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锦集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锦集

《上帝的火柴3》是一本由齐宏伟著作,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页数:33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一):惊艳

火柴3 和前面的1 和 2 其实已经不同,是选了二十部世界著名童话来解读,也摘抄了不少。非常喜欢这种丝丝入扣、要言不烦的导读,读进去就觉大有嚼头,颇为惊艳。

不管怎么说,我们总是活在一种童话思路之中,但童话总是和我们似乎若即若离。也许我们不适合这样的思路,但谁说现实的就是合理的呢?合理的未必就是现实的呢?理由本身不过是一种给定而已。我们借助童话有所洞见和飞跃。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二):yani:这本书,很适合你跟孩子一起读

读《上帝的火柴1》时我还没有孩子,那时购买这本书,主要是因为它出自齐宏伟弟兄之笔,并且它的内容是在解读安徒生童话。

这两点,是我选书的基本原则,而在有孩子以后,便越发觉出这样的选书模式有许多好处。即,认准一个作家,并为了真正想知道的那件事。

认准一个作家,尤其是基督徒作家,你最好要看过他的见证,了解他与耶稣是怎样的关系。他仅仅是知道一些基督教的名词,然后就想当然的放进自己的作品,还是真的以耶稣基督在十字架上所成就的福音为信仰并写作的核心?

然后,你就可以放心大胆的读了。

因为阅读是一件很奇妙的事,在不知不觉中,写书的人便将他的思想和体验分享给了你,而当你合上书,你的心灵深处却留下了某种痕迹。慢慢的,这些痕迹会与你的生活进行各种组合,逐渐成为你的思想,甚至形成你的气质。

于是为孩子选书需要更加用心。

我们受上帝托付,要教导孩子的,不仅仅是生活的技能,更是对上帝有正确的认识。因此我认为,选对作者比选对主题更重要。

同时,一旦认准一位作者,你便可以持续的,带着信任和期待,跟着他写作的步伐读下去。因为,当你试着将阅读从“认识一种知识”的目的,改为“认识一个人”,你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你会在阅读中看到这个人的成长经历,看到他生命的起伏变化,从而观看到上帝的作为,这样,你便在阅读眼前书本的同时,看到了一本更宏大的书。

我将自己这些年的阅读经验用在引导女儿读书这件事上,从绘本开始,带她以认识这个人物为目的来读。

因此也向大家推荐齐宏伟弟兄出版的其它书,如《书中之书讲演录》、《歌手》等。

作为成人,我们吃了太多自己其实并不喜欢吃,但很有营养的食物;也做了太多自己不愿意做,但为了长期益处而做的事;同时,我们也读了太多自己一点也不感兴趣,但就是有用的书。可是孩子,往往没我们那么“懂事”。

因此药丸的表面有了糖衣,蔬菜被做成红红绿绿的小饺子,我们也一边跟他们强调读书的重要性,一边试图培养他们的兴趣。

但是,在这个视频化的时代,绘本都打不过动画片,我们又如何期待白纸黑字,去综艺节目那儿抢夺孩子们的注意力?

我想,这需要孩子们对读书产生真正的兴趣。

回想一下,我们会对电视产生兴趣的很重要一个原因就是,它很简单,往哪儿一坐便掌握了观看它的所有知识。而读书就不一样了,有多人是带着逐字阅读的决心搁浅在了第一章呢?

特别是在这个凡事都力求人性化与服务化的时代中,别说直接出生在此情境下的孩子,就连我们是不是也觉得读书累眼累脑子?

而正因为此,我们需要一位活在当代、跟我们有同样背景同样语境、又看过我们所要到达之地风景、还能找到通往经典殿堂最佳路径的,导师。

齐宏伟弟兄本身就是大学教授,从业多年使他不只积累了知识,更积累了如何让人明白一件事的教学经验。

因此,这三本书在内容设置上是非常周到的。它保持了同一模式:引言、插图、原著的精要速度、以及作者的赏析导读。

在引言部分,是一段简短又直指核心的文字,可以做到扫一眼便知道该带着怎么的问题与关注,去读下面的内容。

而插图多为经典名画,可以使人直观的看到故事将要展现的是怎样一番情景。

接下来就到了原著摘要的部分,这是为了帮助不知道这一故事的读者,能在比较快速的时间里,对原著文本有基本的概念,也好对下面的解读有实在感。

最为重要的,是解读的部分。

作者会介绍这个故事的创作背景,以及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使读者以更客观的眼光来看待。更重要的是,他会深度挖掘故事中,能与《圣经》教导产生呼应的内容,并关于人神关系的隐喻。

比如《青蛙王子》与“浪子的比喻”;

比如《灰姑娘》的“礼服”与“义”和“品格”;

再比如《渔夫与金鱼》中,渔夫的妻子所反映出的,《圣经》上关于贪婪之罪的教导……

除此之外,我觉得最有趣的是,每个章节的结尾部分,作者都会作诗一首。这再次提醒我们读童话的眼光和目的——切勿想着让自己的孩子比别人多读一本书,多一项秀出自我的本领!而是真的按着神的心意,使他成为一个看见彼岸的人。

因此,读完这本书,你不只会了解20个世界上最经典的童话故事,而更像是走遍了经典童话领域的名胜古迹。

若是自己去,也就只是走马观花,但经一位好导游的讲解,便也豁然开朗,下次自由行的时候心里也就不怵了。

同时,读完这本书,像上完了一门课,你一定不会就此了事,反而会被激发出更大的兴趣,想要进一步了解这些童话故事,甚至想要试着以这样的方式,去读一读其它的文本。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三):郭暮云:重返童话镇

刚去世的金庸先生以一己之力构筑了一个武侠世界,他的小说常被称作“成人童话”。

多好的形容词,因为武侠小说必须是真的有过童年、但又确实已经成年之人,才能真正看懂的。

因为所谓童话,不过是把被劈过的生活在另一维度中P过来,一方面让人憧憬真正的美好与幸福,一方面又悄悄给现实涂上朦胧的保护色。

但这保护色又绝不能只是粉红。

正如G.K.切斯特顿所说:“没有邪恶特征的书乃是一本邪恶的书。”

C.S.路易斯论及童话时一样明言:“要有邪恶的国王和斩首、战争和地牢、巨人和毒龙,让恶棍们在书的结尾处被彻底铲除。”

多么重要的提醒。

在此意义上,格林童话(特别是其原始版本)是安徒生童话的有益补充。前者多了些精致,少了些黑暗。所以当范围从丹麦扩展到世界,就需要多一根火柴,来试着显明黑暗中的诸般路径。

齐宏伟老师出到了第三部的《上帝的火柴》系列,就是具此功用的几盏火柴形状的路灯。

本书选评的二十篇童话,都属于经典中的经典。

所谓“经典”,就是指:格调要高,质量要好,风格要巧,资格要老。

而惟有经典,才是联结圣典与凡间的适切文本。

神灯摩挲,公主一诺,暗喻拯救不在也不能在心里。

灰姑娘的逆袭反映人心的普遍渴望,无论是“我的意中人将踏着七彩祥云来接我”,还是“霸道总裁爱上我”,各种仙履奇缘的模式都默默指向最后的那场婚礼。

恶毒姐姐的被砍脚啄眼尤为不可或缺,正如小红帽一旦成为政治正确版,就将成为切斯特顿与路易斯意义上的邪恶源头,因为只谈爱而不谈正义,本身就是最危险的恶。

毕竟毒苹果核不光卡在白雪公主的喉咙里。从纷争女神厄里斯的金苹果,到睡美人的金盘,“嫉妒”的主题以各样形态反复再现,提示世人,纺锤和苹果核相似的并非只有形状。

正如捞起金鱼的渔夫家老太婆也并非“贪心”的唯一载体,只不过原版中的她直率地表示想当上帝,就清楚划定了第十诫可能被违背的上限。

相较而言,圣诞颂歌中贪心冷漠的老者,虽然在过去、现在和将来中看到的并非白云黑土式的无稽解构而是重新发现“圣诞快乐”的意义,但这并非意味着他曾经的罪与老太婆有本质不同。

即便是坦然生长的爱丽丝与匹诺曹,他们在共同诠释“不忘初心”的意义时,也不能回避谎言等罪恶的无处不在,故此托尔斯泰温情脉脉的自度式人道,当然不及更能荣耀上帝的死鸟与铅心。

就像绿野仙踪之所以成为美国童话,并非仅仅因为被认为暗示“天助自助者”因此与美国梦呼应,而是同样在提醒诸君:它与仙履奇缘的相似处绝不仅仅是“鞋子的力量”。

大鹅上的尼尔斯以卓绝的方式默然观看并践行了文化御令的重要方面,就是那柳林风声一般的平凡奇迹正不断催促你且听风吟,乘风而行,好体味“人力尽则天心现,径路绝乃风云通”。

青鸟与蓝花的相似更绝非只是色系,“蓦然回首,灯火阑珊”的意义在于警示了世人:若将最高希冀定位于幸福或平安,必然落入求也求不得的悲苦纠缠。所以长不大的彼得潘不应被粗暴定义为巨婴,因为他的永无岛,正在指代回望而不得的伊甸园。

而能够向正确的方向回望,恰是一个人足够成熟的标志。

托尔金的霍比特人完美体现了何谓胸无大志的英雄、软弱无力的好汉。夏尔郡的健壮乡民共同见证,热爱美食与家园、不忘音乐和娱乐,并非必然与慷慨赴死水火不容。承担天命的小人物,更能体现浩大恩典的不可测度。

所以老作家绝不能仅仅被定义为不列颠的托尔金·庸,因为他的三部巨著虽然起手式同样是成人童话,但后续的史诗与神话,无比鲜明地映照出了东方文化的缺失。中洲的死死生生乃至林林总总,都在不断描摹小王子的诸般羁绊,赞美青蛙人的健全常识,它们不断拆毁各样形态的银椅,无声地呐喊着:真实的世界就在上面。

二十部童话中的大部分,在最近颇为流行的一首歌曲《童话镇》中多有提及,它的歌词或可算为另一角度的经典解读。

但若想明白乖张的魔法何以在爱里曲折、七彩梦幻又如何将理想与现实汇合,《上帝的火柴》系列才是更好的路标与路灯,能让读者借着它找到经典,又借着经典,遇见天光。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四):阿浅:我把灵魂交给你

/ 1 /

2015年底,我的妻子怀孕50多天时,孩子查出没有胎心、胎芽,后来自然流产了。这是我们的第一个孩子,我们都很伤心。

一个月后,我写了一篇回忆文章,题目是《候鸟带他来,小蛇送他走》。读过《小王子》的朋友知道,这是借用了小王子的故事:他被一群候鸟带来地球,又在一条小蛇的“帮助”下离开。

在那段生命的幽谷中,这个故事以一种奇妙的方式给我安慰。它让我想到:

在这个星球上,我是寄居的。无论几十天,还是几十年,寄居时光终究是短暂。

但这短暂的人生,并非没有意义。我在陆陆续续的失去中,学习爱的功课。

齐宏伟老师在《上帝的火柴3》里,也分享了《小王子》。他的感受更为敏锐:人无往而不在爱与孤独的挣扎中。小王子渴望爱,却不知为何一直在逃离。这心与身的矛盾,可谓人类的亘古谜题。

这些都是值得人反复思考的事情。有意思的是,童话并不是把问题直接抛给我,而是通过故事,通过画面,通过麦子的颜色和风的声音,让我不知不觉沉浸在里面;不仅用脑子,更用心灵、用身体,去触摸谜题、品尝谜题。

正如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的名言:说出一切真理,但要从侧面说。

侧面,其实是更全面。

在这个意义上,我对齐宏伟老师说“童话作为整体隐喻”特别有感触。童话不只描述幻想,让我们睡得更香;也呈现真理,让我们活得更清醒。

清醒于这个世界的罪与爱。

/ 2 /

齐宏伟老师在介绍《爱丽丝漫游奇境》时,有一幅画面令我印象深刻。他写到自己有一次坐火车,卧铺车厢灯关了,有人在高声打鼾。他躺在下铺,望着上铺,怎么也睡不着。“有那么一刻,我甚至觉得自己就躺在冰冷铁轨上,‘咣当咣当’的列车就要从我身上压过来,死亡像狗鼻子凑到我脸上,带着一股腥味。”

被死亡魇住的那一刻,他猛然想起圣经中耶稣临死前的呼喊:“我的上帝,我的上帝,为什么离弃我?”以及呼喊之后的那句话:“父啊,我把我的灵魂交给你。”在最深的绝望中,基督仍确信天父掌管着一切,深知天父在照看他。

信心穿越了死亡和黑夜。

火车上的这个年轻人,一下子有了信心:头底下是铁轨,铁轨之下是地球,地球之下是一双温暖的无形大手。大地就像一张床单,被那位至高者轻轻拎着,像父亲用床单拎着孩子玩游戏——时候到了,就接孩子回家。

这是在影子大地上被爱的感觉。

我不禁想起2012年,华北地区第一次出现明显的大范围雾霾。那时我工作和情感双双受挫,推着自行车走在北方的街头,一片白茫茫,鼻子里是呛人的味道,仿佛科幻电影里的末世场景。我不知道上帝要带我去哪儿。

那段日子里,不知为何,有一个信念在我心里深深地扎根:上帝爱我!因为这份爱,我虽不知明天将如何,却深信他必带领我的道路。

在《上帝的火柴3》中,童话、个人生命故事(包括童话作者的经历)、圣经就像这样组成一个动态三角,相互印证、相互呼应;前两者又归于圣经,接受信仰的解读与调和。文字由此愈发丰富,如驿路繁花,美不胜收。

/ 3 /

本书开头,放了一张照片:C. S. 路易斯开启“魔衣橱”的铜像。我对这个打开衣橱、向里探视的动作,特别有感触。

《纳尼亚传奇》第一部,孩子们通过衣橱走向异世界。那里白雪皑皑,生活着传说中的各种生灵,还有辉煌的狮王阿斯兰。魔衣橱,象征着一个童话、一个梦、一个避世的幻想乡。

路易斯的传记电影《影子大地》,将衣橱这个意象放在中心位置。美国女作家乔伊带儿子道格来见路易斯时,道格要求的就是两件事:第一,请路易斯签名;第二,到阁楼上看衣橱。

后来,乔伊和路易斯结婚,但很快因癌症去世。道格坐在阁楼上,对着衣橱发呆。路易斯在他身旁坐下。道格说:“我不相信有天堂。但我好想见她。”路易斯说:“我也想。”在没有魔法的衣橱前,他们相拥而泣。

难道童话真的只是幻想,信仰不过空谈,废旧衣橱永远无法通向纳尼亚?我想不是这样。

回顾这段痛苦时光,路易斯写下《卿卿如晤》。经过流泪的一夜,醒来时,不知为何,有一个信念在他心里深深地扎根:如果神是邪恶的,他就不会创造出笑容、水仙花或苍苍暮色,更不用说整个宇宙了。

上帝是爱。

悲伤虽然汹涌,却不能把这个信念淹没。正如《约伯记》里,神没有告诉约伯为什么受苦,而是带他去看整个宇宙:星辰、海洋、万千生灵,都在诉说神的伟大和良善——你不要透过痛苦来看信仰,要透过信仰来看你的痛苦。

所以,走过流泪谷,路易斯仍然能够打开衣橱、向里探视。这个动作,暗示着更高层面的真实。

我的朋友音乐人阿壳有一首歌《谁在世界的后面》:

我们都很喜欢《海贼王》。我听了这首歌,超级激动,跟阿壳说:“就像《海贼王》一样,One Piece是真的!世界尽头真的有光,门后面真的有一位神!”

如果不是这样,他怎么能说“叩门,就给你们开门”呢?

或许每个人都难免受苦吧,或许受苦的时候都难免走弯路吧。但就像齐宏伟老师在分析《银椅》时所写:“那个另外的世界,根本就不是这个世界可有可无的一小部分;而是反过来,这个世界原来是那个原本广大美好的世界的一枚腐烂橡果。你我也许不过是橡果上追逐腐烂果肉的蚂蚁!”所有的痛苦,都提醒我们此岸的残缺与彼岸的完满,并催促我们去找那座渡河的桥。

/ 4 /

我很喜欢《上帝的火柴》系列每篇最后的十四行诗,尤其是本书《灰姑娘》结尾的这首——

穿过平凡日常的风景、饮食、私语,那双大手递给你一份神圣礼物。

你是否愿意接过?

题图摄影:Fabrizio Verrecchia

《上帝的火柴3》读后感(五):孙宏广:《上帝的火柴3》书评

犹记得儿时,总依偎在外婆的臂弯,在一片斑斓的夜色下,在烧得滚烫的火炕上,听外婆讲着那些光怪陆离的故事,随即就总是很容易进入满了憧憬的梦乡。此中温馨,实非笔墨所能形容……

当然,外婆不仅给了我无限的憧憬,我也从她那里承传了宝贵的信仰。这使得我的童年总是那么多姿多彩,可谓充满童趣,以至于自己永远都不想长大,唯恐长大后,世界就不那么好玩儿了。

后来,那些童话皆成为我平生美好的追忆,即使年近不惑,也总是不时的浮现起茅草房内《渴望》的热播,月光下面老黄狗的窝,还有咬着我指头讲故事的外婆!

尽管都是些童话,但其中无不存有一些振聋发聩的道理,那些告诫竟如师者一般,多年来总持续地给予我指引,甚至成为我近年讲道中不时引用的外证。童话的教育作用在此可见一斑。

为了一窥世事的真相,孩提时代我没少看《十万个为什么》,就算是到了成年,还曾经迷恋过黄易的《星际浪子》。那时,对一切的好奇心总是无穷无尽,而这些书对我日后的影响甚巨,时不时的在左右我的一些思维方式。

在离开外婆的那些年日,还依旧会得听各种童话故事,当然,这些童话几尽都被拍成了动画片,在国产动画一穷二白的年代(当时只有《花仙子》、《小蝌蚪找妈妈》这类为数不多的水墨作品问世),在动画产量颇贫瘠的时期,尽皆风靡一时。诸如:《稻草人》、《神笔马良》、《海尔兄弟》、《亡羊补牢》、《皮皮鲁鲁西西》等等。

然而,对于我而言,这些精心编排的故事,多数都有如鸡肋一般,很难再寻生命的养分。

由于见多大抵无甚意义的国产童话,个人后来对童话等题材就不再感冒,以为那不过是哄骗幼儿哭闹的把戏,不仅毫无新意,且异常枯燥。更何况将其于深奥的救赎要道联系起来,简直就是匪夷所思。

近日有幸提前拜读齐宏伟老师的新作《上帝的火柴3》一书,才发觉过往看似简单的情节,也就是那一箩筐一箩筐的“王子与公主”,读了开头就能够猜到结尾的故事,竟然还有这么多鲜为人知的说道……

《上帝的火柴》,单凭书名就足以引人入胜。以往虽对此系列略有耳闻,但从未想到此书竟然是一部世界经典童话的巡览,更是一部气势磅礴的神学思想录。内中不乏各种神来之笔,又充满作者呼之欲出的一片赤诚。我想任何人细致品悦,都必定深感欲罢不能。我刚读了三五个题目,就彻底沉浸在其中,在寒气逼人的北方时令,霎时间心暖如春!

其实齐老师这个系列已经写到第三部。因为读了这部新作,顿觉如获至宝,因此也就迫不及待的翻看了前两部,真可谓本本经典,尽皆都是不世之作。

打开记忆的引擎,认真搜寻,发觉向来没有谁能以将童话与救赎这么密切的联系在一起。C.S.鲁易士在《纳尼亚传奇》中曾有过尝试,但此系列却并非对世界童话经典的解读。因此,齐老师这几部呕心沥血的佳作,足以填补华语世界在此领域的空白。

在此推荐所有以中文为母语的圣徒都当求购拜读。尤其较对教牧同工,更应该细细品味,这对日后自己的证道与授业必定大有裨益。而特别留意基督教教育的家长,更应该为宝贵们先行试读,因为齐老师此作,基本能替代各种幼儿画册,从而也就解决了多数家长的教育难题。

“火柴3”与前两部类似,全书围绕着二十个脍炙人口的童话展开。由于齐老师神学基础殷实,文学功底厚重,时常以文会友,执笔牧灵,在解读这些童话的过程中旁征博引、深入浅出,不可谓不精彩纷呈,倘或您摒弃成见,细细咀嚼,必定会感觉耳目一新。更何况齐老师在作了精妙的赏析与导读之后,还附上十四行加以总结。既干练,又清晰。

我想,无论是《安徒生童话》,又或是《格林童话》对于大家而言都算耳熟能详。但那过往以为甚为熟悉的内容,经齐老师这么一点拨,方才令人茅塞顿开。因此齐老师才声言:(安徒生)童话无需推荐,但却需要导读。是啊!这么说任何的童话都本无需推荐,毕竟在全球范围,《格林童话》的发行量竟然仅次于《圣经》,试问,这样的佳作,还需要谁来推荐吗?

但我们作为最最熟悉这几部名著的国家,却对其向来误解至深。而今童话尚在,充满各地图书馆,但童话的灵魂与精髓却已彻底丧失!以至于那些耳熟能详的故事,我们时常读来读去都还是云里雾里,不知所云。因此,童话不需要推荐,却着实需要良师导读。正如《圣经》也无需推荐,但却需正确注释。

在几尽人人都以凡俗之眼看待这些童话之时,齐老师却另辟蹊径,无时无刻不在用圣经的视角解读这些童话,这不仅还原了作者的本意,也将其变作福音布道的利器。

当然,我们完全可以用真理的视角来解读童话,却绝不能反过来用童话的视角看待圣经,因为那正是许多新派或自由派学者的斑斑劣迹。

不比异教徒,那位童话界鼻祖人物,也就是著述《伊索寓言》的希腊奴隶伊索,生于北欧小国丹麦的安徒生与长于老牌帝国的格林兄弟皆为基督徒。而他们所收集与润色的作品也尽皆取材于各基督教国家,因此,无论内容上、立意上,又或者目的上,都出奇的高度一致。这不无原因!

如果您仔细探究,不难发觉:东方的童话(尤以印度、日本与中国为甚)都充满着各种牛鬼蛇神,连动画片也都捎带着各种色情与荒谬。东方第一动画输出大国乃为日本,动画产业是其支柱性四大产业之一。

在日本,除了宫崎骏等几位大师级人物在不断试图通过动画传扬信念、救赎、勇敢与情感等主旨,其他片子尽皆难以逃遁极具日本本土色彩的神道教思想。这在《魔神坛斗士》与《奥特曼系列》等作品中尤为突出。而风靡全国的《蜡笔小新》则堪为低俗之作中的翘楚。唯独《哆啦A梦》与《灌篮高手》算略好一些。

较比日本,反观欧美那些动漫与童话却总是不尽相同,这不外乎就是因为那些作者时常在基督教“信”、“望”、“爱”此三德上去构建伦理观,因此其作品中所隐喻的不过全部都是圣经中那些千古不变的古老真理。

以前并不晓得,为什么同样身为童话作家,国人的作品就难登大雅之堂,而同类题材中的欧美作品,却总是那么光芒万丈。事实上,即使是有着长达几千年历史,且文豪辈出的中国文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力也微乎其微。甚至堪比多数时间尽皆空白,仅仅在一两百年才渐次兴起的俄国文坛。这不得不令人倍感惊奇!陀思妥耶夫斯基、托尔斯泰、图格涅夫……随便哪一个都是傲世文坛的人物。而虽然没有得过什么文学大奖,却被公认为代表近代华语文学最高成就的鲁迅一生都不过是围着陀思妥耶夫斯基与托尔斯泰打转而已。

这么说似乎苛刻,但却不失为具体事实。那么,缘何如此呢?

其实,任何没有信仰作为底蕴的作品,不外乎都是在封闭的系统内构想,又或者被拘宥在固化的体制之下,虽不乏各种天真烂漫,但较之对于基督徒乃至全社会的真正价值,其结果可想而知!没有终极归宿,没有内心关切,没有正确出路的作品哪怕受众千万,都无法掩盖其匮乏真理的苍白无力。

试想,整天看《喜洋洋与灰太狼》长大的孩子,

整天看《猫和老鼠》(Tom and Jerry)长大的孩子,

整天看《我的狐仙女友》长大的孩子,

能一样吗?

有鉴于此,东西方的差异必定甚为悬殊。当然,导致这个结果的原因从近处讲这是由于作者所受教育的不同而导致,而从远处看则实乃在特殊启示下与在普遍启示下的差别所致。

自严复初译西学以降,华夏大地就深处《天演说》的迷惑之下,浅薄之说俯拾皆是,深深毒害着广大读者的心灵。毕竟,一切不涉及救赎与天道的作品都不过是糟粕之作,而唯以荣耀上帝为目的的作品才能够万代常青。

所以,有如《阿拉丁神灯》、《小红帽》、《睡美人》、《灰姑娘》与《青蛙王子》等优质作品才能在古往今来那些目不暇接的文学之林中脱颖而出,在几百年之后的今天仍旧大放异彩。

文以载道,歌以咏志。文字是意识形态的载体,其承载着个人、群体,甚至国家的思想主旨。

基督教作为通过真理的圣经所构建起的世界观思想体系,也是基于此正确的世界观而亲身践行的一种生活方式,是人类唯一的正确道路与不二的美好归宿。从这个意义上而言,那些童话之作用着实不可言喻,既能被用作圣约教育,又能有助福音广传。而有如齐老师这般的精深解读,更是难能可贵。

数学家华罗庚先生曾说“武侠小说是成年人的童话”。因此,我曾经几度痴迷于天马行空的武侠世界。梦想着有朝一日也能仗剑天涯,替天行道。试图冲破国法家规的羁绊,埋葬传统礼教的腐朽,从而跟随心灵的声音,成为公义的侠客。我想,这也许是多少武侠迷曾经共同的执念。

然而,直等到被真理彻底更新,我们才会彻底发觉人性的全然败坏,乃至包括自己在内于上帝的圣洁律法之下都实在罪行累累。

在这个基点上回望以往,竟发觉在那些成人的童话里,充满着自由主义的流毒。武侠小说所畅行的随心所欲、放荡不羁,尽皆都是离经叛道之举。凡此种种的,包括“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宏大主题都不过是罪人妄图实现自我报复的说辞。

有武坛四大宗师之称的“梁羽生”、“金庸”、“古龙”、“温瑞安”纵使一世著书立说,却无几行于大道,也难怪“王朔”曾经几度毫不客气的批判“金庸”先生,认为其作的三观极为扭曲,在过去的三五十年,严重误导了华语大众。

诚然,在四大宗师的作品中,几尽没有基督教文化的任何影子,以至于其的确不失为“成年人的童话”之意义,却堪受文学经典之价值。

古龙声色犬马,纵欲伤身,因此英年早逝;温瑞安深居简出,早已“金盆洗手”,只身隐遁,不再过问江湖之事;今来刚刚亡故的查大侠一生佛系,纵使蜚声海外,功成名就,却也无益永恒,其至伟之业,都彷如过眼云烟;唯独武坛开山祖师梁羽生先生最终能以皈依基督,遂而在澳洲安息主怀,得享至福。

昨天华山论剑,今天决战京城。岁月荏苒,在日光之下并不新事,这一切的一切无不令人唏嘘不已。

许多的时候,我们总会误以为童话就必定仅仅属于儿童,却忽略童话其实应该属于全人类。

因为,童心未泯之人,尽皆是大爱之人。大爱之人,一花一草耐性浇灌,一猫一狗细心呵护。这样的人又怎能危害四方?因此,我倒盼望人人不舍初心,充满童真。

在《马太福音》18:3-4中耶稣说:“我实在告诉你们,你们若不回转,变成小孩子的样式,断不得进天国。所以,凡自己谦卑像这小孩子的,他在天国里就是最大的。” 所以,上帝明明喜欢单纯的人。

只是这个小孩子乃有具体所指,其当然不是在倡行那种毫不设防的愚忠,因为保罗在《哥林多前书》14:20中也说:“弟兄们,在心志上不要作小孩子。然而,在恶事上要作婴孩,在心志上总要作大人。”

苦就苦于这个社会,人们往往都倒行逆施,甚至连教会内都未能幸免。

这个世界就是太多的人都太过于事故,以至于各个都深藏不露、老奸巨猾,遂而使得近来人与人之间,连最后一点的信任感似乎都早已荡然无存。走笔至此,我多想回到童话世界,在那里尽情徜徉。当然,我绝不会欺骗孩子,甚至会尽早对孩子说:“这世界充满邪恶”,然而,也也会对孩子说:“在我们的信仰世界总是一尘不染”……

我们不得不感叹:有时童话看似虚幻,却无比真实;而世界看似真实却无比虚幻……

我知道,伊甸园是人类最初的童话世界,可以想象当初的始祖夫妇是何等的幸福与快乐。在那里,可以满足人一切有关于美好事物的遐想。但罪的侵蚀竟然将那个童话世界彻底玷污,导致乐园变成了失乐园。人们也普遍以审丑替代了审美。

在始祖堕落后,世界就进入了永夜。纵使“条条大路通罗马”,一条宽路通地狱,却没有任何路径通天堂。唯独借助上帝的自我俯就与主动启示,人们方能认清回家之路。

因此,我们不仅能够通过各种造物从而一窥上帝的本性,当然也可以通过肖像上帝的人类的作品得见上帝的真实。正所谓“书为心画”、“言为心声”。

试问,有什么堪比人类灵魂中那些深深镌刻着的有关于上帝的影子呢?

当然,在灵魂(或者良知)之外,基督徒所信的上帝向来都在用真光照亮人间暗黑的路,同时也温暖着世人冰冷的心。《约翰福音》1:9说:“那光是真光,照亮一切生在世上的人。”。不仅如此,上帝的恩惠要远比这来得丰富,圣经甚至还见证说:“诸天述说 神的荣耀,穹苍传扬他的手段。”(《诗篇》19:1)

但无论如何,安徒生也好,格林兄弟也罢,他们的作品正有如上帝手中的根根火柴,不断地照亮人心,相信未来必将持续向人类供应着其光其热……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