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的读后感大全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的读后感大全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是一本由[美] 斯科特·古斯塔夫森著作,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28.00元,页数:1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精选点评:

●开本小点,价格实惠点,就好了。

●插图精美,充满童趣

●美。

●经典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独家音频,沉浸式体验。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读后感(一):读鹅妈妈童谣究竟读什么

读鹅妈妈童谣究竟读什么?我相信买过鹅妈妈童谣的家长,都很疑惑这个问题。因为鹅妈妈童谣读下来会觉得很无厘头有没有。举个例子:

估计大家读完也是一脸懵逼。很多家长问我,读童谣能学英语吗?很认真的说,不能。因为鹅妈妈童谣其实就跟我们小时候念的童谣差不多,你看那个孩子是学童谣学会中文的。

比如长沙人有一个很出名的童谣

读下来也是无厘头嘛。但是世世代代依旧传承对不对。虽然童谣不会让你学会一门语言,但是童谣有独特的优势,那就是韵律!每一首童谣都是押韵的,读起来朗朗上口,很容易哄孩子啊。回想儿时爸爸妈妈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抱着自己一边念童谣,一边有节奏的摇晃,真的是很美好的回忆啊。英文童谣也一样,因为韵律,所以也是启蒙中不可缺少的材料之一。我们知道启蒙过后就要开始学习自然拼了,学自然拼的前提就是孩子对音素要敏感。而童谣可以很好培养孩子辨音能力。所以在使用鹅妈妈童谣的过程中,家长要有意识的去引导孩子注意到押韵的部分。像这首童谣: Hickory 和Dickory, dock和 clock 。

很多爸爸妈妈发现自然拼好像很复杂,对的,因为规则真的很多很多。而且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然拼只能拼读百分之六七十的单词而已。我们教自然拼读就是教主要的几个部分:26个字母的发音,长短元音,基本组合发音,rsl组合,不发音的e,hard soft cg。其他的像word family啊 都是靠日常积累的。读鹅妈妈童谣就是这样一个积累的过程。孩子读熟悉了这首。。。发现了规律,dock 和clock,他们有共同的发音:ock。下次他读到:block bock dock hock jock lock mock nock pock rock sock yock,就会尝试用自己的发现的规律去拼。这才是学习自然拼的正道。那种一个星期两个星期学会自然拼的班其实没什么用。因为自然拼是实践的技能,背规则可能几天背完,容易背也容易忘。像我们读书的时候没学过自然拼,但是看到不认识的单词自己也能拼个八九不离十,其实也就是大量阅读内化成规律了。录了个视频讲解我是怎么使用童谣的供大家参考。

鹅妈妈童谣的使用方法_腾讯视频

目前市面上比较流行的有两个版本。

不过我更推荐后浪出的大师这个版本。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

评价人数不足

[美] 斯科特·古斯塔夫森 / 2019 / 后浪丨福建教育出版社

原因有三个:1 这是一本中英文对照的,对父母更加友好。2 这个选本的插画非常美,每一幅画面都是可以裱起来做装饰画的啊!但是我舍不得拆掉哈哈哈哈哈哈。所以忍不住去Google一下插画师的背景,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他在童书插画领域可以说拿奖拿到手软啊:

3 这本书配有纯正的跟读音频,所以怕自己发音不好的爸爸妈妈就不用担心啦。和孩子一起练习吧。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读后感(二):这些童谣背后,隐藏的是悠久的历史

十八世纪中期,儿童开始有了自己的身份。此后,随着西方国家政治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开始尊重儿童为独立的社会存在,儿童教育也逐渐备受关注。

在这样的背景下,儿童文学出现了。其中,童谣是儿童文学的组成部分,许多经典的英语童谣产生于过去的几百年间,令各个时代的儿童爱不释手。这些经典的歌谣影响了世世代代的儿童和成人,它们是人类的宝藏,为青少年提供精神导航。

童谣内容诙谐,篇幅简短,以口耳相传的方式记载着民间流传的经典文化,是各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鹅妈妈童谣》是英国多年来所流传的童谣,遣词自由生动,情趣深厚,被称作英语世界中最珍贵的文化遗产。

《鹅妈妈童谣》是英国民间童谣集,这些童谣产生的时间跨度达几百年之久,大部分产生于18世纪,有些可以追溯到16、17世纪。鹅妈妈重谣约有八百多首,内容包括幽默故事、游戏歌曲、谜语、催眠曲、字母歌、数数歌、绕口令、动物歌等,是英国人从孩童时代就耳熟能详的儿歌。

关于鹅妈妈这个形象,在法国传说中是被描述为会讲很多故事的人,常常会有一群孩子围在她身边听她讲故事。还有研究者认为,鹅妈妈可能是根据法国国王罗伯特二世的妻子创造的。虽然没有人能证明鹅妈妈到底是谁,但在许多人看来,她是历史上一些真实人物和虚构角色的结合体。

关于鹅妈妈童谣的起源,至今没有确切定论,一般认为,源于1967年法国作家夏尔·佩罗出版的故事集Tales of My Mother Goose。人们发现这种童谣非常受欢迎,于是不同的出版者不断扩充原有童谣集,从中世纪的家族故事到意大利和法国的传说,新的童谣不断增加。在社会历史变迁中,这些童谣在不同的地域传播开来。

《鹅妈妈童谣》远不像看上去的那么简单,它涉及到不同的历史事件,隐藏着大量的寓意。很多童谣甚至反映了古代欧洲社会的阴暗面,描绘了一些世俗的和复杂的社会情况,那些黑暗童谣的隐喻意义,其实是随着时间流逝而逐渐被人遗忘的历史。

比如《唱一曲六便士之歌》:

唱一曲六便士之歌,满满一袋子的黑麦。二十四只黑鸟,被放进饼中烤。

当饼被撕开,鸟儿们开口唱,佳肴多美味,国王面前放!

国王在金库,数着金银财宝。王后在大厅,吃着蜂蜜面包。

女仆在花园,忙着晾晒衣服,黑鸟飞落下来,啄掉了她的鼻子。

这首童谣大约出现于17世纪中叶,一般人认为,这首童谣指的是英国都铎王朝的第二代国王享利八世和他的第一任妻子凯瑟琳和第二任妻子安妮的故事。

亨利八世残暴乖戾,他发动了英国历史上有名的宗教改革,并以拥有六位妻子并处决了两位而闻名。在这首童谣里,“国王”指的是亨利八世,“王后”是凯琳,“女仆”是安妮。亨利八世与凯瑟琳结婚后,又爱上了凯瑟琳的侍女安妮,他想离婚,可是天主教徒是严禁离婚的,由于教会的原因不能废后。他借机发动了宗教改革,取代了教皇对英格兰教会的统治地位,使英国由一个天主教国家转变为新教国家,随后废了凯瑟琳,娶安妮为后。但安妮没有生儿子,使亨利八世很失望,结婚三年后就被亨利八世以通奸、乱伦等莫须有的罪名斩首了。

在童谣中,黑鸟啄掉了她的鼻子,隐喻她的死亡,至于小鸟从饼里飞出来,起源于1549年的一本意大利食谱:把活的小鸟放在饼里,当切开饼时,鸟会飞出来。

鹅妈妈童谣所蕴含的文化含义是无穷的,后世的许多作家都喜欢从中汲取素材。比如英国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的小说经常出现鹅妈妈童谣集里的歌谣。她的《黑麦奇案》书名直接取自歌谣“唱一曲六便士之歌”;著名的推理小说《无人生还》是根据“十个小黑人”这首童谣写的;刘易斯·卡罗尔的童话《爱丽丝漫游奇境记》《镜中世界》中也有很多素材和角色取自鹅妈妈童谣;以创作华丽阴暗作品著称的日本作家由贵香织里,她的13卷漫画《毒伯爵该隐》中引用了许多鹅妈妈童谣中的歌谣,以此来渲染那种维多利亚式的气息。不同作家从不同文化视角出发对鹅妈妈童谣进行了差异化的解读,赋予其不同的意义与色彩。

我们在说话的时候,有时候会觉得有些话这样说比那样说听起来更顺耳,说起来更顺口,但又说不清原因,这实际就是语感在起作用。

很多家长为了培养孩子的语感,往往让孩子不断重复背诵英语,殊不知这样会扼杀孩子学习英语的积极性。

儿童心理学表明,0-6岁是孩子语育发展的关键时期。运用符合孩子认知规律的方法,以良好的英语环境,给孩子丰富的语言刺激,孩子英语水平会得到惊人的发展。

这就需要以一种童趣、活泼的形式激发孩子主动参与。利用英语童谣发展孩子英语语感特别有效,《鹅妈妈童谣》中多数是节奏诗歌的形式,孩子很容易在玩、听、说、做的游戏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朗诵,而反复的朗诵、游戏既增强了孩子学习英语的兴趣,同时也加大了孩子英语语言实践的练习,在不知不觉中增强和发展孩子的英语语感。

后浪出版社推出的新版《鹅妈妈童谣》绘本,通过精美的插图,对古老的英国著作《鹅妈妈童谣》进行了全新的阐释,赋予它新的格调。这些童谣多源于日常生活中的摇篮曲、顺口溜、儿歌等,它们描述自然、动物,讲述生活中的小事情,注重音律和节奏,读起来朗朗上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作者斯科特·古斯塔夫森更是以独有的温柔、婉约和优雅,使这些原本出身市井的童谣有了浪漫的田园情怀和淡淡的诗意。

阅读《鹅妈妈童谣》,能够让孩子沉浸在快乐的英语学习氛围中,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英语,积极、主动、充满乐趣的交流互动。相信快乐的《鹅妈妈童谣》将带领孩子们度过一个快乐的童年。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读后感(三):从“儿歌涨价”到流传几个世纪的鹅妈妈,我们能从童谣中学到什么

前几天去朋友小米家玩,和小米闲聊的时候,无意间听到小米的儿子逗逗在唱《小毛驴》: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 ;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

一个3岁多一点的孩子除了把《小毛驴》一字不差的唱出来外,还教我2岁半的儿子一起唱。两个孩子你一句我一句,玩的都不愿找妈妈了。我听了一会发现,逗逗会唱很多儿歌,像《拔萝卜》、《小老鼠上灯台》、《两只老虎》、《小兔子乖乖》。

这么一个“多才多艺”的孩子,看的我非常羡慕,就向小米取经:“你儿子好厉害啊,这么小就能记住这么多完整的歌词,有啥秘诀没?”小米看了一眼逗逗说:“没什么厉害的,教他唐诗半天不会背,教儿歌的话三五遍就记住了,可能是儿歌比起诗来韵律感更强,更适合这个阶段的孩子吧。你不是想让孩子接触英文吗?我建议你可以买本《鹅妈妈童谣》,我家正好有一本,我拿给你看看。”

小米家的《鹅妈妈童谣》是后浪出版的“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对孩子来说,插画大师斯科特·古斯塔夫森的绘画“人物”有趣且整体色彩丰富、明亮,这不仅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还有利于父母对处于色彩敏感期的孩子进行颜色教育。

对父母来说,英汉双语分开设置,可以让孩子在听懂汉语的基础上学习英语。英文的字号比汉字大了近一倍,父母完全可以在汉字的部分贴个卡通版便利贴,只让孩子看英文。除此之外,对于想让孩子接触英文的父母来说,这个版本还有一个优点便是:独家音频。

只需扫描书本背后的二维码,就能在喜马拉雅app上听标准英音。每个音频都是单独的和童谣是相对应,父母可以单独循环播放任意一首童谣,对于处在语言敏感期的孩子来说,学习任何一种语言重复都是一件很重要的事。多听可以培养孩子的语感,让孩子熟悉发音,还能加强孩子的机械记忆,为后期的模仿做好准备。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恐怖童谣”不适合孩子,删减、改编后的鹅妈妈更尊重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

现在大家来思考一个问题:经典童谣是否都适合孩子传唱、阅读?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们先来讨论一下最近的热门话题:“儿歌涨价”。“儿歌涨价”最开始是朋友圈的几张有关儿歌《一元钱》歌词的书本截图。这首儿歌本身没有问题,争议点是这首《一元钱》的儿歌是由经典儿歌《一分钱》改编而来,网友对到底该不该改编引发了热烈讨论。

大部分网友认为,坚持经典是对传统文化的尊重,他们不接受“儿歌涨价”,但有的网友却认为现在一分钱在日常生活中已经不常见了,用孩子常见的一元钱代替一分钱是顺应时代。如果除开知识产权、文化背景等等方面的考量,单纯只从孩子的角色来看的话,其实儿歌《一元钱》更能尊重当代孩子的认知能力。

儿歌的传唱范围一般是在学前期儿童中,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认知、思维能力都还在发展中,他们能理解1元钱可以买一根棒棒糖,却不懂1分钱的价值。因为生活中一元钱常见,而一分钱几乎已经不流通了。

其实在我们讨论到底该不该改编时,都不能忘记一个很重要的点,那就是不管是《一分钱》还是《一元钱》,儿歌的目的是教育孩子拾金不昧,而不是纠结于钱的大小。

从孩子的角度来看,改编其实是有道理的,因为它考虑到了现实因素,也考虑到了学前期孩子的理解力。

日本著名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就如何给孩子选择绘本时写道:“面向幼儿的文学作品、素材的亲近性非常重要。其中的故事必须能让孩子们理解。无论是多么优秀的作品,如果远离孩子的生活,令孩子无法理解,那他们就不会感兴趣。”

对于孩子来说,不管是书还是儿歌,能够理解比什么都重要。但是在理解的基础上,我们还需注意学前期孩子由于发育的关系极易受到环境的影响。

鹅妈妈童谣在早期并不是只给孩子传唱的,它还夹杂着不同的目的,像政治手段、反映时代、反映现实等,这就让一部分童谣带有黑暗、恐怖的气息,不仅不利于孩子的心智发展,反而容易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负面影响。

例如18世纪的英国,由于工业革命造成的贫富差距和阶级对立,鹅妈妈童谣中出现了一些反映黑暗现实的歌词、故事,像《十个小黑人》、《莉琪波登拿起斧头》、《妈妈杀了我》等,这部分童谣又被人们称之为“恐怖童谣”,它们虽说能给推理小说家提供灵感,像知名推理小说家阿加莎.克里斯蒂就从《十个小黑人》中得到灵感写出了《无人生还》。

但是这部分童谣却不适合心智不成熟的儿童阅读,因为让孩子身处于一个暴力、心理扭曲的环境下,孩子就容易把不健康的东西内化,这就好比孩子生活在一个充满暴力的家庭环境下,那他就会认为暴力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因此为了避免这种不健康的因素,匹配学前期孩子的认知、思维能力,现在大多数版本的鹅妈妈童谣都是经过多次删减后的产物。在《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除了一首反映历史事件的《唱一曲六便士之歌》外,就删除了那些不适合孩子阅读的“恐怖童谣”。

生活在和平年代,童谣理应只为孩子而存在。它只需轻快、有趣即可,无需背负那些沉重的过往。

一首好童谣就是一个好故事

肯尼斯·伯克说:“故事是人生必需的设备。”而在文学的世界里,历史上最好的故事之一仅有6个字:售:婴儿鞋,全新,这也可以说是另个维度上的“少而精”。

日本知名童书作家中川李枝子在《当孩子遇见书》中就曾介绍,她将故事作为给孩子选绘本的一个重要指标。在简单的故事里,孩子能发挥想象力,也会觉得有趣。选合适的童谣就和选绘本一样,不仅需要朗朗上口,还需要有简单的故事情节。

《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包含的45首童谣就代表着45个小故事,而这些小故事又可以分为社会、生活以及思考3大类。

唱童谣不能流于表面,从社会百态中学习知识

很多童谣大都是寥寥几句,但是哪怕只有几句故事传递的信息也值得人深思。鹅妈妈童谣中有一首《黑绵羊,咩咩叫》的童谣。原版歌词是:黑绵羊,咩咩叫,你有羊毛吗?是啊,先生,有啊,足足三袋子哪。一袋子给男主人,一袋子给女主人,但巷子里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没有。

许多学者认为《黑绵羊,咩咩叫》这首童谣讲的是1275年封建时代英国对养羊的农民所征收的繁重的羊毛税的故事。根据于莲峰的《中世界羊毛出口关税浅析》一文,我们可以知道。羊毛税在当时又被称为“魔鬼之税”,农民收到的羊毛先流向权贵、接着流向教会,而养羊的农民什么也得不到。童谣里的“男主人”就指的是1275年颁布税令的爱德华一世,“女主人”则指的是教会。

直到16世纪,童谣的最后一句一直是“巷子里哭泣的小男孩一袋也没有”,但后来这一句被改成了更适合孩子传唱的“还有一袋子,给住巷子里的小男孩。”

童真、有趣永远是童谣的主旋律

“我有一只小毛驴我从来也不骑,有一天我心血来潮骑着去赶集,我手里拿着小皮鞭我心里正得意,不知怎么哗啦啦啦啦我摔了一身泥。”这首只有4句歌词的《小毛驴》伴随了几代人的成长,作者把童谣里孩子的童真童趣刻画的淋漓尽致。在鹅妈妈童谣中也有一首类似的童谣《玛丽有只小羊羔》:

“玛丽有只小羊羔,浑身白得雪一样,无论玛丽去何方,羊羔必会跟身旁。有天它跟着上学校,违法规定不得了。孩子们,闹啊笑,看到羊羔上学校。”

在《鹅妈妈童谣》大师插画·英汉双语版中像《玛丽有只小羊羔》类似的童谣占了大多数,像《嘀嗒,嘀嗒,钟声响》、《小号手杰克》、《蝙蝠,蝙蝠》等。这些童谣中既有有趣的生活瞬间、又有奇思妙想,寥寥数语便是一个有趣的故事。

善于思考能增强孩子的认知能力

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托马斯•胡德也说:“一分钟的思考抵得过一小时的唠叨。”和其他的文体一样,童谣里也包含了人们对世间百态的思考。在《少了颗钉子》中:“少了颗钉子,马掌丢了,丢了只马掌,战马折了,折了匹战马,骑手损了,损了名骑手,战役输了,输了场战役,国家亡了,这一起,只因少了颗钉子。”这首童谣说的既有细节对整体的重要,也用循序渐进、一环扣一环的思考。

在另一首童谣《一闪一闪小星星》中,则强调的是观察的重要。“一闪,一闪,小星星,究竟你为何物?高高悬挂在天上,犹如钻石在天空。烈日消退时,不再照万物,那时便可见,小星星,整夜闪光明。游人夜中行,多亏你相伴,方向无法辩,若无星光闪。”在这首童谣里有对白天、夜晚星星出现不同状态的观察,也有对北极星重要性的观察。

父母大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有个“玲珑心”,心眼多点,这种诉求最直接的体现便是孩子的认知能力,而培养认知能力就需要孩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鹅妈妈童谣作为英语音律启蒙的经典素材,其地位相当于我们的《笠翁对韵》。它里面的每首童谣都是短短几句话,郎朗上口,既能方面语言敏感期的孩子学习语言,又能帮助孩子从童谣中学习不同类型的知识。吉姆·崔利斯在《朗读手册》中,就将其作为第一套为宝宝朗读的书,推荐给父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