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克尔凯郭尔读后感100字

克尔凯郭尔读后感100字

《克尔凯郭尔》是一本由[美] 江思图著作,华夏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2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克尔凯郭尔》精选点评:

●读完方知今日恰好是克尔凯郭尔的忌日,也正好是双11购物节,有些令人唏嘘。本书简明扼要,指明克尔凯郭尔的思想核心:反讽。时时刻刻的反讽和否定才能摧毁错误观念和发现现代幻觉,同时也要肯定信仰,不然反讽会流向彻底否定的虚无。反讽应该是信仰的穿衣镜,时刻纠正出发的人,或许这样,人才可能走向真理。

●作为首次接触克尔凯郭尔的读者来说,本书算是较为友好的,至少对我而言是这样,但即便如此,还是需要有些耐心才能读完,因为大部分哲学书本身就是枯燥乏味的

●非常有价值的线索,苏格拉底的影响贯穿了克氏的一生

●国教中的苏格拉底

●可以与《探究哲学与信仰》一起看,明显没有后者深入,但简明扼要地讲述克尔凯郭尔所在哲学界概况,很好。黑格尔与克尔凯郭尔的哲学同样从苏格拉底出发,却朝向截然不同的方向。克氏看重理性的反讽性(主体性),黑格尔看重辩证(主观自由)。克的信仰跳跃也许能打败了不是信徒的人,但并未战胜信徒,只有舍勒论证了基督教的一切压倒性的优势。

●过于通俗。仅可作为思想传记。

●作为一门网课讲稿,它的优劣性都很明显:优点在于文本的清晰、流畅,对现代议题的结合以及大量使用克尔凯郭尔的生活情境来佐证作者的观点;劣势在于结论过于简单,一方面固然受限于网课的形式,另一方面也和作者本人处理克尔凯郭尔思想时过分谨慎的态度有关,这种谨慎也许让作者认为对克尔凯郭尔贴的任何标签都是可疑的,只有“否定性”和“反讽”这一对概念可以成为克尔凯郭尔诠释的“肯定线索”。因此,引用某朋友的话,这本书对于哲学系学生可能会沦为“一本不错的厕所读物”。

●生平更多 作者倡导别贴主义标签 Gribskov戈里布森林有一处八条道路的交汇点,八角路/世界观发生改变,是因个体不再相信那些维持共同核心文化的核心元素/1835年,克在吉勒莱尔那座小渔村的海崖边立下誓言,要为那种可以为之生,亦可以为之死都真理而活/还是个孩子时,有一天别人问他长大后想成为什么,他的答案是一把叉子 他说这样我就能刺向餐桌上我想要的任何东西 追问如果我们也跟着你去吃怎么办 回答那么我就刺向你们

●反讽主义者是先知。否定可以引入虚无。也可以引入真理。苏格拉底远远追求善,永远到达不了,犹如彼岸。自我创造的人,也是具有破坏性质的人。谁是真正的基督徒?去往真理和信仰的道理是艰难的还是简易的?

●合格的导读吧,当然亮点也不是很多。

《克尔凯郭尔》读后感(一):读书随感

从去年11月在前门pageone书店购进这本著作后,在王天夫老师的课上断断续续读完了前半本(感谢老师没有因为我坐第一排还在埋头读书而骂我),昨天到今天早上一口气读完了后半本。之前在coursera上有幸听过江思图老师讲克尔凯郭尔,如今读他那门课程的讲义对内容理解又加深了一层。这本对克尔凯郭尔的讲义与大多数从后现代理论/神学思想/存在主义视角解读的视角不同,抓住克尔凯郭尔的硕士论文《论反讽概念》强调他后续作品与苏格拉底间的深刻关联。主要内容大概包括:从苏格拉底反讽概念出发强调真理阐述的绝对否定性(非辩证的永恒差异令人联想起尼采),对上帝绝对异在性(理解之绝对不可能性,此处引入对理性逻辑的批判进而强调启示的非理性知识)的强调导出信仰的主观内在性和绝对顺从概念,基于绝对差异思想和对个体自由的维护提出现代性夷平现象的反思(对比托克维尔),最后是通过反击教会腐朽而重提严苛的新约使徒时代信仰。从个人角度其实更喜欢后期谈宗教信仰的部分,尤其是德尔图良“唯其荒谬我才相信”式的执着令我动容和敬佩。看来该去补读德尔图良《护教篇》了。

《克尔凯郭尔》读后感(二):关于克尔凯郭尔生平有趣的二三事

第一本入门的书没选好,选了克尔凯郭尔用来给平民大众摇滚传教的《爱的作为》,导致有一段时间对克尔凯郭尔无感。感谢T老板推荐传记,阅读后刷新了对克尔凯郭尔的三观,一部好的传记是打开一扇好奇的窗。

以下暂不讨论哲学成就,仅以书中趣事总结,希望这篇书评也可以帮助各位读者们对克尔凯郭尔产生一点点好奇。 1 克尔凯郭尔曾经追求过一位公务员的女儿蕾琪娜,和人家订婚以后又莫名悔婚。现代研究他的学者猜测可能是因为那个时期他在研究反讽,所以觉得结婚很虚无。 他甚至在《或此或彼》里用这样的例子来玩排他性游戏。 “结婚,你会后悔。不结婚,你也会后悔。结不结婚,你都会后悔。”

2

克尔凯郭尔是一个很喜欢苏格拉底的杠精,他继承了苏格拉底的杠精之力,但凡是说他写的浮夸的都必杠之,对批评他文章书籍海伯格、缪勒等穷追猛杠,直接导致缪勒断送了学术前途。 但克尔凯郭尔自己也没占到便宜,在海盗报天天画他的嘲讽漫画把他气了个半死。(其中一幅甚至被印在了本书的腰封上)

3 克尔凯郭尔是一个狂热的日记作家,几乎每天都写日记。第一系列的日记从1835年开始写《日记AA》(Journal AA)一直写到《日记JJ》。

第二系列的日记是传说中的“NB系列日记”,克尔凯郭尔不知道为什么总相信自己会在34岁之前死去。等34岁生日过完之后发现没死就很高兴。把后面的一本日记命名为“NB”,拉丁语中的nota bene“好好记录”的意思。然后他的牛逼系列从1一直写到逝世,直到牛逼36(NB36)。

4 克尔凯郭尔很喜欢基督教,同时也很喜欢苏格拉底,所以他宣布苏格拉底是基督徒。在克尔凯郭尔的眼里,苏格拉底比基督早死了几个世纪。重要的是基督教精神阳光普照。

《克尔凯郭尔》读后感(三):稍稍了解了克尔凯郭尔

整本书的中心围绕着克尔凯郭尔和苏格拉底的类比去讲述,结构大概分为两部分,前四章讲述一些基本的概念和论述,后四章则以克尔凯郭尔的写作体系为脉络结合其生平进行介绍。

这本书的聚焦点是以克尔凯郭尔的硕士毕业论文《论反讽概念》出发,引出了“反讽”这一概念。“反讽”来自于苏格拉底的核心思想,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成“否定”。在很多时候别人不知道自己无知,反而是把一些谬误当作真理,苏格拉底则通过否定别人的谬误来像牛虻一样逼迫别人寻求真知,这也就是其所说的“助产术”。然而苏格拉底只“助产”,但他并不给予别人肯定的知识。这背后其实关乎了个人和作为群体所形成的传统等一系列问题的思考。黑格尔和克尔凯郭尔两人都很关注苏格拉底的思想,也正是在否定这一点,黑格尔和克尔凯郭尔产生了分歧。黑格尔认为这是苏格拉底的局限性,因此他认为后来的人应该在苏格拉底否定一切的基础上创造出新的哲学。克尔凯郭尔吸收了一部分黑格尔对苏格拉底的评价和认识,但整体上来讲,本质上来讲还是不同于黑格尔的。克尔凯郭尔认为否定一切正是苏格拉底的精髓,意图超越苏格拉底的想法是可笑的。克尔凯郭尔也是把苏格拉底的这种批判性看作自己的毕生使命,去对当时丹麦的思想做出批判。本书就是在论证克尔凯郭尔的一生所书著作是如何贯彻这一点的。

书的后半部分则从克尔凯郭尔的写作过程去讲述他的思想体系的发展。很有趣的是,由于克尔凯郭尔家族的兄弟姐妹早夭,因此他一直坚信自己也会在34岁的时候死去,所以他给自己制定了一个完善的写作规划,他使用假名发表了很多作品,并且每一次用假名发表一部作品的同时又用真名发表另一个作品,而在临近34岁的“死期”时他发表了《附言》一书,综述了自己的关于写作的体系的构建的思考。我觉得这一点确实很有意思,吸引一大堆人研究他也就不足为怪。另外,克尔凯郭尔也是个暴躁老哥,对于批评他的书的人总是乐于写文回怼,挺有意思。

然而克尔凯郭尔在后半期的思考似乎一直关注“批判/促进”基督教,其实我在看完书是有点困惑的,并不是很能理解为什么克尔凯郭尔从一开始对苏格拉底、黑格尔理论的研究,最后发展和落脚到对于基督教的思考,可能的原因在于当时的社会氛围以及基督教的影响力自然而然使其成为一个主要的辩题吧。

其实本书没有具体的去讲克尔凯郭尔的论述或是概念,《论反讽概念》貌似也一直是被研究克尔凯郭尔的学者当作一部非正式的著作,但本书作者则强调了这本硕士毕业论文应该是克尔凯郭尔一生思考、写作的起点和序言。我自己看着看着突然想起一直对克尔凯郭尔感到好奇,是因为一定程度上存在主义一派的缘起和克尔凯郭尔脱不了干系。但本书鲜少介绍其具体的理论,所以通过这本书我也只能是稍稍了解克尔凯郭尔。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