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国家兴衰》读后感摘抄

《国家兴衰》读后感摘抄

《国家兴衰》是一本由(美)鲁奇尔•夏尔马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国家兴衰》读后感(一):离我们很近又很远

《国家兴衰》这本书能让我们看到一些或许国家兴衰方面的东西,但是国家的兴与衰是一个大话题,涵盖了数不清的方方面面,纵观历史,没有哪个朝代,哪个人,能避免国家衰落下去,我们国家也是,我们曾经辉煌过,我们正在走向辉煌。 《第1章 增长之源——人:国家的人才库是否增长?》,人是最重要的,质量重要,数量也重要,没有足够的人口基数,就不会出现足够多的高质量人才,曾经毛主席说过一句话,“人多力量大。”虽说历经坎坷,但现在看看,这句话说的没错。现在的人们,思想越来越先进,已经没有了“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概念了,越来越多的人们选择了不要孩子,更别说国外没有这种思想的人了,人口增速一旦降下来,有些国家已经负增长了,还没有哪个国家能把人口的增长率提上来,前几天看过一则新闻,虽说我们国家开放二胎什么的,但是新生儿的数量远不及预期,以前大家想多生孩子,有计划生育政策,没办法生,现在国家政策放开了,大家已经不愿意多生孩子了,当然原因有很多方面,高物价,高房价,让大家生不起,尤其是幼儿园的学费,一个孩子一年好几万块钱,再加上以后的养育,教育等支出,人生短短几十年,有那钱,自己享受多好,谁还愿意生孩子。人口结构的变化是一个漫长而又持久的过程,不是三五年就能看到效果的,再说以后的事情谁又能知道呢? 《第4章 不省心的政府:政府干预到底是太多还是太少?》,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一些老的行业走向夕阳,一些行业则突然出现并迅速发展,无数的资本投入其中,都想在新兴的行业里分一杯羹,政府不干预吧,这个行业野蛮发展,利益让市场混乱无比,最后损害的是整个行业,政府干预吧,一管就死,无数的企业不知道政府会颁布什么样的政策,对于行业畏手畏脚,想深入,又怕政策,所以干脆退出。这是一个矛盾的地方,政府不能不管,怎么管的尺度又没有办法去把握,政府的政策永远会迟于行业的,直到现在,还有许多的政策法规还没有正式颁布,有些只是试行或者甚至干脆没有。 以上只是书中的两章,剩下的有空再说吧。

《国家兴衰》读后感(二):国家的生命周期

有人说世间万物都有其自身发展的规律,不仅任何生事物都有兴盛和衰亡,每个国家似乎也都经历从辉煌走向没落最后消亡。明朝从朱元璋建国到崇祯皇帝煤山自缢,也不过就二百年的时间,那在现代的制度下一个国家的命运是如何走向的,它的兴盛和衰亡又是由哪些因素所左右的呢?

这本由摩根士丹利的新兴市场专家夏尔马所著的《国家兴衰》看上去洋洋洒洒很厚一本,读起来却一点点也不乏味,书中没有很深奥的数学公式和定理,作者在简单的文字中为我们提供解读一个国家经济体的方法。他没有把笔墨过多的集中在某些经济学家的长篇大论上,而是着眼于未来五到十年一般的经济周期里,以自己的翔实的资料为辅,为我们提及很多我们会忽略的地方,并以此为契机提出了十大基本判断原则,如考察一个国家经济的新方法。这些方法,教会我们如何面对中国经济的成长性和持续性,如何考察所建立政策的合理性,评估风险和机会,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它们不是原则,更不是指标,但是它们却是我们经济与社会发展中不可回避的课题。

在第五章中,夏马尔提出了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和贫富之间的分配之间的关系,即如何正确看待富翁,为他们正名。现在我们很多人一提到富翁两字就嗤之以鼻仇富心理很严重,觉得他们的金钱大多来路不正,似乎都有官商勾结的嫌疑。但在作者的笔下,鲜明的提出了好富翁和坏富翁的说法,将这些人辩证地区分开来理解, 并结合非洲和欧洲的发生过得案例,并指出对经济而言,富豪榜上不断出现的新面孔或许是好兆头,但前提是他们都属于好富翁,而并非传统意义上的经济学家说的容易滋生腐败的”寻租行业”,只有以创新方式获得财富的富翁才是应该提倡的,中国的BAT 在作者的观点下无疑都是好富翁,他们正以这样的创新发展方式带领中国经济走向新的腾飞。

夏尔马的这本《国家兴衰》具有着非常宽广的视角和非常深入的研究,对于世界上所发生过得国家亮点案例基本都有涉及和剖析,另外对于近些年曾经发生过经济危机的国家如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带来的历史经验与教训进行了探讨,当今的中国面对前所未有的新局面,既往开往,我们也应该充分应用书中的理论来展现自己抓住机会,以更全面的眼光来看待中国。

《国家兴衰》读后感(三):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在全球经济大势中展现大国之姿

《国家兴衰》一书的作者鲁奇尔.夏尔马是全球知名的投资者和畅销书作家,头衔很多,如“全球50大最具影响力人物”、“全球百名顶尖思想家”等,文章屡见于《时代》《纽约时报》《福布斯》等全球知名媒体。本书是作者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一线经验的浓缩之作,对分析国际经济形势和国家经济发展趋势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作者的主要思路是围绕十大原则来展开的,这十大原则分别是国家的人才库是否增长、国家是否做好支持改革者的准备、贫富不均是否威胁经济增长、政府干预到底是太多还是太少、一个国家是否善加利用其地理位置优势、投资占经济比重是升是降、通货膨胀到底是高是低、你觉得这个国家便宜还是昂贵、债务增长率是否高于经济增长率、全球舆论如何看待各国。这十大原则综合了一个国家的历史人文、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经济结构、政治体制、政策调控等因素来探讨一国经济所面临的问题和发展的趋势,可以说是非常系统全面。全书的章节就按这十大原则划分,不过全书可不止十章,而是十一章,因为作者最后以“下一个经济奇迹在哪”写了最后一章,这也算是全书的点睛之笔。作者在这一章对几个重要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和预测,像美国、欧洲、东南亚等,唯一美中不足的是,中国这样一个重要贸易中心,作者没有单列出来分析也就算了,居然在东亚地区的分析里面也没有看到中国,而日本、韩国甚至连澳大利亚都榜上有名,我相信这是中国读者所不能理解的。也许,是因为中国这个独一无二的发展中大国让作者也无法作出让自己满意的分析和预测。

去年以来,中美贸易摩擦产生了许多重大影响。恰逢3月26日博鳌亚洲论坛召开,《亚洲经济一体化进程2019年度报告》也重磅出炉。报告指出,大国之间的贸易纠纷使得全球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不确定性增加,但贸易摩擦实际使得亚洲区域贸易自由化进程加快。当今的世界,贸易、投资和互联网主要有三个贸易中心主导:美国、欧盟和中国。如果这三个中心能够达成共识,消除分歧,全球多边贸易体系和互联网的一体化就能保持稳定,如果不能,全球多变贸易体系面临的挑战不确定性增加。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需要加快解决好国内矛盾,比如减少贫困、环境保护等方面,并且加快布局高新技术,以创新不断获得比较优势,在国际竞争中获得更多利益,不应当将矛盾的视线转移到国外,甚至挑起贸易战,掀起反全球化逆流,增加经济衰退的风险,最终将进一步损害国民利益。在这一问题上,中国无疑在在全球经济大势中展现了大国之姿。

《国家兴衰》读后感(四):全球化经济下的“丛林法则”

中学政治课有一门《政治经济学》,那时我们就知道政治和经济密不可分,长大后却发现,学完这些内容的我们既不懂政治,也不懂经济。

《国家兴衰》这本书的简介实在是非常吸引像我这样自觉有点文化,又看到数字和公式就头大的小白:暴涨的洋葱价格摧毁了谁的财富?政府干预的边界到底在哪?下降的汇率更利于国际竞争吗?科技或资源富翁如何影响贫富不均?什么样的人口结构才能产生红利?……虽然说每个问题都和经济有关,但在阅读之前,我还是以一种惯性以为书中的内容更多的是为了宣扬某些政治主张或者某种经济学理论,等实际翻开书却发现并不是这样:抛开了我们平时在电视上常看到的那些大国博弈、贸易战、股市走向等让人不明觉厉的内容,而把对一个经济体未来5-10年经济走向的预测落实到每个国家本身的表现上。

全书提出了在全球化的经济丛林中,判断一个国家近期经济走向可以参考的10个容易量化的指标:人才库是否增长;政府更开放还是更保守;贫富不均是否加剧;政府花费占GDP的比例;地理优势;投资占经济的比重是否适宜;通货膨胀率是否太高;货币升值还是贬值;债务增长速度和全球舆论对经济的影响。书的最后根据前面提到的要点,简单总结了作者对全球主要大经济体未来的经济走向,其中关于某国的内容不翼而飞,不过根据前面分析的话头来看,估计也是看跌的可能性比较大啊哈哈。

本书成书于2016年,虽然距离2008年金融风暴已经有8年之久,以美国为首的超大经济体已经呈现经济复苏的势头,但作者仍然认为整体经济复苏疲软的态势提示全球经济即将进入一轮漫长的衰退——现在看来这种担忧至少是有足够根据的。作者预测最有可能率先摆脱衰退的仍然是美国、德国这些积极推进改革和采取开放的人口和移民政策的国家——可惜作者并没有预测到川普呵呵——而相对保守的法国则前景黯淡,这一点在今年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证实。两年后的今天读这本书可以说作者打脸的内容并不算多,也算是支持了作者的实力吧。

作为一名理科生,读这本书感觉还是比较轻松的,书里基本没有特别晦涩的经济学或者政治学的概念,但行文又不失严谨,属于比较典型的美国学者的文风,阅读体验很好,翻译也通顺。对我这个完全的外行来说,这本书帮助我摆脱了网上各种经济新闻和金融分析中纠结于各种细节的分析和讨论,从更宏观的角度来理解全球化经济的“丛林法则”——虽然不确定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的主旋律,但仍有某些指标能帮助我们拨开迷雾,对不远处的未来做个大致的推测。

《国家兴衰》读后感(五):国家兴衰之国家财富论

读完《国家兴衰》,不禁想到此书跟《国富论》有异曲同工之妙。《国富论》在经济思想史上的地位不言而喻,熊彼特曾认为《国富论》不仅仅是最为成功的经济学著作,而且或许是除了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外最为成功的科学著作,由此可见《国富论》对人类进步所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亚当斯密所处的时代,市场规律其实很简单,正如《国富论》所描述:在特定的社会架构下,某种特定的行为会产生全然确定,而且可预见的后果。而这一规律之所以形成的重要因素就是自利和竞争。自利驱使着人们在各种经济活动中采取使自己效用最大化的行动,竞争防止着人们付出过高的代价。两者在市场中各司其职,发挥着神奇的作用,构成了主要的市场规律。即使没有人发号施令,商品的价格也能一次又一次地在自利和竞争的作用下稳定在常态。无论劳动或资本方面的生产要素都无力对于竞争的压力加以干预或抗拒,人人都被迫在一个巨大的社会自由竞技场中匆匆地追逐自身的利益。也正因如此,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地向前发展。

同时,斯密还对社会财富的积累进行了研究,他认为“积累定律”和“人口定律”推动者市场体系,使得社会财富美妙地增加。“积累定律”阐述了个人资本的累积对社会大有裨益,并且能够促成美妙的分工。分工通过提高劳动者技能、促进技术进步,能够提高劳动生产率,从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民众的普遍富裕,是市场经济不同于自给自足的传统自然经济的重要特征。但资本的不断累计导致工资上涨,最终会使得资本累计无利可图,这时人口增长便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劳动力间的竞争把薪资压低,资本再次得以累积,从而使得社会财富不断累积。

此外,亚当斯密反对任何形式的垄断。他认为对市场的任何干预都会减损社会福利,牺牲国家真正的财富。从这种观点来看,连要求清洗工厂或不让童工操作机器法律,都会有妨碍市场运作之嫌,人们也因此用《国富论》来反对最初的人道法规。但亚当斯密创造的经济学体系中最大的预期受惠者是消费者,不是生产者,人类一系列的活动也终将产生价值。

作为现代经济学之父和自由企业的守护神,不曾有任何一位经济学家像亚当斯密那样稳重、平和、深入地批评却又不带仇恨,乐观却不流于空想,或许也不会再有任何一位经济学家能像让一样充分掌握自身所处的时代。斯密在《道德情操论》中曾写道:“这个世界的辛苦奔忙,究竟是为了什么?贪婪、野心,追求财富、权势与卓越,其目的是什么?”《国富论》告诉了我们答案:“所有对于财富与荣誉的巧取豪夺,都有助于百姓的福祉,终能得到正当的理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