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读后感摘抄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读后感摘抄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是一本由[美]托马斯·利文森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01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读后感(一):作为管理者的牛顿

牛顿1642年圣诞节出生,其时生父已经去世3个月。但和多数悲惨的单亲家庭不同,牛顿的家没有陷入贫困。他的父亲有庄园领主的头衔,给牛顿和他的母亲留下了农庄。

艾萨克牛顿继承了其父亲的名字,但没有继承他的财产。母亲改嫁给了63岁的牧师,又生了3个孩子。家里没有了牛顿的位置,然后——如同大学物理课本上读到的——牛顿是由祖母带大的。

上学期间的牛顿表现出一个神通应有的勤奋和聪明,不停的记录着自己的新发明、保存鲜肉的方法、使鸟喝水的方法,同时拒绝继承家业放羊种田。

不情愿的母亲最终同意了牛顿前往剑桥大学三一学院读书。不情愿表现在尽管家境殷实,牛顿是以半佣半读生的身份入学的。读书期间的牛顿异常低调,以至于成名之后都没有剑桥的同学声称见过他。英国鼠疫期间牛顿回到家乡,同时人品大爆发的为后来的大学物理教材贡献了很多章节。《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使得牛顿功成名就,称为英国最聪明的人、无与伦比的牛顿先生。

但牛顿在成为一个造币厂管理者之前,有过一个类似行当的不成功的技术员生涯。同时代的巨擎、青年牛顿间或的通信者、洛克的导师、胡克的庇护人罗伯特波义耳在1691年去世,留下一抔土。不是一抔土六尺孤的黄土,还是红土,波义耳生前还在从事炼金术的研究。牛顿接过波义耳的衣钵,开启了炼金术士的生涯。结果是失败的,没有结果的实验消耗了50多岁的牛顿的生命,他常常在炉火边上睡着,以至于最终少了屋子。

而同一时期,威廉国王和法国打了几年的仗,国库空虚。银本位的货币制度下,硬币本身等于钱,“剪硬币”造假币的风行使得货币市场不再稳定。国家需要一个高考的铸币厂。候选人有多个,最终任命的当然是无与伦比的牛顿先生。

造币厂的管理职位有3个,督办、审计员、厂长。牛顿所任的是造币厂督办,但这并不妨碍他称为他们中最光辉的一个。转型称为管理者的牛顿焕发了第二春,通过自己最擅长的观察思考与记录,成功提升了造币厂的效率。有没有996不知道,但这位副总裁在很短的时间内将原先1.5万英镑/周的造币速度提升到10万英镑/周,称为当时欧洲的一个传奇。

后来的生涯里,牛顿突破自己的边界,与货币问题的根源——假币制造者斗智斗勇。或者说完虐后者更恰当,毕竟一边是全英国乃至全欧洲最聪明的大脑,一边是被生活所迫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的江湖郎中、骗子、混混。

在这段生涯里,牛顿展现出课本形象的另一面,阴险、狡诈、易怒、对敌人没有丝毫的宽恕和手软,一个出世的天才,一个入世的恶魔。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读后感(二):名侦探牛顿VS伪币惯犯威廉·查洛纳

你知道吗?牛顿除了物理学家这个身份,还曾是英国皇家造币厂的督办。

故事要从1695年讲起,那时的英国面临着难以想象的伪币危机。伪币占到英国全部流通货币价值的十分之一。银币短缺,一度使英国无法支付第二次百年战争的军费。

国家危急,财政大臣威廉·朗兹向英国的智囊们广泛征求意见。牛顿也受邀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在牛顿看来,有关货币的犯罪,是基于一种理性动机——只要利润存在,就会有人追逐。改变的策略,是消除这种不合理的利润空间。

1696年4月13日,威廉三世正式任命牛顿为皇家造币厂的督办。

牛顿在任期间,不仅大规模重铸银币,让英国皇家造币厂的效率成为欧洲之最,更过了一把侦探瘾,成功揭穿了伪币制造惯犯威廉·查洛纳虚伪、丑恶的面孔。

查洛纳是一名熟练的伪币制造者,几次大规模的伪币制造活动为他带来数千英镑的回报。不过,他的贪婪却没有停止。一次,查洛纳被捕,但他最终通过出卖同伙撇清了自己。他于是发现,告密也是一条致富之道。从那时起,查洛纳游走于黑白两道,从货币危机中攫取利益。

1696年,他那惯于玩弄邪恶伎俩的手伸向了牛顿。

1696年7月,查洛纳对皇家造币厂提出一系列指控,包括造币厂用分量短缺的硬币欺骗国家,总雕刻师将官方的印模出卖给位置制造者,等等。

牛顿被迫开始反击。

此前,牛顿从未从事过刑侦工作,但他比任何人都懂得,如何描绘因果的链条。牛顿很快就掌握了当时的一切刑侦技巧,甚至亲自深入调查一线,在监狱提审嫌疑人、在小酒馆与线人会面。

通过大量的提审,牛顿确定了起诉策略:某个证人提供的细节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有一大群人都准备作证说,他们在某个时候,曾看见、协助、听到过查洛纳制造伪币。牛顿力求通过大量的证词使陪审团信服,以致不再考究每一份证词的细节。1699年3月,查洛纳被判处绞刑。

从出任造币厂的督办到将查洛纳送上绞刑架,牛顿典范性地展示了,如何将科学精神和科学方法用于解决实际问题。这对于今天从事专业工作的人而言,或许仍有很大的启发意义。

| 阅读全文:https://datayi.cn/oe0kDYy | 解读:田田

《牛顿与伪币制造者》读后感(三):有趣的历史桥段~~

那时,狄更斯与毛姆的时代尚未到来,莎士比亚的时代已然远去…但埃德蒙-哈雷与艾萨克-牛顿的时代正盛!

无论是哈雷彗星,还是椭圆运动轨迹;无论是地球引力,还是造币厂的设备更新与人员管理;从皇家学院书记员到哈雷彗星运行轨迹发现者;从数学家到物理学家……除此之外,还有胡克、洛克、雷恩、佩皮斯他们,那个时代因着这些闪亮的大人物们而令人振奋和难忘。

就像有了【福尔摩斯】就必定会有【莫里亚蒂】一样,在牛顿应邀去皇家造币厂任职时,伦敦也迎来了一位足够聪明却未曾正确施展其才华的另类天才---威廉-查洛纳。

基于彼时伦敦严格的学徒制度,基于一个从小城镇来到大伦敦的且未完成学徒生涯的人,苟活在社会底层是查洛纳当时唯一的生存机会。然而,这个制钉学徒出身的人并不甘于贫困的生活,当他偶然发现有机会利用造币厂的腐败漏洞时,他觉得自己终于找到了发挥自己才华并就此飞黄腾达的方向……但遗憾的是,既生瑜何生亮!当查洛纳遇上了牛顿,就注定他是要走向绞架的。

作者以生动细腻的笔触向世人还原了那个历史阶段发生在伦敦的事情。

倘若读者能结合新知文库的另外一本《伦敦的崛起:五个人重塑一座城》与社科文献甲骨文系列的那本《黑色的旗,蓝色的海:美洲海盗史》,那么就将会获得一个更为美妙的、立体丰满的历史沙盘模拟景象。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