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群读后感精选

群读后感精选

《群》是一本由[德] 弗兰克·施茨廷著作,后浪丨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94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群》读后感(一):科学的 理性的认识世界 认识海洋

如果地球深海真有一种存在了几亿年的智慧生命 而且是最普通 最容易被忽略 分类学上一般认为最低级的单细胞生命 那么人类社会的种种观念 我们的政府 法制 宗教该何去何从? 人类至上?美国至上又算的了什么? 本书通过占比三分之二的篇幅铺垫了关于海洋的种种知识 通过这些知识我们可以理解海洋智慧生命与人类的冲突和如何实施对人类的攻击和抹杀…… 作者借由科学家之口反思和批判了人类对于自我认知的优越性的不满 对人类凌驾于地球生命之上 甚至个别国家凌驾于全体人类之上等种种一系列人类社会的顽疾给予了一定的反思和批判 同时也呼吁人们关心海洋 停止破坏海洋生态 以谦卑的态度尊重和保护我们的地球。如果熟识世界地图 那么在读此书时随着那些世界各地的地名 在大海中或浮或沉 抑或是搭上可以真正称得上是地球脉动的洋流 穿梭荡漾其中 非常诗意和浪漫…… 我觉得读书学习是令人快乐的事 非常推荐这本书

《群》读后感(二):“无国界”的小说应该是什么模样?

看到《群》,许多读者可能会被它的厚度吓一大跳,望而却步。但是,如果打开第一页,阅读下去,便会很快地、不由自主地被作者精彩的叙事手法给吸引住了,而想要一章接着一章读下去。那种感觉,就仿佛是在经历一趟又一趟壮阔又迷人的海洋之旅,而弗兰克·施茨廷实在是一位最佳舵手或是导游,他从海洋的角度,将地球切割、重组,在读者的面前摊开了一张无比繁复却又令人惊叹不已的世界地图。

阅读《群》,我才知道所谓“无国界”的小说应该是什么模样。除了亚洲以外,《群》所跨越的版图,几乎涵盖了欧、美、非三大洲,故事的《序章》从秘鲁万查科的一位渔夫开始,然后场景逐渐转移,到挪威、加拿大温哥华、法国里昂、德国基尔、美国纽约、加纳利群岛……从极地、格陵兰海、阿拉伯海、克拉阔特湾到西非沿海……从赏鲸船、实验室、独立号到飞行甲板,从海面、大陆架、海沟到海底……全书宛如万花筒,不断地变化出崭新的场景,而将一切国度或自然的疆界,全都消弭于无形。所以阅读起来,实在不禁要让人大呼过瘾。而且在我有限的记忆之中,应该没有哪一本小说,比《群》更包罗万象,更加全球化了吧。这些看似生硬的海洋生物、地质或科技等知识,被弗兰克·施茨廷用流畅且有趣的笔法消化和重组后,成了一则悬疑的冒险故事、惊悚的推理小说,或是科幻传奇,而读者更在不知不觉中吸收了许多海洋和环保新知,甚至被小说结尾处一段语重心长的宗教省思所感染。

和弗兰克·施茨廷一样,我也是热爱海洋,热爱潜水的人,然而,我不得不佩服他为写作《群》所下的苦工,以及他渊博的知识和考证资料的用心,实在大幅超过了绝大多数的海洋文学作家,令人啧啧称奇。而《群》也让我从此对于海洋有了豁然开朗的视野——它再也不是一个抒情的审美对象了,而是一个值得去潜心探索,甚至解读其中密码的巨大生物。而它所能诉说的故事,可能远比我们所能想象的更加神奇、浩瀚、无边和迷人。

近几年来,颇流行环游世界之旅,但与其花大钱,走马观花式地到此一游,还不如打开《群》这本小说,不必一口气读完,只要每日逐页阅读,便会对于全球化的版图和环保议题有更完整的认识。在阅读《群》的过程中,我经常会联想到观赏DISCOVERY影片时的感觉,然而,文字有时还要胜过摄影镜头,因为文字更能创造出想象的空间,在读者的眼前展开比影像更具有说服力,甚至更具有魅力的画面。也因此,钟爱海洋的人,一定不可错过这本小说;而没来得及去亲近海洋的人,更要读这本小说,因为必定会由此认识到海洋的迷人之处,绝对不只是搭乘香蕉船出海,或是穿比基尼拍照而已。海洋就在我们的周围,环绕着我们,但讽刺的是,我们对于它的了解还不如对太空的认识。它到底有多深?多广?在那见不到光的深处,到底有没有潜藏着一种生物,将对人类的世界展开反扑呢?或许《群》不能给我们解答,但它已对那神秘莫测的黑暗,投射下了一束耀眼的光。

文:郝誉翔

作家、台北教育大学中文教授

《群》读后感(三):当海王变成杀人狂魔

收到这本书的时候是去年夏天,一直积压着没有读完——

因为,实在是太厚了。这本一千多页的板砖堆在床边书桌待读书籍的最高层,摇摇欲坠。很担心哪天夜里它趁我熟睡,一跃而下,携带被冷漠的怨念,杀我于香甜之中。

这样的担心并非多余——因为这本书讲述的,同样是一个看似无思维的海洋,如何掀起巨浪,杀人的故事。

人类滥用资源并破坏环境,大自然则以自己的方式去惩罚。这本不是一个新鲜的构思。而本书作者弗兰克·施茨廷却将它扩展成了绵延一千多页,横跨各大洲大洋的惊悚故事。他使用的秘诀之一,就是将科普知识融入到情节发展中去。

书中的人物众多,牵扯到的领域也包罗万象,从深海地形地貌,到甲烷水合物的开采;从海啸的形成机理,到生物进化的基本法则,自然科学的知识点并非每个人都能熟记于心——书中的角色同样也是如此。于是作者巧借博学的科学家之口,将深奥的原理和现象展现给好奇的提问者和读者们。我们甚至可以将本书作为一本科普读物来读,并且丝毫不会觉得晦涩。

为何书中涉及到这么多的知识,原因是因为人类此时遇到了一个无比强大的对手,不得不凝聚各行各业的聪明才智来应对——那就是生命曾经诞生的地方:海洋。

当向来以温顺著称的鲸豚类动物们开始变得极具攻击性,当大陆架开始滑坡,当有毒的藻类和水母开始肆掠,人们才惊觉,广阔的海洋似乎在向陆上统治者报复,人类的命运岌岌可危。

末日灾难是科幻作家们最喜欢的构想之一,即使没有可怕的外星人,地球自身出点小状况就足以让人类面临灭顶之灾。

远居内陆的我们常常会忽略海洋对日常生活的影响,但事实上,虽然我们从海洋中迁徙到陆地上已经过了三四亿年,但从来没有远离过它:世界上现在有超过一半的人口居住在离海岸线60公里内的区域内。

而水汽和热量的传输、气温的改变,降雨的多少,也无不与洋流紧密相关。而当洋流发生异常时,我们的生活将随之发生巨大变化。例如著名的厄尔尼诺现象,不过是赤道南侧的洋流与平均水平有所偏差,整个环太平洋地区就随之发生巨大的变化,此时我们南方这阵连绵数月的可怕阴雨不过是其中一粟。

面对海洋的反击,自诩为万物灵长的人类束手无策,只能不断溃逃。唯一的生存希望是与它对话,承认错误,获取原谅。

大海真的能听得懂我们的诉求吗?

请翻开这本大厚书吧。

虽然世界都要为之倾覆,但本书的主要视角之一的约翰逊教授,仍然要时不时地品一杯年份红酒。这位虽然年近六十却仍风流倜傥魅力无限的科学家,对精致生活无比推崇,在感情方面也游刃有余,简直就是作者本人的映射。这样的映射在书中随处可见,让本书的价值有所降低。我认为好的作者是能够克制住这种冲动的,但是本书没有,读起来让我有点看《ZL2》的感觉,有点自恋式的自我陶醉。

书中对其他人物的描写也算不上成功,选择多主角视角写作最容易陷入到的困境就是人物没有性格,苍白单薄,很难让读者将名字和人物关联起来。这是一本需要配上出场人物简述表的小说。

但总体而言,这本书还是可圈可点,值得一读。不过读之前需要自查一下储备的基础科学知识,以及一口气读完的勇气。

《群》读后感(四):可以只看灾难城堡之前的

印象比较深刻的是前半部分确切地说是独立号前边的故事,所有的线索都在忽明忽暗的出现人们对此一知半解,然后在赏鲸站和北海集中爆发无论是情感上还是整体事件对世界的影响,让人看的大呼过瘾又充满恐惧。这书确实可以引起人隐藏在基因里的深海恐惧。不过后半段就确实有些拉胯了,首先在德国人眼里美国人确实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天下苦美久矣),其次再次揭示了环保主义者的圣母嘴脸,按照书里的时间线从攻击开始到全球事件爆发仅仅过了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在如此短的时间内yrr已经做到了重挫航运、消灭北海油田、海啸席卷欧洲、停止墨西哥环流。他下一件要做的事就是释放更多的甲烷顺便引发更强大的海啸,海啸的影响仅仅局限在沿海地区,如果所有水合物中的甲烷被释放,地球将不再适合人类生存。yrr的目标很明确要灭绝人类,因为人类影响了自身的生存。而作为一种生物而言生存是最后的底线,不仅对yrr更是对人类而言,那么消灭yrr这一选项绝对是人类愿望清单的前两名,另一个是可以和yrr和平共生。但局势已经刻不容缓而人类的科学家对这种生物还是一知半解,根本不知道yrr的具体行为准则,在独立号沉没之前人类所掌握的关键信息只有一个,那就是yrr之间通过信息素交流,记忆,进化。而且可以通过改变信息素将yrr集体消灭(这是唯一有实验做支撑的信息)而通过尸体携带信息素来迷惑yrr使其放弃对人类的进攻仅仅是一种假设。那么在面对一种智慧等级至少与人类平级且在某一方面远超人类的物种向人类发起无差别全面进攻的情况下,充满恐惧的人类可能只有选择消灭它,即使没有被恐惧击倒,也应该把消灭当做plan B,在议和无用的情况下对yrr发起攻击。然而我们圣母的科学家做了什么?他们在明知人类时日无多且没有明确证据的情况下,甚至依然认为向yrr投毒根本不能作为一个选项出现在讨论中,并且选择了一个完全低估yrr智商的选项,所幸在书里这个选项是正确的,但如果不正确呢,因为这些圣母人类唯一可以制衡yrr的手段没有了,研发这种手段的专业生物学家被当成了疫苗,活下来的人里没有参与研发毒药的人。那么人类就只有毁灭一条路可以走了,而yrr则继续带着地球的记忆看着物种的兴亡更替(听起来这个结局圣母应该也很喜欢)。而在我看来更会出现的结果有可能是四种,在人类对付yrr时有plan A(和书中对应和平共处计划)和plan B(投毒计划)的前提下。其一是planA成功了,人类继续研究yrr在深入了解之后,制定出更详细的反制措施将yrr关在“笼子”里,但鉴于人类的扩张需求已及yrr的智慧水平,双方再次开战,无论谁胜谁负人类都只能走向毁灭。其二是planA成功了,人类利用有限的和平时间把扩张的方向伸向宇宙,在宇宙站稳脚跟后,反手一个回马枪消灭yrr,虽然因为没有了yrr地球生态遭到了严重的破坏以至于不再利于人类生存,但是人类可以在外星球等着地球环境稳定,并且施加人为干预,让地球再次适合人类生存之后再重新回到地球做一个独一无二的地球主人。其三是planA没有成功人类不得不用效果未知的plan B然而yrr早就有关于此的对策,在造成小范围的损伤之后yrr卷土重来,人类亡。其四是planA未成功plan B成功了,但yrr的毁灭造成生态灾难,大部分人类因此灭亡,小部分则躲在高科技大棚里等待地球再次恢复生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