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1000字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是一本由(法) 约瑟夫·富歇著作,中国画报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页数:7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一):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作为法兰西第一帝国大帝拿破仑的亲信,约瑟夫·富歇是个极有野心的政治行家,他渴求权力,但并不在意权力赋予他的特权,他对权力的追逐更像是一种个人的理想抱负,由他著下的回忆录,大概率能还原当时帝国兴衰的全过程,并且通过这位见证者,我们也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拿破仑这位军事大将的生平和为人。对于作者本人而言,他在书中一开始便说到,他在流放之地想要通过记录历史来留住真相,他是那些历史事件的见证者、参与者甚至说是领导者,他要用事实和证据来堵住那些诬陷他的人的嘴。他的语言记述相对客观,对于了解法兰西历史来说是一本很不错的读物。

革命如何而起?在国家上层不断地堕落中,腐朽不堪的君主制已经无法抵抗共和的力量,那时的法国社会接受了美国民主、自由的概念,人民迫切希望国家能够真正地解放。而富歇当时作为一个有自己政见的公职人员,他自己说因为复杂的历史原因,他做了一些错事。过去的一个个事件和政变到底起因如何,谁该来承担责任?他通过回忆自己的经历试图理清它们。

从富歇的自己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很会随机应变的人,我想这也是一个政治家必备的特质之一。对于他投票将路易十六处死的事,他说到了自己的后悔,他承认了与当时众人一样,他也认为只有极端的方式,他们想要的解放和自由才能达成,这一票并不是对路易十六本人的不满,而是为对抗王冠所代表着的君主制度。从这里看,我认为他的态度是诚恳的,虽然有为自己开脱的意图,但他的话在理,也算是给了个明确的交代。

政治家不会是天真、真诚的面孔,关于背叛政治同伴罗伯斯庇尔的行为,他解释说是因为对方对自己生命的威胁和其人的独裁心思,出于任何一个动机,他都必须参与推翻罗伯斯庇尔的行动。回看这一行为的后果,他自己认识到了,这样一次胜利并没有造福人民,却成为了阻碍革命之人复仇的借口。但实际上,富歇只有对权力的向往,如同变色龙一般的他,是不存在所谓的共同理想和同僚情谊的。

富歇的身份一直在变化,他曾是雅各宾俱乐部主席,做过外交特使,参与了拿破仑的雾月政变,也是在背后秘密策划推翻拿破仑的人。他曾领导过许多的清洗、镇压活动,是个“优秀”的警察头头;在政治领域中,他出色的工作能力更是促成了他计划的一次次成功,甚至连拿破仑身边都布满着他的眼线。没有一点手段,无法在风云多变的政治神坛上立足,更无需说再去实现自己的权力抱负。通过阅读他的回忆录,他权术家的面目展现在我们面前,也让我们从更多的细节去学习和认识了拿破仑时期法国政治演变的过程。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二):时势造英雄

见字如面,读约瑟夫·富歇的文字,让我感受到了一个很自信,很骄傲、或者说有些自大的一个历史人物。在约瑟夫·富歇看来,自己有着很高的政治嗅觉和判断力,能够在政治生涯中,大起大落,能够东山再起,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是他做到了。在不同的时期,在很多的事件中,约瑟夫·富歇充当着很重要的角色,本书通过约瑟夫·富歇的讲述,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了解法国大革命、百日王朝、反法同盟战争、波旁王朝复辟以及拿破仑大帝的大起大落。

文章的前六章,都主要在陈诉约瑟夫·富歇自己的政治生涯,能够感受到,他在粉饰自己,有意为自己开脱,尽管他很用力的在陈诉事实,但是,还是能够让人感受到一种很强烈的自负性格。通过他的视角,了解当时的政局环境,交代了各方的党派和主要人物,以及自己所处的位置和境遇。

不同的角度,看问题,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约瑟夫·富歇通过灵活运用阴谋诡计,为此获得了财富和地位,他不惊慌,不害怕,能够敏锐的发现问题,在错综复杂的利益关系中寻找到出路,虽然办法并不一定是多么的光明磊落,但是,政局混乱,站在哪一方面都有其各自的理由。

例如,当他得知巴拿马要回国的时候,他敏锐的察觉到机会来了,他利用各种关系,分析各种局势,他找到了巴拿马的老婆,并雪中送炭,成功的取得了约瑟芬的青睐,为后来的事业产生了很深的影响,因为他从约瑟芬那里了解到了跟多的信息,视野和格局一下子提升了很多。所以,他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找到合适的人,去办合适的事,能够分析出每个人的强项和弱项,抓住弱项,满足欲望,使其成为自己的人。借势而为,找到关键的人,结交关键的人,办重要的事。

时势造英雄,从六章开始,巴拿马才开始登场,虽然,约瑟夫·富歇是一个自负的人,但是介绍巴拿马的时候,他不得不用钦佩的词语去形容他。用约瑟夫·富歇的话说:“拿破仑是一个老道、坚韧、果敢的人”。他力缆狂澜,掌控了全局,平衡了各派利益,控制了所有的党派。

正所谓,枪杆子里出政权,拿破仑掌握了军事力量。用军事力量夺取了一个又一个胜利,一个伟大的领袖,并不是一介鲁莽的武夫,而是拥有各种本事,能够有很强的力量去支持他的权力和地位。拿破仑除了管理与战争有关的事情,还亲自管理财政、政务、法律、军队、政策、人事任命等事物。拿破仑能够看清楚局势,并且能够知道自己所要做的事。最终,他成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形成了庞大的拿破仑帝国体系,创造了一系列军政奇迹与短暂的辉煌成就。

每章节的内容,都会有一个“精彩看点”,把每一章的内容,用关键的词语,串联起来,读之前可以先看看主要内容,是很好的快速阅读的好方式,也可以帮助捋顺文章的发展脉络。不同的视角,看问题,可以看到不同的见解,这或许就是史书的魅力吧。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三):隐藏在历史迷雾中的真相

最早开始接触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是在高中历史课上,记得当时的教材上对法国大革命给予了极为正面的评价,即便有些不足也是一笔带过。等到年岁渐长,开始接触更多有关于那一段历史的资料的时候,也不免有了一些新的看法与想法,尤其是在最近读了一部由约瑟夫富歇所撰写的名为《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回忆录之后。 约瑟夫富歇,于我无疑是一个极为陌生的名字,当我在网络上尝试搜索有关他的信息的时候,我发现,当我们要去研究法国大革命与拿破仑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历史的时候,这个人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够忽略的,他的人生履历上,与法国大革命的历史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历史紧紧的纠缠在一起,在他几次掌握实权的时候,都对革命的走向与帝国的历史产生了极为重要的影响,他在包括路易十六的死亡、罗伯斯庇尔的倒台与拿破仑帝国的建立与轰塌等都有着直接的关系,在某些事情的发展变化上,他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甚至还因此而被钉在了法国历史的耻辱柱之上,同时期的人评价他是叛徒,是变色龙,是没有心肝与眼泪的人。因此,通过他的言辞与回忆,我们似乎可以得到更多一个“别人用心”者眼中的历史真相。 在约瑟夫的回忆录中,我们看到在从法国大革命爆发到拿破仑掌权的这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法国正在经历着一场前所未有的变革。路易十六被愤怒的革命群众送上了断头台,无数的人们为革命所取得伟大胜利而欢呼雀跃。但是在那些政治家眼中,这仅仅是又一轮权利交替与血腥争夺的开始。甚至于在外来势力还没有来得及对法国大革命进行干涉的时候,反倒是革命派自己先陷入了内斗之中。在大革命以后,国民工会掌握了国家权利,而革命激进派罗伯斯庇尔则掌握了国民工会的权利。这个在历史上曾经被人大为赞颂的革命者在此时却化作了一头嗜血猛兽,疯狂的吞噬着一切,昔日的战友们被他所当做背叛革命者一个个的杀害,所有的人都惶惶不可终日,昔日充满浪漫气息与革命热情的法国顿时变成了一座人间地狱。当所有这些通过一个政治投机者的嘴诉说出来的时候,更是让人有了一种荒诞无比的感觉。当昔日的热情与崇高,终于褪去了身上的那层神圣的外衣的时候,我们才得以看到一个真实的世界! 约瑟夫富歇在历史上被称作是弑君者,或者政治上的投机者。当我们在阅读他的回忆录的时候,会发现这个称呼对于他实在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或者他还应该是一个极为自负骄傲的人。不论是在罗伯斯庇尔时期还是在后来的督政府时期,亦或是在拿破仑时期,他始终都保持了一贯的见风使舵,始终将自己摆在了极为正义的一面,他不止一次的强调自己在反对罗伯斯庇尔时的勇敢与无畏,也不止一次的用一种极为傲慢的语气批判同一时期的当权者,也毫不吝啬对自己掌权时所谓的高瞻远瞩而沾沾自喜,不可一世。颇为有意思的是,每当约瑟夫在回忆录中大义凛然的自我吹嘘的时候,我们总能看到本书译者在后面毫不留情的批判与揭穿,一边是约瑟夫的慷慨激昂,另一边是译者的无情揭露,在充满血腥味的权斗之路上竟然也多了几分喜感。 不论约瑟夫的人品如何,他的回忆录在很多问题上依然为我们解开了不少的疑惑,在热月政变、雾月政变、拿破仑帝国等重大史实方面,作为亲历者的约瑟夫的言辞显然有着更加有力的说服力。通过他的文字,我们也将看到另一个不一样的法国大革命,一个不一样的拿破仑大帝,还有一个在历史上留下了无数骂名的约瑟夫富歇的真实模样!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四):法国“三姓家奴”回忆录

记得从前看《三国演义》的虎牢关之战的时候,张飞出场迎战吕布之时曾经破口大骂其为“三姓家奴”,意在讥讽吕布是一个反复无常、不忠不义之人。

关于这一情节其实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杜撰,但是在历史上类似于“三姓家奴”的人还真的是有的,并且不仅仅是在我们中国的历史上有,在世界历史上也不乏其人。

看过茨威格所著的《富歇传》的人应该对约瑟夫.富歇其人并不陌生。在历史上他一直被视作是变色龙、墙头草一般的人物。他加入雅各宾俱乐部赞成处死法国国王路易十六,之后又参与热月政变反对并推翻了罗伯斯皮尔,他被拿破仑受封为奥特朗特公爵,却又在拿破仑被流放之后为了讨取新政府的欢心而试图去追捕拿破仑的余党……

这简直就是地地道道的朝三暮四反复无常的小人。套用《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阵前怒骂王朗的一句话,真的是“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他约瑟夫.富歇若是担不起“三姓家奴”这一称号,还真的是找不出谁能够比他更合适的。

不过这样一个如跳梁小丑一般的政治人物却能够在多方势力派别中屹立不倒多年,也必定是有其一番原因的。他并非那种我们通常认知中的草包奸臣。他必是有超于普通人的智慧与才能以及异常敏锐的洞察力,所以能够提前感知并对于未来做出判断。只不过他缺少了一件做人最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道德诚信。一般来说背叛者通常都不会得到同情,更何况约瑟夫.富歇做了不止一次背叛者。现在的历史的评价几乎对于约瑟夫.富歇来说都是唾弃之词,赋予他赞誉的人是少之又少,毕竟没有多少人会去喜欢叛徒与阴谋家。

那么这位法国历史上“三姓家奴”对于自己所做的一切又是如何评价的呢?他又将怎样为自己辩白?且看这本《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

第一眼看上去此书的名字,会以为这是一部主要讲述拿破仑历史的书籍。其实并不然,此书从法国大革命开始讲起,历经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法兰西第一帝国、百日王朝……直至讲述到拿破仑帝国的覆灭以及波旁王朝的第二次复辟。约瑟夫.富歇以一个时代见证者的身份讲述着他所看到以及经历的法兰西历史的一切。虽然约瑟夫.富歇在创作此书时正值他的政治落寞时期,在书中不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辩白以及往脸上贴金。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也的确会时不时的感受到他那自负、傲慢的态度。尽管如此此书仍是一部不可多得的珍贵历史史料。

读史不能够总是听一家之言,多方面全方位的进行分析才能够获取更为真实的历史事实。且不管约瑟夫.富歇创作这部书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就算他真的是一个“三姓家奴”吧。但他的回忆录也的确是为今天这些对法国历史感兴趣的人留下了一份可探寻的珍贵史料。

《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读后感(五):由他来评价拿破仑及其帝国,或许比较合适

很多人熟悉莎士比亚曾经说过的一句话:“There are a thousand Hamlets in a thousand people's eyes. ”翻译成中文就是,一千个人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对这句话的理解倒不需要再作过多解释,从字面上就可以毫不费力地看明白。同理,对于拿破仑·波拿巴,也就是历史上那位曾经叱咤风云的拿破仑一世,以及他的法兰西第一帝国,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一番见解和评价——或毁来誉而已!估计拿破仑本人都懒得去在意,他根本就不需要在意别人怎么说——即使那个人是约瑟夫·富歇!

约瑟夫·富歇何许人也?从生卒年份上来说,两人差不了多少。拿破仑·波拿巴生于1769年,卒于1821年;而约瑟夫·富歇则生于1759年,卒于1820年——后者比前者还要大10岁,只是晚死了少许,所以由约瑟夫·富歇来评价拿破仑·波拿巴及其缔造的法兰西第一帝国,倒也能行。当然更为“合适”的是,约瑟夫·富歇波是旁王朝末期、法国大革命时期、拿破仑帝国时期与波旁王朝复辟时期的法国重臣,1792年当选为国民公会议员;1794年策划“热月政变”,推翻了罗伯斯庇尔;1799年在拿破仑政府中担任公安部长,并参加“雾月政变”;1802年被免职;1804年拿破仑称帝后,又出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公安部大臣,于1810年第二次被免职;而在1815年拿破仑“百日王朝”期间,又担任路易十八政府中的公安部大臣;1815年拿破仑下台,成为督政府首脑,将帝国出卖给波旁王朝,同年被免职并退出政治舞台——他对拿破仑·波拿巴和法西兰第一帝国的熟悉程度,确实非同一般!

然而有趣之处也正在这里。和拿破仑·波拿巴略有不同,约瑟夫·富歇可谓当时法国政坛的“红人”与“风云人物”。18世纪末19世纪初,法国政坛变幻莫测,而约瑟夫·富歇看起来却是左右逢源:参与了两次政变,在国民公会、法兰西共和国、法兰西帝国以及督政府,甚至是复辟后的波旁王朝中都能立稳脚跟,确实能量不小——虽然,拿破仑视他为叛徒;塔列朗说他没有心肝和眼泪!那又如何呢?!

关于拿破仑·波拿巴与法兰西第一帝国,相关的评价早已不胜枚举,但出自约瑟夫·富歇之手的这一本“近距离”的传记作品则还必须具有它应有的价值。约瑟夫·富歇当然清楚他在很多人心目中会是一幅什么模样——“现在,在这片流放之地,我该用什么来对抗那些狂热的对手——那些曾经在我面前摇尾乞怜、如今却肆无忌惮地攻击我的乌合之众呢?用冰冷的谴责吗?用学究气的文字吗?”约瑟夫·富歇说,他“会不惜一切代价地说出真相”——那么,就让他说一说好了!传闻伏尔泰说过一句话,即所谓的“我不同意你的说法,但我誓死捍卫你说话的权利”——真假暂且不去深究,就在这里借用一下,看看约瑟夫·富歇眼中和笔下的拿破仑·波拿巴和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前世今生”到底是什么样的!至少,公认的是,约瑟夫·富歇的这本回忆录是历代史学家研究拿破仑与法兰西第一帝国无法绕开的经典文献——“拿来主义”显然是适用的。

而且,历史本身的迷人之处就在于,即使是当事人或者亲身经历者以及见证者,在讲述那一段历史的时候,也难免由于公心、私心而有这样那样的回护、偏袒或者偏见。约瑟夫·富歇到底愿意说出多少经得起考证和检验的历史真相,确实值得好奇。本着“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的一般性认识,听一听约瑟夫·富歇会怎样说,再结合其他各种各样的资料、史料作一番综合分析,是不难得出最接近于历史真相的结论的——更不用说拿破仑·波拿巴以及法兰西第一帝国,这样曾经在欧洲历史上占据过重要的一页或者几页的“狠角色”了!

所以,不妨让他说一说吧!听一听约瑟夫·富歇的说法,不也是关于拿破仑·波拿巴以及法兰西第一帝国的又一次有趣的“重温之旅”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