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的读后感大全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的读后感大全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是一本由M.斯科特·派克著作,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读后感(一):《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这本书是《少有人走的路》系列第4本 《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 一如既往的是他的翻译和书籍装帧都比较好。尤其是翻译,(前面几本我没有谈到)在翻译翻译方面的确做的很好,再者就是它的装帧留下有做笔记和思考的空间。 这两个特点是这套书籍统一的特点。 如果说第一部《心智成熟的旅程》是这套书问鼎之作的话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读后感(二):荐书:一本非常适合青年的书

生活是一个熔炉,我们在其中历经磨砺,接受改变,锻造灵魂,如果我们固执己见,盲目维护个人的自尊和虚假的正义感,精神成长的步伐并未停滞,正如奥登所说: 我们宁愿被毁 也不愿意改变 宁愿死于自己的恐惧之中 也不愿爬上当下的十字架 让自己的幻影失去。 在忙忙碌碌中,偶有回忆起从前发生的各种各样的事情,却再也没有当时的情绪。 很多事情,多年以前很伤心,或是很愤怒,或是很羞涩…… 今日脑海重新回忆,却显得云淡风轻,甚至回摇头暗笑自己从前的幼稚无知。 然读了M.斯科特.派克著的(少有人走的路)这本书,我突然很感谢自己,感谢自己懂事了,成长了。 如果说,懒惰是人类的原罪,那改变则是人类的原恩。 要生存,就要改变,要改变,就要成长,要成长,就要不断的突破自我,在焦虑中改变和成长,正是(少有人走的路)~在焦虑的时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这本书的主题,唯有改变和成长,才能带来超越。 感谢生活让我遇到了这本书。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读后感(三):80,90后晚婚晚育,少生优生背后精神成长的因素

农业社会时期的婚姻观念的精神所庇佑的是作为大家族(而非小家庭)的人,而不是作为个体的自由的发展着的人。伴随着“年”的一整套仪式和行为,其实都可以看作是人们创造出来的一种大型心理治疗方式,但这种方式在今天已经无可逆转地黯淡了、衰退了。人的精神的成长是一个不可逆的过程,而“婚姻”所蕴含和承认的人的精神形态太有限了,太贫乏了。当人们碰到一起越来越感到尴尬,越来越没话说,越来越想低头看手机,而抢红包、收压岁钱倒成了唯一能够促进交流的活动时,就说明“婚姻”的精神已经无可避免地丧失了吸引力了。随着物质和精神生活的丰富,人们越来越不可能再回到那种都喜欢吃同一种食物,喜欢听同一首歌,看同一种节目的日子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兴趣、爱好、思想等)的分化越来越深,达成共情和同心的难度越来越高,互相触犯到对方隐私和心理疆界的可能性越来越大,家族不再是人的心灵归宿和港湾,反而常常给人带来压力和束缚。一个人也许能够在短时间里通过融化个人的疆界进入到群体之中,从而享受到某种融合的幸福的感觉,然而当这种仪式和场景退去,个人发现自己仍然是孤身一人,且并没有和他人自由地交流、自由地构建群体的能力时,个体只会感到更深的伤感与难过。“婚姻”如同一个年迈的母亲,她的乳房日益干瘪,已经不再能喂养她的孩子,不能再让人们放心依靠,反而经常需要人们的照料。 最后多说一句,很多人会有这样一种认识,即认为自由的、独立的人就是不需要社会和群体、不需要人际关系的人,但这是一个误解。人的独立性和社会性是成正比的,自由的人就是原则上能够和任何人构建人际关系的人,而不因对方的外在身份就直接判定对方“不可接触”,不认为自己天然地属于某个具体的群体,也正因为如此,自由的人能够从人际关系中获得对自己个性的最大的承认。因此自由状态并不等于不要群体,而是能够自主地寻找群体、构建群体并在群体中仍然不丧失自身的状态。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读后感(四):少有人走的路4:听爷爷讲故事

看的是《少1-4》合集,4比2,3好一些。

整体看下来派克斯科特的这几本都很一般,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少1》的出版太早了,在当时几乎没什么能打的,才积累起了一些名气。

说说缺点,整套书的观感是宽泛而没有体系,例证多又没说服力,论证少也不深入,车轱辘话来回说,翻来覆去还是炒圣经,弗洛伊德和荣格的冷饭。

当然,没有一本书会差到一点值得吸收的地方都没有,这本也是。写书水平一般,不过我相信作者专业技能水平还是过硬的。就像是爷爷给你讲故事,虽然你没怎么用心听,但耳濡目染也能记住几句教诲:

1,亲密关系中不要自恋。己所欲施与人不一定全是对的,尊重差异,接纳和满足对方。

2,学会自爱,珍视自己。犯了错不意味着你没有价值,反而会让你更具人性,人生而不完美,接纳自己。

3,你永远拥有选择权,你可以选择快乐,自由,你可以选择学习,你也可以选择说不。

4, 警惕自己牺牲者,讨好者的心态。想一想,你是不是过于主动去付出,去拯救别人了。

5,面对现实,承认缺点,学习新东西是痛苦的,但要成长你就得勇于承担一些痛苦。

6,宽恕别人受益的是自己。

7,不要承担一切责任,那是上帝的工作。

8,人生的价值不是靠金钱来体现的。金钱只是手段,自我完善才是目的。人生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了人生的不安全感。

9,自我觉察的训练非常重要。放下自我,追求超我。

《少有人走的路4:在焦虑的年代获得精神的成长》读后感(五):碎片

1、成年之后的主动学习才具有终极的重要性;

2、将生活体验上升为生命体验;

3、“如果一个人看待事情的方式发生了变化,那么他的生活也会随之出现转机,而思考方式的完善往往会带来人生的突破和飞跃。”;

4、“你想什么你就是什么,你是你思考的结果。你存在于你思考最多的地方。”;

5、“倾听最忌讳的是分心。一边听着对方说话,一边看手机,或者干别的事情,常常会激怒对方。”;

6、“沉思和冥想是深入心灵的桥梁,能够挖掘事物的根本,直抵内心的深处,探讨和解决生命中最重要的问题。”;

7、效率的提高,不是来自于我们动作的速度,而是思考的深度;

8、每天至少花两个小时,什么都不做,把问题想透彻。弄明白事情的轻重缓急,做事就能变得更有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冥想;

9、把事情想得复杂,是大脑效率跟不上,不能发现问题底层的关联。此时想出的解决方法无非就是各种想法的堆叠,每天让大脑完全放松休息一段时间才能进行更好的思考;

10、“草率与简洁并不是一回事情,草率是头脑追求肤浅的答案,而简洁是在深入思考的基础上,再区分了事情的轻重缓急之后,直奔主题。不简单的人往往做事都很简约,而草率思考的人做起事情来却常常很忙乱,很复杂。”;

11、“我们相当有礼貌,但是没有智慧,因为总是存着自恋的假设:其他人都像我们一样,否则就是有问题。”;

12、“有些人到了中年时,才发现自己长期从事的职业并不是真正热爱的,而另一些人则花费数年甚至一辈子来逃避他们真正的天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