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量子之夜》读后感精选

《量子之夜》读后感精选

《量子之夜》是一本由[加拿大] 罗伯特·索耶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4.00元,页数:201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量子之夜》读后感(一):社会学科幻?

对大脑生物学功能上的量子化设定,可说是比较近似于哲学上的唯理论,也就是“想当然”。对人类记忆并非是一个经历即存储,其后只要技术手段允许即可“立等可取”的素材仓库,而是每一回忆都是意志驱动下生成的新表象,即是大脑的提示性模拟再现,这方面索耶依想象构思出的准则似乎仍不及三百年前的康德与叔本华。不过书中相对细致的生活流描写,较之国内科幻确实可算作一大优点。结尾处众人道德人格的剧烈交替轮回,实在有一种情景喜剧般的荒诞不经感。另外这个颠倒颠式的故事结局也让人不能不疑心作者是否借鉴了弗诺文奇《深渊上的火》的三界大调整。

《量子之夜》读后感(二):心理学

作者假设心理学家为一个杀人犯辩护开始,问了一个问题:坏人犯罪该如何惩罚?

美国有一个监狱,犯法的人前额叶都不能控制情感?

那么这些人进监狱是不是不受自己控制的?

近年来我看新闻也会问自己这样的问题:美国杀中国留学生是精神病?加拿大杀中国留学生是环境没得选?

一个心理学学生眼中的量子之夜

功利主义的论调是否能作为判刑标准?

索耶用量子力学的意识研究成果解释精神病,当微管里的电子处于交缠状态时候,

技术:使用经头颅聚焦超声用于日常说悄悄话。把记忆索引消除,但记忆本身依然存在。两束交叉激光束出发动作电位来刺激杏仁核(恐惧),一种和催眠一样效果的设备,

他的逻辑推断是这样:大脑中的意识是储存在神经微管里的量子纠缠,当两个量子不再处于纠缠时候,就是退相干。意识就是产生在在纠缠状态消失的时候。因为人活着的时候神经微管里面量子是一直处于纠缠状态,所以你不是植物人。因为微管蛋白大分子有三个恐水囊(什么东西我不懂),中间推论看不懂,到最后只剩三种可能的量子纠缠形式,这三种形式刚好对应地球上的三类人的人口比例:受斯金纳行为主义支配的人(哲学僵尸不会当领导,只服从权威),有自由意志能正常反思的正常人,精神病患。最后发明了一个量子调音叉,可以随意调整人的意识状态。最后很容易得出推论,既然每个人的大脑里面都有量子纠缠,那么全人类的大脑都可能通过量子纠缠联系在一起。最后主角试图整体grade整体人类的意识状态。

结果就是,在政治运动中发现很多人

索耶在书中说精神状态不会遗传,就我所知,精神分裂的遗传现象也不少,这点我不同意。

在主角失忆期间还探讨了记忆的原理,还有认知心理学的前沿成果,

《量子之夜》读后感(三):喜欢科幻的你,不可错过的一本书

兴冲冲赶去参加豆瓣的星期天读书会,好不容易赶到,晚了一刻钟。心里暗自庆幸,只晚了一小会儿,不打紧,要不是出门了忘了带书,就能够准时到场了。

电梯上到四楼,就听到电影已经开播,黑白片,讲着上海普通话。报告厅的门开着,一面是屏幕,一面是黑压压坐满人的观众席。门口的大爷可能嫌我挡了他的光,不耐烦地催促我进去,说后面空位多的很。我站在门口往里面张望了许久,没有找到一个空位。倒是发现在座的老年人偏多。

我也不好意思站在门口看,当然,想看也看不清,有一盆两米高的绿植挡住了屏幕。

站了一会,我还是决定离开了。虽然,本场播放的是老舍同名作品《不成问题的问题》,文章我看过,对电影也挺感兴趣,但总不能就这么傻站着听一场电影吧。

带着莫名的惆怅离开了报告厅,想想还是不甘心就这么灰溜溜地回家。正好在图书馆,那么就去借本书看看吧。

皮靴踩在木地板上,发出清脆地响声,在安静地图书馆中,显得特别刺耳。我只能踮着脚尖,顺手拿了一本,在阅览室一角找了处椅子,开始阅读。

与我结缘的是《量子之夜》,看起来像科普,实际上是科幻,作者是加拿大科幻教父——全球仅有的三位同时获得三大科学虚构类小说:雨果奖、星云奖、约翰 W.坎贝尔纪念奖之一的罗伯特 J.索耶。

索耶很有名,但我是第一次听说,我不看科幻小说久已。回想这么多年不读书的日子,我记不起自己都做了什么,仿佛失忆了一般。

听一场讲座的三个小时,我读完了《量子之夜》,整个脑子还是糊的,有一种莫名地震撼,莫名的冲动,想把自己从小说中看到的,说给什么人听。

心理学家吉姆为虐囚案被告出庭作证,想证明他是精神异常,可以免于死刑。但在庭审中,他发现自己失去了六个月的记忆。这时候,他失联20年的前女友——量子物理学家,找到了他。在找回记忆的过程中,他发现了种种可怕的事件,并且他们发现了人类按精神状况可分为Q1哲学的僵尸,Q2精神异变,Q3正常人三种。而这三种人的占比中,Q1最多,Q2其次,Q3最少,这将导致全球人类的毁灭。于是新发现拯救了地球。

嗯嗯,我简单概括了内容,真实内容要有趣精彩得多。

索耶的小说,开始情节推进地很慢,因为要交代很多吉姆的性格和背景。比如吉姆是功利主义,他不赞成死刑,却同意堕胎合法。不赞成死刑,因此他会用自己研究的“微扫描精神分析法”证明虐囚犯是精神病;同意堕胎,所以不同意患有唐氏综合症的胎儿出生,同妻子发生争执导致离婚。

我很喜欢看书中吉姆给大一新生上心理课的片段,他总是会问出一些很难回答的问题,然后问有谁愿意回答?

比如“马路为什么被鸡横穿了”。(这恐怕是英式幽默,被动语态,因此没有主语,即没有责任人)

比如“一辆无法停下的电车,行驶到轨道分叉上,一边是5个人,一边是1个人,你往哪边开?如果这时电车的上方桥梁上有两个人,一个瘦小的你,一个大胖子,推下胖子就可以阻止电车撞人,你会推吗?”(按功利主义,追求最多幸福,电车应该开往1个人的轨道;但没有人会去推下胖子。)

比如“你会舍弃200美金的皮鞋救落水的女孩吗?或者你会捐赠200美元给非洲的饥饿儿童吗?”(如果不救落水女孩会受到谴责,但不给非洲难民捐款则不会。)

这涉及到什么是功德:就是做那些在道德上受到赞赏,但不是道德必须去做的事。

这些两难的问题,无不是为之后最大的难题选择作伏笔。

即“当牺牲自己可以拯救世界,你愿意牺牲吗?如果要牺牲的是你的亲人、你的子女,你愿意吗?”

当吉姆和她的女友凯利谈论量子纠缠时,就非常难懂了,但我们不是论文评判者,我们只需要知道结果。所以我们只需要问,那么结果是什么?结果就是当心理学和量子物理相结合,他们断定人类分成了三类:

Q1哲学的僵尸,没有意识的机器人。

Q2精神异变,有意识,但没有良知的人。

Q3正常人,就是具有意识,有良知的正常人。

比如吉姆是Q3,吉姆的姐姐,著名律师,是Q1;凯利原来是Q2,全麻手术后变成了Q3;凯利的哥哥原来是Q2,昏迷20年被凯利用量子叉激活后变成了Q3;凯利的同事维克是Q3,维克的前男友是Q1。

吉姆的教授门诺早就发现了这个秘密,为了避免人们被政客操纵,一直保守着秘密。

吉姆发现了门诺是导致他和凯利哥哥失忆昏迷的罪魁祸首,门诺也掌握着吉姆失去记忆时犯下的罪恶。教授说,囚徒困境,别背叛,否则同归于尽。

信息量很大呀,整个故事非常烧脑,一直在反转。要不是我不喜欢最后拯救人类的片段,真的就打五星了。

索耶构思的是2020年的事,小说中有我们熟悉的加拿大总理,俄罗斯普京,我差点就误以为是真实的现实了。心中一直在想,在三种精神分类中,我应该属于Q3的,因为我能意识到自己会感觉心痛、愧疚、后悔等。我也能不盲从,有自己独立的思考和见解。回家,应该测测老公是不是Q3,我可不愿和一个哲学的僵尸同床共枕。

回家路上,我一直在思考这个问题,直到一个急刹车才把我惊醒,哪有什么三分类。人类都是似是而非的,哪有那么容易归类的。我真是如戏太深,心理学上对人的性格分类是很多的,什么DISC,当年公司培训时,我们记得最深的就是C型人,有洁癖,见人就给人戴帽子,哈哈,那是儿童时期的做法。

回过神的我,才发现索耶的逻辑之严谨,想象之丰富,理论知识之丰富。不过科幻小说是基于科学的基础上的幻想,有可能会实现哦,很难说,这不会变成是真的。

《量子之夜》调侃了美国的霸权和扩张侵略,原来加拿大人最怕的就是美国的入侵呀。好想给特朗普做个十秒的眼睛微扫描,看一看他有没有精神的异常。

索耶的必读书单:《未来闪影》。

当我回到家,才发现自己的书架上有一本《平行的世界:尼安德特三部曲》,作者罗伯特 J.索耶。原来我们早就相见,只是未曾相识。

注释:

1.功利主义,即效益主义是道德哲学(伦理学)中的一个理论。提倡追求"最大幸福"(Maximum Happiness)。主要哲学家有约翰·史都华·密尔(John Stuart Mill)、杰瑞米·边沁(Jeremy Bentham)等。

2.哲学僵尸,在精神哲学和领悟力的领域中,哲学僵尸(Philosophical Zombie or P-Zombie)是一种和一般人类无法区别并且被认定为缺乏觉察经验、感受性、感觉、感质的假设性存在者。

3.囚徒困境是博弈论中非零和博弈的代表性的例子,反映个人最佳选择并非团体最佳选择。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