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的读后感大全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的读后感大全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是一本由凉子著作,鹭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页数:2018-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读后感(一):我把这些情 念给自己听

最初被简介里的小故事吸引,决定读这本《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看简介以为是一篇写在西北背景下的悲怆爱情故事,读了才知道是一本短篇小说集。 全书一共三大部分,共22个小的短篇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有着浓烈的西北味道。作者就是西北姑娘,对西北的风土人情十分熟悉,因此她的文章里用词大胆,多用方言,描写的不花哨,却也是淳朴动人。唯一的遗憾是每一篇故事都很短,每一个故事都那么意味深长,让我刚刚咂到滋味还来不及细细品味,故事就结束了,读起来十分的不过瘾。所以读完整本小说之后,对西北的概念和印象也是碎片式的,不够连续、完整。有机会的话想要拜读一下作者关于西北的长篇小说,重新完整的认识西北。 读完整本有几个故事格外印象深刻,有《疯娘秦楚》、《兰州的街巷不欺负歇脚的旅人》、《未完成的皮影》等。尤其读到有关于母亲、父亲的片段,经常是读着读着眼睛就湿了。作者写了很多东西,想表现出来的情也尤其多,而深深让我为之动容的依旧是亲情。《疯娘秦楚》和《兰州的街巷不欺负歇脚的旅人》就是两篇描写亲情的典型代表,都有一个共性。主人公在年轻时都因对父亲或母亲存在偏见,所以一直不能善待父母,反而恶语相加,似仇人般对待。可在年岁渐长后,或父母亲离世后才幡然醒悟,忆起曾经的点点滴滴,都是父母们没有说出口的爱,这些爱一直都在,只是掩藏的很好没有被发现罢了。待到醒悟过后,也为时已晚,父母亲早已不在,想弥补往日里的遗憾也已经来不及了。这一点让我颇为感慨,珍惜当下,感恩父母,是我时时刻刻都要谨记着并且铭记于心的。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读后感(二):忘不掉的乡土

说起西北的人情地貌,文化流传,脑海里第一个想到的是刀郎和他那首《冲动的惩罚》,在这片贫瘠的土地上,似乎没有能够引起我们过多关注的事情。然而,就好比任何事情一样,最好的不一定最适合自己,无论走到哪,家乡都在我们心中有着不可撼动的位置。 书中封面上有这样一句话:“西北人,来了走,走了来,他们追求爱情和亲情,殊不知自己只是这世间渺小的一粒尘埃,终躲不开这一回,又走一回的轮回。”在这个年代里,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有的爱情成了笑柄,有的守望被埋在泥土。那些生生死死的纠葛,最终都被时代淹没。 可以说《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这本书将西北人的人情冷暖描绘的淋漓尽致,这本书带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当你读第一个故事的时候,你就会被故事,被情节,被那种乡土人情所吸引,在书中阅读不一样的人生,追溯炎龙子孙在不同地域中焕发出的强大生命力是一件非常难得的事情。 西北地区被人们熟识的与绘画艺术有一定内在联系的民间美术犹如群星闪耀,剪纸、皮影、刺绣、面塑、炕围画、饰件、卷轴画、寿材彩绘、墓葬壁画以及堪称稀世珍奇的百寿图等等民间美术作品。我记得书中有一篇文章叫《未完成的皮影》,皮影戏作为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已不像最初那时受人喜爱,但仍然有一部分人坚守这一职业,把这种文化传承下去。皮影戏作为世界上最早由人配音的活动人物艺术,剧目、唱腔多同地方戏曲相互影响,由艺人一边操纵一边演唱,并配以音乐。可以说这门艺术本身并不亚于传统相声和京剧。但“”时,皮影艺术遭“破四旧”的影响,再度衰落。后来结束后,国家又讲他作为珍贵的民族文化保留下来,可以说发展到今天十分不易。 任何事物都处于不断变化之中,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改变能改变的,接受不能改变的。我们国家的风土人情有着明显的地域性,每个地域受传统文化和本地文化交织、演变的过程不一样也就因此形成了各地不同的风土人情。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东西仿佛很难看到了。毕淑敏说过,变化使我们成熟,但它首先使我们痛苦。人生中最重要的变化,一定伴随着大的焦灼和忧虑。可是人,只要有一种信念,有所追求,什么艰苦都能忍受,什么环境也都能适应。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读后感(三):那些不平凡的平凡人的故事

从去年等到现在,《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终于出版了。

虽然不是我自己的书,但作为老友,还是替凉子感到非常高兴,她的付出终于得到了回报,关于文学的梦想也终于如愿以偿。

在鸡汤盛行、传统文学市场日渐低迷的今天,凉子的新书《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赫然是鹤立鸡群的存在。

和凉子,真的算老友了。认识凉子,始于《阿蛮》,那时候她还没有进入短篇小说编委,也还没有成为签约作者,更没有步入婚姻殿堂,偶然在首页看到她的文章,觉得眼前一亮,她的文风是属于那种给人很惊艳的类型,文笔老练,构思奇特,于是果断关注。后来慢慢熟悉,经常聊天,三观惊人相似,这或许也是为什么我们能聊到一起的原因。

在凉子的书中,西北这块土地,既充满了人情,也充满了事故,既厚实淳朴,也充满着岁月的沧桑感。

阿蛮,芒岁岁,西梅,秦楚,苗凤凤,阿应,灵娃,叶慕青,大山,李亚军等等,凉子笔下的人物命运各不相同,却又有着惊人的相同之处,他们或悲凉,或凄惨,或顽固,或倔强,但最终兜兜转转还是摆脱不了命运的安排,时代的烙印,被凉子巧妙地安排进文章里,作为背景,铺展开来,纸上的人物儿一个个粉墨登场,大西北的粗旷和民风夹在字里行间,细细品味,着实有意义。

书中的第一篇故事,阿蛮,讲的是一个命运多桀的姑娘,她生于陕北,深爱着愣子哥,却被骗嫁到了关中的赖子家,新婚那夜,阿蛮流下了悲伤的泪水,那个年代,无路可走的阿蛮只能认命,后来阿蛮产下一子,名烈火,“世有男儿,生于烈火。” “刃上淬酒,心如热雪。”可命运仍然没有放过阿蛮,不久赖子和人发生争执,被人打死,阿蛮成了寡妇,一个弱女子带着孩子在那偌大的关中艰难生存。

就像凉子自己所说的,无论是书中还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生命中的所有际遇,都从一个叫作“故乡”的地方开始。当然,”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对于书中故事的理解,每个人的看法都不一样,从不同的角度,经历不同,感受也就不同,“仁者见仁,知者见智”。但可以肯定的是,《我把北方念给你听》是凉子的呕心沥血之作,内容不会让你们失望,至于有哪些高人之处,还是由阅者自己斟酌。

1960—2018年,那些不平凡的平凡人的故事,凉子,讲给你听。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读后感(四):来自北方的故事

拿到这本书许久了,一直也没时间看。这天是中秋,因事在公司加班,忙完了琐琐碎碎的事情之后,一眼就看到了她。想着,距离下班还有一段时间,随便读上两页便下班吧。没想到这随便一看,双眼便再也无法挪开分毫了。 在阅读《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的时候,我不止一次的在想,究竟要有着怎样人生阅历的人才可以写出如此厚重的故事来呢?看似平淡无奇的文字里面,却充满了北方汉子特有的那种粗犷的感情,干脆而热烈,让人有一种欲罢不能的冲动。因此当我看到本书的作者凉子姑娘竟然只是一个90后小姑娘的时候,我被深深的震惊了。我实在是难以想象如此炽烈的文字竟然只是出自于一个90后,一个小女孩的手笔。或者出生于西北大地的凉子姑娘天生便是为这片土地而生,天生便是为了讲述西北人的故事而生的吧。 当读完这本书的第一个故事之后,心里便被一种不知名的感动充盈着。换亲,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的一个名词,想来如今的年轻人是没有多少人听过的,至于经历过的,或者就只有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的人了吧。当阿蛮被自己的阿爹瞒着换亲给别人的前夜,阿蛮爹告诉阿蛮,明天就嫁吧,权当在这乱世里拿蛮娃孝顺老天爷了。当看到这里的时候,一股抑制不住的悲愤突然涌了上来,却不知道这悲愤究竟从何而来,到何而去。阿蛮嫁了,长情欢成为阿蛮一辈子埋在心底最响的呐喊,共长生成为阿蛮一辈子最热的泪,最深的痛!读完《阿蛮》,蓦地发现自己早已泪流满面。。。 我不喜欢齐欢。甚至有些讨厌。没有来由。如果硬要说有,大概便是来自于秦楚吧。或者是因为从未有过这样的经历,没有遇到过这样的事与人。秦楚是一个人见人怕人见人厌的疯子,这个世上所有的人都可以躲着她欺负她,但是齐欢怎么可以这样做。齐欢永远只看到了秦楚的疯,却从未感受到秦楚的爱,纵然秦楚口不能言,但是她却倾尽了所有来保护着自己十月怀胎诞下的女儿。母爱如斯,感天动地。只是齐欢永远不懂。所以,秦楚死了,就在死前的那一刻,她依然在维护自己的女儿,只是这一切齐欢终究未能懂得。。。 苗凤凤死了。这是我始终难以释怀的一件事。她做错什么了吗?我想不出来。仅仅是那一夜的荒唐,便要众口铄金。人言可畏,流言杀人,这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来说未免也太残酷了些。东子不知道凤凤去了哪里,找了五年,找遍了西北小镇的角角落落。心爱的人儿,究竟在何方?一座孤坟,荒草萋萋,原来,你早已离开,西北的冬天,为何要如此的冷。。。 我想我是没有办法一口气读完凉子姑娘所有的故事的。我的内心远不足以承受这故事的厚重。好了,我要歇一歇了。或者等到我内心足以强大的那一天,我会继续我今天未完的阅读。。。

《我把北方念给你听》读后感(五):凉意如刀——读《我把北方念给你听》

拿到这本《我把北方念给你听》的时候,看着文艺小清新的封面图,我还以为是一本风花雪月的诗集。一翻开发现是短篇故事集,有20余篇,每篇的篇幅都不算长。第一篇《阿蛮》读完,我就有点发怔——明明介绍作者是90后的凉子姑娘,可这笔力文风都像极了一位历经风霜的西北汉子。待到全本书看完,只觉得一股逼人的凉意从字里行间透出来,如锋利的刀子般,一下一下地扎得人生疼。

260多页的书,分成了三个部分,一是“生生死死:世间的黑白发”,这部分年代感总体更久远一些(远的到上世纪60年代),主角生活环境主要在农村;二是“来来去去:一草一木,皆是北方”,这部分的人物生活环境在校园和城市的更多一些,故事也是近三十来年的背景。第三部分是“平地起风:冷风下的手艺”,主要讲了各种手艺人的命运故事。

作者的时间感处理得不错,在行文中穿插了很多具有年代记忆的小细节,提到不少电影和老歌,比如《霸王别姬》、张国荣和梅艳芳的逝去、《山楂树之恋》、《哈尔的移动城堡》《大话西游之仙履奇缘》……把人一下就带到了当年的回忆中。

再说空间感,书名虽然说是北方,但故事更多是发生在西北,尤其是甘肃。故事中提到最多的就是兰州,黄河、拉面、《读者》,很有地方特色。想起去年暑假带着孩子,专门去黄河边看羊皮筏子,走了一趟黄河大桥,看夜色中的白塔亮起灯来。还曾经去地道的拉面馆,一碗面条能因为粗细分出N个品种名字来,差点看花眼。街边的小吃尝了不少,其中的甜胚子我和孩子都喜欢。还去兰州大学老校区逛了一圈,在校园里问路时,眼睛亮亮的小伙子好奇我是不是校友……

除了兰州,书中故事还提到郎木寺,那个位于甘川交界之地的小镇也很有意思。省界线穿镇而过,四川境内的寺庙是银顶居多,甘肃境内就是金顶居多。镇里还有白龙江的源头,儿时居住的村庄外有一条白水河,也是汇入白龙江。再往后,看到写砸酒的那篇,遇见一个更加熟悉的地名——文县。儿时父亲曾在这里的水文站工作,我也曾跟着父亲在文县居住过大半年,还记得水文站里有一条测水用的黑色铁鱼,让我又好奇又害怕。

构架在这些时空之上的,是一个个厚重悲凉的故事。作者有时会用第一人称去写作,在不同的故事里,作者或化身成丈夫,或化身为女儿。去写亲情,写爱情,写相逢、写离散,写生与死,写恨意与原谅……那些夹杂的泪水与叹息的故事,有无奈,有懊悔,有坚忍,有麻木……看得我再一次感慨,这真不像一个90后姑娘的文笔,分明像是西北的干燥风沙中,满脸尘土的中年汉子在述说。

故事里,大多凉意如刀,看得人心里凄凄惨惨,万般感慨。内容不多剧透了,用作者写在封面上的一段话来结尾吧:“西北人,来了走,走了来,他们追求爱情和亲情,殊不知自己只是这世间渺小的一粒尘埃,终躲不过来一回,又走一回的轮回。在这个年代里,有的人死了,有的人活着,有的爱情成了笑柄,有的守望被埋进泥土。那些生生死死的纠葛,最终都被时代淹没。”——其实,换做哪里的人又不是如此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