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黑色的歌读后感锦集

黑色的歌读后感锦集

《黑色的歌》是一本由[波]维斯拉瓦•辛波斯卡著作,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页数:19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黑色的歌》读后感(一):黑色的歌,幽暗的诗

诗人二战时期的作品,黑白的书页很配诗集的基调,太多因为战争的死亡、分离和艰辛,痛苦的抒发也许仅是抒发,而没有了太多的思考。果然如序中所说诗作略显青涩,没有后来意味的隽永深远。但考虑战时的背景,在苦难之中仍有这份才情也是难得。还好这是我看诗人的第一部作品,期望看下一部有倒吃甘蔗之感。

《黑色的歌》读后感(二):热血沸腾的抒情散文

如此这般精致的诗集,黑色的酷和作者的性格很是吻合,冷静中沉默和呐喊,抒情中带有一丝忧愁!

《黑色的歌》收录的是辛波斯卡大学时期(1944-1948年)创作的诗,在尘封了七十余年后才整理出版。当年没有出版的原因众说纷纭,有说是因为经历了二战严重摧残的波兰仍处于动荡不安中,当时作为年轻的诗人难有机会出版书籍。也有说这是辛波斯卡不愿意公开自己青涩的诗作,总之,如此难得的好作品终于重见天日了。 在《万物静默如谜》和《我曾这样寂寞生活》两本诗集中,我们可以知道辛波斯卡对生命的描述以及对自然万物的思考。

有植物,阳光,风景...也有生活的晦暗,嘲讽,希望...她的文字可以包容宇宙万物,也可以拒绝渺小的尘埃。

瑞典学院赠予她“诗界的莫扎特”的称号。为其撰写的诺奖奖辞说道:辛波斯卡的诗通过精确的反讽将生物法则和历史活动展示在人类现实的片段中。她善于精妙的错位,偶然和断裂,唤醒植根于我们内在的对世界的忧伤,乡愁和依恋,在享受愉悦的时候发出叹息和赞美。 她的诗迷人之处在于不经意营造一个虚幻的意象,不会刻意去描述,没有套路式的深情的抒情。

比如植物的沉默一诗,给人一种与诗中万物对话的错觉。可以任凭你去想象,对照现实生活的一切。而透过一些书籍了解到她的创作背景以及生活经历,一直觉得她在生活中应该是一个优雅,温柔,具有智慧的女人。

《黑色的歌》读后感(三):黑色不黑暗

黑色的歌这本书,真的可以说是文学史上的奇迹了吧。如果你对文学有一些了解,你就一定会知道这本书。标签很多,但这本书中的干货也很多,会让你领悟到很多东西。 当我看完这本书的时候,我发现这本书评价那么高,是有一定道理的。 自己经常生活很繁忙,但是在这本书中却可以找到属于自己的一方小天地。真的,看完这本书,内心有一种很平和,很舒服的感觉,这本书带给人的意义真的很大。 这本书读完之后,让我觉得获得诺尔,本文学奖不是偶然,也不是巧遇,而是必然,因为真的很不错。 《黑色的歌》是一本被时间隐没的传奇诗集——这是辛波斯卡的首部诗集创作,却被尘封了七十余年。当年没有出版的原因众说纷纭:波兰历经二战的摧残,在种种动荡不安中,这本出道作品很难有机会出版问世。 直到二〇一二年诗人过世后,她生前信任的秘书和友人代为处理她的遗物。于是,收录了辛波斯卡大学时期(一九四四年至一九四八年)创作的《黑色的歌》,终于在世界读者的企盼下,于二〇一四年首度在波兰出版,其中还收录了辛波斯卡最初公开发表的诗作《我在寻找字》。 原来这本书之前可能并不会出版问世,但是现在我有幸能够看到这本书,真的是我这辈子很大的幸运啊。 这是一本很有魔力的书,会让你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愿我们每个人都可以在这本书中领悟到一些以前没有感受到的东西。 这本书阅读完真的有很多不一样的感觉,可以从中领悟出很多不一样的东西。感觉读完这本书整个人从头到尾都散发出不一样的光彩。愿我们都可以从这本书中领悟到一些关于生活,关于自己,关于工作,热爱生活的东西。

《黑色的歌》读后感(四):辛波斯卡的诗歌寻找

波兰女诗人、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辛波斯卡经历了二战的动荡不安,1944-1948年间的诗作是她的早期作品,因为内容mingan和zhengzhi等原因在其生前未能出版,2014年诗集《黑色的歌》终于成功面世,读者可以更清晰地认识这位伟大女诗人的创作与成长。

早期诗歌中的意象普通但精准,旗帜、道路、雕像、玻璃、枪炮,孩童、老人、士兵等,描绘着战争与城市的面貌,诉说着面对战争的痛苦与愤懑还有和平真理的主题,有自己的反抗与希望。文字难免青涩,但情感的表达非常鲜明。

《我在寻找字》中,辛波斯卡努力寻找一个字去描述战争和其中的种种人、事,对于发生的事实,语言总会露出其贫瘠的一面。在作者看来,最勇敢的字依然胆怯,最轻蔑的字尚且神圣,最残酷的字太过仁慈,最充满恨意的字不够坚决。她找不到合适的字,但她思索了,并以这首诗来表达。

《关于九月的记忆》《关于一月的记忆》等记录反映了二战波兰的历史,“要给世界钉上木板”、“残垣断壁和痉挛的铁”,天空大地有火焰交织,听到车队的震动,看到蜂拥的旗海,但“嘴巴离话语很遥远”,字间情感丰富,有着悲壮的爱国气氛。

这些早期作品中有不少组诗,这在她中晚期作品中几乎难见,《音乐家扬柯》《摘自一天的自传》《献给诗》都是组诗。早期作品毕竟不够成熟、但有其动人诚恳之处,对战争、世界、死亡的思考有其逻辑,读者是懂的。

译者在译序中多少分析了辛波斯卡早期与中晚期作品的对比与延续,前后的一些诗作是有对应关系的,有对话性,后期作品对事物的观察更为冷静、文字也更为精炼。早期她喜欢用叙事或散文化风格的文字。

通过《黑色的歌》,读者能更完整地认识这位波兰女诗人,也能再次清晰认识到那段战争历史给人类、世界带来的影响。或许这个世界如《无题》中所说,是那么渺小、简单、平凡,却又那么巨大、复杂、奇怪。

《黑色的歌》读后感(五):一个人的朝圣

这本《黑色的歌》首先吸引我的是装帧,暗黑封面看起来很严肃很高冷,和内容很搭调。一首一首读下来,想起她的一首诗,在《有些人喜欢诗》里,辛波斯卡写道: 倘若不把每个人必上的学校 和诗人自己算在内, 一千个人当中大概 会有两个吧。 诗不同于小说散文,或者科普读物,诗是一种精炼的语言美学,它通过字与词的最简洁的组合,传达出最深刻的涵义。诗是跳跃的、富有想象力的。它可以没有逻辑、没有故事,但不能没有思想,思想是一首诗歌的灵魂。辛波斯卡说,一千个人里面大概有两个吧。在辛波斯卡的每一首诗里,你都能看见诗人的思想藏在字句背后在熠熠生辉。《纽约客》的一位编辑写道,读过辛波斯卡的诗的人,都会觉得她实至名归;而那些没读过的人,一开始会觉得困惑,但当他们读了之后,也会觉得实至名归——辛波斯卡的诗就是好到这种程度。 她一直过着低调而隐秘的生活,将自己独特的思想和理解融入文字中,并与文字进行着孤独的斗争的过程。而辛波斯卡也无意隐瞒她生活中平淡而孤独的那一面.看辛波斯卡的诗,会觉得她就像一位敏锐犀利的旁观者,她拒绝滥情、拒绝廉价的感动,总是用质疑、嘲讽的眼光去看待生活。 这本诗歌中的大多数内容探讨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生命等宏大的主题。但无论多宏大的主题,她都是从细微处着手,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无一不闪耀着人道主义的光辉。用白描的手法,平静的字句中透出来的张力比任何标语口号都要震撼人心。 诺贝尔文学奖授奖词里这样描述她:“辛波斯卡以精确的讽喻,揭示了人类现实生活中的历史背景和生态规律。她的作品对世界既全力投入,又保持适当距离,清楚地印证了她的基本理念:看似单纯的问题,其实最富有意义。” 与你们的交谈是如此必要,却不可能 如此紧迫,却被永远搁置, 在这次仓促的人生中。 如果你也热爱文字,热爱这种精辟而美妙的艺术,热爱观察平凡生活的小细节,热爱思考,热爱美,那就读读辛波斯卡这本《黑色的歌》吧,成为一千个人里面,爱上诗的第三个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