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摘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摘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是一本由陈子衿著作,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精选点评:

●平淡真实 给人力量

●没有用过多笔墨描述病痛,反而写些家长里短,人间琐事,毫不做作。有分量,却不沉重的一本书。作者很年轻,目前也回归正常生活,真好。善良的人理应有好报

●希望你好。

●看到越来越多豆瓣阅读的作者出书有一种欣慰的感受,因为出书在这个年代仍像神圣的仪式一般,出过书大概就可以自称或被称为作家了,而跨过这个门槛,很多人会真正地进入文学这个职业。这是一本生活随笔,记录了作者住院期间的经历,其中最宝贵的是他的乐观,以及序言里的真诚。祝福这个年轻人,希望看到他小说的问世,加油!

●真实的日子是寡淡而轻浮的,哪有那么多的深刻和惊心动魄

●很喜欢这样的文字,加油!

●21岁写成这样非常棒了,打动人的不是惴惴不安的情绪(作者其实非常克制),而是一种类似旁观者的冷静,而这些冷静,我们都懂的,不过是自我保护,难免还是要被切肤之痛轻易划破的。那种纠结、两难,很苦,很荒谬,但真的好看,能把握这点,真实表达出来,是好手了。

●描述治疗中身边发生的琐琐碎碎,更像是一段由癌症引发的家庭故事。 “谈不上什么成长和独立,只是承认了平淡是生活的常态。” “读到喜欢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抬头看到高远的天空时,会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 我想,人生漫长,生活哪有那么多尽如人意啊。 珍惜,活在当下,愿每个人都不辜负崭新的一天。

●这些年,没生过大病,但生活也没停止考验我。2019年,失去了很多,是不想回顾却又无法绕开的一年。作为一个半吊子跑步爱好者,膝盖被伤到是我最害怕却也是实在发生了的。极其幸运的是,世间最美好的词“虚惊一场”带我逃出了那个想象中可怕的泥沼。“生病令人审视生活。”这半年来,因为腿伤在生活上产生过的一切不便利,让我更怀念以前也更珍惜现在手里能握得住的日子。经历过低谷才能对比出现在平淡又忙碌的日子是多么幸福。我失去的,定会用现在的心态再赢回来。跑步还是能继续的,撸铁也是不能停的,钱还是越多越好的。自律两字听起来伟岸做起来却谁难受谁知道,但它让我充满了对自己的控制感和成就感。我没开过胸腔做心脏手术,我没上过手术台切除自己身体的某个部件儿,而这是我最好的朋友经历过的。大家都趔趄着努力过好生活,我当然也可以。

●作者心思纤细。对爸爸的情感很矛盾,却大概受他影响很多。几次写妈妈为什么会变成现在这个样子,读得很心疼,非常能理解那种难受极了。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一):最有勇气的人

好像是2017年的十月一,那天我在香港,刚看完烟花表演,和朋友走在去一家拉面店的路上,我收到了陈子衿的几条微信。因为还在找路,当时只匆匆看了一眼。一开始好像是问我有没有结婚。后来讲到他父母在考虑离婚,可能也不是在考虑,是在闹。

后来我到了拉面店坐下,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回复他。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我跟这个作者的关系不一样了。当时我做这份工作才三个月,还没有跟哪个作者建立过任何交情。那时《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还在连载中,最后那么有戏剧性的一章还没有写。

直到今天,这部专栏成书出版,我也还是不知道如何解答他那天问我的那些问题,或者哪怕安慰他。每个人的现实处境不同,无论他的母亲做出什么样的决定,我觉得其他人能做的都是尽力去理解。毕竟你不是她,她所考虑的在意的介意的,你无法完全了解。说来惭愧,我也不了解我的母亲。所以我从不劝说她。我大概是一个不负责任的孩子,无法在家中起到纽带的作用。

陈子衿积极得多,他还生着病。所以我是由衷佩服他的。后来我们没再聊过这些事,不知道他们家现在怎么样了。我记得在那之后还有一次他特别焦虑的时候,是说家里的亲戚发现了他的这个专栏,闹了不小的家庭风波。我好像当时告诉他艺术创作是独立的、不能被干预的,告诉你的亲戚们艺术创作和现实生活是两码事,请他们理解。笑,我也就是个编辑,嘴上瞎说说。但陈子衿听了,顶住了,最后才有这本书的诞生。

陈子衿真是我见过的最有勇气的人。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二):余生须尽欢

未来是怎样的呢?小孩子会幻想翱翔太空、会期待在某一个领域成就最好的自己;长大一些之后,会把那些远大的梦想拉进,开始真正有了自己喜欢的事情或者是职业;除此之外,还会想要美好的恋爱和幸福的家庭,这些都是人们对于未来的憧憬。而二十一岁,其实应该正是在为了更美好的未来而努力学习和打拼的时候吧。这个年纪去讨论余生还太早。

但总有一些事,会让人们过早的进入生活的另一种状态,他们经历了一些大多数人没有经历过的生活,他们遭受了生命中无法回避的苦。这样的人生,不管多早,都可以让一个人坐下来慢慢回味。二十一岁,陈子衿已经在回顾他那一年所有的经历,《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对他来说,二十一岁之后的生命是全新开端。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记录下的是作者陈子衿在二十一岁时,与淋巴癌相处的一年。二十一岁那一年是他从发现自己患病,到开始进院治疗的一年。整整一年的时间里,他不停往返于医院和家之间,看到了人情冷暖,也感受到了生活中的不堪和无奈。 难得的是,作者并没有把这一年的过程记录成为浓郁的心灵鸡汤,也没有过分的去宣扬大爱,他甚至没有详细记录自己治疗过程中的心路历程。更多的,他是把这一年中的所见所闻忠实的记录下来。这里有他在病痛中的歇斯底里,有母亲在对待他和对待家庭时的小心翼翼,有父亲蛮横不讲理作为,有与哥哥和小叔的亲近,也有和小婶之间的不愉快。他的家庭大概算不上是和睦,家人身上那些并不可爱的细节就被这样真实的展现出来,难怪作者在序言中说这本书的出版会引发一场家庭大战,这句话或许不是玩笑呢。

和家人的不可爱比起来,其他不是那么可爱的人们,在与这个世界对抗的时候,似乎都有着些不得已的地方。对爸爸和护士都凶巴巴的一个孩子,他心底的柔软是不希望自己没有止境的治疗拖垮整个家庭、拖没了父母最后的尊严;对所有人都喊打喊杀的文身大哥,他在离开医院之前竟然在感谢信中真心去问候医生护士和保洁;一位爱使唤自己老公的患病阿姨,她其实是在细数着自己与他还能够相处的时光……

书中出现过的很多人物我们都没有办法知道他们的结局,在病患面前,谁都没有办法保证自己能够全身而退,就连作者自己也是一路战战兢兢的走过来,每一次发烧,都有可能成为生命里最大的劫难。好在,他到底是挺过来了,尽管这个过程并不愉快,尽管在这之后他更清晰的看到自己并不完满的家庭,但生命总还是要继续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陈子衿记录了他的二十一岁,至于余生,还长着呢,他可以把这段历程用文字展现给我们,在这之后,生命还可以有无数种可能。余生须尽欢,对他,对余生,我都是这样期待着的。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三):嘿,这家伙,很有料

据统计,全世界每9分钟就有1名淋巴瘤新发病例。按照这个比例来说的话,全世界的淋巴癌患者数以亿计。淋巴癌作为恶性肿瘤,光是听名字就已经让人胆寒了,更何况近年来社会竞争压力巨大,每天早晨的新闻中,不经意间就能听到关于某位名人罹患癌症的消息。比如李开复的淋巴癌,就是与他的科技威名同时为我所知。

淋巴癌是非常“青睐”青壮年的恶性病变,它的初期症状有时会像感冒。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恶性病变呢?此时突然想起已故的日本作家渡边淳一曾经写过的一本书的书名——《钝感力》。想来,人生总有那么多的无可奈何,有时候我们不开心的原因并非是想太少,而是想太多。如果我们连身体这个与生俱来的幸福本钱都失去的话,链接在这个“1”身后的许多零也只不过是零而已。

人生是个很奇怪的旅程,我这样说也许很多人也觉得奇怪吧!不过我真心认为人生的奇怪在于其年龄和意志的交锋。好比《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的作者陈子衿,当我看到他罹患淋巴癌四期的时候,心想这个年轻人真的是太年轻了。人就是这么奇怪,如果身体健康的时候,21岁也是个青春的年纪,令人羡慕;但是作为病人,21岁成为人生命运生死的分水岭时,更多时候会有种遗憾和感叹。遗憾生命的脆弱,感叹生命的无常。

可是作为当事人的陈子衿并没有被病魔吓倒,也没有哭天抹泪的怨天尤人。反观他写的这本抗癌日记,倒是有种“不合时宜”的小清新笔调,每一行文字都没有看到痛苦的不能自拔和所谓生命的深度思考。而是多次描写周围的病友和医院的护士,写病患与护士的交往和“交锋”,写他自己与他们交往时的各种情状。有时候,看他描写的一些小细节,如那个满口脏话的纹身“大佬”,不禁忍俊地想起自己在医院碰到的人。

可是,每每在阅读这样的情状之后,合上书闭上眼,脑海里自行脑补这些描绘下的画面,心里总有种抑制不住的悲凉涌上来,像涨潮时的潮水一般,一荡一荡的,非得等到潮落下去时,才能稍稍平缓心情。

这不是一个大男孩的抗癌日记,这是一个大男孩面对命运不公的反击,比起怨天尤人,他更相信人定胜天。所以,就连进入移植仓里那种难受的感觉,也没有在他笔下化作埋怨上天的理由,而是仿若被他当成了人生的一次历练。看到这里,我很好奇这个陈子衿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从生病到抗癌开始,满纸的文字里没看到过分绝望与过分希望,他似乎冷静的过了头。可是,他又总是在另一个转角处,用文字里铺陈的环境告诉我们,他确实是一个癌症病人,抗癌之路的艰辛只有他最清楚。我不知道该怎样评价他的命运,只是想和他的命运说,这么阳光、这么通透的一个大男孩,感谢你放他回来,你也知道他的阳光能扫除你的阴霾吧!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这个陈子衿,很有料。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四):余生且长勿相忘

余生且长勿相忘

我们所有人从出生的那一刻起都是奔着死亡前行,面对生命的终点,我们所经历的就是一场倒计时!然而当时间平和缓慢的带着我们走向终点时,人们都容易忽略甚至有意识的忽略。可当时间突然加速时,面对随时都可能夭折的人生,你该如何面对?

陈子衿的《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一书则告诉了我们面对随时都可能夭折的人生,我们该怎样面对。当我凌晨两点看完这本书时候,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活着真好!在此之前我个人很少看有关抗癌的文字,因为我个人固执的认为别人文字下的故事往往脱离了现实的真实性,可当我认真的看完陈子衿的这部作品,我不禁喜欢他的坚韧、勇敢、生机勃勃。在看到陈子衿确诊淋巴瘤四期后,而他当时21岁,我在21岁时大学刚毕业,我所面对的是走出校园的新生活,而他在21岁则面对的是癌症,面对的是死亡!

在这本《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中他记录了他从确诊淋巴瘤到住院接受治疗,走出医院逐渐康复点点滴滴的生活,看着他在一年的时间里所经历的一切,我想说一句;余生且长勿相忘。就我个人而言我畏惧死亡,不喜欢医院,相信大多数人对于“癌”都存在深深的恐惧感。而陈子衿在被命运点名后从最初的无奈到后来的平静,这是一种巨大的改变。入院治疗期间经历化疗、病痛、焦虑、恐惧到生机勃勃,这个过程是陪伴,是坚持!

就像书里说的,生病绝不是一个人的事,在他生病入院治疗的一年多时间里,父母的陪伴,以及在医院里见到各式各样的病人,这些都是真实的存在。我个人特别喜欢他序言里的这段文字:我一面忐忑,一面又觉得很幸福。生活依旧在继续,我过得也不错,每天吃的很饱。读到喜欢的书,吃到好吃的食物,抬头看到高远的天空时,会由衷地感叹:活着真好。看他所经历的痛苦,所经历的生活,感受他无限的接近死亡,我无法真切的感同身受,但我可以通过他的文字,感受他身体上和心理上所经受的折磨与煎熬。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给我带来最大的触动就是敬畏生命!生,不容易!死,也不容易!求生是人的本能!而绝处逢生是本能也是幸运。人只有在经历苦痛折磨之时才会关注以前被淡忘的眼前的一切。

“我看看雪白的墙壁,忙碌的护士,和各种叫不出名字的机器,第一反应就是:糟了,这里好贵......”在时间面前人人平等,在疾病面前又有谁能真的安然无恙,看着书里说那个女孩走了,我心里莫名的难受,死亡来的真的很突然。陈子衿的这本书写出了真实,道出了平静,在他的笔下没有自怨自艾,有的是生机勃勃和坦然面对!就像他自己说的,生活依旧在继续,只是承认了平淡是生活的常态,开始愿意和那个最无趣的自己想处。喝惯了白开水,才发现它其实比饮料甜。

余生且长勿相忘!人来人往不惧岁月悠长!好好的活着,随着时间平缓的脚步阅尽人生风景,好好的生活下去!

《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读后感(五):别样的抗癌鸡汤

抗癌类的书籍往往以第一人称进行撰写,例如同样是弥漫大b的熊顿画的漫画《滚蛋吧,肿瘤君》,始终在反思患癌的细节最终未成书的便出版的《此生未完成》,这本《二十一岁以及我的余生》算是读到的第三本了,但由于家母去年此时查出淋巴瘤,11月份刚刚CR,阅读这本书总很容易接受。作者撰写这本书功利性特别强,但面对着朋友圈层出不穷的水滴筹、爱心筹,谁又不是那么功利呢?在生命面前,尊严不能打折扣,但面子却是可以的。就像陈子衿的妈妈一样,宁愿省下一块钱救孩子,也要少投一块钱给公交。

因为治这种病真的很贵啊,在2016年,美罗华还没有进入医保,一次治疗要2万多。有人说糖尿病是富贵病,可这富贵病对于癌症来说,便富贵不起来了,动辄几十万的费用,实在是和死神购买寿命。今天听到好消息,和美罗华一样的药(利妥昔单抗)最近(2019年2月25日)获批,这是一件好事,越来越多的靶向药出现,会慢慢让大家治的起病的。

这本书和上一本一样(耕种 食物 爱情),也是按照时间的顺序事无巨细的描写,写自己喜欢的而失去自己不想写的 ,据作者自己说,许多的美好并没有写入在内,描写的种种人,往往更多的表现出来不尽人意的一面。书里写了很多家属和病人,哭泣、焦虑、争吵的父母,惧怕骨穿在病房里嚎叫的女孩,因病发狂的男孩,偷偷吃冰激凌的嗲嗲阿姨,三十多岁被人催婚的姐姐,但这些人表现出来的对生命的渴望,表现出来的烟火的气息,让人感觉到虽然面对着艰难困苦,但在红尘里挣扎才是最可贵的。在这滚滚红尘中我们都是陌生人,同走一程,相识离别后却永不再见。只有在静谧的某个深夜,突然想起那个嗲嗲的阿姨,那个老干部气派的爷爷,之于陌生人,之于这些病友们,罹患淋巴瘤的陈子衿也不过是漫长人生中的几天片段而已。

至于患病之后的心态,其实也能反映出得病之后的普遍心理。怀疑、绝望、接受、回避见人、懒得说话、暴躁、沉默、尝试新的事物、向所爱的人发泄,但人终究还是要生活,而人在医院的时间,即便是虚假的安慰也能带来些许的力量。无论是多大的磨难,对于人来说还是健忘的,最痛苦时的安慰就是良药。

其实作为病人是非常敏感的,有的时候医生的随口一句问话,会让自己疑神疑鬼老半天;朋友的问候和闲聊,也会让人下意识的比较生病之前与现在的语气与态度,尤其是在做大型的治疗之前,例如放疗、化疗、干细胞移植。甚至更多的时候因为医生不专业的随口一说,导致病人纠结上几天甚至几个月。但在病魔面前,疑神疑鬼是没有什么用的,在医院之中,哪怕是生病,令人感叹的也是年轻真好,身体底子真好。健康是个奢侈品,所以人才无时不刻的在感叹,生病之前年轻健康,哪怕痛楚都不敢轻易前来。

即使未来再多波折,也会拼了命的向有光的地方挤去,苟且偷生,似乎也挺好。自从胖丁灌了一碗鸡汤之后,才发现书中说的好多的人物都是在苟且的生活,护士忍气吞声的受病人的气,病人家属租房售房东的气,住到别人家也要受到埋怨,甚至病人家属之间因为治疗方案或者资金压力而选择苟且,以病人为媒介,有冲突也经常忍让,当陈子衿出院之后,父母甚至因为疑神疑鬼而大打出手,因此他选择了远方,去投奔远在河北的姐姐。

生活还在继续,经历过大的变故之后,才感觉平淡的生活也是甜的。正如作者在尾声里说的:“喝惯了白开水,才发现他其实比饮料甜。”没有什么波澜壮阔,只有余生值得善待。

ps:我喜欢金边的燕子,也喜欢平放到书桌上能够不用手扶就阅读的状态,这本书手感极好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