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思考的芦苇的读后感大全

思考的芦苇的读后感大全

《思考的芦苇》是一本由太宰治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思考的芦苇》读后感(一):不要绝望,在此告辞

“喂,再过一个月你就二十五岁了,最好自爱点,也该走你该走的路了。并且要树立坚定不移的高塔,务必让那座高塔直到百年后,仍可让路过的旅人传颂‘这里曾经有个男人——’我今晚这句话,你要老实听从。”

我一看到一个三十九岁投玉川上水死了的男人说出这种话,就感动得要落泪,却不惊讶。

曾经看完一本《人间失格》,以为这就是太宰治了:内心懦弱而敏感,对生活抱着细微的祈求,小心翼翼地活着。那时便深深喜欢上了他的文字,虽然自身处境并不很糟糕,但从颓废的文字里努力激起内心卑微的共鸣,似乎觉得渐渐染上一种忧郁而文艺的气质,反而变得平静,不太在乎别人,想要思考自己的声音,把所有的缺陷都暴露出来,做一个丑陋但真实的人。

随后,我永远忘不了某个午后,我独自一人穿过人群走进太古里的一家书店,拿起一本台版《小说灯笼》开始静静品读的那几个小时。那几个小时似乎是真的与周围一切都隔绝了,我盯着竖版的繁体字却丝毫不觉得吃力,那些字吸引着我,抓着我逃进一个温柔的世界。

“日子只能一天一天好好地过,别无他法。别烦恼明天的事,明天的烦恼明天再烦。我想开心、努力、温柔地过完今天一天。蓝天最近也湛蓝美丽,美得令人想去泛舟。山茶花的花瓣犹如樱蛤,飘落时会发出声音。今年第一次看到如此动人的花朵,很是惊艳,一切都令人眷恋。只是抽根烟就感动得想哭,于是心存感激慢慢地抽。” 这句话曾经在书评里写过,如今再拿出来,仍旧让人有想哭的冲动。

那时我便知道太宰治的内心其实温柔如水,是一个认真地感受着生活、热爱着生活的人。世上多少人惺惺作态地笑着闹着,但是没有多少人,比一个天天叫着我想自杀地男人更真实地热爱这个世界。

他看着一草一木的时候眼里一定有星星,他在稿纸上写下一个个字的时候,一定像抚摸自己的孩子一样,有着执拗的认真。就像他在《思考的芦苇》里这本书里的真实,俏皮。我脑海里想到的是一个满腹经纶的青年才俊在无所顾忌地发着牢骚,怼天怼地,无所畏惧。你可以看到他有多可爱:

“太宰治这人很简单,夸奖他就对了。就夸他”太宰治“本身就是”自然“吧。

还有那个为了一件衣服,一朵花,一支烟,甚至一个小水洼都可以献出自己的信仰,感到生命的可爱的,太宰治:我试着小小嘿咻一声,用力跳过路中央的水洼。水洼倒映秋日晴空,白云缓缓飘过。我觉得水洼真美。忽然如释重负很想笑,只要这个小水洼还在,我的艺术就有根据,我决心不忘这水洼。

还是那个坦诚说出自己写稿子是为了凑字数的太宰治,因为川端康成没有把芥川奖颁给他就扬言要拿刀捅他的太宰治。真的是一个很可爱的人。

生活是这样美好,那么,不要绝望,在此告辞。

下一本,《晚年》。

《思考的芦苇》读后感(二):思考的芦苇

《思考的芦苇》

私小说,是太宰治的名词。有异曲同工之妙的作家,不乏其数,王朔则是以自身生活为出发点写作的作家,我因受王朔影响,包括北京作家石康,我偏爱只描述个人体验的作家。王朔说,他的小说,都是写自己。石康说,一个小说写得祖宗十八代,繁文缛节,人物众多,就变得杜撰瞎编,实在看不下去。因此,这二位都看不了金庸的武侠小说,不仅章回体老套,还飞檐走壁,武功盖世,编得太假了。作家李敖也反对金庸,说太不真实,看着玩娱乐可以,真上纲上线,武侠小说是低俗文化,上不了台面。我尝试读过金庸的一部《射雕英雄传》,读了一百多页,实在无法卒读,从此与金庸无缘。我认为,与真实生活差距太大,虚假造作的虚构,显得毫无意义。除去《红楼梦》,确实古代章回体小说,显得不入流,古典小说既已存在,现代作家,只须读经典,看历史,求哲求思辩即可,万不可依葫芦画瓢,硬生生仿一个旧时章回历史大作,没有意思。 记得有一次看访问,汉学家顾彬就讲到这个问题,指诺贝尔获奖作家莫言,指出莫言也逃脱不了古典文学章回体的影响,像《丰乳肥臀》等作品,下笔千言,怪力乱神,民间传说,动辙长篇大论,三四十万字,早已不属于也不符合当代作家的语境。他所认识的德国现代作家,一天写一千字,或两千字,然后修改,出品极慢,在乎遣词造句,文学语境,出精品细作,最多写出小说十万篇幅,句句精彩,段段有含义,这是现代小说家与作家的追求。无独有偶,王小波也是这么写,在写出《黄金年代》一篇中,存稿几年,不断修改,反复斟酌,才出得了如此精品。文学史上,除去古典大作,能传世受捧,反复印刷出版,打破时间的,也不乏这些中篇小长篇。如杜拉斯的《情人》,王朔的《动物凶猛》,芥川龙之介的《罗生门》,川端康成的《雪国》,王小波的《黄金时代》,太宰治的《人间失格》等等。无疑,太宰治也是短词优句的代表者,他写自己的人生,颓废伤感,以死相对的人生,他竟显得如此有张力,所以,他一直留存下来,他几部书,几种意思,患难与徒伤的告白,世间的存疑,战争的残骇,内心的创伤,使作家的人生存活下来,后人仍读他的作品,感他所感,悲他所悲。 《思考的芦苇》是一部集合的书,读者不好分辨,是小说,书信,杂文,散文,情绪篇章等,我想,皆有之,是作家的伤怀,还是比喻人世的伤怀,皆有之,尽管有些部分,读不太懂,但读懂的部分,确有其精美之处。本书分四辑,用词优美,第一辑【涟漪】,第二辑【情怯】,第三辑【微光】,第四辑【交锋】,几乎没有逻辑的连贯性,但仍是金句频出,如【不要绝望,在此告别。】,【睁大眼睛只看社会就好。自觉沉溺于自然风景时,就老实承认失败,宣告吾已垂垂老矣吧。】【写出足以惊天动地、极度光明正向的成功美谈,一篇就好。】【铜像的底座,记得刻上这句话:“这里有个男人。活过,死了。终其一生都在撕毁写坏的稿纸。”】本书,部分作品,是作家哲思的结果,并不是常规的好读,却可细致反复的精读,这是太宰治的能量。我最爱《风闻》一篇的书信来往,活生生刻画出一个作家的心理变化,即迂腐,又焦灼,自信又自卑,各种推测与纠结,看,这不就是穷酸文人的真实写照么?人生至此,实在抱歉。对的,【自我辨解是败北的前兆。不,是已经败北的姿态。】 这是一部可反复读的书,但译者仍不好,真要再读一次,恐怕也无耐心与心境了,就这样吧!

《思考的芦苇》读后感(三):我们应该纪念太宰治的死,而非他的生!

太宰治自杀,好像是求死,但似乎也是求生的,甚至很求生。他每次自杀,其实都是因为求生的破灭。一次次的求生,又一次次的破灭,所以他导演了一出出自杀游戏,以此来宣泄自己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他演戏演得太过真实了,以至于最后丧命于自己精心策划的舞台上。

2018年6月19日,是太宰治冥诞110周年,然而我们纪念太宰治,并非是纪念他的生,而是他的死。他一生最精彩的作品,就是一次次的自杀。太宰治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所希望的是享乐的、幸福的、和平的人类社会。但在当时贫穷的日本社会,这种理想逾越了客观条件,只能说是幻想。他的死形式上是自杀,实际是“他杀”即社会杀了他。

第一次是在他20岁的时候,当时他还是高中生,追随他崇拜的大作家芥川龙之介,用与芥川同样的方式结束自己的生命。是安眠药自杀,可惜的是,芥川龙之介给了自己足够的安眠药,太宰治吞下的安眠药却远远不够,只比平时多吞了几粒,剂量还不到致死量的十分之一,他没死成。

1930年11月,他再次自杀。和银座咖啡馆一个19岁的女招待田部目津子同居3天后,在镰仓的七里滨海岸双双自杀。仍然是吞安眠药,这一次,他吞下的安眠药的剂量仍然未达到致死量,仍没死成。他被救活了,田部目津子却真死了。这下惨了,他还以“教唆自杀罪”被起诉。

直到第五次,1948年6月13日,他才顺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仍然和他的情人一起自杀,那女孩叫山崎富荣,他们在东京西郊投河。时值梅雨季节,搜救困难重重,直到6天后,人们才在井之头公园里的一座桥下,发现了他们的遗体。好像是命运的安排,这一天,正是太宰治39岁生日,他终于给自己的生命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所谓“圆满”,是以日本人观念而言的。中国人总不理解,日本人怎么如此轻生?在讲求现世快乐的中国人看来,死了,一切都完了,一切以生为先,所谓“未知生,焉知死?”按中国人的理解,自杀是求生不得,才求死的,而日本人则是不求生。日本人将生的世界看成“秽土”,将死的世界看成“净土”,死是从“秽土”到“净土”,没有理由不欣然前往。我们看到了一大串的赴死的日本作家的名单:北村透谷、有岛武郎、芥川龙之介、牧野信一、田中光英、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当然还有太宰治。我们还看到日本人自杀的惊人数据。

但是个中有所不同,比如太宰治。太宰治自杀,好像是求死,但似乎也是求生的,甚至很求生。他每次自杀,其实都是因为求生的破灭。第一次是对他崇拜作家的模仿秀,模仿崇拜者而死,是求死,但更是求生。大凡追星者,都有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

第二次,因为跟女招待同居,被家里“分家除籍”了,断了生活来源,从而太宰治去寻死。当然也跟他当时在学校的处境有关:他不懂法文,仅凭对法国文学的憧憬,就去读东京帝国大学法文系,结果他不但听不懂讲课,还因栽进“左翼”运动荒废了学业,不断被留级。据说在他毕业接受口试时,一名教官嘲弄他说:要是他可以说出老师的名字就让他毕业。然而经常旷课的他,却连一个教师的名字也说不出来。叛逆,是求生还是求死?要看具体情况,当一个社会思潮以叛逆为荣时,它就是求时髦,就是求生。20世纪60及80年代的中国,以求死而求得精神上的生。而现在年轻人的叛逆,则是生死通吃。在那期间,他还接触到了酒、香烟、陪酒女,沾染恶习是生还是死?当然也是生。我曾说过,恶习是养人的,所有恶习都晓以生的意义,让人陶醉,给人生的诱惑。有一个段子:一个人跑去看医生,说:医生,我既不抽烟,也不喝酒,也不玩女人,我能长寿吗?医生答:那你还长寿干什么?

第三次更是求生了,因为不能获得他认为的一个作家成功的标志的“芥川奖”。1935年,太宰治在《文艺》上发表的短篇《逆行》,入围第一届“芥川文学奖”。但评委之一的川端康成对《逆行》提出批评,导致他落选。他对川端恨得咬牙切齿,愤怒反击,诽谤川端。但是他仍然丢不下这个奖,下一届,由于另一个评委佐藤春夫的称赞,他以为这个奖唾手可得了,不料仍然落选。又加上他正患盲肠炎,经常过量服用镇痛药,染上毒瘾,医疗费的欠款在不断增加,他更急需“芥川奖”的奖金。再一届,他居然一反原来的态度,向他的仇人川端康成央求起来。他向川端写信:“请给我希望!”“虽然我死皮赖脸活下来了,也请夸奖一下!”“请快点!快点!不要对我见死不救!”但是即便如此,这一次,他仍然没有能获奖,就连进入《都新闻社》当记者的希望都破灭了。他跑到镰仓的山上要上吊自杀,只因绳子脆弱,断了,又活了下来。

第四次,他本已有了幸福的爱情,他爱着小山初代,与她同居。但他得知她曾与他人发生过性关系后,精神崩溃。这与其是为爱而崩溃,勿宁是为占有权而崩溃。太宰治仍然庸俗如凡人。他们约好去谷山温泉殉情,仍是服安眠药。但这次服下的安眠药药量仍然不够,就连当地的医院都没有送往,就把他们救活了。

太宰治最后的离开,虽然令人为之惋惜,但也令人为之庆幸。庆幸的是,他终于可以不再被死的问题所困扰,不再痛苦与烦恼,不再寂寞与悲伤。而且他的死不是通往天国,而是面对人间,以死来换取人们的承认和赞美。太宰治把自己的生命作为手段,以亲手搭起的生死舞台作为支撑,从始至终都为了能够实现自己心中的那份美好的愿望而不懈地努力着。

“不要绝望,在此告辞!”太宰治给我们留下了这句话,是生的鼓励,还是死的告别?

《思考的芦苇》读后感(四):《思考的芦苇》—太宰治的人生告白

“吾曾拥有王座。

如今镇日看庭院玫瑰。”

这是友人山樫君自创的词。

1.追思善藏

最喜欢的一篇是《追思善藏》,

第一件事是由玫瑰花引起的开端。

有一位陌生的女农民,上门来贩卖玫瑰花。“我”一眼就看出她是一个冒牌货农民,想要高价出售玫瑰花。

心底暗暗嘲讽她是个骗子,而表面上却还是装作礼貌客套的样子,依旧买下了玫瑰花。

第二件事是“我”受邀参加故乡报社举办的宴会。

“我”对故乡的感情很复杂,可以用痛苦形容。从心底渴望衣锦还乡,但是深知自己不过是个穷书生,会遭到他人的鄙夷。

“我”一面打心底的否定自己,在宴会一定会洋相百出,一面在为出席宴会穿什么礼服而纠结。

到了出席宴会当天,“我”果真因为喝完酒失态了。这种失态更像是借着酒劲去发泄心中百感交集的情绪。

后来一次友人上门来拜访“我”,看到了庭院里盛开的玫瑰。他说这是很好玫瑰,市值相当高。可“我”已经不得而知那个女人到底是不是骗子。

文末出现的那句“人间到处有青山”更像是一种自我安慰。那座青山就是玫瑰,玫瑰成为了我的宽慰,彻底的心灵寄托。

“所谓的故乡,就像是泪痣。如果计较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这句话在太宰治笔下出现过两次,

一次是《情怯》,一次是《追思善藏》。

衣锦还乡,谁不渴望衣锦还乡呢?

但是真的会有人那么仔细地盯着别人的生活看吗?过度的在意自自己造就了另一种痛苦。

与其会遭受他人嘲笑,不如先剖开赤裸的自我,其实就是太宰治文章中处处能体现的不安感。

玫瑰是贯穿全文的意向,很难理解那一种心情。明知道是骗局,还是不拆穿地走进去。那个骗子让“我”想到了以前的自己,一嘴谎话,明知早已被人拆穿依旧嘴硬。买下玫瑰花的伪善,好像是拉回来过去的自己,是不敢拒绝别人的软弱,也是对于欺骗的无抵抗。

2.太宰治最真挚的人生告白

翻到2019年的时候初读这本书写的小感:行李箱里只带了一本书,《思考的芦苇》。因为太过珍惜了,甚至不舍得看。之前只看了薄薄几页,原来太宰治会和我一样,看一场电影就哭一场。真是可爱的小孩,虽然他从头到脚就是一个谎话连篇的人,但是我从来没有在他身上感受到欺骗的力量。

台版的《思考的芦苇》副标题是,太宰治最真挚的人生告白,这句话的形容再贴切不过了。里面收录了一些小短篇,甚至是一些如叶子般破碎的小短句。

虽然这些文字短小且支离破碎,恰恰是最能还原太宰治性格的。例如他会很坦白地说,他不想要再给报刊杂志免费写稿了,因为缺钱。太宰治花钱大手大脚,虽然作为作家他的稿费很多,但是用钱没有规划,对市价不太了解。这一点体现了很多作家的矛盾点,看起来最能理解生活的人,却缺乏一些生活技能。

太宰治在我眼里不只是一个作家,他是一个无比鲜活的人,正如他所说:

“我不诚实,我卑屈,我撒谎,我好色,我是胆小鬼,毋需站上神的审判台,我已六神无主。”坦率会碍于面子,欺骗会折磨良心。而这两点恰巧是太宰治身上的两面镜子。

很多人对太宰治的第一印象不过是《人间失格》。觉得他悲观,无病呻吟。

太宰治《论鄙俗性》中有这样一句:“到头来我终究只不过是个伤感家吗?”

这句发问,我觉得反而用《追思善藏》开头中夕阳的小故事来回答最贴切。夕阳也有过雄心万丈的壮志,但是“现在它是弱者。但它并非天生弱势。只因为自觉到自己的罪恶才软弱。”

太宰治也有过雄心壮志,他也曾想过百年后被歌颂:“这里曾经有这样一个男人——”

后来他自杀了。

他并非天生悲哀,只因为自觉到自己与人类的弊病才悲哀。

当然了那些雄心壮志,他做到了。

/

作者:赵无辄

首发公众号:夏日病阅读

《思考的芦苇》读后感(五):摘

不要绝望,在此告辞。

自信是什么?

是看着未来的烛光时,心灵的模样。

人无法影响他人,同时,也无法被他人影响。

打铁要趁热,赏花要及时。我否定所谓大器晚成的艺术。

如果健康及经济条件许可,我大概也会住在银座最繁华的地段,每天肆无忌惮地想说什么就说什么,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吧。

处世秘诀

保持分寸。保持分寸。

附带一提。米开朗基罗据说就是因为讨厌人,所以才会那样被人讨厌。

健康

当一个人处于什么都不想做的无意志状态,是因为那人很健康。至少,是平和的状态。那么,上自拿破仑、米开朗基罗、下至伊藤博文、尾崎红叶,那一切的工作成果,都是大家在疯狂状态下完成的吗?然也,千真万确。健康,就是满足的猪,是渴睡的狗。

论冷酷

严酷与冷酷,在根本上就已不同。严酷的底层充满了人类本然的温暖关怀,而冷酷,就像纤细脆弱的玻璃器皿,在此,不可能有任何花朵绽放,完全无缘。

我的悲伤

走在夜路上,草丛中窸窣作响,那是毒蛇逃走的声音。

蓦然一念

搞什么,大家都在讲同样的东西。

定理

痛苦越多,相对地,回报就越少。

吾友

一旦脱口而出就完了,会自这世间彻底遭到埋葬。那种藏在心头深处的秘密,你,想必也有三四个。

论某男子的修行

“我急红了眼,一心只追求真实。现在我追到真实了。我超越它了。而我还在继续奔跑。真实,现在似乎跑在我背后了。这可不是笑话。”

活下去的力量

将已经厌烦的电影看完的勇气。

外面雨雪纷飞,列宁雕像你在笑什么呢。

姑姑说:

“你长得不好看,所以你至少态度要亲切一点。你的身体虚弱,所以至少得精神抖擞。你擅长说谎,所以至少行为必须规矩。”

明明知道还强迫人家表白。这是多么阴险得惩罚。

那是满月的夜晚。粼粼波光破碎,扭曲,逆转,汹涌起伏的浪花中,彼此双手紧握不肯分开,为了发泄痛苦我故意甩开手,女人顿时被巨浪吞没,高声呼喊。可她呼喊的不是我的名字。

我是山贼。我要夺走你们心中的伪善与虚荣。

生活安乐时,作绝望之诗;失意受挫时,写生之欢愉。

生活。

做好工作后

啜饮一杯茶

茶水的泡沫

将我的脸孔

一个又一个

清楚地映视

总会有办法的。

“生活是什么?”

“是忍受寂寥。”

所谓的故乡,就像是泪痣。

如果认真计较起来就会没完没了。

弱者的粮食

喜爱电影的人,多半是胆小鬼。我个人也是,心情脆弱的时,总会不由自主走进电影院。心情坚强时根本不会看电影。舍不得浪费那个时间。

做什么都不安时,只要冲进电影院就会让我比较安心,里面伸手不见五指,简直太好了。没有人会注意到我。唯有坐在电影院角落的那几刻钟,完全脱离世间。再没有比那里更好的地方。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