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丰饶之海”四部曲读后感锦集

“丰饶之海”四部曲读后感锦集

《“丰饶之海”四部曲》是一本由[日] 三岛由纪夫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软皮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28.80,页数:16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丰饶之海”四部曲》读后感(一):如同被下蛊一样的书

我在读这四部曲的时候,是在24岁左右,一口气全部读完。花费了15天左右,完全停不下来。看完后有一种巨大的空虚感。我不推荐28岁一下的人去读,因为会打碎你原本的地基和世界观。这是残留给我读这四部曲的感受。我曾在读完后,把整套书籍讲给我朋友听,她一边听一边笑一边不住的问:“这真的是悲剧吗?”正如标题所讲,我给她讲的是以松枝清显的角度去讲述的,但如果以本多繁邦的角度去看,他的一生,又算什么呢?不停寻找一个所谓的不停投胎的松枝清显的故事吗?如果说《春雪》是一切开端,让主人公在爱情中迷失;《奔马》是让主人公在何为公正和大义中迷失;《晓寺》是主人公在性别与爱中迷失,最后的《天人五衰》则让主人公在回顾一生时在生命中,在时间中迷失了自己。何为真?和为假?什么是虚幻?什么是活着?

《“丰饶之海”四部曲》读后感(二):是丰饶之海还是生死疲劳

是三岛由纪夫最宏大的一部小说,也是一部带有浓厚宗教意味的转世轮回小说,分为《春雪》、《奔马》、《晓寺》、《天人五衰》四部,每一部都是主人公松枝清显的一世,从明治写到昭和,横跨八十余年。

大正年间,绫仓贵族家的聪子小姐被嫁与皇室,而她深爱的却是主人公本多繁邦的挚友清显,并一直和他幽会。事情败露后,聪子在月修寺出家,清显得知此事后冒雪赶赴东京欲与之相见,未准,返回途中染上伤寒,遂告不治,时年二十。临终前他将自己记录的梦境日记交给本多,并说两人一定会重逢。后来,本多真的与清显的三代转世相遇,日记中的梦境也一一变成现实。

清显的每一世都只活到二十岁,他先是转世成了他侍童饭沼茂之的儿子,后来在二十岁那年切腹自尽,后来又转世成一位泰国公主,二十岁那年被毒蛇咬死。而在小说第四部的结尾,已是耄耋之年,身患重病的本多繁邦重返月修寺。当他终于见到了老尼聪子时,老尼却说她从未听说过清显,似乎清显就从未存在过。彼时,清显的第四世安永透烧毁了清显的梦境日记,时年二十一岁。

《丰饶之海》构建了一个巨大的魔咒,魔咒中心的青年松枝清显一次又一次重复着自己悲剧的命运轮回,而当他最终打破了二十岁的魔咒时,自己的存在也旋即被否定。仿佛清显与魔咒是一种共生关系,当魔咒消失,个体本身也失去了依附之所。在小说的结尾,作者写到:“这座庭院什么也没有。本多意识到,自己来到了一个既无记忆又无一物的地方。”这就是丰饶之海,历经四世的波澜壮阔,满生皆丰饶,然满眼皆虚妄。

《丰饶之海》完稿于1970年11月25日,当日下午,作者三岛由纪夫切腹自尽,一如书中的清显第二世,将自己的生命定格在了奔马时代。其实书中也不难窥见三岛的些许人生观,仿佛人生就是一场虚无,仿佛英年早逝就是理想主义者最好的结局。

我总觉得《丰饶之海》和《生死疲劳》两本书仿佛互换了标题。后者虽然题为“疲劳”,但西门闹一世一世的轮回无不透着生命最原始的野性,而前者,当故事戛然而止空荡荡的月修寺,我只感到“丰饶”之下是无尽的虚无,是彻底的生死疲劳。

《“丰饶之海”四部曲》读后感(三):当美颓亡

三岛的《丰饶之海》我断断续续从中学读到现在,终于趁促销买了一套回来,并且看完最后一部《天人五衰》。对《文豪野犬》的狂热消退后我有一阵时间没有读日本文学,最多拿相对温和的《细雪》看几个片段。这时恰好对一个男生有好感,而对方极爱三岛由纪夫——于是爱屋及乌先买了《禁色》。最初我对三岛的印象停留在“好但不喜欢”。三岛足够聪明,而且这聪明为他本人所知,他不吝篇幅地炫耀他的思考所得,又在自己和读者间竖起一道难以逾越的藩篱,以展示自己的天才与身为天才的矛盾。

这种观点与心境有关。《禁色》里一段记得很清楚的话:“你是一座墙壁,对于外敌来说,就是万里长城。你是绝不会爱上我的情人,正因为这样,我才敬慕你,现在还是这样敬慕你。”那段感情还未出口就宣告失败。但是书留了下来。后来我看三岛挚友涩泽龙彦写的回忆录,讲日常生活中的三岛,心想,啊,他原来是有人情味的啊。

确然,我总觉得三岛残忍,他恨不得亲手持解剖刀把角色剖开,揭露丑恶的,玷污美丽的,直至两者的血交融,不分彼此。《金阁寺》中最爱的一幕:身体残疾而精神冷峻的柏木预备羞辱情人再将其抛弃前,一面剪燕子花,一面回应说“这杀法还不够劲儿”。花影摇摆,落剪之时似有血光闪过。鲜花与美女,插花的干脆与分手的残忍,交相辉映,读来有肃杀的美感。

然而这些“强词夺理”的对美的诠释背后依旧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的悲悯和寂寥。《天人五衰》作为遗作,与三岛青年时代的《禁色》于情节上有颇多相似之处:富有但孤僻的老人为“荒诞”的私人理由,资助并“栽培”素昧平生的美少年,最终遭到来自对方的反噬。美是古怪的、棘手的、“永远不可抵达的此岸”,老人们认定的美也好,因缘也罢,或者只是造物主的玩笑,一种现实被迫屈从于理想的遗恨的衍生物。而就笔力和主题而言,《天人五衰》远高于《禁色》。《禁色》讽刺般地让美少年悠一大获全胜,身负丰厚的遗产愉悦地走向早晨的擦鞋摊(“擦擦鞋吧”,多庸俗的想法);而《天人五衰》让两人在疯狂的角力中筋疲力尽,落入宿命轮回的圈套,幡然才发现自己身处“一个既无记忆又无一物的地方”。为着某个念想汲汲营营了一辈子,最后竟如大梦一场,连自身的存在都如泡影,无法确认。

三岛,或者说同时代的许多作家,一生都执着于“美”的命题。芥川龙之介愿为美而幡祭包括生命和人性在内的一切;三岛恩师川端康成以青春为媒介,在平静的创生与毁灭中创造诗歌的意境;谷崎润一郎于扭曲的人性土壤里培植带刺带毒的花朵,连写家庭生活都披一层阴翳的纱。三岛与他们不同的是,他不仅看透了美的“可望不可即”,更尖锐地指出“天人五衰”、色相破除后的空无。如果我们信以为真的美和缘皆是表象,如果我们怀疑记忆直至怀疑自我,那之后还剩下些什么呢?

不如看一看这寂静的夏日阳光下的庭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