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精选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精选

《书法没有秘密》是一本由寇克让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8.00,页数:4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一):一本关于书法的好书

2019.1.11读完6-8章

本周读完这本书,一边读书,一边在网络上搜索各种书法作品的图片欣赏,再每天抽出时间练篇钢笔字,倒是各得其所。去年看过蒋勋的类似内容的《汉字书法之美》,翻看时觉得蒋勋谈论的非常热闹,讲了许多故事,文辞讲究,合上书才发现没有什么实质内容,许多都是他的揣测和想象。而这本书的作者从专业文献出发,可以看出的确花了功夫钻研古代文献,写出来的内容都是实打实的硬货,干货。与蒋勋一比较,孰优孰劣,谁肚子里有货,高下立见。

看作者评说前代书法家和各种书法作品,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作者认为:对书法家的评价有很大自由度和偏差,书名能否载入史册,有时候一个人的欣赏偏好就会左右事情的结果,只有真正有造诣的作品才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许许多多名篇都湮没在历史长河中。作者用裴行俭举例,恰好去年读了以其作为主角的一套网络言情小说《大唐明月》,再看到这个历史中的人物战功卓越,草书名家,不由倍感亲切。

作者的文风有些暗戳戳的吐槽,看着不时会心一笑。提到初唐诗书画三绝的薛稷,与“四”有不解之缘,虽然诗和文章都不逊色是当时一流高手,却因为两个文学组合都已经定了,他挤不进去。而书法组合“初唐四家”被拽进去,即使躺着睡觉不练字都有这个组织抬着他,一千年不掉队。

读这本书最好的工具除了bing搜索以外,还有莫莫推荐的公众号“汉典文化传播”,古人名字中有太多不认识的字,查查查,好方便。这本书非常拓展对书法的认识,文风诙谐生动,旁征博引,推。

去年年初立的flag练字荒废了,今年开年再立一遍小目标。为了不走偏路,从年底马伯庸推荐的书单里选择了一本比较感兴趣评价较好的《书法没有秘密》入手,作为开年第一本书阅读。

查询了作者履历,幼年从颜真卿楷书入门,80年代晚期改学魏碑,于北魏元氏墓志用功尤深。经二十余年诸体陶染,四体皆能,尤长真、草二体。首都师范大学书法研究所读研究生,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专业读博士,任教于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

本书装帧独特,整个书脊都是黑色,猛一打开都找不到掀开的开端在哪里,像一部书帖。从前言看起,就更觉欣喜,作者要写一本普通人愿意看,看得懂的书法书。他做到了,没有卖弄学识,故意整一堆专用名词显摆,绕晕读者。作者用深入浅出的语言风格,有时从自身身边的人和事谈起,有时讲一些书法典故,书法家传承,虽是信手拈来,却也记录下作者的观点倾向。

全书共分八章,一周时间刚看完前五章,从为书法正名,名正则言顺,让人立刻了解所谈究竟为何物;其后是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流派,最后如何从临摹走向自由书写。这本书专业的一举解答了我多年的困惑,比如初学者从哪种字体练起,选择哪位书法家的字帖练,摹写、临写在每个阶段应该如何具体操作,通临和背临各有什么影响等等,书法是先学碑还是先学帖都讲的清清楚楚,为什么这样也解释的明明白白。他说篆学周、秦,隶学两汉,行草书学晋、唐、宋,楷书学魏、唐。我边看边找出压在抽屉底部的字帖,挑选出唐人楷书《灵飞经》开始

练字,最开始还是先摹写吧,琢磨一下字形结构。

作者专业出身,书中引用了不少古文文献,旁征博引,印证自己关于书法史、书法家传承的观点,令人信服。书中在介绍书法碑帖流派时还附了精选碑帖拓片贯穿其中。看书时看到一个书法家再搜索一下网络上高清图片,原来只觉得好看,现在根据作者的介绍再看碑帖,倒也能看出些些哪里好。书法史是上流社会的文字艺术史,书法真是中国最直观的文化遗产。马上放寒假了,还是得督着娃重新捡起毛笔,趁着有时间再练练书法。

荐有兴趣的同学一观。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二):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怎样才算喜欢书法?有人觉得要到痴迷的程度,天天练习,直至成为书法大家。还有人觉得喜欢书法未必非得成为书法大家,精通钻研书法历史,对书法流派乃至自由书写有自己的见地,乐在其中,也非常难得。我更倾向于后者,毕竟我没有书写的天赋,只是喜欢临摹而已,羡慕那些学有所成的人,对努力提升自己的人也是顶礼膜拜,当然,我不仅仅是“梦想家”,我也是践行者。

我喜欢书法,想练习书法不是说着玩的,是真心的。这几天看了侯吉谅著的《如何写书法:观念心法与技术工具》和《如何写书法:观念心法与技术工具》,今天再次翻开寇克让著的《书法没有秘密》,你该知道我是多么渴望在书法造诣上有所提升吧。

前几天拜访一位兄长,碰巧看到他正练习毛笔字,全神贯注的样子,还真让人羡慕。我身边有很多书法爱好者,有练狂草的,有练楷书的,还有专攻行书的,这就看个人喜好了,我更倾向行书,所以选了王羲之的《兰亭序》来临帖,目前还不入流,也不敢拿出来献丑。

《书法没有秘密》共分八章,开篇为书法正名,告诉读者这本书要阐述的内容是什么;其后是习字通规、临摹方法、碑帖流派,以及笔墨纸砚的选择要旨等,分享作为书法家由临摹走向自由书写的心得与经验,通过这些可以让后学者少走弯路;最后,以书法史家的视角钩沉书史演变,特别是关于“草书之神”张旭的定位石破天惊,堪为寇先生近年研习书法与研读文献的心血结晶。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让读者大致了解书法的由来以及创新的过程,喜欢书法的人,自然要对此有所了解。

再介绍一下作者,寇克让,书法家、书法史家。1968年9月16日出生于陕西。北京大学中文系古典文献学博士毕业,首都师范大学书法专业硕士毕业。曾先后执教广州美术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书法系,北京大学书法名家工作室导师。2012年出版《书法没有秘密》。因为前后读了两位书法家的作品,所以要对其作品做一个简单的比较。侯吉谅的作品在某网站的评分不高,缘由是很多读者对他的作品不感冒,甚至觉得作者的阐述不够精辟,还有自夸之嫌,而寇克让的作品在该网站评分却很高,读者觉得作者很真诚,也很坦率,在这本书上没少下功夫,属于良心之作。

在这个浮躁的社会,能有多少人主动宁心静气地练习书法?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知道你是否也遇到过,有些人毛笔字写得非常好,超出你的想象,你问他是怎么练成的,他竟然说是在自己人生低谷时,也就是生无可恋的时候,心突然静了下来,于是开始执笔临帖,练着练着就走火入魔了。这让我再次想起了《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我不止一次提到这个人物,钢七连解散时,该走的都走了,仅剩他一个人留守连队,他本来是这个连队最不被看好的兵,最后却成了这个连队唯一的守候者,在独自一个人坚守连队的时候,他也犹豫过,甚至想过放弃,但是他发现,自己无法说服自己,因为他确实是爱这里的。练习书法的人也是这样,最初没想太多,只想改变一下自己,哪怕是打发一下无聊的时光,可是练着练着,就发现自己已经与书法结缘了,书法已经成了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只能以“不抛弃,不放弃”的态度继续下去,并从中寻到快乐。

我非常赞同作者所说的一句话:“书法就是笔写汉字。一代有一代的书风,一代有一代的时尚。”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尽管你临摹得很像了,那也是临摹,高人一眼就能辨出真伪。每个人所写的字都带着自己的习惯和理解,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字能贴上独特的标签,让别人一看,就知道,那是你写的,而不是别人写的。

毛笔之所以神奇,除了它的形状,还因为它是软的,没有足够的技术,你是无法掌控它的,所以,但凡敢在宣纸上驾驭毛笔的人,一定是有功夫的。书法本没有秘密,更没有门槛,喜欢之人,皆可尝试,如果有人对你书写的字“指手画脚”,你不必理会,要知“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三):一张书法大观园的门票

毕加索说,如果他生在中国,他就当个书法家,不当什么画家了。

1956年,毕加索邀请张大千到巴黎一聚。他请张大千当场演示下中国的艺术,张大千用毛笔写下了自己的名字,毕加索说“我真不明白,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要到巴黎来学习艺术?”

任何学科到了最高境界,就摆脱了时间和国籍的限制。书法虽然写的是汉字,但一千多年来,被无数的精英锤炼、升华,书法早已在实用功能的基础上,变成了一种线条与空间的艺术。但这个起源于中国,连西方艺术大师都深受感动的艺术,却离我们越来越远。一则无纸化趋势越演越烈,我们连握笔都少,更不要说写毛笔字了;二则书法上手难,理论晦涩难懂,对一般人来说,繁体字、草书简直如读天书。

这本《书法没有秘密》,跟一般的书法艺术类书籍不同,它的内容就像书名一样平实直白。这本书是写给普通人看,也让普通人愿意看的书法指南。据说这本书第一次出版就被读者说过,以这么自由自白的语言来讨论意见严肃的话题不恰当。但谁规定书法这个话题就不能平易近人呢?

何况,敢用平实的语言讨论书法,作者自有他的底气。寇克让作为一名书法家,从小受书法教育浸淫,从北大博士毕业后,成为大学的书法教授,在书法史方面,也是专家。他来写书法指南,当然是举重若轻、深入浅出了。

但《书法没有秘密》又不仅是一本书法入门,也可以是你学任何知识的指南。当你学习一门技术到了较高的境界,自然就拥有了一种与众不同的洞察力,这种洞察力和思路,用来学习其他知识,一通百通。最难得的是作者很诚恳,把他的洞察毫不藏私地都写在了书里。

一、学的是书法,其实是学“学习”本身

一般入门指南都按步骤罗列写完,然后介绍介绍历史什么的。但《书法没有秘密》从内容安排上看似东一榔头西一榔头的。

比如说,作者开头就提到,简单说学书法,无非是临摹开始,临摹好了就放开了写。但《书法没有秘密》的具体章节却不是这样。他固然先开始让你临摹,但讲着讲着,就开始讲起了碑帖的流派来。说完流派,又笔锋一转,说你临摹好了就放开了写,然后讲着讲着,又变成了怎么选老师选朋友,说说器具,又开始讲历史。这思路简直就像作者寇克让擅长的草书一样,不羁而洒脱。

但也像草书一样,实际上,这本书内容正是沿着真正学书法的思路来走的,一步步自有章法。说了临摹后,之所以要介绍碑帖,因为你临摹需要眼高于手,要有鉴赏力、有目标、方向,才能越练越好。

当你练好临摹以后,要开始创出自己的风格了,这个时候就更要提高眼光,不仅是选目标的眼光,也有选学习环境的眼光,毕竟学习的良师益友是你汲取营养的重要来源。很多人学东西到了这一步,环境没选好,学着学着,就摸到天花板了。

然后才开始介绍写字的器具,因为器具只是锦上添花的事情。书的最后,以各个人物为主题,介绍了书法的流变,这一部分是为了让学习者继续“眼高于手”,一步步提高,这就是最后的功课。

最重要的是,其实学了这套理论,等于学到了一套方法论。这套理念同样可以运用于任何学科。任何学习必然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时要对学习内容有整体的视野,选择一个主要方向集中练习。学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开始尝试发展自己的风格。学习的过程中,好高骛远不可取,但起码要有对最顶级部分的审美,才能真正提高。

二、学的是书法,其实是生活方式

看《书法没有秘密》,其实不一定是要学书法,也可以当成一本生活方式书来看。

寇克让自小沉迷书法,所以他的字里行间,都浸满了他对书法的热忱和欣赏。读此书如同品佳茗,只觉唇齿留香,墨香萦绕。

比如说到写字的器具时,有一节是介绍墨汁的。现代工业技术发达,已经能生产很好的墨汁,但作者还是主张学到一定程度,尽可能自己研墨。他没有很多传统文化人的偏玄学作风,用静心凝神之类的说法,而是直截了当地说“古代人没有因为研墨耽误他们成为书法家、大书法家,我们着什么急!”

就是,着什么急,一边研墨一边读帖,仿佛少了这几分钟是让你做不了王羲之的真正原因似的。

生活也是一样,其实着什么急呢!踏踏实实研墨吧,只因为“真正写过研墨的人,一般不愿意写墨汁,就像抽过好烟的人不愿意抽次的烟一样。”

三、学的是书法,其实学的是对艺术生命的哲思

寇克让在《书法没有秘密》里,提出了书法的两段论:古典期和变异期。

古典期是唐以前,这段时期,“书法不断产生新的字体,每一种新字体的成熟,都会产生一种新的书风”,书法艺术就在每一种书风发展中一次次登峰造极,不断有新的艺术成就。

变异期则是唐代以后了,此后各种字体都成熟了,没有新的社会需求要产生新的字体,人们只能不断地解读古典,“继承、改良、反叛”都是一种解读。可惜每一次解读古典,都没有达到古典期的那种艺术高度。

所以书法这种艺术,最本质的生命力来自于社会需求召唤下,新的字体的诞生,书法与社会环境紧密结合,又超脱于社会需求,在不断探索中屡创辉煌。变异期后的书法研究,虽然细致、精美,但毕竟失去了那股最耀目的光华。

书法如此,其实很多事物也是如此。这种另类的大历史解读方式,让人视野不知不觉放宽,按这个思路,看历史上的其他事物发展,也是一种有趣的体验。

《书法没有秘密》,一直在门外,确实觉得书法有无数的秘密,艰涩难懂。但有寇克让的这本入门书,就像一位大大咧咧的良师益友,带你推开这个大观园的大门,后面的精彩纷呈,就靠自己寻找了。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四):书法没有秘密,但是书法有历史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对于书法我都抱着一种敬而远之的态度。

“敬”,是因为它是我国独有的一门传承数千年的艺术,甚至比绘画更为古老。而且,据说学习书法可以修身养性,作用颇类似于参禅打坐,乃至于练气功。总之,既格调高雅,又有实在用处,焉能不敬?

至于“远之”,其实不是我想要“远之”,而是它离我实在太远。

我是山西人,山西历史上最出名的书法家似乎是傅山,也就是傅青主。如果你没接触过书法,又对中医不大了解的话,可以读一读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在那本小说里,他是七剑之一的莫问剑,无极派大宗师,现在大家耳熟能详的年羹尧,也不过是他的曾徒孙而已。总之,不管是在历史上,还是在文学世界里,他都是一个很传奇的人物。而在太原的晋祠,有他的纪念馆,陈列着他的书法作品。我曾很认真地去看了,说实话,他的大部分书法作品,不管怎么看,也看不出好看来。不过,我知道,这不是傅山的字不好,而是我对于书法的欣赏水平,远远达不到傅山的境界。而且,整个有清一代,乃至于现在,这种我看不出哪儿好看的字,也似乎一直是书法的主流。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买了白谦慎的那本《傅山的世界:十七世纪中国书法的嬗变》,认真地看了开头几页之后一放下,就再也没拿起来过……书是好书,豆瓣上的评分很高,是我的水平的确太低了。

所以,对于书法,不是我“远之”,我尽力想走近它,而是它实在离我太远。

然而,作为一个中国人,想要完全与书法绝缘,似乎又是件不可能的事。比如在我的日常工作中,时时需要用笔写些字,有人看了,尤其是长辈看了,总要批评一句:你的字该练了啊!而爱人则不知道是发什么疯,忽然间觉得篆刻这门手艺不错,便嚷嚷着买字帖买钢笔,要练字。我也不便落后,于是下定了决心,将练字列入了自己的每日功课,并美其名曰:研习硬笔书法艺术。

先是买了硬笔书法字帖描红,后来上知乎,看了诸多前辈的教诲,才知道描红是写不好字的,练字的法门是临摹。而临摹,不能临今人,要临古人,即所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于是,我便去临古人,从王羲之的《乐毅论》开始,用钢笔临写古人的小楷。当然,这不是件容易的事,尤其是在没有老师指导的情况下,不但常常遇到很多问题,而且,也不知道自己临得对不对。于是,我就开始不断地买书、读书,想找到一把能帮我打开书法之门的钥匙。读来读去,发现了一本叫作《书法没有秘密》的书。

对我来说,书法的每一笔每一画中,都隐藏着大大小小、千奇百怪的秘密,而这个名字叫作寇克让的作者,怎么能说“书法没有秘密”呢?带着几分想要揭穿标题党的不以为然,以及几分想要看看作者如何自圆其说的好奇,我翻开了这本《书法没有秘密》。

和我的期待有所不同,这不是一本答疑解惑的书,里面没有一条一条的解析与论述,告诉读者研习书法中的种种秘辛,诸如某碑某帖的难点要点、某笔某画的书写诀窍,甚或某些大师的运笔秘诀,这本书里,很少有这些拿来即用的实用内容。事实上,它自始至终所关注的,是书法的历史。这一点,不但体现在书的一大半篇幅都被《碑帖及流派》和《求古寻论》这两大章所霸占,更体现在内含于其他章节的叙述逻辑中。譬如,在开宗明义的第一章《名正则言顺》中,便透过对于书法的定义,上溯从甲骨文而始的书法源头,下涉清初的傅山对于书法“四宁四毋”的主张,将中国书法的数千年历史做了一次简短的梳理。

为什么一本名字叫作《书法没有秘密》的书,要花那么多的篇幅讲书法史呢?我最初的心里,既有着小小的疑惑,又有着大大的不满。疑惑大家可以理解,而不满,则是因为我已经在此之前读过一本印刷得很漂亮的“极简”的书法史,薄薄的一册,有很多插图,在乘坐地铁回家的一路上便读完了,而读完不久,便想不大起来书里都讲了些什么了,只记得书做得很典雅,很漂亮。假如书法的秘密就在书法的历史之中的话,我为什么没发觉?

尽管我对《书法的秘密》不以为然,但作者的文字却很接地气,虽然书里面地会不时地引用几句古文,但看不懂也并不碍事,所以,从翻开第一页起,我就不知不觉地跟随着作者的思路读了下去,读着读着,我意识到,只有有着丰富细节的历史,才是对读者而言具有价值的历史。作为一名硬笔书法的爱好者,小楷是我要研习的重点。其实,这本书几乎没怎么谈到小楷,而别说有什么关于小楷的技法了。但是,在读了书中关于楷书的两大流派、楷书的鼻祖钟繇,以及初唐四家的章节后,我忽然发现,自己手边常备的那些小楷字帖,看起来有点不一样了。

不一样在哪儿呢?在之前,我阅读,乃至于临摹这些字帖的时候,看到的是一个个的字,不同的碑帖,不同的风格,有的临摹起来很容易,有的则很难。在之后呢,除了不同的风格之外,我还看到了进化。从钟繇的《宣示表》,到王羲之的《乐毅论》,再到欧阳询的《心经》、钟绍京的《灵飞经》,终至于赵孟頫的《汲黯传》,等等,组成了一座步步升高的山峰。我忽然之间明白了,为什么《灵飞经》对我来说那么吃力,而《乐毅论》却容易得多;也在那一刹那懂得了,什么是书法中所讲的拙朴、险劲,和妍媚。再去下手临写的时候,因为对于字的形成有了认识,所以,对于字的记忆便增强了不少,不再是看一笔临一笔了。

这也是件很奇怪的事情,这本书明明没有教我什么,却在知不知觉之中提高了我的的读帖能力。难道,书法的诀窍,真的就在它的历史之中?

作为一名非常业余的书法爱好者,对于《书法没有秘密》这本书的内容,我其实是没有什么评判的能力的,对于作者在书中提出的种种观点是否确当,我也无从得知。而且,让我特别的遗憾的是,这本书虽然花了大部分的篇幅来讲书法史,却偏偏少了“清代”一章,翻来翻去,似乎仅提了这么一句:

“清代人鼓吹魏碑,但研究、摹习远未穷尽。清人在魏碑范围之内,不能找到艺术的终极目标,遂走向碑帖融合,而清代本身并未能贡献出一位真正融合的大家,凡此皆为半途而废的迹象。”

所以,傅山的书法到底是怎么回事,我还是一头的问号。因此,读了这本书,我觉得我距离书法又近了一步,然而,有时候去看书法展,还是觉得很远,很远。

我想,当我闲暇的时候,我应当去找一本大部头的中国书法史,尤其是清代书法史来读一读,或许能解开我目前的疑惑,并更进一步拉近我与书法的距离。

《书法没有秘密》读后感(五):《书法没有秘密》:让被忽视的常识和知识闪闪发亮

敢于说书法没有秘密的,只有寇克让这样的书法家了。一本《书法没有秘密》读到半途,特意找到《法相:寇克让书法选》对读,“书法选”里多为草书作品,对我这样一不临帖就会不由自主滑回自己练习之前写熟了的点横撇捺,是没有资格评说寇克让老师作品的是非曲折的,但是,用作封面的“法相”尺幅,却让我看得流连忘返。虽只两个字,寇老师的处理是“法”大、“相”小,布局得特别舒服。细读以后,我慢慢悟到,如此安放“法相”二字,是寇老师深思熟虑的结果,墨浓墨淡、粗笔细笔、枯笔飞白等草书的技艺被寇克让老师用得游刃有余,而技术,又全心全意为“法相”的内涵服务,表情达意之下,让读者体会着作品的美感后,会去思考:法相,意在何处?这,大概是书法作品的最高境界吧。

要在写书法的时候能做到心无挂碍地游刃有余,必须要有扎实的基本功作保障。如此一想,《书法没有秘密》里,还真没有什么秘而不宣的密招,只是,我们这些练习者总是受不了一笔一画慢慢修炼的寂寞,总是希望有那么一天自己的水平能够突飞猛进——如果实在要说有的话,《书法没有秘密》的秘密,就是告诉我们,习字的通规一小步都不容快速跨越。

对我而言,启发最大的,是《书法没有秘密》的第三章“临摹方法”所详说的注意事项。

稍懂书法的人都知道,书法练习一般是在描红以后用米字格临帖,至于选择什么样的帖来临,很多书法老师都会告诉我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最适合自己的。就是因为老师的这一点拨,多年来我始终抱着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不放,并执迷不悟地觉得,欧阳询、柳公权、褚遂良、颜真卿四大书法家,选择谁都是不错的。《书法不是秘密》的第101页有这样的阐述:“颜、柳、欧、赵不是按时间先后排列,也不是按水平高低排列,而是按照馆阁体的要求长期探索形成的习字规程。第一颜真卿,因为颜体宽博开阔,写颜体就是练习占格子,要撑得开,占得满。但容易留下松的毛病。柳公权的字收得很紧,所以紧随颜真卿之后,作为对第一阶段的矫正。柳字太斜,再用外观平稳、间架结构无懈可击的欧阳询体矫正。至此,占格、变化、平稳都有了,最后用赵孟頫楷书润色,加快书写速度,这是利用了赵体字有行书笔意的特点”,我就是将《书法没有秘密》读到这里的时候去找了作者寇克让的书法选《法相——寇克让书法选》来对读的。

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等四大书法名家的字帖是我们开始练习书法的时候就开始临摹的,又有谁能够像寇克让那样“无所顾忌”地在书里告诉我们如何在临摹四大名家的过程中不断进阶的?只有《书法没有秘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本对书法练习者来说诚意十足的书,而这样胸襟的书法家,他的作品也值得我们像默读名帖那样反复阅读。读久了,不禁想到,寇克让老师所论及的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頫书法成就的辩证关系,不也是读书写字的通则吗?比如,了解明朝历史,很多人直接就选择了《明朝那些事》,不就好比学书法临帖直接就从赵孟頫开始了呢?虽然当年明月的才华是一部原本可能枯燥乏味的明史显得摇曳生姿、可感可触,阅读者因为没有《中国通史》或者二十四史中《明史》的基础,会否被《明朝那些事》带着飞离了地面偏出了明史正确的轨迹,结果是花了阅读7本书的时间装了一肚子的明史戏说?

《书法没有秘密》的第四章《碑帖与流派》可谓让我醍醐灌顶了,于是,余下的半本,我读得格外用心,像第七章《器用》所呈现的,是以往我读过的书法著作中必备的内容,要是没有第四章给我的当头一棒,这一章我也许就会一跃而过。认真读过之后,不禁感叹,幸亏第四章的出色让我没有愚蠢地放弃第七章,以致改变了以往我对书法练习中所用器物的错误认识,亦即只要条件许可使用最好的笔墨纸砚,总是不错的。

说实话,条件始终没有允许我在练习书法时为自己选用最好的笔墨纸砚,可是,为省钱计总用废报纸来做每天的功课倒是有的,还自以为很得计,觉得等到自己在报纸上练得拿起毛笔来能够酣畅淋漓地用书法抒发胸臆后,再移到宣纸上书写,一定会笔走龙蛇的。然而,事实无情地打击了我,数次“移步”到宣纸,墨迹总是寒碜到自己都不忍卒看!

寇克让在讲过武陵王萧晔小时候穷得没有纸笔,只能用手在空中比画,或者用指画掌练字,最终能够擅长篆书的故事后,强调:“这些故事确有教育意义,但不必因此得出不用纸笔也能把字练好的极端结论,一切问题最终都得落到纸上”,又一次让我豁然开朗,至于“用宣纸是穿轱辘鞋上水泥地,(在废纸上写字)这是穿冰刀上真冰”的比喻,更是让我汗颜得冒了一头冷汗:我哪有寇克让老师的本事?居然敢学他“穿冰刀上真冰”用废纸练字!《书法没有秘密》还没有读完,我就果断订购了一大包宣纸——在买普通标准的宣纸练习书法于我已不是大问题的时候,我还是先学着“穿轱辘鞋早水泥地上”溜冰吧。

依我看,《书法没有秘密》讲完第七章《器用》后,完全可以画上一个漂亮的句号了,寇克让老师为什么还要补缀一章《求古寻论》?“名垂青史第一人——草圣张芝”、“炒作的力量蔡邕”、“《层累地造成》——楷书鼻祖钟繇”、“名人书法——陆机、谢灵运”……总共9小节组合而成的第九章,分明是一部简约的中国书法史嘛,一本教导读者如何练习书法才是正道的书,何以要用全书章节中最大的篇幅补缀简约中国书法史?然而,一小节一小节地读下来,我们就能体会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上升到理论高度的中国书法史,对书法爱好者来说也许读起来会觉得艰涩;当寇克让老师用一个个实有出处的故事连缀起来的一部简要中国书法史,不仅帮助我们在趣味盎然中大致理顺了中国书法的发展史,更让明白,光有传说中笔冢,是成就不了王献之的。《求古寻论》的第6节“‘天假神凭,造化莫竟’——王献之”,讲了这样一个故事:“王献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他不但书法和王羲之并称二王,也雅善丹青,同音乐……王献之去世后,王徽之取来献之的琴,直接坐在灵床上弹琴,但琴老是调不好,徽之感叹说,呜呼子敬,人琴俱亡”故事固然渲染了王家的兄弟情深,更是告诉我们,一个杰出的书法家,一定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王献之的多才多艺,难道我们不知道吗?我们都知道,这也是寇克让老师为自己的著作起名“书法没有秘密”的原因吧?中国书法史上能启迪我们的那些故事,与书法相关的那些常识、那些知识,我们也不是不知道,只是,熟视无睹以后我们已经感知不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寇克让老师所做的,就是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让那些中国书法艺术的精妙之处闪闪发亮。这些闪亮处,为热爱中国书法的练习者和欣赏者,指点了迷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