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6+安特卫普时尚的读后感大全

6+安特卫普时尚的读后感大全

《6+安特卫普时尚》是一本由[比]琳达·洛帕著作,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6+安特卫普时尚》读后感(一):明明用一篇文章可以说明白的事情,楞要出一本书,还卖168元!

一直对安特卫普(Antwerp)感兴趣,那边孕育了很多风格独特的设计师、作家、艺术家。所以看到这本书的出版,十分兴奋。纵使售价奇高,也入了荷包。

然而翻开书读了一篇之后,发现内容空泛的实在可以。整本书以编年体的形式打算呈现1663-2006年安特卫普的时尚史?然而220多页的内容也并没有说明白安特卫普是如何涌现出如此多天赋秉异的时尚界翘楚,安特卫普又是如何跻身于米兰巴黎伦敦齐名的时尚之都的。整本书都在罗列各种报纸剪报、人名、与内容无关的新闻。虽然整本书全部彩色印刷,纸质良好,但是仍然抵不住内容的乏善可陈。大量非英文报纸的引用并没有跟上相应的翻译。如果是为了看图片而来,这本书里的图片有排版奇差,无序,无重点,无法很好欣赏到原图的美。

要是楞从这里摘出一些有用的内容:

20世纪中叶安特卫普经济低迷,以纺织业为主要产业的这座城市决定采取策略重振经济。因此他们实施了一系列的措施,鼓励新的设计师,例如设立金纺棰大奖、成立安特卫普艺术学院等等。安特卫普六君子就是那时候出来的。同一时期正值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和Comme Des Garcons 川久保玲在巴黎首秀,这股反主流的风格也影响了安特卫普的设计师,因此可以看到 Mansion Martin Margiela 或 Ann Demeulemeester的设计里也充满了颠覆、不对称剪裁、解构等一系列元素。要知道当时的巴黎都是那种贵妇形式的着装风格,整齐、优雅、女性化。突然来了个浮夸的年轻人(Martin Margiela),把时装秀办在贫民窟。错位的缝线,带有粗暴切口的凌乱表面,都展现出了一种优雅衰败的时尚。然后整个时尚界被shocked了。

其实总结开来,安特卫普六君子被认可其实与政治经济文化整个大环境的变化密不可分。比如 Mansion Martin Margiela在贫民窟办完了秀的第二个月,世界就见证了柏林墙的倒塌。六君子能够进入巴黎舞台,也是比利时文化部外交部一起推动促进的。同一时期,Selfridge买手店等一批设计师买手店涌现,让这些设计师除了主流外,经济上有自己的出路。《i-D》创刊。David Bowie创造了他的第一个“另我”:“Ziggy Stardust”。这一时期David Lynch拍摄了电影《Blue Velvet》。

与其说是安特卫普造就了六君子,不如说是时代造就了他们。

《6+安特卫普时尚》读后感(二):从比利时的角度看时尚艺术的“迎合”

当有些人拿着放大镜分析艺术家们迎合这个迎合那个的时候,若能认真阅读一本关于时尚史的书籍,相信有助于厘清什么是“迎合”,还有想迎合的话应该“迎合”点什么。 比利时,一个位于欧洲中心却因远离海洋的主流价值而从未成为过中心的国家,被英法视为“低地诸国”之一,不乏老土、阴暗、沉闷等负面评价。因此,在20世纪中期以前,光鲜亮丽的时尚产业,可以说从来没有比利时什么事。在这样的不利环境中,比利时人是怎样突围而出的?比利时如何输出自己的价值观、取得话语权?一所300年历史的艺术学院于上世纪60年代才建立单独的时装科,是如何培养出包括赫赫有名的“安特卫普六君子”在内的众多国际级设计师? 《6+安特卫普时尚》,这本书,是从时尚艺术当代史的角度来解答这些问题的。 书中按年份把国际时尚界以及文化圈的大事件进行了罗列,既有安迪·沃霍尔去世和梵高《向日葵》的拍卖,也有CK one香水的推出和H&M的创立,还有阿富汗战争和戴安娜去世,以及麦当娜和《老友记》,当然也会有Tom Ford担任GUCCI艺术指导和D&G首秀…… 罗列大量其时的报道、丰富多彩的照片,都只为让读者看看,同一时期的安特卫普人究竟在做什么。 在法式优雅被视为良好品位的60年代,安特卫普已经转向“先锋派”的朋克街头艺术寻求突破,甚至形成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竞争。 到了80年代,在街头艺术得到伦敦纽约的时尚界认可后,安特卫普说“在这里,学生被要求往里看,而以往的时装教育都会让学生往外看。所以在这样的框架下,你会在你的主观意识里越看越深……时尚是非常私人的东西……外在的影响被内在化,最终在非常个性的声音中清晰地被表达出来”。 90年代当“解构”还是一个新潮观念时。安特卫普开始挑战大集团钟爱的华丽大秀模式,取而代之的是强调安静素雅、剪裁干练、可穿性的时装,这个风潮延续至千禧年之后,并仍然影响着今天的各大快销时尚品牌。如书中作者所言,幸亏当时没有鲁莽地拿“反叛”这样的词汇去形容“六君子”之一的马丁·马吉拉著名的塑料裙。 21世纪的头十年,消费主义与恋物癖的合谋席卷全球,大集团可以用Kate Moss卖出一切,马吉拉却用匿名的模特、廉价的店招、没有签名的标签,颠覆被这个时代奉为圭臬的“品牌策略”,成为另一种极具辩识度的名片。 的确,用“后视之明”来看,这些举措可能并没有多了不起。但在时尚这个以时间性赢得竞争的行业,安特卫普人这样做,是“迎合”吗?显然不是。是政府大力扶持、回归传统吗?不完全是。既然每次都能精准地比“当下”多走一步,那就肯定是一种“知其然”再“超其然”的手法,却非反其道而行之那么简单。 具体的成功规律和法则,在这本书里有多个不同角度的解读,我就不剧透了,不妨交给每个人自己来阅读理解。个人推荐,女性主义部分的尤其精彩。 此书有一个哲学性的结尾,抄录部分如下: 在时尚出现的瞬间,时间的质量被拿走,不再留下痕迹:模特站在时间之外,代表标准的身体,不老不死。马吉拉使用破旧的面料,既不试图让过去复活,又不想让过去来到永恒的现在,只是完整地让它们走在各自独有的死亡痕迹之上。

(因为我也是一个喜欢用旧材料作设计的,那就让对这段的喜爱作为自己的一点私心保留在此吧。)

《6+安特卫普时尚》读后感(三):「主題性」討論的重要性(並不是書評)

這本書像是一本無邏輯剪報冊,做的是信息拼貼,而不是信息整合⋯.像是關聯詞搜索網頁,把一些出現過的關鍵頁面釘到網頁牆上,恐怕是為了配合排版上「設計感」需要,信息還有不同程度的重複⋯看這本書的過程中我被與主題無關的信息一次次的拉到不同的地方⋯它不讓人更專注⋯它讓人東張西望⋯

就像這樣⋯

就像這樣

就像這樣

這樣的時刻還很多⋯

當我對自己說「你完全可以不看這些地方」⋯但是,如果它不是必要的信息,為什麼要出現在一本書上⋯呢?我很好奇這些圖片下面的小字想說什麼嘛⋯於是我看了嘛⋯於是我一臉迷惑⋯為什麼?為什麼?為什麼⋯

⋯當然⋯很有可能我是被迷惑了⋯我相信了封面上的文字信息了⋯因為它告訴我,這本書(或者精確一點說,這本221頁的、224千字的紙質載體)上討論的是「安特衛普時裝學院 與 安特衛普六君子 |全|記|錄|」⋯

就像這樣

說到封面文案⋯另外一個值得思考的點也出現了⋯

就像這樣

嗯????沒有安特衛普⋯也不會有風靡世界的⋯山本耀司與川久保玲??????嗎????

當然也不是說這本書完全沒有可看的地方⋯我的意思是,我們需要謹慎一些⋯雖然做這樣的主題很好,但圍繞一個話題進行敘述,很重要⋯

看的過程中我一邊一臉問號,一邊想,如果還有這類書我還會不會買,會不會看?答案是「當然會」⋯嗯⋯就這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