬科幻,而在撕这些问题之前,有多少人想过这个问题:科幻是什么?

玛格丽特·阿特伍德的《使女的故事》是不是科幻?石黑一雄的《被掩埋的巨人》是不是奇幻?为什么博尔赫斯不算科幻作家?别忘了连《平凡的世界》里面也出现过外星人。

同《黄色故事》一样,翻开这本书,看到第一篇故事《碎星星》,我是懵逼的,而一直到最后,它的幻想元素都若隐若现,而且整个故事最初给人的印象也很像少女杂志上的作品。总之这是一篇很奇怪的作品,甚至可以说给这本书定了一个奇怪的基调,我很好奇为什么要把这篇放到第一个。当然并不是说这一篇写得很糟糕,只是……太奇怪了。

不过还好书里有的并不只是这些初看来非常奇怪的故事。《看见鲸鱼座的人》,和书同名的这篇整体上就变成了比较经典的那种关于亲情的故事,不管它探讨和表达的不仅仅是亲情,还有现实与艺术,艺术与美。而全书的最后一篇《自由之路》则是一篇吸血鬼作品。前一段时间集中看了几篇关于吸血鬼的科幻小说,有人把吸血鬼当成外星人,当成另一种智慧生物,当成古代的疯狂科学家,而这里,吸血鬼是被污染的地球上人类的一个失败的进化方向。《我最爱的那朵玫瑰》讲的是人工智能与爱,《三季一生》讲的是世界末日,而《象骨书》则是一篇寓言。

但读完整本书,那个问题依旧在那里。这是一部幻想小说集吗?它有必要是一部科幻小说集吗?作者有着出色的操纵文字的技巧,虽然有些故事话题有些老套,但是总能从里面讲出新的东西来。

文学的核心不就在于表达吗?我认为读者关注的不应该是一部作品够不够科幻,而在于是不是把该表达的东西表达出来了。究其根本,任何文学作品的关键都应该是人,而科幻则能过够给创造一个现实中并不存在的环境。对我来说科幻可以仅仅只是作品中的一个元素,而非核心。而这本短篇集中的大部分作品虽然确实很难被当成是科幻作品,却也很好地利用了科幻的元素,把想表达的情感表达了出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