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瓦尔登湖读后感锦集

瓦尔登湖读后感锦集

《瓦尔登湖》是一本由亨利·戴维·梭罗 / 斯格特·米勒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98.00元,页数:3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瓦尔登湖》读后感(一):理性的思考,诗性的语言。

理性的思考,诗性的语言。堆砌词藻和典故,有如中国传统的某些文体。也不乏诙谐幽默的文字游戏,这是翻译中的难点。翻译典雅优美,用词考究。但是偶尔有词句不通顺的情况出现。在众多译本中可以说出类拔萃。另外再说说这本书籍装帧的确精美,里面的照片非常漂亮。不过却有大而无当之嫌。开本略小一点会更好。说到字体我还是喜欢台湾的正体字。拥有丰富的美感和传统韵味。

《瓦尔登湖》读后感(二):装帧

这版开本最大,最厚,还有自然风景配图,布面烫金的典藏版。刚好和新网格本“瓦尔登湖”一起出版。译文是否传达了梭罗文字里多重意味见仁见智。不过装帧的豪华程度恰是对梭罗极简自然生活的一种“反讽”。译者的毛笔笺纸题字是其才华的展示和对三位数价格的致敬。

我们一直看重自然隐居的精神境界解读和抒发。藐视真实极简生活的困苦和艰辛。没有艰辛的底蕴,哪来的精神升华?剩下的就是神话。

《瓦尔登湖》读后感(三):文化背景的风景表述

推荐还是要推荐的,仲泽的译本还是可以接受。只是关于文字作为情感的表达,译本与原本对情感的节奏把握,还是有所不同。

同理可以参考国外电影的中文配音,听起来总是有些违和感。

阅读过程中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对情景融入的排斥,在梭罗所构筑的“瓦尔登湖”中,我始终在云端,无法并肩同行,这样的感觉曾经出现在阅读本雅明《单向街》的过程中。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语言所表达的动植物概念,对读者而言也是一种拒绝。特别是在描述自然风景时,阐释作者心绪的典故往往是基督教、印度教的内容,中国的哲学思想只占据了少许篇幅。

对自然风光的描述固然很美,我在阅读过程中也想到斯特凡松的《鱼没有脚》以及麦克劳德的《海风中失落的血色馈赠》,同样描述的景色中,却能允许读者的进入。

我个人感受这本书是好书,在中国的文化背景下,我愿意更多地去推荐中国作家所撰写的作品,因为道理与情感是相似的,也有同样的文化典故,适宜读者的节奏。

这其中也想到国木田独步的《武藏野》,对于国人而言,同样可以去阅读汪曾祺体会。

《瓦尔登湖》读后感(四):《瓦尔登湖》——我的独居手记

我为什么会想着读一读这本梭罗《瓦尔登湖》呢,原因很简单,就是在刷短视频时看到了这本书,同时这本书还有一个头衔,就是清华大学的校长推荐给新生的书,然后我便对这本书产生了兴趣,当然我并不是想蹭名校热度哈,我只是觉得这样一所的大学的校长向他的学生们推荐这样一本书籍肯定是有他的道理的,而且那个视频中还附上了书中的一些文字,具体是什么已经记不清了,只记得描写得很优美,让人感到宁静,就和我阅读这本书的感觉一样。 回到《瓦尔登湖》这本书本身,这本书简单来说就是二十八岁的梭罗离群索居于瓦尔登湖畔的生活杂记,里面记述了他的一些日常生活,以及他周围的一些景色,还有他的一些感悟,简单来说,这本瓦尔登湖就是梭罗隐居于瓦尔登湖畔的一些所见,所闻,所为,所感。这本书我读得很慢,因为书中有很多引经据典的地方,如果不看注释,很可能都不知道作者到底想要表达什么意思,虽然看了注释也有可能领会不了作者的真意。但整体读下来的感觉,就是作者一种回归自然的生活态度,一种极简的生活方式,这样的生活在作者看来,似乎才是一种真正高级的生活,虽然现实中生活是无解的,这个无解可以理解为没有解答,也可以理解为有无数的解答,我个人更倾向于后者,因为我相信对于生活,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解答方式,那怕你给生活这张试卷交了白卷,那也表明了你的态度。 有一句话叫做“抛开时代去谈思想都是耍流氓。”梭罗毕竟是19世纪的人了,如今将近两百年过去了,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的发展程度都有了不小的变化,他那种离群索居的生活方式以及极简的生活态度未必适合每个人,但是在我们大多数国人心中都会藏着一个桃花源,在那里我们怡然自得。在现代社会中各种压力不断攀升的当下,我想大多数人心中都会有过对于清净自然的田园牧歌式生活的向往,有时候可能忙习惯了,都会忘了自己心里曾经有过那样的向往,不知道这算不算是现代社会对人类的异化呢? 而阅读《瓦尔登湖》的意义或许就在于重新唤起我们心中的那份向往,在浮躁喧嚣的生活中为我们不安的内心寻得一块宁静之地!

《瓦尔登湖》读后感(五):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行

第一次接触这本书是在高中,来自同桌的生日礼物。同桌叫一泓,如一泓秋水永远恬静温婉的女生,拿到手自然颇为珍贵,也迫不及待的读起来。但是,坦率讲,阅读体验很不好,因为译文感觉语句晦涩不畅,拗口难懂,内容却又包罗万象旁征博引,着实云里雾里不甚理解。 大学时总算磕磕绊绊的读完了一遍,还是一副不求甚解的样子,迫不得已,还去啃了英文版本。直到遇见“仲泽”的译本才豁然开朗起来,在这里强烈推荐,其他译本实在令本书蒙尘。

亨利·戴维·梭罗,生于一八一七年,美国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是美国“文艺复兴”的中坚人物和美国精神的奠基者之一。1845-1847年,他在瓦尔登湖畔居住,寄情山林投身大自然(两张附图就是那里的美景),但并没有忘却自己的时代,更没有忘却对人类价值体系的反省和批判。

他进入林中,是想“带着明确的目的去生活,以图直面生命的本质”,因为他“无意顺从天命”,而是想“深切地活着,吸纳生命所有的精髓,活得像斯巴达人那样刚劲强毅,以彻底革除并非生命本质的一切,披荆斩棘、斩草除根式地开拓出一条道路,将生命逼入死角,滤去其他,只剩下最基本的要素”。

他一个人的孤独,却不寂寞,博古论今却能躬身入局,亲近自然,体味生命,在和大自然的共处与对话中,如哲人般思考,针砭时弊,呼唤真理,他希望每个人都能够清醒地活着,追随内心真实感受和想法。

他说道:“我会巧妙地逃离这类困局,有时会像给夹道遭击者的建议那样,直奔目标,毫不犹豫地前行,有时则会让自己耽于崇高的思考,像奥菲厄斯那样,“高声吟唱,伴着竖琴赞美诸神,而将塞壬的歌声淹没,得以从危局脱身”。”

他还说道:“ 他们心力交瘁,因为永远在吸入自己呼出的那缕气息。不论是拂晓还是傍晚,他们的脚步终究难以跨出自己的身影。我们每天本该来自远方,来自奇遇,来自冒险,来自探索,体验日新,人格日进。”……“ 不管生活有多鄙陋,直面而生,切勿逃避,不必名之艰辛,它还不至糟到你之为人的那种地步。人在豪富之日便是赤贫之时,挑剔的人身在天堂也会吹毛求疵。纵然生活窘迫,应该满怀热情,即使处身寒舍,或许也能享受欢乐、兴奋和荣耀。”

梭罗既是犀利的批评者、浪漫的吟者,也是渊博严谨的学者、东方的朝圣者和幽默的言者,他还是一位虔诚的求道者。在这本书里,我们能够跟随他,在美丽的宇宙和深邃的思想中畅游,享受心灵的涤荡洗礼,重识人类生而有之,或弥散于天地的恢宏气象,像英豪那般分享纯粹的快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