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言津逮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言津逮经典读后感有感

《文言津逮》是一本由张中行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19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言津逮》读后感(一):走进奇妙的文言世界

无论是口语,还是书面语,都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演化。从最早的甲骨文到如今的白话文,中国汉字就是用这样的方式在岁月的长河中留下痕迹的,而那些璀璨的著作更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人们去细细研读。不过,古代的著作一般都是以文言的形式写成的,与如今的文字有很大差别。因此,想要读懂它们,自然是需要下一番功夫的。

一般来讲,学习文言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偏重多读,通过积累文言词汇以求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另一种是先了解基础文言的词汇语法知识,再进行阅读。这两种方式都是十分有用的,完全可以根据自身需求进行利用,达到互补的目的,没有必要非得分出个高低来。

我国著名学者张中行老先生一直从事于语文与古典文学相关的工作,由其写成的《文言津逮》正是这样一本学习文言的入门书。在书中,他介绍了一些在阅读文言的过程中容易遇到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式,让读者可以轻松地了解文言,学习文言,读懂文言作品,从而爱上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

虽然古代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确确实实地存在传承关系,但是却依然有很多不同之处。比如,文言中存在的“古今异形字”、“通假字”、“古今异义词”、“反义”、“古分今合之义”、“古今称谓差别”等,都是需要特别注意的,切不可望文生义,以免出现混淆。

在张中行老先生看来,学习文言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秉承着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借助到自力的基本理念,然后再决定读什么,怎样读,是否一定要循规蹈矩,具体细节可查看第九章的内容,相信每个人在看过之后都会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另外,学会利用工具书是学习文言必不可少的重要习惯。对于初学者来说,查询的过程可以增加求知的乐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对知识的印象,结果自然可以更好的理解文言作品。假如你不知道有哪些工具书可以利用,那么最后的附录则提供了最切实际的参考。

或许,某一部分人会觉得来自古代的“之乎者也”那一套早已过时,但进入文言的世界之后,我们就能发现其实它远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仅仅简单的几句话,就可以美的令人心动,智慧的令人深思,奇妙的令人惊喜,这就是古汉语的魅力所在,人人都该为其自豪的!

《文言津逮》读后感(二):文言入门之书

“津逮”这个词有些生僻。意思是由津渡而到达。比喻为学的门径。这本书的名字的意思就是文言入门。而读完本书,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本文言入门读物。

我觉得中国人还是很喜欢文言的,觉得文言文,有中国特色,是中国传统文化之一,对文言文也有感情,觉得能写文言文的人特别有才。但文言也有不好的地方,就是难懂,难学。

学文言,需要解决几大问题。首先就是字,字音、字形、字义。有很多字古今音不同,古今义也不同。理解起来就一直半解甚至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本书前两章谈的就是音义的问题。古今字、通假字都是阅读文言文需要注意的,古今义不同的,比如古代的走是跑的意思,行在古代才是走的意思。著名的诗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后半句翻译成白话文是,不知道落了多少花。这里的“知”是反义“不知”的意思。不是在书中读到,我还真没注意到。在一个,还是孟浩然的《过故人庄》尾联“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这里的菊花是指菊花酒。这都是我所不知道的,读这本书,就觉得有小收获。

对待读音,作者重点讨论的是有古音和今音怎么处理。这章里面,作者举了很多例子,有很多常见字的读音是我所不熟悉的另读。出使、治国、慰劳、滑稽等,如果你就按常见的读音读就错了。我觉得作者的思想十分开明,没有因循守旧。主张有些旧读不用管。冒顿、产于、稽首这几个词你会读么?作者指出两条路,或者完全照词典,另一条,酌情减轻负担,就是可以不管它的另读。我很同意,适当减轻负担,过于复杂的读音,大家都分不清楚,又有什么意义呢?学生学起来也苦。

有了解决方法,音义的困难时可以克服的。历史的发展,过去的名物被淘汰了,消失了,这个对理解文言文是个大的困难。作者告诉我们要会用此书,比如《词源》或者《辞海》。

文言文爱用典。作者条分缕析了用典的缘由、用典的类型,用典的优缺点、怎样去理解典故……

这本书作者告诉我们读文言文的方法。前几章讲具体的理解句子的方法,后面讲理解文章、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作为文言文入门读物是极好的。

陆续看过几本大家小书,总体上觉得看过的这几本质量都非常高,都是名家名作,能起到普及知识的作用。本书的开本,蓝色的封面,摸起来是布纹的,手感很好,添了几分喜欢。翻看后面的大家小书的书目,想着有机会要再收几本。

e

《文言津逮》读后感(三):师傅领进门

我们都知道文言文难学,但再难学也有其方法。学生时代多为死记硬背,听老师讲解,或参考书中注释,然而即使读过很多,却总还是不得要领,每次遇到新的文本,还是一头雾水,从零开始。现在回过头再看,发现学习文言文有一点很重要,那就是一定要找对参考书。正是因为文言文难懂,才更应该利用前人的研究成果,选择正确的指引,方可在浩如烟海的文言典籍之中不迷失、不误入歧途。

《文言津逮》是我国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先生的著作。张先生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曾参加过《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的编写,并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负暄琐话》等。

《文言津逮》选择意为“为学门径”的“津逮”一词为题,既古典又新颖,令人们印象中枯燥的文言文学习变得生动活泼起来。而书中的内容,则从文言文学习之初常常会遇到的困难入手,加以概括总结,分门别类,一一给出应对方法,帮助学习者找到正确的路径。如果说之前的古文学习曾经令你不明所以的话,那读过《文言津逮》后,书中的讲解一定会让人豁然开朗。

张先生在文言文的学习方法上,主张走以多读为基础求会求通的“老路”,正因为“这老路虽然要费相当多的时间和精力,却是有保证的通路”,所以,我们首先要多读。而读,必然会遇到各种问题,这时候便可以根据书中的内容寻找正确有效的应对之道。

书中提及问题涉及文言学习的诸多方面,从第一篇《文义之间》开始,一连几篇讲的都是文言的特点和难点。例如,《读音小议》提到处理文言文读音时的“减负”原则,主张“凡是照字面读而不影响意义的表达和理解的,就放弃另读”;而遇到诗词等在调平仄方面要求特别严格的文体时,则需要分情况处理:一是在需要调平仄和协韵的地方,从旧读(如果是讲给人听,要说清楚为什么这样读)。一是照现在的音读,说清楚平仄不调和、不协调,是因为古今读音有变化。而张先生自己倾向于用前一种办法。

除了文义、读音之外,名物种种、典故探源也都是文言学习常见的困难点;而“费解”问题、版本问题、选书问题,也同样会困扰学习者,需要格外注意;至于如何培养评价的眼光,学习中的循序渐进,以及最终的行文借鉴,则真正把目光放在了学以致用,精益求精上,力求教会学习者如何用现代汉语写文章,如何去借鉴文言文,取其优点,避其缺点,寻找属于自己的文章风格。

阅读《文言津逮》最大的感受就是张先生的讲解晓畅明白,思虑细致,对文言学习中的各种难点、疑点都一清二楚,并且会给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法。对于模棱两可或未有定论的,就给出自己的选择,方便借鉴参考。全书举例十分详要,每一个问题都会用实例解说,而这些例子恰恰就是从我们文言学习实际中来的,无论是初学者或是爱好者,都能随学随用,有所收获。

师傅领进门,修行靠个人。无论是之前的《古文观止》,还是后来的《言文对照古文笔法百篇》,都是犹如海洋中游泳般的自由阅读,而《文言津逮》才是真正的找到入口,从正确的航道出发去探寻文言领域的秘密的起始点。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果掌握了一定的方法,即便曾经令人头痛的文言文学习,或许也能成为一种特别的乐趣吧。

《文言津逮》读后感(四):文言学习方法

说到文言文,我相信,很多人都是从小开始就是文言文的荼毒到长大。当然,我也不例外。提及文言文,我只觉得,每一次在学习文言文的时候,你都会感觉到有一点点痛苦,因为有的时候,我们没有办法正确理解文言文所要表达的意思与含义。毕竟,古代和我们现在还是相隔的很远,有着时代的代沟,思想观念也有许多的不同。

因此,我觉得,学习文言文一定要掌握相应的方法,这样的话我们才能够将文言文学习的很好。说到文言文学习的方法,很多教辅资料都做出了一定的总结。可是我觉得他们的总结只是在追求分数方面做出的努力,并没有充分的理解文言文。阅读了很多关于学习文言文的书籍,其中我觉得张先生的书就比较好。为什么这么说呢?

“张先生的高明之处,是能把这些原本比较艰深的知识,用举重若轻、深入浅出的文笔,娓娓道来,使读者仿佛在文言世界中漫游,于不经意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无怪乎吕叔湘先生当初要给这书起名《文言世界漫游记》了。”你在看这本书的时候,你会觉得你并不是在看一本教科书,而是你在看一本故事书的感觉一样。这就是为什么这本书深受喜爱的原因吧。

为什么张先生能够写出这么好的一本关于文言文学习的书呢?张中行先生多年来一直从事文言文的选注工作,并在这一方面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其实,语文的学习,就是在不断的实践与积累当中发展起来的。这本书中,作者以过来人的资格,把学习文言所可能遇到的困难,给读者一一指明,并且告诉他们怎样去克服,它将把读者引进美妙的文言世界。我相信,如果说你现在是一个在上初高中的学生的话,你会非常喜欢这本书的,因为它可以解决你在文言文学习上的一些问题。

学习文言文,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要秉承着由浅入深,由少到多,由慢到快,由借助到自力的基本理念,然后再决定读什么,怎样读,是否一定要循规蹈矩。我觉得如果你已经充分掌握了教辅资料里面,所教给你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那么,这个时候,你就应该来看一看张先生会为你提供哪些学习文言文的方法。你将二者结合起来,我相信你在考试当中,一定会取得不错的成绩,并且你的文言文的修养会得到一定的提升。

其实,文言文并不可怕,只要你找对了方法,是可以更好的去理解文言文的。

《文言津逮》读后感(五):文言文难学吗

从一开始学习文言文的时候,就听到一种说法,说是文言文特别难学,难点就在于,又是音形义的复杂变化,又是名词动用等词性活用,又是典故的“辗转反侧”……但是,文言文真的就那么难学吗?清人彭端淑在《为学一首示子侄》开篇时就认为,“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者亦易矣;不学,则易者亦难矣”。这几句话足以说明一切,道理讲得已经很明白了。不过,如果能有一个得力帮手来助上一臂之力,看似“可怕”又难学的文言文应该就更容易学一些了!

这个“得力帮手”就是哲学家、散文家张中行的《文言津逮》这本“小书”。四个字的书名,难点大概就在于“津逮”两字。这两个字的由来,在这本书正文之前的《我读<文言津逮>》一篇中有说明。原来,所谓“津逮”,本意是由渡口坐船到达目的地,后用来比喻为学的门径;“文言津逮”也就是指“文言入门”。入门的方式方法有了,学习者在学习的过程中就可以借鉴一下,少走一些弯路,掌握来说也就可以相对容易一些。

虽然说办法本来大概有一些,也就是“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的“笨”办法。从浅显的文言文入手,反复多读几遍,结合注释,最终读懂文言文并不是多么困难的事情;难的就在于那些难度越来越增加的文言文,如果不经人指点,没有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学习的过程中就难免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问题积累多了,就形成了文言文学习的巨大障碍。一步难、步步难,大抵都是如此。

一本并不很厚的《文言津逮》中,张中行讲了十个方面的问题,也即文义、读音、名物、典故等前四章内容和后面六章相对来说层次更深一些的内容。把这十章内容看懂,事实上文言文学习的那些难点确实基本上就可以迎刃而解了。掌握了这些方法以后,剩下的就是通过具体的文言文学习,一点一点地在学习过程中不断积累、巩固,功夫必须用到,才可以成功地摸到学好文言文的门道,进而顺利地登堂入室。

同时,要想学好文言文,就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那几篇文言文,还要加强课外阅读。对于这一点,《左传》《史记》《世说新语》《古文观止》等,都是相当不错的文言文课外阅读材料。此外,正如张中行所建议的那样,要想学好文言文,除了向人请教,还要依靠那些文言文学习的工具书。他认为,阅读文言文的时候,要养成翻检工具书的习惯,“就能够化难为易,比较快地提高”——他在“工具书举要”的附录中,列举了七大类工具书,确实已经够全了。

不过,细细想来,除了《文言津逮》中所介绍到的这些内容,还有一点也非常重要。那就是如果能够把文言文学习的过程当成一件快乐的事情,学习态度上能够更积极、主动一些,学习的难度也就会在无形中降低许多——这同样需要每一位学习者最好能够静下心来多加领会。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