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惊喜之旅》读后感精选

《惊喜之旅》读后感精选

《惊喜之旅》是一本由[英]C.S.路易斯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2018-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惊喜之旅》读后感(一):2022.1.12川外图书馆

本书是路易斯,一个幻想文学作家的早中期人生历程,总体上可称平淡无奇的一生,我想,这应该是来自某种限制或许是他已然知晓的自己内心的软弱,读此书可以了解一定20世纪初英国风情和流行,但这些流行话语的大量运用即使有译者的精心注释也给我带来了不可避免的生疏感。同时我之所以能够迷迷糊糊看完的原因在于,路易斯开篇给我们卖的一个关子是:自己如何从一个无神论者变为了基督徒,这令我这个对基督不甚了解的读者十分好奇,于是乎带着这个问题读了下去。然而,结果多少还是以一种新的形式让我对基督徒产生了不屑,“伪善”仍是一个基督徒的核心,本书即是在论述“伪善”为何是可以获取的最好的选择,我一直觉得,难道道德就等于基督教吗?我在想无神论者是否就总是不文明的?在文明的范畴内只有耶稣正坐?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昂克鲁撒克逊傲慢,在此前提下,路易斯下结论“伪善也可以让人为善。”内心软弱的人必将会走向上帝,为什么呢?如果没有一个坚定的信仰,无法形成自己的人生规则,在次次碰壁中怀疑自己,那你就会手足无措,而上帝就一直处在人群之中,你向他伸出援手便可获取一个虽平庸但稳定的支撑,同时这么一个交换也令你失去了真正的自我,容我说一句,基督教应是脆弱者避世的港湾,也是失败者的集结地,或许还有不怀好意的控制者。其实我们从它的童年自述中已然可以预料:conflict—averse的路易斯肯定会被世俗打败,将自己的灵魂归顺上帝。但还是感谢他的幽默风趣和一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启发了人类的想象力。

《惊喜之旅》读后感(二):不止于有趣的一本“趣书”

这是一本很有趣的故事书,讲的是路易斯归信的故事。一说“归信”,就好像非得像奥古斯丁、托尔斯泰的《忏悔录》那样苦大仇深、正襟危坐似的。若果真如此,那《惊喜之旅》是对这种讲述方式的一种颠覆。“大不敬”地说一句,我是把《惊喜之旅》当趣书看的。

随便举几个例子:

路易斯的父亲有趣。

路易斯这样回忆他:

“父亲那一族,地道的威尔士人,多愁善感,激动,夸张,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大哭大笑,并无生活天分。”

这样的父亲喜欢演说,喜欢诗歌,能把自己的情感完全注入其中。而路易斯母亲所属的汉密尔顿家族则截然相反,他们冷峻得多,“生活天分很高——就像常年出行的旅客,一上火车,就直奔最好座位。”

路易斯的性格毫无疑问受来自父母双方的影响,而母亲那种平静欢快的温情令他终身难忘。母亲教他学习法文和拉丁文,在阅读方面也深深地影响了他。

母亲的早逝让路易斯的处境有了巨大变化,父亲开始变得有些神经质,脾气反覆无常,这让路易斯只能和哥哥有相依为命之感,而他们和父亲之间倒产生了巨大隔阂。这一隔阂直到路易斯父亲死时也未能消弭。

第二个值得一提的有趣之处来自路易斯结交的朋友。

路易斯曾说:

【一个人对另一个人说,“什么?你也是?我还以为只有我才是这样呢!”这时,友谊诞生了。】

阿瑟对他而言就是这样一个朋友:

【我发现阿瑟坐在病床上。旁边桌上,放着一部《北方神话》(Myths of the Norsemen)。

“你喜欢这书吗?”我问。

“你也喜欢?”他说。

接下来,这本书就在我俩手上,头几乎抵在一块。我们比比划划,引章摘句,相谈甚欢——很快几乎喊出声来——接二连三的问题里,发现我们不仅喜爱同一样东西,而且是其相同部分,以同样的方式。】

但有的友谊不是“我和你一样”,恰恰是“我不同意你”,巴菲尔德之于路易斯便是如此。这样的朋友能带来另一种趣味。路易斯在《惊喜之旅》中写道:

【我在牛津的下一个终生朋友,是欧文·巴菲尔德。在某种意义上,阿瑟和巴菲尔德,就是人人都有的两种朋友的典型。第一种朋友是“知己”(alter ego),他(大出所望地)与你共享着最隐秘的乐趣,第一个让你觉着自己在世上并非形单影只。你不必先克服什么,就能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他和你像窗玻璃上的雨珠般交融。而另一种朋友,事事与你意见相左。他与其说是“知己”(alter ego),不如说是“对头”(anti-self)。他当然与你志趣相投,否则他根本就无法成为你的朋友。但是他处理志趣的角度却跟你不同。你喜欢的书,他也喜欢读,但是撷自每本书的心得却与你相异。这就好比他说着你的话,却发错了音。他怎能如此地趋近正确,但却总是免不了犯错?他就像个女人,令你心醉(又令你气愤)。正当你着手要校正他的异端邪说,你却发觉,他已动了真格,正决定来校正你呢!你于是接招,全力以赴,直至深夜,夜以继夜,或行经美丽乡野俩人都顾不上瞟一眼,每方都领教了对方攻击的力量,经常更像是相互尊重的敌人而不像是朋友。】

此外,还有写下《魔戒》的托尔金,也是路易斯的好朋友。路易斯和这些朋友们之间的故事读来让人心醉。他一生把朋友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友爱给他带来的快乐实在太多太多。因此他说:

“我最快乐的时光是身穿旧衣与三五好友徒步行走并且在小酒馆里过夜——要不然就是在某人的学院房间里坐到凌晨时分,就着啤酒、茶,抽着烟斗胡说八道,谈论诗歌、神学和玄学。我最喜欢的声音,莫过于成年男子的大笑声。”

当然,《惊喜之旅》绝不是一本“趣书”这么简单,它不是用来逗乐的,而是在风趣的语言中给人心灵上的启迪。路易斯本人差点就着自己恶趣味堕落下去,甚至不止一次。但他最终走上了“惊喜之旅”,其中奥秘只有看完全书才能领会。

《惊喜之旅》读后感(三):关于《惊喜之旅》的十道题

出题人:伍绍东 出题来源:邓译《惊喜之旅》

1.路易斯谈及自己写作的缘由,以下哪两个确实是他说的? ( )

A 人们不愿意写我想要读的书,所以我只好自己动手。

B 促使我写作的,是我为之苦恼不已的极端手拙。我的大拇指,就一个关节。最上面的那个关节(离指甲最远的那个)看得见,但是个样子货,无法弯曲。我对于工具、球拍、枪支、纽扣或酒钻,往往是孺子不可教也。正是这迫使我写作。

C 父母遗传的天赋

D 老师的影响

2.书里所写,路易斯最快乐的时光,是哪一个? ( )

A 看窗外的远山,秋意浓浓。

B 我最快乐的时光,是身穿旧衣与三五好友徒步行走并且在小酒馆里过夜——要不然就是在某人的学院房间里坐到凌晨时分,就着啤酒、茶,抽着烟斗胡说八道,谈论诗歌、神学和玄学。我最喜欢的声音莫过于成年男子的大笑声。

C 对一个海岛的惊鸿一瞥。

D 沉浸在爱情的甜蜜里。

3.童年时期,路易斯愿意一读再读的书,有哪些? ( )

A 配有大量插图的完整版《格列弗游记》

B柯南•道尔的《奈杰尔爵士》

C 《笨拙周报》

D 《彼得兔》

4.路易斯童年时期对“Joy”的惊鸿一瞥,他回忆有三次。是以下哪三次? ( )

A 一个夏日,站在繁花似锦的一棵醋栗藤旁,心中突然升起了那段记忆,记起来在老屋里,一大早,哥哥带着他的玩具花园来婴儿房。

B来自《松鼠纳特金》,虽然波特的书,我全都爱。其余的书,只是娱乐;这本书则给人当头一棒,它是个麻烦。它给我的麻烦,我只能形容为“秋意”。

C 我曾对朗费罗 的《欧拉夫王》情有独钟:钟情其娓娓道来,深入浅出,钟情其音调铿锵。也就在那时——跟这些乐趣颇不相同,有点像远楼上的歌声——偶尔闲翻此书,发现了《泰格纳尔哀歌》的无韵译文。

D 遇见棒喝师柯克先生

5.路易斯平生最讨厌的两座学校是? ( )

A 一个疯子校长掌管的集中营一样的贝尔森

B 十三岁上的预科学校查特尔斯,学校里有波哥当道。

C “血帮”横行的维文

D 严苛的柯克老师所在的布克汉姆

6. 路易斯的老师柯克先生,是路易斯一生中非常重要的棒喝师。他是无神论者,长于逻辑。路易斯说:“若真有人近乎是个纯逻辑实体,这人就是柯克。”柯老师棒喝的套路一般是: ( )

A 大喊“住口”,那是要阻止再也受不了的废话,不是因为这令他烦躁,而是因为这是浪费时间,是节外生枝。

B 急切而又平静的“原谅我!”则是要插入一段矫正或厘清的话,预示着这样订正一下,你的话就会臻于完满,不会流于荒谬。

C 最激励人的引子是“我听着呢”。这意味着你的话有点意思,只是有待辩驳;它已经有犯错的尊荣了。

D 最后差不多是个一成不变的结论,“你该明白了吧,你没权利如何如何。”

E 你应该相信你自己,做你自己。

7.以下哪句话是柯老师的口头禅? ( )

A人生岂可无缪斯。

B人们的生死都不是可以勉强得到的。

C花九便士就能得到启蒙,但你却喜欢无知。

D 读一本好书,就像是他乡遇故知。

8.路易斯在本书着重写了他以下哪位朋友?【我在牛津的下一个终生朋友,是欧文•巴菲尔德。在某种意义上,阿瑟和巴菲尔德,就是人人都有的两种朋友的典型。第一种朋友是“知己”,他(大出所望地)与你共享着最隐秘的乐趣,第一个让你觉着自己在世上并非形单影只。你不必先克服什么,就能让他成为你的朋友;他和你像窗玻璃上的雨珠般交融。而另一种朋友,事事与你意见相左。他与其说是“知己”,不如说是“对头”。】

( )

A 亚瑟

B托尔金

C巴菲尔德

D 奶妈莉齐•恩迪科特。一个人能有多好,莉齐简直就有多好。

9.路易斯平时穿着并不太讲究,有时候把未熄灭的烟斗塞风衣里,结果,风衣就烧破一个洞。您觉得,他这个习惯是受谁的影响?( )

A 他父亲。最让人哭笑不得也最搞笑的事情,发生在饭后。他猛地从饭桌起身(总比我们其余人早),站着在壁炉架上一个破烂不堪的烟匣里,搜寻上次吸剩的烟丝。这是他的节俭习惯,还要装进烟斗。

B 柯老师。有多少次我大吃一惊,当他用自己那双莳花弄草的手,拿起我的一本新典籍(classical text),卷书皮卷得嘎吱嘎吱响,每页都留下指印。

“噢,我想起来了,”父亲说,“这是老苛刻的一个缺点。”

“一个糟糕缺点。”我说。

“几乎不可原谅。”父亲说。

C 托尔金。跟托尔金的友谊,标志着两个古老偏见的崩溃。我刚一踏入俗世,就有人(偷偷)警告,切莫信赖天主教徒;我刚进入英语系,就有人(明白)警告,切莫信赖语文学家。托尔金身兼二者。

D 亚瑟。我们俩人都知道悦慕的刺痛(the stab of Joy),都知道这箭射自北方。

10.以下对人物的评价,哪些是路易斯的意见? ( )

A 约翰逊是为数不多的我感到可以全然信赖的作家之一;奇怪的是,他也有同样的毛病。这不是说,我不喜欢他们。他们都(尤其是吉本)挺有趣;但差不多仅此而已。他们仿佛没有深度。他们都太浅了。生活的严酷和宿命,没出现在他们书中。

B 斯宾塞和弥尔顿,真是见了鬼了,也有。即便在古代作家中间,也能找到同样的悖谬。

C 那些确实有营养的作家,宗教气息最为浓厚——像柏拉图,埃斯库罗斯,维吉尔。相反,像萧伯纳、威尔斯、穆勒、 吉本 和伏尔泰这些作家,没陷入宗教窠臼,我应会完全认同其理论,却好像都有些单薄;差不多就像“细声细气”的男生。

D 我那时想,培根(直话直说吧),就是一头装腔作势的驴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