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的读后感大全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的读后感大全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是一本由李峥嵘 / 于光著作,辽宁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49,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精选点评:

●完美诠释了“生动活泼”。

●从父母和孩子两代人的不同角度看待同一个事物,孩子的回应往往让人意外又惊奇,有趣又发人深省。每篇都以一本书引出事件或者讨论,每篇后面还有该图书的简单介绍,相关的链接图书,以及妈妈的感悟。 感悟:从娃能坐以后,几乎没间断过的一件事情就是亲子共读,很多时候是抱着她或者搂着她一起读,完全没有功利的想法是骗人的,但在这个过程中,更多是一起阅读的愉悦,如果一起读一本我未曾读过的绘本,有时候我的好奇心和愉悦感也是满满的。让她喜欢上书,以后无论在开心愉悦还是难过失落困顿的时候,她都能想起书,有书陪伴,就像现在的我,这大概是我最大的希冀吧。读了这本书,觉得亲子共读后的讨论也是非常宝贵的,期待随着她的长大,我们有更多这样的机会。

●文章风趣幽默,适合新手妈妈阅读。里面推荐的图书很适用,以后再也不用为孩子买好书而发愁了,强推!

●随便翻,翻着翻着就看完了。而且不会束之高阁或者挤到哪个角落去,有意思的一本书。

●很多时候,我们会代替孩子做很多选择……自以为是对的、好的…孩子的眼睛里看到的世界和我们不太一样……读了这本轻松幽默的书,真真正正理解了孩子需要自由,家长的陪伴真的不是强加。即便以爱为名!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读后感(一):如何捕获一只智能宝宝?(本书的另一篇序,作者是个小学生)

如何捕获一只智能宝宝?于光

从前,也不是很久以前啦,有个编辑,她呀每天看书采访,看过的书都变成了墨汁流到纸上变成一篇一篇稿子。有一天啊,她突然发现不知道怎么写了,因为她的脑子都被榨干了, 成了一个核桃。

怎么办呢?她需要一台智能写稿机。有一天晚上她在床上摆好枕头,床头柜放上香喷喷的牛奶饼干,铺好软乎乎的被子。用这个办法,成功地捕获了一只智能宝宝。在故事里都会“嗖” 的一下出来一个宝物。我们的故事里也是这样,“嗖”的一下,也许是“嗖”了好几下,编辑就有了一个智能宝宝。这个宝宝没有说明书,但是会学习,需要妈妈加以训练才能自动生成她需要的文章。

于是妈妈编辑每天晚上继续在床上摆好枕头,床头柜放上香喷喷的牛奶饼干,铺好软乎

乎的被子。这样诱惑智能宝宝自动上床定位。接着就需要给智能宝宝投食,投掷各种各样的故事。智能宝宝吃了故事之后,不断长大,会自己讲故事。慢慢地,妈妈编辑有了一个最有用的小帮手。他会回答妈妈编辑的任何问题 ;会挑出妈妈编辑的差错 ;会给妈妈编辑讲解看不懂的故事。接下来智能宝宝成功升级换代为小作者,给妈妈编辑编故事。智能宝宝还学会了主动觅食。他学习科学、军事、游戏等各种知识,自动输入了好多好多妈妈编辑不知道的知识, 还帮妈妈编辑下载软件。每天,妈妈编辑只需要打开一个显示器,宝宝就能够为她生成各种需要的文件。

现在妈妈编辑和她的智能宝宝合作的产品《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就在大家的面前。所有不会讲故事的妈妈,请每晚服用一篇故事。极度不会讲故事的爸妈需要加大剂量。只要你会讲故事,你也可以成功捕获并训练你的智能宝宝。训练好了,你就可以听他讲故事了。

—以上文字由智能宝宝生成。

2018 年 1 月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读后感(二):为什么要一起阅读?(本书序言)

为什么要一起阅读?

李峥嵘

怎样给孩子讲故事?从亲子共读中我们能发现什么样的成长秘密?这是《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想给你打开的一个小小世界。

这里面有一个妈妈和孩子共读的 50 个故事。里面的妈妈是我,也不是我。里面的孩子也

不完全等同于生活中的某个孩子。从孩子 2 岁开始,我就坚持每天晚上给他讲故事。五六岁, 我们就一起开始创作明仔故事系列。这几年我也去小学、幼儿园,给孩子们讲故事,我把孩子们的反馈都放到了一个叫作明仔的孩子身上。

从一开始,我给孩子讲故事就不是为了教育,为什么这么说呢?先讲个故事吧。有一次, 有个阿姨对明仔说:“你这个机器人好可怕,哎呀,会咬人,哎呀,好疼。”当时明仔非常严肃,一句话也没有说。事后,明仔问我 :“那个阿姨怎么回事?”

这里面有一个问题,儿童确实存在想象和现实两个世界,但是他会很自然地在这两个世界之间切换,而且他认为成人是生活在现实世界里的,如果一个阿姨说着很幼稚的话,是不正常的。

据我观察,当大人想逗儿童说出童言稚语,孩子的语言常常非常乏味,因为他们想模仿成年人,想猜测成人需要的回答,愿意把自己当作成年人,生怕自己说出童言被成人嘲笑。

我想要写出一个真实的小孩,一个努力适应成人游戏规则的孩子,他的思维依然是孩子的。也想写出一个不完美的妈妈,她有很多的困惑和不安,她想理解孩子的思维,最后常常是孩子改变了她。这里面的明仔只是一个资质平凡的小孩,明仔的妈妈也没有什么特别的雄心要教育孩子成才。

那么为什么要一起阅读?我常常感到孩子是一个时间旅行者,偶尔进入自己的生命,总有一天会离开。共读一本书呢,就是试图建立一个时空隧道,在某一时段有一个短暂的链接。有时候, 大人会荣幸地被邀请进入孩子的世界,而这个虚构世界正在慢慢消失,我希望在这个世界消失

之前抢救一些瓦片。这本书里记录的便是这些瓦片。

这本书里的故事是一个现实的平行世界,里面的妈妈是我也不是我,明仔是我的孩子也不完全等于生活里我的孩子 ;里面有一个认为自己很通情达理其实经常抓狂的妈妈,有一个有很多问题、问个不停的小孩。他们在面对同一本书的时候,有完全不同的想法,有时候会形成有趣的对照。妈妈努力理解孩子的世界,孩子想适应大人的游戏规则。

同时明仔生活的故事又和他们阅读的故事形成一个有趣的镜像。比如明仔阅读的故事里有一个生气的小孩,明仔也会生气,故事里面是如何解决的?明仔又是如何解决的?阅读影响真实的生活,生活又会折射阅读的影子。

谢谢书,让我们能经历的生命不止一次 ;谢谢孩子,让我们重新踏上返回童年的旅程, 让我们理解我们如何成为今天的我们 ;谢谢你的阅读,文字在你的阅读中得到新的光亮。

2018 年 1 月

���s� ,

《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读后感(三):亲子教育中坚持的力量

要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职业是不需要考证就可以上岗的,那大概就是父母了。有了孩子,你自然就可以升级为人父、人母。但要想做好这个职业,那也是千难万难,非要下一番狠功夫不可。因此,作为一个已有14年“母龄” 的妈妈,我常常会找来一些育儿书、亲子书来学习,唯恐一个不注意把好好的孩子给毁了。

这不,前几天看亲子阅读专栏作家李峥嵘的《你看到的不是我看到的——亲子阅读的秘密》,读完真是感慨良多。感觉这本书其实可以有多种用途,因为文字幽默有趣,你可以把它当成故事书看。我儿子放学回来无意中看到这本书,笑得哈哈的,还忍不住问我:“妈妈,这书谁写的?真是太逗了!”你也可以把它当成亲子阅读指导书,学习怎样给孩子讲故事,根据实际情况从书中挑选适合自己孩子看的书,因为每个故事后面都附有推荐书目,内容介绍,教子心得等。但我最感兴趣的是书中妈妈和孩子相处的模式,也就是李峥嵘在书中无意中流露出的教子的秘密。

书中一共有妈妈和孩子共读的50个故事,这50个故事又分了三个方面:生活、阅读、观影,几乎囊括了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个方面。妈妈和孩子斗智斗勇,一起阅读,也一起成长,收获的不仅是一枚智能宝宝,还有她对育儿、对生活的感悟。

在作者和孩子的故事中,她带给我最大的震撼是在育儿过程中的坚持。

这种坚持,体现在她对自己育儿理念和育儿原则的坚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育儿理念和原则,但能坚持下来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哪怕你是孩子的父母,也很难完全地按照自己的心意去养育孩子。这期间,来自邻居的好心建议,来自父母的“过来人的忠告”,来自成功父母的“营养鸡汤”,常常让你的心意像暴风雨中的残叶,飘荡不定。但李峥嵘没有飘荡,在考察了周边十个幼儿园以后,她下定决心不让孩子上幼儿园了,自己带!哎呀,孩子怎么能不上幼儿园呢?他和谁玩呢?不上幼儿园的孩子会不会孤独?诸如此类的疑问光是想想就让人招架不住。可李峥嵘一旦下定决心就不动摇。她在努力工作之余,带孩子参观博物馆,上各种公开课,让他和小区里的小朋友一起玩,当然,也教孩子规则。儿子于光的生活并没有因为不上幼儿园而变得和别的孩子格格不入,相反,他的生活更丰富,更立体,有了更多接触社会的机会。同样的,在吃饭问题上,李峥嵘也并没有像一般的妈妈那样为孩子的挑食焦虑,虽然也会想尽办法让孩子不挑食,但对结果不强求。对待孩子玩游戏也一样,可以玩,但要适度,尽量往正能量方向引。所以,于光对于游戏反而没有那么依赖。对于性,也并不“谈虎色变”,听到别的妈妈告状没有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而是回家慢慢听分明。有了这些理念和原则的支持,你会看到,峥嵘在对孩子的教育过程中没有摇摆和反复,一以贯之,儿子于光对父母也是全身心的放松和依赖。

这种坚持,也体现在她对亲子阅读的态度和执着上。毛主席说过:“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不做坏事。”这句话用在亲子阅读中同样适用。亲子阅读并不难,讲一晚上可以,讲一个星期也凑合,难的是长时间的坚持。峥嵘从孩子很小的时候就开始亲子阅读,阅读数量也非常惊人。“一般家长睡前故事念几页就差不多了,可到李峥嵘这儿,一晚上十万字起步”,四岁开始给孩子读英语绘本,光书就买了两千多本!而且,这种亲子阅读还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还有亲子互动,各种读后畅谈。这种畅谈内容五花八门,各种角度都有,层面也有深有浅,家长只起一个引导作用,完全由着孩子自由发挥。长时间训练下来,于光不仅知识面扩大了,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也明显提高。故事中明仔说出来的话很多都不像一个孩子能说出来的。他的《如何捕获一只智能宝宝》 的序也写得流畅老练,富有新意,一看就是一个古灵精怪的孩子。

这种坚持,还体现在她给予孩子充分的自由和民主。说真的,故事中的妈妈不像妈妈,儿子也不像儿子。这里的“像”是针对传统意义上的妈妈和儿子来说的。很多时候,更像是儿子在教父母怎么做爸爸妈妈。在很多大场合,于光也能镇定自若,敢说敢做,即使在地铁上和妈妈走失也可以在保证自己安全的情况找到妈妈。这种从容镇定、勇敢自信,勇于表达自我的特质和父母营造出的民主自由的家庭氛围有很大关系。他可以很容易就听出妈妈的“弦外之音”,却耐心地听妈妈叨唠完,然后告诉妈妈,不要总是说别人的孩子好;他还可以用想象中卖父母的故事来委婉地告诉妈妈自己对某些时候的她不满意,让妈妈感动得无以复加;他自然、大胆地表达对父母的爱,自由快乐地做自己!自由与民主是父母对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

李峥嵘和儿子的故事有个性的东西,也有共性的东西。对于家长来说,在书中发现对自己有用的方法,持之以恒地坚持下去,相信你很快就能看到坚持的力量!

亲子教育是一个既短暂又漫长的过程,你准备好了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