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经典读后感有感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是一本由张公辅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6,页数:9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读后感(一):民间人情鬼话,挥洒尽致

说起精怪文化,已然历史悠久,但品其精品之作,还是当数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此《聊斋志异》短短文言连缀而成,生动性与细节性点不可缺。只是,想起那鬼魅魂魄,却总也没个轮廓,只在脑海浮现青面獠牙的厉鬼之形,实在使人对精怪文化的探究之心大打折扣。

画作有形态万种,而张公辅绘著的《中国精怪文化图集》,正是因《聊斋志异》的《治鬼篇》一书缺少插图,激其灵感而作。 思其画作的最高模式便是创作,无关乎单纯模仿与印刻,而是多有思考融贯其中。更因绘著者张公辅含动漫设计底蕴,现代因素与古时传说的交融,传统鬼魅与想象丰富的交织。这些精怪真的像极了“大宠物”,包含人间情味。

这或许也是图集中精怪充满灵气的来源,他们林林总总与人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好似是换了一个世界继续报恩或仇恶或行善。

“有因必有果,万物皆有灵”,我们用它们画家常,谈因果,也是对自身行为的约束和投射。

轻轻翻开一页画作,鬼魅中的特性突然跳入眼帘。精怪身后的意境韵味,它们本身的色彩搭配,或凄婉哀怨,或充满喜感,或古灵精怪,每一个精怪背后都有着它们独特的故事。

而张公辅给了它们展现的机会,我们说它带有动漫的特点,但又无法脱离人世意义。不似完全虚构的动漫形象,而又不完全继承传说的影子,只不过现代动漫抽象夸张手法,确是拉近了精怪与修行的距离。

古来传统文化得之没落,总是脱离不开与现代脱节的因素,而《中国精怪文化图集》竟有灵气但不恐怖,真真适合老少幼儿。加以文字的配著,恰到好处的解谜精怪。谁言只有厉鬼面?哪品精怪人情味。

画册中的线条感出挑而不出格,张公辅先生像是在人与精怪间觅得一条平衡木,艺术与生活,触感与文字,冲击与触动,在他的笔下,都值得玩味。

文字中往往具备复杂性可泛的起涟漪,画作中往往具备包容性才品析有味。鬼魅精怪本无形,但以人情味儿为依托犹如在墨水瓶中清水一滴,我们可以感受到,哦,是与生活真正联系起来的,是没那么可怕的精怪。

文化传承需多种途径,可大刀阔斧的一顿乱改也不是我们想看到的效果,宛如女子妆容,素颜或是难以产生遐想,而浓妆艳抹却又大失本色,清雅淡妆常笼络老少。

想要在粗制滥造的文化产品中寻一丝细腻,在铁齿铜牙的厉鬼形象中逮那份烟火,配以文字的画作,加以思想的凝练,艺术唯有精神充沛,才是鲜活的。不如翻开你手中的《中国精怪文化图集》,去感受那份人情味儿。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读后感(二):幻想文学的经典文集,美术界的精美画册

提到幻想作品,幻想文学,恐怕很多人第一时间能想到的就是托尔金所撰写的《魔戒》系列作品。他为我们描写了一个规模弘大,体系完备,而又与现实世界迥乎不同的魔幻世界。可以说托尔金是天赋异禀,才能完成如此惊才艳艳之作。 但事实上,中华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底蕴,也造就了东方玄幻作品在世界幻想文学作品中占据着不可忽视的重要地位。 远的来说有《山海经》这一种虚构的志怪百科全书。近的来说,有清朝蒲松龄老先生所著的《聊斋志异》。 《聊斋志异》当中的故事大多都被人所熟知,但是人们不了解的是,《聊斋志异》,其中有一篇,名为《冶鬼篇》。《冶鬼篇》中收录了非常多形态各异的鬼怪,这些鬼怪没能登场于《聊斋志异》正篇那些瑰丽的故事里,却在属于自己的篇章里大放光彩。 而这一卷古老的《冶鬼篇》,经过千百世的流传,终于,到了著名画师张公辅的手上。遂绘制成了此本《中国精怪文化图集》! 翻开此书,你便能感觉到东方幻想文学的独特人文主义精神。每一个精怪表面上是鬼,是怪。但是细究其本质,其实是影射着当年蒲松龄所见的一个个人,一桩桩事。而这种虚虚实实的创作方式,通过张公辅先生手上画笔绘出,又是别有一番风韵。 按理来说,一本绘制着精怪的画册,应该全本充斥着鬼气森森,血腥恐怖;又或者是为了讨好读者,舍弃了原书所想表示的警示之意。将书中形象趣味化,唯美化。 但是张公辅却大笔一挥,豪墨一点,同时兼顾美学和原著的阴森之气,将原著中那些只有文字描述而并无插图的“鬼物”们,隔着亘古长空,从蒲老先生的幻想中提炼出来,化作一张张诡秘而不恐怖,唯美而不失真的插图,让我们得以赏阅。 只看文字描述绘画插图,可供画师自我发挥的空间还是很大的,更何况原作中对于精怪的外貌描写也非常少,张公辅先生可做文章之处自然也就更多了。故而《中国精怪文化图集》中的精怪可以说是蒲松龄先生和张公辅先生二者合作的作品。这也非常考验张公辅先生对于原著的理解,显然,张公辅先生没有让我们失望。 画中之鬼,在兼顾了原著中描写的特征之余,有了非常多的自由创作。而张公辅先生进行创作时,非常喜欢给这些原著未描写细致的“精怪”赋予“人”的特征。这正如我上文所说,是契合了蒲松龄老先生笔下所著世界的特色——以鬼怪之事,暗喻清代的现实社会。 本书阅毕,让人忍不住掩卷惊叹。张公辅绘制书中的每一个精怪时,都将他们描绘得纤毫毕现,细致入微。仿佛这不是一张张画,而是在那个光怪陆离的世界里,有一个照相机,将精怪们的容貌都拍摄了下来,印刷成册。 可以说,能有幸翻阅本书,是历经了一场视觉的盛宴,是历经了一次文化的洗礼。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一本幻想文学爱好者不可错过的经典文集,一册美术爱好者不可不读的精美画册!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读后感(三):精怪文化:此心永恒的流放地

鬼神精怪吸引人的地方,就在于它追溯远古的记忆,是理性无法解释的部分。因为鬼神是人死后之灵;鸟、兽、草、木修炼成有超能力的没有智能的生命称为精,妖或精的智能化为怪。通过这些概念判断,无论是鬼神还是精怪,都是人的意志投射反映的结果。二千多年来,我们诞生了许许多多鬼神精怪文化,应该说是一笔十分丰厚的精神遗产。

对于精怪迷们来说,《山海经》虽有文有图但线描般的摹画未免让人不过瘾。

若是能像游戏里那般立体就好了!事实上,《中国精怪文化图集》真的做到了。不仅做到了,还做得维妙维肖。

一幅幅彩图将一个个鬼角色栩栩如生的呈现,连表皮的纹理都纤毫毕现,就更惶论女性鬼们的造型之优美了!

说实话,虽说是鬼,作者张公辅先生绘制的图画并不让人恐怖。那些冷静的抽象化手法,恰到好处地将各个鬼角色的精髓之处淋漓尽致地表现,仿若使人置身于那样一种逼真的境地——立即与这些鬼角色在某个时空相遇!既使相遇,它们的警示意义也会大于它们想要威胁逼迫你之意。

它们自身以及它们身后的背景,藉着作者所赋予的色彩,给你的感觉各个不同。对有些,你巴不得遁于千里之外,而另一些,你就想上前去触摸一番。又或者看到它们喜气的脸,不禁猜想那面具背后的邪恶;还有恶心的表面之下,是否有一颗痛苦纠结的魂灵。看过这本图册,我由衷的想:就像人有人性,鬼也有鬼的性格吧!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不仅带来视觉形象上的冲击,还满足了我们读故事的欲望。本图集图文并茂,除了有图像,还用文字来诠释每个鬼角色的渊源、特征、习性、嗜好,并且搜罗了与它们相关的传说故事记载。

这些记载散见于《山海经》、《神异经》、《搜神记》、《酉阳杂俎》、《笔记小说大观》、《子不语》、《岁时广记》、《夷坚志》、《百鬼夜行抄》等等,内容甚至涵盖了传统戏剧和新编鬼戏、鬼片。尽管是鬼故事,作者用心着力贴近生活的现实,这样使读者理解起来不会陷入虚无。

故事,说来说去就是说我们自己,说我们的生活。不论是对说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不同的故事实质提供不同的情节设置;新的故事产生新的意外。鬼故事也不例外,譬如,有一种叫妒妇津神的,会在美妇人渡过她居住的妒妇津(河流名)时风波大作,所以妇人渡此津,必坏衣毁妆,让自己丑一些。

另有一种复仇鬼——膏肓鬼,是利用人做了坏事会心虚的特点而从心中生出的一种鬼,所谓“心中有鬼”,指的就是膏肓鬼。而且,这种鬼会变化成人们心中最害怕的人的模样。不知读者诸君如何,笔者心下的震撼是深深的恐慌,这个鬼难道不象征了我们心中的那些障碍么?我们最深刻的东西都在这鬼的形象中一一铺展开……

所以,不论读图还是读文字,《中国精怪文化图集》都值得细读。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读后感(四):《中国精怪文化图集》和神话故事小说有何关联?

一场传奇故事的织梦者--评《中国精怪文化图集》

拿到这本《中国精怪文化图集》时,细细翻阅了好几遍。这本书是张公辅先生根据各种版本的鬼怪文字记载绘制而成的九十八幅精怪图画集。本书形象设计取材于《聊斋志异》未收录稿件《治鬼篇》中文字描述,作者张公辅根据《治鬼篇》读本,充分发挥想象力后创作完成。书中每一幅作品都形态各异,活灵活现,并加注了他们的来历、特征、生性喜好,欣赏起来非但不觉恐惧,反而逸趣横生。

当我想象着自己在这些凝聚着精怪精神气的图集中攀爬时,我马上触摸到了中国风中沉淀出的美感边缘和背后的那些故事。这是想象力的极致。

这场幻想足够逼真,逼真到你一伸手就能触碰到这些色泽。作者画有尽而意无穷,他希望我们从中看到足够多的故事。当我触摸到这些线条时,就能想象它们背后的故事。须知这是中国传奇的精华,须知鬼文化是民间文化中重要的部分,须知民间故事中,鬼一直都和我们人类共生。

我推测,真正优秀的创作者,或是艺术家,只要将幻想营造得足够好,足够精致,就能和现实世界交融,在某处接通。最好的画面,是留白到令人感觉到这些东西背后一连串的故事。这本《中国精怪文化图集》就是如此。翻看时,你会不自觉地幻想中被山林里精怪们遇见,就邂逅了一段传奇的神奇故事。

作者绘制的图画,和我们脑海中的幻想重叠,那些魑魅魍魉、山精鬼魅的浪漫气息,一下子扑面而来,让人感觉到这个亦真亦幻的世界。它秉承了楚辞的浪漫与神秘,承接这华南子的玄奇与曼妙,承接了聊斋中所有的幻想文化。

作者张公辅就隐藏在这些信息背后,乐于做一个织梦者,勾勒出这样一幅幅图画。他并不给我们说理,而是让我们自己领略意趣。我相信,只要化作者传递给读者的幻想足够细致,足够持久,足够让人沉迷,本身又能够自圆其说,那么和真实也就没有多大区别了。

据说,这本《中国精怪文化图集》从构思到创作完成历时两年,每一幅图都经过作者张公辅进行设计构思,凝聚了作者超乎寻常的想象力和绘画功底,具备高超的审美欣赏价值和艺术开发价值。

当作者张公辅把这些传奇故事中的形象和那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名字,用具体的图绘一一都描摹出来,让它们在图像中不朽时,这些凝聚了作者灵感和执著的图画,复原了整个传奇故事中的旧貌,所有面孔,声音气味,无不传神。

这是一幅纸上的酆都鬼蜮,它雄奇瑰丽但是不狰狞恐怖;它美轮美奂但却处处透出大气雄浑。

当上下五千年的传奇故事中的主角在作者张公辅的画笔下一一显现,你会明白,真正的审美,就是“审丑”。就像那些怒目的金刚罗汉一样,背后蕴藏着数不尽的意蕴和庄严。

这种洗练,优美极了,明澈极了。你只需要看上几页,诸般景象便会在眼前升起,仿佛已在其中生活了几世几代。

��ɣ�2

《中国精怪文化图集》读后感(五):看心血凝聚的丹青妙笔、鬼斧神工——评《中国精怪文化图集》

合上《中国精怪文化图集》,看到最后那页红衣女子独自乘着骆驼迈过的旌旗飘摇的黄沙大漠时,光阴语此刻止驻,天地于刹那静谧。

此时此地,艺术冲刷了一切等级、秩序、规则、人伦。一个艺术家的心灵,超越了一些规则。相对的画笔变成了他心灵的延伸,成了他对这个世界领悟的诉求。

作者张公辅,用他饱满的热情和灵性的智慧,将自己对东方鬼怪中玄妙的重重感觉,通过画笔记载于纸上,这些结合了艺术灵性的图画,如宝石一样闪闪发光,那些永不褪色的青、绿、金、黑、赭、红,在他手下都具备了灵性,他就像一个将军,而这些颜料就是他手下的士兵,在作者深厚的内力下,与他的理想一同焚烧着自我。

所有的细节,所有的线条和色彩,都通过他的画笔一一传神,张公辅激活了曾经传奇夹页中的文字,把它们全部从文字的抽象中抽离出来具体的具象,每一幅化,都忠实传递出作者想象力和情感的双重极致。

那些我们想象过的鬼狐精怪,作者已经通过他玄妙的画笔,为我们每位读者倾情呈现。

有人说过,“画者文之极”,不识字的人读不懂诗文,识字的人也未必懂得书法的精妙,但是有眼有心的人都看得懂画,看得懂画者想表达的一切,和作画时心中的灵感。

他已经无需再多说任何言语,他的画就是他的心声;他已经不需要再有任何动作,他的想象力就是他最好的灵性呈现。他的笔下,鲜活了曾经只存在于人们想象中的一整个《聊斋志异》的传奇谱系——森冷无情的黑白无常,雨夜哀歌的画皮,秋夜哀鸣的狐仙,狰狞恐怖的厉鬼,在他的笔下,婉转蔓延出了它们所在的那个世界。

中国千百年沉淀出的传奇,和作者数十年如一日不停完善的绘画天赋,极致的灵性,极致的挥洒,积淀、包裹、雕琢出来的一帧一画,使人耽溺,使人爱恋,使人赞叹,使人沉寂。

合上这本书时,电光火石之间,思想中已经翻转出了另一个世界。作者是如此通透,如此坦诚,将这个自己用心血凝聚、沉浸过的世界,捧至读者面前,当这个从驼铃声中走过的红衣女子,跃入眼帘时,就如同一部传奇的落幕,只剩下漫天黄沙和华丽的一角,我们想抓住,却又忍不住勾起惆怅与无限遐思。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