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前任博物馆》经典读后感有感

《前任博物馆》经典读后感有感

《前任博物馆》是一本由戴日强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30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前任博物馆》精选点评:

●有些事过去了就是过去了,再也回不去,活在当下就要享受现在珍惜眼前人。那些曾经未完成的遗憾就留在《前任博物馆》里面,道一声安好吧。

●读别人的故事,伤自己的心。多希望会真有这么一家前任博物馆,让我也能找回我曾经应有的归属,可惜事与愿违。

●又相信爱情,前任博物馆中的每一个物品都有爱情的仪式感,甜度满分~

●作者写这本书的是时候是什么心情,看完相当于把以前的记忆有重新提取了一遍,现在想起来除了遗憾还是遗憾。

● 看完很感动,男主心理的描写很真实,满满都是爱情中的正能量,改编成影视应该会很好看

●《前任博物馆》教会了我怎么谈恋爱,怎么去珍惜,怎么不把现任变前任

●暗恋也罢,失恋也罢,即使痛苦,也是因为曾经体会过幸福的滋味,作者写的真棒,看的我飙泪,不说了,眼泪抹了,去吃火锅。

●朋友推荐给我看的,很喜欢,周围不少朋友都在看。

●以往从没有完整的读完过一本都市爱情书,《前任博物馆》这一本从开始就入迷,仔细想一想,前任造就了一个更好的自己,爱一个人其实就是爱自己努力为他变得更好的过程。

●看着故事中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我不禁有些伤感。美满的结局永远在书里,而现实却往往是覆水难收。

《前任博物馆》读后感(一):明年今日别再失眠

“烟城盛产葡萄酒。有一天晚上我们特地买了一瓶尝了下,那味道就像是我们的初吻一样酸甜。”

——《前任博物馆》

“你看着我干嘛?看题!看题!这题你会不会?”他凶巴巴地用笔敲着卷子。

“不会。”我嬉皮笑脸。

“都不会做吗?”他皱着眉,不等我回答,埋头在草稿纸上开始写公式。

午后阳光正好,透进屋内,少年的侧脸好看得迷惑人心智。

成年以后的我频频回头,常常假设,人生永远定格在这一年这一天,那也算心满意足。

后来,我才明白,初吻是没有味道的。

只是有了千回百转后,那才有了酸甜。

“而我之所以记不起来仿佛是我失恋后强迫自己忘记前任的一切。”

“这曾是我最真挚的心,失恋后,我就把这张清单撕掉了。”

——《前任博物馆》

那一年深冬,夜里我跟发小站在中关村大街的天桥上,我眯着眼看向马路的远处。

我惆怅地说了句:“原来北京是这个样子的,原来北京真的好大。”

发小回应了一句:“去找他呗。”

我说:“北京那么大,我上哪找他啊?”

他说:“你知道他在哪里的。”

我转过脸,背对着他,朝人大的方向走去。

“你干嘛啊?”发小追上来问。

我说:“你的烟呛到我了。”

我孤身来到这座城市,只是想知道这里有什么使他着迷的。

可是,我从没打算要去找他。

我知道他在这座城市的哪个角落,就算全地球人不知道,我都肯定知道!

可是,我不需要旁人提醒我任何。

离开的那天,我对他说的“老死不相往来”宛如昨日。

小虾米说:“雾霾天适合喝灌水啤酒,吃地沟油、炸病死鸡了,这样才能以毒攻毒。”

我说:“在北城能活下来不容易,还是对自己好点吧,努力赚点钱后赶紧逃离才是王道。”

——《前任博物馆》

一大群人从我身边跑过。我看着他们,在想:很多很多年以前,你刚来这里的时候,是不是也这样地追赶过公交车,挤过地铁,在路边吃烤串之类的?

那些年的冬日里,你在这座城市给我打电话。兴高采烈地说下雪了。

是啊,下雪了。我听见了下雪的声音,南方长大的我第一次听见下雪了。

可是,很多年以后,当我亲眼看着雪花的时候,身边没有你。

我很怕看强哥写爱情故事,总有些梗会骗走我的眼泪。根本不知道这人到底经历了些什么,需要通过文字来虐别人。就像这本《前任博物馆》,男主失去了初恋女友杨杨,独自在异乡被现实打得鼻青脸肿,还要独自舔情伤。客观来看,说多惨,其实也没多惨。可是个中的辛酸,经历过的人都明白,此生再也不愿意经历第二次了。是的,我也曾经历过这样的故事。

很多很多年以后,我遇到不少的来访者,问我同一番话:我到底怎么才能忘记他/她?

忘不了的,人不可能忘记一个人的。要是你立马说不记得了,那么我需要让你转介到精神科了。我的职责是从来访者的“价值观”入手,引导他们通过自身的能力,再次拥有幸福。

我也曾刻意地去尝试忘记他,我的初恋我的前任。

可是,最终发现,学会与痛苦和平共处,才能让我真正地从阴霾中走出来。

过去的自己很年轻,我无法接受分离。

可是,很庆幸的是,我已经长大了,拥有了接受现实的能力。

《前任博物馆》里面的男主,因为经历了杨杨,人生才产生了更多的变化,也因此遇到了小虾米。不知他会不会在与小虾米的某个幸福瞬间过后,莫名地想起杨杨,想起那个已经久远的少年春梦。

分手需庆幸,重新开始要祝福。

《前任博物馆》读后感(二):前任依然照亮前方

文戴日强

多年前我回到老家泉州,回到平静的洪濑小镇,听闻前任要结婚的消息,默然感伤,填了一首新词纪念青春的种种。

那时候我还想写一部关于前任的长篇小说,只不过这些年忙于创业没有多少时间,一些琐碎的时间都写了短篇,长篇小说一直搁浅。

去年我家的煲汤锅破了,张轩洋感慨说:“前任留下的最后一个物品也坏了,是不是预示着和前任的故事也到此结束了?”有一次我跟宋小君聊天,他说每次乘坐地铁都很害怕,因为当年他分不清哪边开门时,前女友告诉过他,广播说的左边就是顺着地铁开去的方向的左边,现在每次广播声响起,他都会看着车开去的方向,一路感伤。

也许是受了身边朋友的“点化”,我便动笔写了《前任博物馆》,关乎前任,关乎你我,无论是对是错,是爱是恨,过去的已然过去,新生活已经开启。

遇见前任,想说的话有很多,可话到嘴边却只剩寥寥几个字:“你好前任,谢谢,再见。”

这本书写的是有关前任的奇幻故事,但内核并不是前任,而是寻找最初的自己,找回初心。

长大以后离开家乡,人生的旅途会遇到很多人,有的只是匆匆的过客,有的陪我们走过很长一段路,但终究还是离开了,最后发现这条漫漫长路我们依然要孤独前行,和最初离开故乡的自己一样。

有一次跟朋友聊天,他问我这些年故事的创作思路,我想了想,三十岁后我仿佛一直在寻找着那个奔跑在童年的稻田里追风的少年郎,然后慢慢追忆着故乡的古厝,追忆着洪濑小镇的雨季,追忆着长大后离开故乡、去大城市寻找未来,却发现找到的还是童年的自己的那些经历……

我在以前的很多故事里写过母亲,《前任博物馆》用了不少笔墨写父亲。从小到大母亲会不吝言辞鼓励我,而父亲只要不骂我,我都可以开心一整天,所以从小特别怕父亲,读大学之前跟他的交流用十根手指头都能数得过来,直到长大后才明白原来父亲对我的关心是藏在心里的,他用他的严厉陪伴着我长大。

之后我很多次跟朋友们交流是什么时候开始觉得自己长大了,有的说是回家时父亲忽然给他倒酒,然后边喝边交流家事的时候;有的说是有一天父亲忽然找他说商量点家里大事的时候……似乎中国的父子关系大同小异。而我则是有一天夜里父亲忽然找我谈论家事,我有点纳闷平时都是自己决断的父亲怎么会找我商量,也就是在聊完后,我仿佛明白了父亲开始把家庭的重担移交到我的肩上,好像自己长大了,父亲变老了。

有一次我跟一个导演聊到这个话题,他说曾经有一个小女孩说她的父亲不疼她。那年她离家求学,一家人在车站为她送行,最后她上车了,父亲竟然背对着她不看她……导演已是两个女儿的父亲,他太懂这份情感了,马上让那个女孩子去问当时站在她父亲身边的人,看看当时她的父亲在干什么。

女孩去问了亲戚,得知答案后,女孩马上哭着打电话给父亲。因为亲戚说当时她的父亲之所以背对着她,是因为他泪流满面,不想让女儿看见……

这部小说里的父亲,虽然笔墨不多且把父亲写得比较“刻薄”,但是我对父亲的情感跟所有子女一样,也借此书跟父亲说一句未曾说过的话:“爸,我爱你。”

回到前任这个话题,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前任,无论当初是否在一起。

而《前任博物馆》是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在书中我构想着来过博物馆的人都走出了失恋的阴影。写完以后,我希望读者看完这本小说后都能走出前任的故事,迎接明天新升起的太阳。

我一直在知乎上“开车”,偶尔写写读书时的故事,也会写到“前任”。高中死党“屎块”发来当年的毕业照,里面有我,有你,有伊人,就是没有酒,何以慰风尘?

“菜花”也看到了我在知乎上写的故事,便来问我怎么没把他的故事写下来。

我说:“是写你因为失恋剃光头的事吗?”如今已是孩子父亲的他笑得跟傻子似的。

岁月不止,青春不在。

我自填的诗词里有这么几句:秋水涨愁阑珊处,往事如烟人如暮,夜深灯千户。

希望这本书能给正在这座孤单城市谋生谋爱的你我带去一些慰藉,毕竟人生漫漫,无论你经历了什么,光芒依然照亮前方。

《前任博物馆》读后感(三):『前任博物馆』里究竟展示了什么?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正值人生的重要阶段。

去年在靠近海湾的地方买了间房子,本想着等年纪大一些,结束漂泊的生活再住进去,但年初从北京回来时,累积了半年的书,和一些电影节中意的周边,又只能像往常每一年一样,丢掉、送人或寄存。每当这时候,都会大哭一场,因为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和它们再次重逢,就像那些说着“有空再约”却很难再见的朋友一样。所以我下定决心,装修好那间房子,不为自己,就算是让它们有个好归宿。

当房子装修进入尾声时,在焦头烂额的间隙,我开始召回寄存在朋友家和收拾旧居里遗留下来的物件。深圳是我离开学校后生活得最久的城市,所以“存货”也最多,当整理这些经过一轮轮搬迁仍然被我执意留存,见证过人生某些重要节点的物件时,发现有一个分类十分特别——“和前任有关的”。

我无法确定自己是不是该清理掉它们,去拥抱新的感情生活。

从小自诩智商很高(当然不是真的),情商却毫无疑问发育迟缓,最近这几年反省时才渐渐发觉,唯有恋爱阶段,才促使这方面产生飞跃进步,而其中一位最令我在今后的人生中常感受益良多的前任,如今早已形同陌路。

在香港生活的那一年,曾与一个大我八岁的电影行业从业者恋爱。大概是儿时欠缺父爱,大了后一直只对年长许多的异性有兴趣,这样当然不可避免会在恋爱关系中显得幼稚,因此常会被灌输“语重心长的人生哲理”,年轻的当下,当然会不屑一顾,更加不懂得这些对我量身定制的人生哲学有多宝贵,最终也就导致这段关系不可避免地走向了“性格不合”。

多年后学习了一些心理学知识后才明白,因为成长中的心理缺失,那时候的我还没有完全脱离婴儿时期的“全能自恋”,才会对别人的意见置若罔闻。以致后来每每在深夜回忆起那些他曾对我说过的话,都会百感交集。

香水——“你希望所有人都喜欢你,这样活得很不轻松很拧巴,我祝福你活出自己的味道。”(在心理学术语中,那个阶段的我处于讨好型人格,而他希望我能为自己而活,真正的开心起来。)

电影票——“我要去开工一个礼拜,这些电影票足够陪你一周了,但电影不是人生的全部,你要学会拥抱真正的生活。”(当时我正处于看电影的疯癫状态,而他因为职业的关系,经常会有大量戏院试映券,可以观看许多还未在港公映的影片。)

拍立得——“拍下自己的人生吧,结婚生子也要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完成。”(那时我的豪言壮语是:我很快就会有属于自己的家庭,就算不是和他也是和别人。)

扭蛋、赛马券、咖啡杯、唱片、杂志……

和他恋爱的短短一年中,我做了许多不可挽回的蠢事,这也让我在每次回忆起他时,交集起来的百感中,总少不了歉疚,我总想着会有机会弥补,但世事变迁,我们之间越来越没可能再有交集,我逐渐明白对于这段感情,除了独自回忆,我什么都做不了后,这些关于他的旧物,于我而言,是触摸就能忆起昔日吉光片羽的开关,是连接着彼时他和此时我的细线,是我们之间某种意义上重逢的见证。

我始终无法放下它们,也始终无法放下它们所代表的“前任”,一晃就过去了五年时间。

在搬进新家的前夜,我读完了这本满纸回忆杀的《前任博物馆》,也终于积攒齐决心,丢弃那些属于“前任”的旧物。就像书中的老赵一样,决定离开离世女友的城市,因为他最终明白了,只要有丁香花的地方,就会有思念。

前任已经永远铭刻在我们各自的生命中,大可不必亲手再建一座“前任博物馆”。

合上书,合上一段时光。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