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妥协社会读后感摘抄

妥协社会读后感摘抄

《妥协社会》是一本由(德) 韩炳哲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1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妥协社会》读后感(一):由痛苦承载的幸福,才是久存的幸福

在读韩炳哲这本《妥协社会》不厚但是深刻,他点醒了我现在大流感环境下的痛点。经验需要苦痛为前提,它需要痛苦的转变过程,所得到的经验才深刻。在妥协社会中,同质化下是意见相同透明地狱,每一个点赞都是在默认观点正确者的聚集。

“真正的幸福绝不可能是完美无缺的。使幸福免于被物化的恰恰是痛苦。”

其实“痛苦”一直存在,只是我们现实生活中总是有意无意去把“痛苦”忽略,负面想法要即刻被正面的想法取代,人不再诗意的栖居在大地上,处在同质化的舒适区,苦难难以立足。

一切的情感都需要由“痛苦”作为催化剂,如果“痛苦”被抑制,那其他的情感也索然无味。但是现在的享乐主义只关注自身的问题而忽略对于社会关系进行批判的研究,它让痛苦变转变为私人化的痛苦。认为自身的痛苦应该归咎于自己而不是社会,去政治化,掩盖了社会的弊端。

现在已经不是规劝社会而是功绩社会,资本主义缺乏美好事物的叙事能力,它追求效率最大化,天真以为幸福是可以靠自我得以实现,我们都以为自己是自由的且自愿去被剥削。

大流感下,“痛苦恐惧症” 把还原为“赤裸的生命”,只为生存,不为生命。一切在都为健康生存下去为前提,病毒是无形的恐惧。负面信息过载,人们开启免疫防御模式,在空间上彼此隔绝,默默接受对基本权利的极端限制。之前熟悉的朋友、同事在病毒面前带有怀疑的眼神,保持社交距离。远方他人的苦难不是苦难,只关心眼前自身的才是真的,对团结和同情的“他者”同理心在逐渐消失。

数字媒体加速了这一进程:把我们的社会变得越来越自恋和自私,只在展示自己,短视频的普及和电子游戏像是麻醉剂,个体与世界的联结变得虚化,我们被困在了一个贫瘠且不自知的精神陷阱中,

其实他丛书在逻辑都是共通的,很适合哲学入门,只有那“漫长而迟缓的、从容不迫的巨痛”才是“最终的思想解放者”。再一次被触动,这也是我今日之痛,我的精神世界需要这一点微亮。

《妥协社会》读后感(二):人们总是对痛苦避之不及

人们并不喜欢痛苦,不仅仅是因为贪图享乐,也是因为但凡经历过痛苦的人都会知道痛苦带来的后果。我们会尽我们所有可能躲避痛苦,即便我们知道痛苦可以帮助权势我们的生命,我们在痛苦之中找到生命的意义。但是在如今这个社会上,我们逐渐开始妥协,我们不想要任何痛苦,白兰的人生从每一个人开始,我们在努力寻找躺平的可能。

生活中充满着痛苦,我们努力躲避也难免会遭遇,我们唯一能做的只有努力克服,并且减少自己痛苦的可能。我们明白痛苦的意义,让我们更加明白现实生活的含义,在苦中寻乐的我们因为了解痛苦才能看到生命深处的快乐。我们并不能期盼完美无缺的快了,正是因为有了痛苦的对比,我们才能明白快乐和幸福为何物。

我们也会在各种生活之中,除了平凡生活之中遇见的痛苦,我们也会刻意去寻找痛苦。我们在各种艺术形式之中找到痛苦的出行, 我们也在不同艺术家身上感受到不同的痛苦雏形,从梵高歌曲自己的耳朵开始,我就知道痛苦永远和艺术一起前行。艺术家们因为痛苦才能创造出各种各样的美好,他们经历过痛苦之后才明白艺术从何而来,他们才能创造出更多的艺术作品。

作者在书中也说明了,在我们看到他人的痛苦的时候,也会产生窥探的快乐。对于发生在他人身上的痛苦,我们庆幸于不是发生在自己身上, 同时也会为此幸灾乐祸。我们看到他人痛苦超过我们,就会产生自己还不痛苦的错觉,并且窥探嗒然的痛苦会让我们有一种隐秘的快感,这种快感也会放大我们的快乐程度。

说了这么多,你就会发现其实生活并不痛苦,痛苦的是漫长的生命中你却找不到生活的意义。只有当我们无法逃脱人生的苦难和无聊,我们才会深刻了解到生命的痛苦。一旦我们寻找到生命的方向,一旦我们能够在平凡生活中找到兴趣所向,我们就会减少我们的痛苦。即便我们都明白,我们不得不在这个社会上妥协一些,但是人类的忍耐力之强,会帮助我们在痛苦之中寻找快乐的可能。

《妥协社会》读后感(三):何必给灵魂也束以裙装

韩炳哲的书向来兼备哲学家的逻辑思辨和社会观察员的世情洞察,读尼采读福柯我们或许会感慨天才的超前性,但是读韩炳哲我们会更切身感受到时代当下的脉搏,并随他一起给时代切脉给出对时代的诊断。有说韩炳哲像现代社会的手术刀,其实确然,我印象里拜读过的他的作品主题总是围绕着社会的弊病。

从倦怠社会、功绩社会到这本书里提到的妥协社会,韩炳哲造词总结的时代特征其实都指向了当下的享乐主义消费主义盛行,人开始脱离生产工具而化为消费工具,中庸和妥协大行其道,并且逃避冲突等一切可能的痛苦从而陷入如今“肯定型”的社会。一开始我困惑于为什么内容对于妥协社会的描述较少,直到目光投向副标题“今日之痛”,才像找到钥匙一样进入文本剖析的当下社会症结。

就如开篇即明确的“我们与痛苦的关系透露出我们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韩炳哲用相当的篇幅描述我们当下对于痛苦的回避态势,结合韩炳哲在《倦怠社会》中所提到的我们已从规训社会转为功绩社会,而妥协社会与功绩社会相伴而生,不同于痛苦一词常联系的惩罚、鞭笞和戒律等词汇,当下的功绩社会实质上是在用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甚至追求自由为控制手段,使人身心被桎梏于肯定性的漩涡中,迷失在点赞、讨喜、消费享乐等看似满足“自我”的舒适区。“你要过得幸福”是新的统治公式。即使身心疲惫也并不像规训社会一般有具体事物投射自身的痛苦缘由,这种自由实质上是要求人进行自我负责,于是如果我不幸福,我无以归因,只有自我否定。韩炳哲不止一次提到功绩社会常伴随的表征之一就是抑郁症的流行,而当下社会对痛苦的否定亦是妥协社会的表征或说本质之一。

明确我们与痛苦的关系之后,韩炳哲开始从诗学、伦理学等角度细述痛苦的意义,从而引出最后对“末人”不再逃避痛苦耽于享乐的希冀,但是哲学家对痛苦的赞美是宏观且辩证的,落到微观上的话这种赞美就略显残酷,我们对避之不及的痛苦表现出了自恋和怠惰的超敏感,但也有许多人是被痛苦本身所压垮了的,纵然这压垮的背后也有对自身的幸福预期和钝感不足的缘故。

因为社媒上过曝的“痛”的经验而对爱望而却步是一种对“灵魂赤裸”的畏惧,将他者(我理解为具体的人)物化为对象我们可以收获一份安稳的无虞但同时也失却让人战栗的激情,这种激情度化出更加丰盈的自我(而非自恋膨胀的自我)并避免情感上的迟钝和懦弱。如果说这本书旨在叙述痛苦的意义并且试图让我们明白社会规训正包装为糖果像人们兜售有毒的“自由”,或许可以结合《美丽新世界》来对照阅读, 一本讲痛苦的必要,一本讲没有痛苦的乌托邦。

做痛苦的人还是做快乐的猪,人类真的围绕这句话产生了太多有趣又深入的思考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