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夜的眼》读后感摘抄

《夜的眼》读后感摘抄

《夜的眼》是一本由王蒙著作,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夜的眼》读后感(一):2022年第156本,夜的眼

#阅读打卡#《夜的眼》王蒙 计划阅读300min ,实际阅读240min,完成率100%

摘录:

P188 什么是老呢?是心地的渐转平和,却也是许多遗憾和不平衡,是许多沧桑却也是依然未悔的鲁莽和天真,是许多对于记忆的咀嚼、回味、光明的反照与对于当下现实的津津得趣却又自知“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的隔膜,是许多的珍重、强烈的汲取却也是渐渐拉开距离的静观与或多或少的逃避,是宽容却又是耿耿于怀的执着,是抚摩往事的温馨却又是一种成熟的小心与谨慎,是生的经验与滋味却也是无法回避的大限与永恒的阴影······

感悟:

《夏天的奇遇》2020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2000

《邮事》2019

《春堤六桥》1999

《夜的眼》读后感(二):鉴书团 || 《夜的眼》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跟很多同时代的、喜欢表现残酷的青春岁月的作家不同,王蒙在这部中篇小说里表现的是一种美好的青春。六十年代,“我”的青春时代与苏联的歌曲一起结束了……所有这些歌曲,使小说内外的王蒙对苏联产生了一种近乎崇拜近乎神圣的感情,这也是与他 同时代的年轻人共同的情感。苏联不仅是革命的象征,同时也是激情的象征,是青春的象征,不然苏联的歌曲里怎么会有那么多的姑娘和少女的形象,又有那么多歌颂爱情的词句?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通过类童话的叙事手法,用一件一直无法进入时代主流的衣服隐喻了难以言说的人生寂寞感和命运错位感。小说在社会历史层面指向八十年代从极左政治压迫下归来的“文化英雄”面临的新时期困境及走出困境的不同选择。而在个体存在层面则是通过叙述丽珊和鲁明对紫绸花服的价值判断和意义期待,隐喻了个体如何突破命运错位的悖论,超越非此即彼的二元对立,实现自由和逍遥。因此,《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的隐喻叙事既指向社会历史又包含一般存在,这正是王蒙小说具有普世性价值的原因所在。

《风筝飘带》给我的总体印象是:象哲学家一样睿智、象诗人一 样深情、象相声演员一样诙谐、象魔术师那样变幻莫测。它给读者的美感 经验是极其丰富的。

《春提六桥》运用象征手法对两种相互对照、完全不同的人生态度的艺术表现既有表象的观照,又有深层的思考。

《夜的眼》里既有负担 ,又有希望 ;既有伤痕 ,又有跨越伤痕向前进的努力 ;既有思索,又有感受 ;既有想不清的地方 ,又有相当清楚的地方。

《夜的眼》读后感(三):鉴书团丨读《夜的眼》

《夜的眼》拿到我手上是本新书,可并非王蒙老师的新作,其中短篇《夜的眼》发表于1979年,比我还大上个十多岁,确实是满满的时代记忆。

《夏天的奇遇》讲述的是“我”与老先生翁㐗苍结识后的对谈。九十七岁的老先生,确实可以称“我”为“小朋友”了,这久违的称呼透露着乐观和可爱。他们从夏夜星空开始,怀念往日、珍惜当下、呼唤未来、谈古诗也聊芭蕾...... 夏天的奇遇,遇到的是人,记录的是依旧火热的生活。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短篇的标题来自翻唱歌曲《喀秋莎》,而渐渐,“喀秋莎”成为了一种梦幻的代表,永久的怀念。我无法领略那个年代的美好,我没有热火朝天的青春岁月能去怀念和铭记。但看到文字本身也是另一种美好。

《邮事》这篇开始总算有了写共鸣,想起了自己的父母。我们或许感触还不太深,但他们真的是眼睁睁地看着邮局发生了转变:从书信传递变成稿费传递再变成如今的EMS快递甚至邮政储蓄银行,一身绿装的邮递员也渐渐消失了...... 他们不会用手机银行,只能笨拙地去记去背按键的位置...... 但作者仍乐观地表示:“虽然八十有五,活一天,也必须保持清洁、新鲜、明快,没商量。”

《木箱深处的紫绸花服》读完后,庆幸妈妈生了我这样的女儿,不需要经历丽珊的尴尬。可我也并不喜欢妈妈的衣服,那些年她从深圳香港带回的各种各样的时髦衣裤早就从流行线上退了下来,我能理解它们曾带给妈妈的快乐、妈妈不舍得穿它们的心情,却还是因为害怕被同学嘲笑不愿穿那些“过时”的衣服,只好一次又一次地拒绝了妈妈的殷情。 最近看一些视频,博主们用上其他单品把不喜欢的或看起来老旧过时的衣服搭配出自己喜欢的风格,这样看来,妈妈的衣服或许还能再试一试。

当然这篇文集还不止这四篇,《风筝飘带》和《夜的眼》也是可读性非常强的小说。看多了翻译过滤了一遍的文学,今年也看了许多中国作家的经典之作。中文是美的,特别是在有魅力的作家笔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