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红楼探玉》读后感摘抄

《红楼探玉》读后感摘抄

《红楼探玉》是一本由王一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红楼探玉》读后感(一):当《红楼梦》遇见阿加莎

四大名著里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可见一斑,近代以来胡适、俞平伯、周汝昌、刘心武等大家都对《红楼梦》潜心研究并有着不同程度的解读,更有百家讲坛专题。

现在有一位名叫王一的金融学者横空出世,带着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布局逻辑,偏偏对《红楼梦》这座巨型迷宫的蛛丝马迹进行侦探推理。

当《红楼梦》遇见阿加莎会是擦出怎样的火花?

《红楼探玉》读后感(二):这不是我以为的《红楼梦》

“假作真时真亦假,真作假时假亦真。”开篇一句话,带我们走入一个亦真亦假的世界,《红楼梦》作为一直很大热的一本书,“红学”专家还有“曹学”专家,各有各的一套体系,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谁云作者痴,不解其中意”,都做后来人,有人是狗尾续貂犹如跗骨之蛆,有人在百年后,读懂痴儿梦,像这种书,在当时,应该是要列为“禁书”。

草木之人:薛宝钗的薛是草字头,林黛玉的林是木字旁,“草木之人”一草一木,脂砚斋提示“草木之人”就是“绛珠草”。薛住在蘅芜苑,也是草,薛谐音血,红色、绛色暗合绛珠草的绛。

金钗石斛:《神农本草经》记载,金钗石斛和绛珠仙草生活环境,形状都比较像,钗也暗合宝钗。

潇湘妃子:林黛玉别称潇湘妃子,因为湘水女神的典故,林黛玉爱哭,所以取这个别号,潇湘妃子是娥皇和女英,也证实了绛珠仙草有可能是两个人的可能性。

仙草还泪之说:黛玉多泪人尽皆知,宝钗为了贾宝玉挨了贾政的揍,因为哥哥薛蟠怼她,“金玉良缘”一说,哭了一整夜。

天生有病:两个人天生有病,病症相似,癞头和尚都为两人瞧过病。

两个人的类似点还有很多,如果细细研究一一对比,或许还有更多其他的发现。

《红楼探玉》读后感(三):品读别样《红楼梦》之《红楼探玉》

《红楼梦》是中国的四大名著之一,读过曹雪芹老师的《红楼梦》,更看过《红楼梦》的电视剧。知晓故事里的每一个人物,常常为林妹妹的红颜薄命,感到惋惜。生活在那个年代的她们,确实是非常无奈的。一个大家庭,阴盛阳衰的格局,看似风光无限,却暗藏玄机。多少女子爱上红楼故事,喜欢林黛玉,喜欢贾宝玉,喜欢薛宝钗,等等。唯独没有读过《红楼探玉》,故而开始想象到底是什么样的红楼故事,我也是这样的好奇。

王一老师笔下的《红楼探玉》并非我们猜测的红楼故事,而是他的案件分析。在他看来,林黛玉、薛宝钗、贾宝玉、甄宝玉、史湘云的命运,都是预先设计好的。想要知道她们那些可怜的命运来由,必须一步步的深入去探究,才能知道什么导致了她们的命运。这就是非同一般的《红楼探玉》,只有你读了他的分解,就会明白。仿佛这就像是侦探在调查一桩密室杀人案,整个过程新奇有趣而扣人心弦。也许他笔下的红楼人物命运会出现非同寻常的改变,当他拆解其中的玄机,你会感到很欣慰,也就不会在为林黛玉的命运感动惋惜了。

王一老师敢于探索不一样的红楼故事,他的思维不同与其他作者,感觉特别的天马行空,真的是想象力丰富。这是我翻开本书的第一感觉,就是好奇。读后可谓是题材新颖,内容有趣,带给我们很多特别的内容,真正的结局竟和以往红学家说的都不同!这就是王一老师带给我们的《红楼探玉》最理想的结局吧!

他书中破解了五大悬案,悬案一“钗、玉名虽二个,人却一身。”悬案二:薛宝钗是“山中高士晶莹雪”。悬案三:《枉凝眉》讲的是贾宝玉和林黛玉吗?悬案四:脂砚斋说的“甄宝玉送玉”,是全书四大过节、大关键之一。“甄宝玉送玉”到底说的是什么情节?悬案五:甄宝玉到底是什么人?曹雪芹设计这个人物的深意究竟何在?想要读懂这五大悬案的初衷,也许只有翻开王一老师的《红楼探玉》方知其意境所在。他的观点,是非常独特的。非一般人能读解,我也是细细品读才方知其中的一二而已。

对于红楼故事里的很多玄妙含义,也许只有王一老师才能给我们一一点破吧!光看其内容还是有点玄妙的,也许我也是似懂非懂而已。无法一下子全部都明白,因为《红楼梦》这部著作,带给我们很多瞎想,可以花上很多时间才能读懂。

《红楼探玉》读后感(四):红楼梦中人,梦醒时分

我自小就很喜欢《红楼梦》,也没有个所以然,就是没由来的喜欢。喜欢里面人物的千姿百态,喜欢感情的错综复杂,也喜欢大观园的碌碌日常。

《红楼梦》里的那一曲《枉凝眉》:“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到底唱出了多少人的共鸣,到底有没有唱出宝玉和黛玉的一生。

但是总觉得自己并没有看懂,不同的年龄段看,也会有不同的感想。所以也翻看了许多讲《红楼梦》的书,里面会帮忙解析一些片段和人物。这么多种的解说,总有我所认同的,也终归有我所不认同的。

偏偏这本书,最为与众不同。

它里面的观点让人膛目结舌,却又是合情合理的。福尔摩斯说过“排除所有不可能的,剩下的那个即使再不可思议,那也是事实”,这位金融学者就将那些不可思议变为了事实,把你认为不可能的事情找到大把的证据,然后自圆其说的讲给我们听。

作者最厉害的地方便是,他能让你在看的过程中完全被他带入,然后跟着他的思路去理解《红楼梦》,让你深以为然他的红学思想。暂且不论他的观点对与否(我也不知道到底对不对),我很佩服他的文笔,这般有感染力。

看着这么久的《红楼梦》,也不会认为性格不同的宝钗和黛玉会是一个人,同为降珠仙草的分身,同是红尘之中走一遭来还神瑛侍者的恩情。即使有红学学者提过,也只是了解一二,并未多想深究。但是这位作者就很地道的扒了一大堆的证据来告诉你,她们俩就是一个人,毋庸置疑。

说实在话,我消化了好久才接受了这一观点。

另外还有刘姥姥的身份。在看《红楼梦》时就有在琢磨她是不是不是什么普通人,性格与大观园中的所有人都截然不同,总是傻笑,总觉得是在装傻充愣。游离在故事之外,却又对故事中的人物们了如指掌。

作者这里就表明立场了,刘姥姥她就是在装傻。什么叫做大智若愚,这就是了。

书里还有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观点,作者用他清奇的脑洞还原了一个诡异的、却又合情合理的世界,将大观园的生活放入其中,将宝玉、黛玉和宝钗放入其中。他构造一个让人更容易理解的次元。

他让我重新理解了《红楼梦》,重新正视了红学,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没必要去纠结于谁的观点对、谁的观点错,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看法,你认为在正确的观点,可能也不是曹雪芹想表达的红楼中的梦一场。

在这本书中,我看到了作者独到的思维方式,独到的见解,也感受到了《红楼梦》不同往常的魅力。红学向来是文学学者最喜爱探讨的话题,大把大把的红学学者倾其一生也并没有弄懂一二,偏偏一位外行人讲得头头是道。

红楼梦中人,梦没醒时,谁都可以是谁。而梦醒时分,谁又能知道自己是谁吗?

《红楼探玉》读后感(五):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中国古典文学四大名著中,我唯一读过三遍以上的只有《红楼梦》一部。其写作手法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被誉为是一部奇书。而在我看来,此书之所以几百年以来能够引得无数人为之倾倒,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未完”二字。

目前我们看到的《红楼梦》是一百二十回,不过这一百二十回只有前八十回是曹雪芹所著,后面的部分到底是未完成还是因故遗失我们不得而知。现在所看到的后四十回是高鹗所续,虽然使故事有了一个结局,但是原作者曹雪芹自己所创的结局是无论如何也无法明确的得知了。

正是因为“未完”,所以留下了诸多的谜团,也正是因为谜团重重,所以引发的众多《红楼梦》的书迷纷纷的探寻研究,逐段逐句甚至恨不得将其中的每一个字都拆开来分析到底其中所蕴含的真相是什么。久而久之还因此产生了“红学”这一研究学派。恐怕曹雪芹当初写作《红楼梦》时怎么也没有想到,因为他所写的一部未完的小说,竟会引发出如此之多的文学研究作品。

说起来我也算是《红楼梦》的书迷,对于每一本有关于《红楼梦》研究的书籍都很好奇,忍不住想要翻阅来看看不同作者的不同研究结果究竟是什么。倒还是真的应了那句“评论永远比正文精彩”的话。各种五花八门的研究结果看的是你眼花缭乱,只有你想不到绝没有你看不到的结论。每一个人似乎都讲的有些道理,可似乎每一个人的结论也都存有牵强之感。一时间倒也不知道谁是谁非,只恨不能将曹雪芹复活唤醒,问问他到底书的结局是什么。

《红楼探玉》是众多研究《红楼梦》的书籍之一。作者将《红楼梦》前八十回中所留下的蛛丝马迹可谓是琢磨了个遍。仿佛一位破案的侦探将案发现场所留下个各种线索进行了细致收集,层层进行梳理,抽丝剥茧般的对于其中几个重要的谜团进行了解读。

林黛玉最终的命运自然是泪干离世,这一点不容置疑的,但是她最终是因何种原因何种方式而离开人世的呢?薛宝钗放在过去的大家之中可以说的上是一个相当完美的贵族女性,那么她最后的命运又是什么呢?与宝钗、黛玉命运情感纠缠不清的贾宝玉,他的最终结局又将是什么呢?还有贾宝玉的原型究竟是不是曹雪芹,一直存在于暗处没有正面出场的甄宝玉在《红楼梦》中究竟起了什么样的作用呢?

作者在这本书中都将就自己的研究结果为读者道来,其中倒也不乏一些可圈可点之处以及惊世骇俗之语。我们经常说,“一千个人的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其实在每读过《红楼梦》的读者中,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红楼梦》。我们无法判断究竟谁的观点更接近真相,毕竟这是个争论不出结果的问题。不过多看看不同人发出的不同声音,终究对自己还是有些益处的。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