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读后感100字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读后感100字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是一本由林曦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读后感(一):普通人该如何开始并坚持一个爱好?

这本书最打动我的地方在于,它不是从一个书法家的成长经历来谈书法这门艺术,而是呈现出许多普通人是如何在忙碌的生活间隙接触、开始并坚持学习书法这项爱好的。他们有的是科研工作者,有的是设计师,有的是编辑等等,在职场和家庭中,他们不得不扮演各种各样的角色,但在卸去这些社会面具之后,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面向——书法爱好者。出差时的深夜酒店,练完瑜伽的清晨,旅行时的邮轮上,只要铺开纸笔,就是一方净土。其实时间并不是最大的敌人,只要愿意,随时可以开始。

也许在开始时谁也没期望过书法能给自己带来什么,但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好像渐渐感受到自己身心的变化,开始学会用审美的心态去看待生活,有意识地去照顾好自己,享受专注所带来的满足感。很多事都是这样,站在起点时懵懵懂懂,在坚持中意义才慢慢显现。人们放弃一些休息和玩乐的时间去培养爱好,然后这些爱好所提供的正反馈,又反过来滋养了乏味的生活。付出的东西,往往会在不经意间获得回报,前提是要有开始的勇气和坚持的耐心。

读完这本书,我重新思考了自己在工作之外还想实现的目标,只要方向正确,每天都在路上,就会发觉它们其实也并不遥远。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读后感(二):乘舟渡川

这本书的书名起得很好,书法,生活,相伴,点出了书法在现代社会的一个重要功用——它是生活里一个很好的陪伴,是心灵上长久的慰藉。

书法在古代是一种日常,提笔写字,处处皆书法,它的实用性非常强,每个人都要写,看似平淡。饶是如此,古人对书法的精进追求从未止息,对书法的“抬举”到了很极致的地步,其中灌注了人格、美学、情怀。而书法在现代的功用是有点特殊的。这是一个差一点就提笔忘字的时代,许多人就算拿起圆珠笔也不知道下一笔要写什么,更何况毛笔书写。书法蜕变为纯艺术了吗?

本书的主编林曦说,“学习写字,并不是为了成为把字写得比别人好的人。”我们重新捡拾起书法,完全是一种心灵需求和美学需求,我们需要一条船,可以乘舟渡川,重新贴近古人的心灵,去临摹他们的笔法和美学价值,去触摸他们的精神与喜乐哀痛……乘着这条船,我们可以在碎片化的焦灼中停驻片刻,安静下来,笨拙地找寻一股心流,和自己待在一起,和古人待在一起,和自己的真心同在,这样与书法相伴的时刻,天地俱静,我们需要这一刻的奢侈,而技法的练习,正可以成为我们长进的切口,让扎扎实实的书写成为生活里的光。

拿起笔,与书法相伴,“那些曾让前人们快乐和宽慰的事也自然地持有在此时我们的手中”。

《与书法相伴的生活》读后感(三):此间有什么歇不得处

全书内容,来源于公众号上“写字的人”主题系列,每个章节有汇总点拨。——都是看过的、学过的、非常熟悉的内容。

但还是爱不释手。

装帧很舒服,插图很精致,温故而知新。

书中一位学姐说:“大约40岁以后,我就升起一个很明确的想法,我一分钟都不想浪费了。”我也一样,就是一种很珍惜的状态,珍惜自己的时间、爱惜自己的身体、珍重自己的感受、养护自己的心灵。

近来秋高气爽,遇到好天气,会利用午休的时间骑单车去上博。11:20出发,11:40开始看,12:20结束,一共可以看40分钟,回来还可以有20分钟在食堂吃午饭,愉快而满足。

常年书画馆里明四家的画排成一排,文征明最长寿,活了89,唐伯虎最早逝,53就打道回府。不知道我的寿数是多少呢。想起书里说的,“人是会死的,如果总是能想起这件事,我们大概会对时间更斤斤计较一点吧。”于是,会自觉减少闲聊、自觉少刷短视频或公众号,自觉去行动,而不是陷在情绪中无谓消耗。于是,会自觉早睡觉、自觉每工作一个小时就起身倒个水、洗个手,稍息下,不要累着,会自觉打太极,学习厚朴中医、刮痧和艾灸。

写字,林曦会花大力气教大家“一平方毫米一平方毫米”地来做功夫。我发现要做好一件事,都需要这样的过程。比如打太极,就是一个动作一个动作地纠正;比如工作,就是每一个步骤、每一个环节做到位。

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不会懈怠,而是生出耐心,细致地下功夫;明白了这个道理,就会更从容,手忙心闲,累了就歇息,放一放,磨刀不误砍柴工,细水更长流。

随时歇息,随时出发,随时欢喜赞叹。

以下是小抄。

1. 无论是什么事,如果有幸找到了好的方法和方向,以及老师和同好,那么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剩下的交给时间。我不知道最后它会开出什么花,结出什么果来,但在那个过程中,我用心在做,就已经得到和享受了。

2. 意大利作家伊塔洛卡尔维诺文集《巴黎隐士》中说,我对任何唾手可得、快速、出于本能、即兴、含混的事物都没有信心。我相信缓慢、平和、细水长流的力量,踏实、冷静。我不相信缺乏自律精神、不自我建设、不努力就可以得到个人或集体的解放。

3. 有一个我逢人就说的变化,就是专注力提高了。这真的是好神奇的一件事情,就是脱开写字,去做任何事情都会变得容易一些。

4. 老师在第一节课上就提出的那个问题,我们学写字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得自在啊。

5. 曾国藩:在家无事,每日可仍临帖100字,将浮躁处大加收敛。心以收敛而细,气以收敛而静。于字也有益,于身于家皆有益。

6. 如果下周也没有完成,也再见,我不会再把它叠加起来攻击自己,而是现在就做现在的事。我要允许自己的不好,而不是把自己放在一种不如实的期待中。

7. 控制情绪的三个法宝。一是人是会死的。二是永远不要去改变别人。第三,人都是在变化中的,自己也不要一直停留在一个地方处理情绪,按照正确的方法去做起来,用行动解决问题,这方法屡试不爽。

8. 《反脆弱》:验证你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请记住,如果不觉得饥饿,山珍海味也会味同嚼蜡,如果没有辛勤付出,得到的结果将毫无意义。同样的,没有经历过伤痛,便不懂得欢乐,没有经历过磨难,信念就不会坚固。被剥夺了个人风险,合乎道德的生活自然也没有意义。

9. 东汉蔡邕《笔论》: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适,言不出口,气不盈息,沉密神采,如对至尊,则无不善矣。

10. 王羲之在1000层,我们可能只在33层,但看到了那个方向。那个1000层是理想,好比一块石头那么厚,而现实的我只是一张纸那么薄。不要着急,慢慢积累,由一张纸而一本书,由书而词典,由词典而辞海,最终与石头相当。

11. 如果你足够诚心地做着眼下的事情,一些想象不到的生长会自己发生。

12. 清人朱锡绶说,习静觉日长,逐忙觉日短,读书觉日可惜。

13. 不重要但紧急的事,处理原则:一,不要过于关注这些事情,为他们设置清单,可以定时集中处理,或是分散到更为零散的时间中。二,授权让别人去做,总而言之,把这些时间省下来,给前两件事。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要保持警惕,不要让它们成为你时间的杀手。

14. 写字的时候,人是和自己在一起的,这件事情不为了挣钱,也没有外在的目标,一切都只在书写的那一刻中,心手纸笔通通待在一起,有一种众神归位的感觉。

15. 你做的那件事情不是最重要的,你做事情的方法,或者说那个状态,那个姿势才是最重要的。生活也像跳舞一样,为的不是那个endingpose,而是每一刻都应该是用心的,美就在那个flow里面。写字也是一样,专注在一笔一划间的每一个此刻,获得的是一种流动中的美。

16. 明人洪应明《菜根谭》:鸟语虫声,总是传心之诀。花英草色,无非见道之文。学者要天机清澈,胸次玲珑,触物皆有会心处。

17. 由此,在这一段生命里丰富着,拥有着破壁和通明的快乐,为自己扩容,以及在不经意时被震颤和感动。

18. 林曦老师说,我们对死亡的恐惧,对无常的认识一直都在,只是在接近的那一刻才会特别清晰。所以要试着去假想和感受,在那一刻你有没有遗憾和后悔,以及感受这些遗憾和后悔在当下的意义和可能。她说,活着是有意义和目标的,去尽心努力地实现,并且要相信自己福德具足,只要走在这条路上,就没那么容易“挂掉”。

19. 有行动,无情绪。有了事就去做,做完之后回来再复盘。

20. 《楞严经》里有一句话:虽有多闻,若不修行,与不闻等。如人说食,终不能饱。

21. 遇到事情的时候,我会提醒一下自己,现在老天爷派给你的是这一件事,就专注投入去做就好了。

22. 姜夔:“余尝历观古之名书,无不点画振动,如见其挥运之时”。觉得自己很幸运,虽然人活着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但经由书写,在漫漫的时空里,这一次也算和颜真卿打过照面了。

23. 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情绪的涌动带来消耗和涣散,而力所能及的行动则最节约,精神也最容易有所达成。

24. 她一直觉得,身外之物不长久,真正长久的是自己的内心。人要向内求,养心修身,学问和经历慢慢在内心沉淀,才能形成一个完整的自我。有了自我,才能抵抗外界的风雨。

张大千:吾人每见佳画,常于细勾之后,发现自己未到之处。或在观赏古人画时,目为平凡之作,勾后始悟其精妙者,是不可不知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