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工匠战略》读后感摘抄

《工匠战略》读后感摘抄

《工匠战略》是一本由兰海著作,中国海关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页数:26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工匠战略》读后感(一):精神不是空虚的口号

周围有很多人对工匠精神是持否定态度的。

这让我想起了许多年的雷锋精神,不是说精神不好,而是大多数人认为这样的精神不适合自己,自己依然应该去过好自己的生活。

有时候,我们是把精神看得太遥远,或者太高大上了,以为工匠精神就是工匠的事,是德国人的一根筋,是日本人的变态,是乔布斯的执著。但实际上,我们忽略掉的事实是,工匠精神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

其实,每天有着精致妆容的美女,也是工匠精神的体现。她们从来没有呼喊过什么口号,可她们却用实际行动证明,那张漂亮的脸总是还能更漂亮一点的。

她们不需要什么精神,她们的美就是精神。

让事物变得更美好一点,这其实不需要精神。

精神的最高境界是根本没有精神。

但我们之中的很多人却是迷惘和精神空虚的,记得有一次我很郑重其事地问一个还在实习期的大学生:你的梦想是什么?

他给我的回答是:我的梦想就是找到一份好工作。

我说:难道你从小到大就没有别的梦想了吗?

他反问我:难道你读书不是为了找到好工作吗?

我突然有那种高晓松老师被气得不行的感觉,后来我再不想和他说话。

有太多人,已经在这个世界中变得功利和世俗化了,缺失掉了太多宝贵的东西。

我们想要自己的世界更美好,有时候我们只是想喝一杯可口的咖啡,可有时候我们却想要去改变世界,这都没有问题,最重要的是,我们永远不要失去那份热情,不要把热爱和兴趣总是建立在金钱的基础上。

如果我们决定去做一件事,你会爱这件事吗?你会仅仅把它当做一份工作,或者只是谋生的手段吗?你会一下班就想着马上脱离这个环境去放纵吗?

有时候我们被社会驱使,去做一些我们不太愿意的事情。

这是生活所迫。

有时候我们被自己驱使,去做一些匪夷所思的事情。

这也许是梦想。

想起那个玩RPG游戏要把所有箱子都给翻完的强迫症同学,没有人会因为他多翻了一个箱子夸奖他,或者给予物质奖励,他只是在做别人做不到的事情,不为啥,这样做了他心里舒服些。

就像七十七天穿越羌塘无人区的杨柳松,他在很多人眼中是疯子,是装逼。

可这就是服从于自己的驱使。

很多人不明白的为什么,却是人生中非常宝贵的财富。

工匠精神需要自己的驱使,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说了那么多策略和方法,如果你根本就不想用,你觉得世界的改变都和你没有关系,那么说了也是白说。

总是有人不屑一顾地走开。

也总是有人喜欢地固执地坚持。

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取决于我们自己。

《工匠战略》读后感(二):从认识蛋糕开始到需要蛋糕匠人的时代

蛋糕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典型食物大概于上世纪70年传入我国。它发源于欧洲,在黑暗时代, 蛋糕的配方非常简单,只有几种原材料,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所以蛋糕自古就是上层建筑的元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蛋糕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线,70年代末期对于一个各类资源仍然极度匮乏的国家来说,蛋糕仍然是非常奢侈的。从经济意识形态的觉醒,伴随着对“蛋糕”等商品的认知萌芽,国民意识里萌生了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好奇,随之而来展开的便是探索与追求, 这是人作为灵长类生物的本性之一。即便书中描述的大部分人类的恐惧感会战胜冒险精神,但总有少部分英雄人物会在追逐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吃蛋糕的人,做蛋糕的人,和销售蛋糕的人。

那么第一批以“蛋糕”为商品的商业模式的产生过程就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启的第一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的蛋糕制作是极为粗放的,各个已然苏醒发现自己饥肠辘辘的企业用一种囫囵吞枣的方式大量从西方和日本引进各类“蛋糕”制作机器,然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产资料短缺的问题,可想而知做好的“蛋糕“仅限于能填饱肚子的程度,甚至只是吃不死人的品质。所以就有了张瑞敏砸冰箱,鲁冠球卖废品等当代企业史里面的传奇故事。这些楷模式的英雄人物在这个阶段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步鑫生到马胜利等到各个地区英雄式的人物出场激发了劳动人民无限的热情,社会需要兴奋剂的刺激和能填饱肚子的蛋糕。这个过程用一句话描述就是,我醒了、饿了,我知道了有蛋糕这种食物,我想吃,我要吃,我兴奋地把蛋糕做出来吃了。

紧跟而来的时代浪潮冲击了所有人,以带头制作并品尝“蛋糕”为代表的企业在完成了第一步私有化过程之后,通过财富与知识的积累,积攒了大量的蛋糕制作和销售的经验,包括原材料、技术、经营、销售等各个方面。配额经济(粮票和生产资料双轨制等)取消之后,消费者需求开始抬头,企业开始关注购买者想要什么样的商品,蛋糕的口感、造型及是否营养等标准开始影响企业的经营指标。以物质为基础的产业随着资源问题的解决开始蓬勃发展,企业生产出大量同质化的“蛋糕”供给到仍然处于计划体制下的市场,这时候的消费者需求仍然是基础的,不过已经开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开始向安全需求迈进。需求侧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发挥非常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逐步想要占领主导地位,冷血的经济理论开始影响企业主并要求他们从思想上关注“看不见的手”。

当人们已经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蛋糕变成了饭后茶点的存在,对蛋糕的要求就开始关乎更高级的需求层次达到精神层面了,除了填饱肚子外蛋糕可以发挥更多的功能,比如抑郁的时候需要甜食调节心情,婚礼上一个高达十层的蛋糕让新郎新娘幸福感倍增、做工精致的祝寿蛋糕让老人家更有面子。蛋糕的品质包括口感、外观、是否营养等多维度的精致化需求更上层楼且恨不得可与日月同辉。在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爆炸性发展的今天,要求经营者能够快速反应、方式灵活等,比如能否2小时送达?能否多种方式购买?支付方式是否便利?各种信息时代引发的需求也被纳入消费者对商家的考评标准。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回归到供给方做出改革,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做出更加有特色、做到极致的蛋糕匠人。蛋糕匠人也不仅限于做出精致的蛋糕,还需要在经营和渠道上具备追求极致的匠心。

与此同时,无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外资企业,还是与天地斗争了数年的民营企业,自2014年经济降速之后进入如同低烧的阶段,病毒开始积聚并且侵袭身体并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之间流串,如果释放不得当就会导致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病,当务之急是继续发展的同时给病毒找到一个出口。中医讲究通则不痛,又好比武侠小说里讲打通任督二脉,供给侧改革在这时候就是企业必须要打通的经脉,工匠战略成为这个阶段企业必修武功秘籍。当代武林拼的已经不是是否有原材料或者是否有高级工程师,是每一个生产的元素包括人、机、料、法、环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用。例如设备故障,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是靠操作者的经验来判断,对于常规且普遍的状况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而更高的要求是深度挖掘故障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与科学的分析方法,一个研究生产配置的模型可以将每个工人的日常工作时间分解到解便这种分钟化的细枝末节,所以懂科学的资本家是更加冷酷且让人害怕的生物。

企业发展经历了三十年的跌宕起伏并不会停滞,前方仍然是一条需要摸着石头过的河,由无数不规则的,不同尺度的涡流相互掺混地分布在河流之中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湍流。或许仍然有大部分理论不承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占领了主导地位,但是任何商业活动的目的终归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占主导的经济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加冷血的商业规则。想要完成这个转型,英雄人物的激励和需求方的拉动都显得力所不及,企业需要在外家功夫不忘的同时修炼内家功夫。匠人精神的回归以及工匠战略的问世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企业成功地完成供给侧改革这个过程。企业修为三种境界:做产品、做品牌、做标准。做产品是可以学习的,做品牌是可以跟随的,只有做标准的才是领导者,唯有专注与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企业在湍流中一往无前。精益求精是战略、是意识亦是企业之毕生追求。

《工匠战略》读后感(三):从认识蛋糕开始到需要蛋糕匠人的时代

蛋糕作为西方文化的一种典型食物大概于上世纪70年代传入我国。它发源于欧洲,在黑暗时代, 蛋糕的配方非常简单,只有几种原材料,这些珍奇的原料只有僧侣与贵族才能拥有,所以蛋糕自古就是上层建筑的元素。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蛋糕开始进入中国人的视线,70年代末期对于一个各类资源仍然极度匮乏的国家来说,蛋糕仍然是非常奢侈的。从经济意识形态的觉醒,伴随着对“蛋糕”等商品的认知萌芽,国民意识里萌生了对各种新生事物的好奇,随之而来展开的便是探索与追求, 这是人作为灵长类生物的本性之一。即便书中描述的大部分人类的恐惧感会战胜冒险精神,但总有少部分英雄人物会在追逐的过程中脱颖而出成为吃蛋糕的人,做蛋糕的人,和销售蛋糕的人。

那么第一批以“蛋糕”为商品的商业模式的产生过程就是70年代末改革开放开启的第一代商品经济发展的过程。在这个阶段的蛋糕制作是极为粗放的,各个已然苏醒发现自己饥肠辘辘的企业用一种囫囵吞枣的方式大量从西方和日本引进各类“蛋糕”制作机器,然后首先要面对的就是生产资料短缺的问题,可想而知做好的“蛋糕“仅限于能填饱肚子的程度,甚至只是吃不死人的品质。所以就有了张瑞敏砸冰箱,鲁冠球卖废品等当代企业史里面的传奇故事。这些楷模式的英雄人物在这个阶段一石激起千层浪,从步鑫生到马胜利等到各个地区英雄式的人物出场激发了劳动人民无限的热情,社会需要兴奋剂的刺激和能填饱肚子的蛋糕。这个过程用一句话描述就是,我醒了、饿了,我知道了有蛋糕这种食物,我想吃,我要吃,我兴奋地把蛋糕做出来吃了。

紧跟而来的时代浪潮冲击了所有人,以带头制作并品尝“蛋糕”为代表的企业在完成了第一步私有化过程之后,通过财富与知识的积累,积攒了大量的蛋糕制作和销售的经验,包括原材料、技术、经营、销售等各个方面。配额经济(粮票和生产资料双轨制等)取消之后,消费者需求开始抬头,企业开始关注购买者想要什么样的商品,蛋糕的口感、造型及是否营养等标准开始影响企业的经营指标。以物质为基础的产业随着资源问题的解决开始蓬勃发展,企业生产出大量同质化的“蛋糕”供给到仍然处于计划体制下的市场,这时候的消费者需求仍然是基础的,不过已经开始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生理需求开始向安全需求迈进。需求侧会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发挥非常强有力的拉动作用,以需求为导向的市场经济逐步想要占领主导地位,冷血的经济理论开始影响企业主并要求他们从思想上关注“看不见的手”。

当人们已经不再为一日三餐发愁的时候,蛋糕变成了饭后茶点的存在,对蛋糕的要求就开始关乎更高级的需求层次达到精神层面了,除了填饱肚子外蛋糕可以发挥更多的功能,比如抑郁的时候需要甜食调节心情,婚礼上一个高达十层的蛋糕让新郎新娘幸福感倍增、做工精致的祝寿蛋糕让老人家更有面子。蛋糕的品质包括口感、外观、是否营养等多维度的精致化需求更上层楼且恨不得可与日月同辉。在以信息和知识为基础的产业爆炸性发展的今天,要求经营者能够快速反应、方式灵活等,比如能否2小时送达?能否多种方式购买?支付方式是否便利?各种信息时代引发的需求也被纳入消费者对商家的考评标准。这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回归到供给方做出改革,我们需要的是能够做出更加有特色、做到极致的蛋糕匠人。蛋糕匠人也不仅限于做出精致的蛋糕,还需要在经营和渠道上具备追求极致的匠心。

与此同时,无论是曾经红极一时的外资企业,还是与天地斗争了数年的民营企业,自2014年经济降速之后进入如同低烧的阶段,病毒开始积聚并且侵袭身体并在身体的各个部位之间流串,如果释放不得当就会导致任何一个部位都有可能发病,当务之急是继续发展的同时给病毒找到一个出口。中医讲究通则不痛,又好比武侠小说里讲打通任督二脉,供给侧改革在这时候就是企业必须要打通的经脉,工匠战略成为这个阶段企业必修武功秘籍。当代武林拼的已经不是是否有原材料或者是否有高级工程师,是每一个生产的元素包括人、机、料、法、环能否发挥最大的效用。例如设备故障,大部分的解决方案是靠操作者的经验来判断,对于常规且普遍的状况这的确是行之有效的。而更高的要求是深度挖掘故障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大量的数据积累与科学的分析方法,一个研究生产配置的模型可以将每个工人的日常工作时间分解到解便这种分钟化的细枝末节,所以懂科学的资本家是更加冷酷且让人害怕的生物。

企业发展经历了三十年的跌宕起伏并不会停滞,前方仍然是一条需要摸着石头过的河,由无数不规则的,不同尺度的涡流相互掺混地分布在河流之中形成大小形状不一的湍流。或许仍然有大部分理论不承认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已经占领了主导地位,但是任何商业活动的目的终归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市场占主导的经济让我们不得不面对更加冷血的商业规则。想要完成这个转型,英雄人物的激励和需求方的拉动都显得力所不及,企业需要在外家功夫不忘的同时修炼内家功夫,亟待解决的是如何点燃企业自身的小宇宙以提升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匠人精神的回归以及工匠战略的问世希望能够帮助到更多的企业成功地完成供给侧改革这个过程。企业修为三种境界:做产品、做品牌、做标准。做产品是可以学习的,做品牌是可以跟随的,只有做标准的才是领导者,唯有专注与做到极致的工匠精神才能成就企业在湍流中一往无前。精益求精是战略、是意识亦是企业之毕生追求。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