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1000字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1000字

《太阳照常升起》是一本由[美]欧内斯特·海明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一):在风中的姿态

很喜欢巴恩斯和勃莱特两次坐在汽车后座的对话: 从第三章的结尾:“啊,亲爱的,我一直过的很凄惨啊。”勃莱特说。 到整本小说的最后:“啊,杰克,”勃莱特说,“我们要能一起来度过如此快活的人生,那该多好啊。” 那种慵倦、迷茫的感觉。我一瞬间有些怀疑海明威笔下的那种硬汉形象,“顽强不倒”的意义是什么,这样活着又究竟与那种科恩式的守着一副古旧的皮囊有什么结果上的区别。

这版书后附了一篇评价,《现实与灵魂间的沟通》,在里面看到一句写罗梅罗的话:“重压之下的优雅风度”。

在风中的姿态。脑子里突然出现了这样一个形容,我们并不清楚在与什么无形之物搏击,在风中屹立不倒也好,像枯叶一般被击碎也罢,最终的结局无关紧要;站立或者倒下的姿态如何,这却是可以由我们追求的。“我并不在乎这个世界怎么样。我一心只想弄明白如何生活在其中。假如你果真弄懂了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活,说不定也就能由此得知这个世界是怎么回事了。”

我想,我们这个时代的飓风并不比一战疲弱多少,可是这一代人,我们这一代人,在以什么姿态站立或者倒下。

一些自顾自的言语。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二):看不懂海明威,因为你不够迷茫

整本书绝大部分篇幅就是在写这些人流连于咖啡厅,酒吧,斗牛表演,节日庆典等欢乐,吃喝玩乐,百无聊赖。

海明威恰恰想通过这种“百无聊赖”,表达一种找不到存在意义和生活实感的无聊。这一群文艺分子疲惫,落寞,失意,脆弱,空虚,无奈,需要到处找茬以求得认同和消解。

故事节奏幽默明快,不会有太多的赘述,大多的信息都是从对话中透露出来的,稍有不留神就容易错过。

这是一本需要仔细想象的书。跟故事中的一代人一起忘却战后的颓唐和无力感,享受浸泡在威士忌里的生活,身边全是幽默风趣的人,都说着作家们最擅长的俏皮和挖苦的话。看着局内人的兴奋、沉醉、喧嚣、幻想、沉沦与毁灭,感受情敌间的暗自较劲,道德与放纵相互较量,大家在暮色中向虚无迸发。

在这个盛大的狂欢里,他们醉生梦死,失去了很多道德理想,也失去了人生的追求。

很多场景电影感强烈,看这本书需要带上脑海中的画面,不然很难get到灯红酒绿中的迷茫和时代的悲伤。最主要的悲伤旋律莫过于处在风流热闹的场景中,主角却是个性功能障碍者。除去这一片喧哗,他得不到更多快乐,也给不了别人更多快乐。这种矛盾使得主角很压抑。

男女主人公的依偎和宽解,是这片喧嚣大陆中的宁静。杰克和勃莱特对话虽然是只言片语,却隐喻着所有的留存的浪漫和克制。目光流转之际,满目皆你。在高朋满座中,将隐晦爱意说到最尽兴。

《太阳照常升起》读后感(三):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群刚刚离开高中桌椅或走出大学校园的青年,参加了这场战争。

战后,日益严重的经济危机,让这群在战争中饱受身体与精神上折磨的青年,无所事事,浑噩度日。他们不想找工作,不想上大学,什么事情都不想做。成了一群没有目标的人。

1926年,海明威发表小说《太阳照常升起》。在小说中,他引用斯坦因的一句话作为小说的题词:“你们都是迷惘的一代”。从此,这个经历战争,在战后无所适从的年轻作家流派,就被称为“迷惘的一代”。

在这个时间里,我重读此书,仿佛走进了历史的魔圈。书中的男男女女,找不到生活的意义,流连于咖啡厅和酒吧,逃避去自然中钓鱼,甚至通过观看血腥的斗牛来寻求生活的刺激。

这难道不就是我们吗?同样“迷惘的一代”。

可惜,当下的我们,甚至连借酒浇愁的钱和时间也没有。每天像机器一样辛苦地工作,月底领到的微薄薪水,还完房贷、车贷和花呗,也就所剩无几了。

疫情爆发后,我们连最后一丝娱乐也不复存在。我们不想奋斗,不想努力,我们得过且过,对很多事情不再感兴趣,只想躺平。

这种情况,可以用当下一个非常流行的词来概括,叫“内卷”。所谓内卷,就是毫无任何意义的消耗。这种情况是因为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达到某种状态,或形成某种饱和后的停滞不前。

我们仿佛被锁死在这个状态,就像困在人生的围城,一无可进的进口,也没有可出的出口,只能埋头学习和工作,周而复始,生活没有一点波澜和变化,甚至没有任何希望。

就像《圣经》里所说的“日头出来,日头落下”,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不断循环,人生如此,社会也亦然。

社会的内卷,让我们无法前行。我们的内卷,是寻求舒适的躺平,这又加剧了内卷的效果,两者相互影响,让生存日益艰难。

此刻,疫情仍在继续。这个年,注定又是一个不安分的年。但又怎样呢?我们已经开始习惯。就像曾经用右脚踢球的我,受伤后,开始使用左脚射门,两个月后,我的惯用脚就变成了左脚。

所以,即使疫情结束,世界也不再是从前的样子。我们的生活方式、行为习惯,会因为这场疫情,永远地改变。

后疫情时代,我们或许会面临更加复杂的困难。整个世界,经济将会重建;社会制度值得重新思考。而我们,在经历了身体损伤和精神压迫的双重打击后,又将何去何从?

起风了,唯有努力生存。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