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American Prison》读后感1000字

《American Prison》读后感1000字

《American Prison》是一本由Shane Bauer著作,Penguin Press出版的Hardcover图书,本书定价:GBP 21.50,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American Prison》精选点评:

●这本是很不一般的报告文学。作者作为“地下监狱守卫“,他是去调查美国监狱现状,用真实的笔触写出了现实的残酷,穿插历史,让人不禁唏嘘。

●虽然本书主题不是我喜欢的,但在大环境下,纽约时报年度十佳好书中每年也一定会有相似主题的图书,也就看看。说实在的,这类书通常都还写的非常不错,如果把这本书当作两条故事线的悬疑小说也算可以,卧底记者的故事。

●三条线:美国监狱劳力历史-sad;卧底记者记录cca现状-dirty;这样的角色对人性的影响-scary。我最唏嘘第三条线。文中提到的斯坦福监狱实验早有耳闻,作者其实就是在实际的环境中实际体验了一回。最后戏剧性的身份曝露可能也是冥冥中对他的拯救。

●discipline and punishment. camps and instituion. expoitation and dehumanization.

●調查報導記者本身曾因工作原因被囚禁,為探查美國私有制營利性監獄現狀去做臥底也是勇氣可嘉。講述自己從應聘到離職間的經歷間穿插了很多現有監獄和司法體系與奴隸制糾纏不清的歷史。長知識,同時覺得毛骨悚然。看著作者臥底間的心路變化也很唏噓。大企業的財主心安理得掙著他人的血汗錢,窮人被壓迫互相傷害是不是放四海皆準。

●监狱/犯罪主体爱好者的爱!每一章都是作者的日常卧底经历和19世纪起美国私人监狱(侧重 convict leasing)历史交叉叙述。读起来就像看电影电视剧里的监狱场景一样,尤其在知道每一幕都是真实发生的之后会觉得更吸引人了。加上后面James(要是不犯傻暴露掉作者身份,说不定shane真能去sort组走一圈)偷拍不小心被抓,作者两口子连夜收拾东西保存笔记check in隔壁村的酒店,这本书很有被改编成电影的潜力啊!

●穿插着历史和实录,对比着看,人类社会真是毫无长进啊。不把人当人的私立监狱里,不敢想象我国的情况... @2019-12-16 17:31:29

《American Prison》读后感(一):专业美国批判者眼中的《美国监狱》

不扯犊子的说,一小时9刀在我泱泱大国连大学生家教都double这个钱好吧!?还坐落在荒郊野外的国家公园里,在我们那如果没有公务员编制,不可能招得到人嘛。所以刚读完两章我觉得去美国搞精准扶贫刻不容缓啊… 然后继续往下读,好书啊!批判美国人权的一手材料。美国这个不讲人权的国家,对待囚犯太不人道了!专门有几章是回顾历史,讲黑人如何惨,从历史的维度讲述了不同时期的黑人不同地被歧视对待,可以说美国不讲人权是历史悠久了… 还没读完,说说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几个看点:第一,美国监狱教官是真的不讲政治…第二,美国这个监狱啊,你进去的时候居然还可以选是想进公立还是私立的,通常来说,公立的比较便宜,但私立的有名校,啊错了,是名狱…第三,居然还有人在蹲监狱的时候把美国国籍给拿到手了,骚操作…第四,美国真的有那么多犯人吗?不把我们金砖五国放在眼里吗?

《American Prison》读后感(二):记者卧底四个月,揭秘美国私营监狱生财史

《美国监狱:一名记者卧底惩戒生意的经历》(American Prison: A Reporter's Undercover Journey Into the Business of Punishment)这本书起源于其作者 —— 沙恩·鲍尔(Shane Bauer)刊登在美国非盈利独立杂志《Mother Jones》2016年7/8月刊的一则长篇调查报道(实际上该期杂志主要内容都在围绕着这篇文章)。

鲍尔选择这个题目多少受到另外一本书的影响 —— 《Newjack:Guarding Sing Sing》 ,作者是记者、大学教授泰德·柯诺弗(Ted Conover),他想要研究纽约的监狱系统,几经波折在经过一个七周的“新兵训练”后被分配到纽约星星监狱(Sing Sing)做了狱警,这个经历让他写出了这本书,其中他指出很多问题,为美国联邦监狱系统提供了建议。

鲍尔这次的选题目标更加明确 —— 他希望研究的是美国的私营惩戒监狱,或者是盈利性监狱。整个申请过程非常简单,鲍尔直接在网上提交报名表,使用的都是自己真实的信息,很快他就成了美国惩戒公司(CCA)在路易斯安那州的韦恩惩教中心(Winn)的一名狱警,和柯诺弗一样,鲍尔上岗之前也接受了一个四周的培训。

整个卧底过程历时四个月 —— 而鲍尔之所以要抽身离开,是因为与他一同报道的同事詹姆斯·韦斯特(James West)某次拍摄监狱视频被抓,二十四小时以后,鲍尔就决定结束这次卧底任务,而就在这前不久,他在监狱中刚刚得到提升。

鲍尔最终以四万多字(包括相关背景文章)的篇幅完整呈现了他的这次卧底过程,而出刊以后引发热议,也让《Mother Jones》杂志和鲍尔本人获得多个大奖,其中包括美国全国杂志奖(National Magazine Award),鲍尔本人也受华盛顿官员之邀讲述营利性监狱所存在的问题。

在《美国监狱》这本书中,鲍尔把上述文章进行了扩写,除了补充更多细节以外,还拓展到整个美国惩戒历史中的的“生财之道”。而这一切,从美国南北战争结束后南方监狱里的囚犯租赁 —— 也就是把囚犯作为失去自由的劳动力出租给企业开始......

美国的私营监狱史可以追溯到美国独立战争,这个国家曾经是英国囚犯的流放地之一,而另外一个流放地则是澳大利亚,后者的监狱私营化甚至超越美国,从1990年设立第一家私营监狱以后,发展到2018年,澳大利亚囚犯中有18.4%关押在私营监狱中,远超过美国的8.4%。

现代的私营监狱,简单说就是由监狱的经营方 —— 也就是私营公司与政府签订合同,在一定的关押标准的前提下,提供固定数量的“床位”。政府则按照这个床位的数量,以日、或月为周期拨款。既然以营利为目的,而总收入又是基本固定的状态下,私营监狱如果想要实现利润最大化 —— 只有从降低成本着手 —— 而这就直接与关押犯人的生存质量挂钩了。由于这种经营模式的原因,私营监狱一直是极度争议的话题。

干货内容大家可以直接看《Mother Jones》的深度报道,或《美国监狱》这本书,在这里就不分享了。以下推荐一些关于监狱主题的影音作品:

美剧:首推HBO的《OZ》,堪称男人般的“甄嬛传”;女子监狱看Netflix的《Orange Is the New Black》

真人秀(是的,且很受欢迎):首推《60 Days In》,普通人自愿报名去监狱卧底当犯人60天,四季,共卧底两个监狱

纪录片:各大纪录片品牌都有很多

《American Prison》读后感(三):美国监狱的历史与现状

在读过有关穷困者生活状况的几本书后,我深切地感受到自己对美国现状并没有真切地了解。是的,对一个国家的了解是永无止境的。我于是找来更多的书来读。今天的书评是有关美国监狱问题的一本书-2018年出版的《美国监狱》(American Prison: A Reporter's Undercover Journey into the Business of Punishment )。

《美国监狱》(尚无中文译本)

《美国监狱》的作者Shane Bauer本人的经历颇为传奇。2009年,他作为记者与其他两位同事在伊朗和伊拉克边境被伊朗人投入监狱,经多方斡旋才与两年后获释。这段痛苦的监狱经历令他产生了去了解美国监狱犯人状况的想法。他于是以本人原名申请美国私营监狱的狱监工作,没想到很快就得以入职位于路易斯安纳州大片森林中的Winn 惩教中心。于是他戴着有摄像头的手表和藏有微型录音机的笔开始的狱监工作。这本书采取了双线并行的叙事方式,一条线是对美国监狱历史的回顾,另一条线是作者作为卧底记者的亲身经历。两条线交叉进行,编织出这本出色的纪实文学。

身穿狱监制服的作者Shane Bauer (来自Mother Jones网站)

美国独立战争之前的南方监狱规模并不大。因为南方实行奴隶制,而奴隶主自会“惩诫”有问题的奴隶。所以当时的监狱里关押的大多是犯罪的白人。当时最不人道的制度就是监狱会把因袭击奴隶主等原因入监的女奴与男性犯人同室关押。女犯人受到侵犯生下孩子后会在监狱里把孩子养到10岁,孩子随后将作为州里的财产在奴隶市场被拍卖。独立战争结束后,失去奴隶的南方奴隶主发现监狱是可以继续堂而皇之奴役黑人的好方法。在密西西比州,有“棉花大王”之称的Edmund Richardson说服州政府每年交给他18,000美元由他来管理犯人、种植棉花,而利润则全归其私有。他的农场一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棉花农场,他的50个监狱农场2000-3000名犯人可年均生产12,000担棉花。也有监狱让犯人去修铁路,而犯人的生存条件则极端恶劣,有的牢房到了几乎可以叠罗汉的程度。当时的监狱运营者表示:“(独立)战争之前,我们拥有黑奴。如果谁有个好奴隶,就会尽力照顾他,生病了去给他找医生,有的奴隶甚至可以镶上金牙。但是这些犯人呢,我们无需拥有他们,死了一个,我们还能搞到另一个。”是的,有的人只因坐火车逃票就会被关进监狱从事苦力。很多犯人往往熬不到出狱那一天。在1870年至1901年之间,路易斯安纳州共有3000名犯人(绝大多数都是黑人)死在狱中。犯人死亡率在16-25%之间,与苏联1942-1943年古拉格劳改营25%的死亡率相当。而在没有监狱劳工制度的伊利诺伊州,犯人的同期死亡率只有1%。这个对比是相当惊人的。

密西西比州棉花农场的犯人(来自wikipedia)

修筑铁路的犯人 (https://www.reimaginerpe.org/node/856)

回到现在作者卧底的Winn惩教中心,黑人犯人的比例高达75%。Winn是一座由美国惩教公司(CCA)管理的私营监狱,路易斯安纳州要求Winn的监狱使用率必须达到96%以上,州里为每名犯人每天向CCA支付34美元。CCA在美国全国管理多家监狱,他们把各州支付的费用投入股市。仅2015年一年CCA盈利19亿美元(在每名犯人身上盈利3300美元),其CEO Damon Hininger更是豪赚3百40万美元。

而每位狱监呢?仅有每小时9美元的收入。在狱监的岗前培训时,狱监被教导的不是如何看守和教化犯人,而是如何为CCA节省费用。监狱犯人人满为患,可是狱监却少得可怜。这也是作者为何一经申请即刻被录取的原因。狱监这种工作精神压力极大。研究显示,34%的美国狱监有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这个比率甚至高于同患此病的伊拉克和阿富汗返乡士兵。狱监的自杀率是普通成人的2.5倍,寿命也比一般人短。一项针对弗罗里达州狱监和执法人员的研究显示,他们较普通人群的寿命短12年,研究者认为这与工作压力有关。而常年与犯人打交道令狱监的性格和人格也会发生剧变。最著名的例证就是“斯坦福监狱试验”。作者Shane Bauer本人的经历即是如此,他几乎每天都在对待犯人是否人道、如何让犯人听从自己的指挥、如何在犯人中建立威严这样的问题中挣扎。有时会为自己侵犯犯人的权利和无视犯人的需求而内疚,有时则会因恫吓住犯人而内心平添快感。人性的矛盾在狱监身上每天上演。作者在做狱监期间性格更加暴躁不安,夜间无法集中精力总结卧底工作,饮酒量更是大幅增加。作者在监狱工作的第四个月,他的媒体同事在拍摄Winn的外景时被监狱发现而被捕。作者因此不得不中断了卧底工作,他的同事也后来获保得救。 作者并未隐瞒身份入职且工作中并无失误,所以CCA虽威胁要打官司却并无把柄可以告倒作者。

美国监狱关押犯人数量近20年激增

审判前关押制度加速了犯人数量的激增

里根总统1970年对毒品发起的围剿以及1980-90期间的严苛执法使美国监狱犯人关押人数一直在激增,而审判前关押制度(Pretrail polices)更是为关押人数的激增推波助澜。目前美国关押犯人总人数为世界第一。因美国有更为严苛的法律,犯人关押时间也远长其他国家的同类型犯罪。很多犯人的罪行轻微却被判以重刑。上面提到,独立战争后的监狱里大多是黑人犯人。那么现况如何呢?按Pew Research Center的数据,2016年成年黑人占全美总成年人人口的16%,但入监率高达33%。据OpenInvest的数据,2011-2016年间占全美人口37%的有色人种入监率为67%。据Eji网站报道,2015年黑人少年的入监率是白人少年的5倍以上。研究少年犯裁判项目的Joshua Rovne说:“在少年犯入监的每一个环节都存在着种族差异,而其中尤以抓捕时最为严重,这个环节助长了其他定罪环节的种族差异。”而这种差异并非由于黑人少年犯罪行为较白人少年更多,而是黑人少年更容易被警察叫住、怀疑、盘问、抓捕,而罪行有的不过是盘问时逃脱、甚至旷课等。就是说在执法人员对于有色人种的歧视是严重和恶劣的,而对黑人的欺凌表现尤其明显。更为离谱的是,执法系统对女性的歧视也愈演愈烈。自1978年以来至2015年,女性犯人关押人数的增加速率(9倍)竟高于男性犯人(5倍多)。 **

在Winn,一个170多犯人的监禁区域仅由两位狱监看守。有时人手不够时,监狱就关闭监狱的其他辅助设施如篮球场、计算机房,犯人只能呆在牢房里(lockdown)以节省人力和开支。在这个有1500名犯人的监狱里有1/3的犯人有精神问题,却竟然根本没有心理医生,仅有一位社工提供心理救助。犯人有自杀危机时,狱监通常都是置若罔闻。有位犯人就因狱监的忽视而自杀身亡,死亡时体重仅有71磅。犯人急需来自家庭的心理支援,可家属甚至是子女情意款款的来信都经常被狱监没收。监狱里犯人的书籍限制也是非常苛刻,宣传种族平等的书籍、政治类书籍、黑人监狱生存手册等都会被没收。有位Winn的犯人只因未到规定时间就擅自拿来扫把打扫狱室而被加判1个月,CCA因此将在他身上获利近1000美元。可以说这样的监狱完全起不到惩教的作用。因此监狱内普遍存在着暴力、性侵以及毒品问题。 犯人因为生存环境而投诉会如何呢?一位狱监表示,她在Winn的15年间仅有一次投诉得到了解决。

1998至2010年间CCA犯人投诉CCA的投诉事项(来自Mother Jones网站)

在作者与犯人的相处过程中,他亲眼目睹犯人的人性遭受摧残,应有的做人尊严被严重剥夺。即使出狱获得自由的犯人也是前景堪忧。一位犯人在出狱不久写给爱人的书信令人悲伤。

“希望你每天都顺心如意,深深地爱着你……

我也无法和家人一起过圣诞节。宝贝,我的心都碎了,感到很伤心。我总是非常担心自己会沦为无家可归者…… 即使我找到了工作,我也不得不在夜间工作或者轮晚班。这样我就无处可眠了,因为庇护所不会在下班时间对我开放。 我需要每天下午4点去领床位。错过了就会失去床位。(庇护所)项目就是让你无家可归的。真是没天理……

我知道这是封悲伤的信。我是真的希望有什么好消息告诉你。这封信很短,因为我没剩多少纸了。

宝贝,圣诞节快乐。深深地爱着你……”

刚出狱犯人的一封情书 (来自Mother Jones网站)

读完这封信,我泪如雨下。读完这本书,我心意难平。以前,监狱问题绝不在我的视野之内,读过才知被遗忘和被忽视的人们的苦楚。这本书令我联想起自己最为喜爱的名著之一《悲惨世界》。书中主人公冉阿让因偷了一块面包而被投入监狱受尽苦役折磨。出狱后他更加仇视世界、怀疑人类。是米里哀主教对他偷盗行为的理解和宽容使他走上自我救赎和造福他人的道路。遗憾的是,底层百姓那冉阿让式的悲剧现在仍在上演,而当前的监狱制度却依然严苛,完全谈不上感化心灵。《美国监狱》讲述的只是美国监狱系统的冰山一角,却已足够触目惊心。全美范围内,监狱关押率已经与种族问题、人权问题、青少年问题、毒品问题、 流离失所、贫困问题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已经到了不改革关押制度不可的地步。近年来包括奥巴马等政界人士对监狱关押制度的弊病也是越来越关注,然而切实的措施仍然难寻踪影。我们都需要关心这样的社会问题,只有推选出真正体察底层疾苦的立法者、执法者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这一自然段内容来自如下文献:

1. https://www.pewresearch.org/fact-tank/2018/01/12/shrinking-gap-between-number-of-blacks-and-whites-in-prison/

2. https://eji.org/news/black-children-five-times-more-likely-than-whites-to-be-incarcerated

3. https://www.prisonpolicy.org/reports/pie2018.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