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锦集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锦集

《王蒙新说红楼》是一本由王蒙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一):说不完的红楼,做不完的梦

经典的内容因为经典,所以被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解读评说,每个人心目中都有最独特的人物诠释,知识水平等等不一,所以对故事情节,对人物评价,也不尽相同。

王蒙老师不愧以幽默著称,这本书前面写到宝玉的爱情,写到他的痴,他的怪,他的疯魔,语言诙谐,若贾宝玉看到,怕也会吃吃地笑起来。

书中的许多观点都非常独特,比如关于“被奴役”,比如关于最欣赏的书中女性人物,依稀觉得很多文字风格和蔡澜老师很像,看起来是在开玩笑,实际却是表达自己的想法;看起来一本正经时,其实又是在插科打诨,没个正形。虽然年龄大,但是心态年轻,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和欢迎。比起年纪轻轻却老气横秋的人,不知好玩多少倍。

很喜欢这本书,还分享给了朋友。与知心好友一起读书,格外快乐。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二):读完这本书,看透红楼梦里的人情世故

最近终于翻完了这本《王蒙新说红楼》,我的枕边书。不得不说,它太适合当枕边书了,一共192篇趣味解读,没篇篇幅都不长,每天睡前读5篇毫不费力。因为《红楼梦》的剧情并不陌生,这本书又是对红楼梦的解读,所以不会像看小说那样越看越精神,反而有点小小的助眠效果。

当然,我不是说它无聊,相反,作者很敢说,读起来很轻松。作者王蒙是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曾任文化部部长,是一位学识渊博的老先生。(能用名字冠名书名,可见其江湖地位)

他是从人情世故上来解读红楼梦,所以不像刘心武那般考究,作者的个人理解偏多,论断不乏尖锐,但读之很爽,完全没有欲言又止和不可言说。

比如他很直接地表达对袭人的厌恶,剖析了袭人种种绿茶行径。对宝黛的评价很中肯,没有因主角光环而大肆褒奖,他点出了宝玉的“淫”和黛玉的“刻薄”。他不喜王夫人,称她集了府里老妈子之精华。书中很多观点都颇有趣。

王蒙先生还将《红楼梦》中的细节与现实生活相结合,告诉我们怎样和领导沟通,如何防备小人进谗言,要不要轰轰烈烈地去爱等等。经他一说,这些日常生活问题都能在《红楼梦》中找到答案。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三):与细微之处洞察《红楼梦》

一部奇书,总引后人品读,也总引发无数的评判。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千个读者眼中也注定有一千本《红楼梦》,作为古典四大名著,其名气不虚传。王蒙作为一名红学研究者,对其已经有多部书问世。

《王蒙新说红楼》,所谓之“新”,大概存在于细节,细微,在于从小小的情节,洞察到人世的逻辑,堪称个人点评的佳作。比如从书名,缘何成了《红楼梦》而不是《石头记》说起,将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以点到面地串联起来,毫不费力,颇为生动。

古往今来,品读《红楼梦》者,莫不是为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故事悲戚万分,在书中,其实更能看到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纠葛关系。一个是宝字,联系着宝玉和宝钗。一个是玉字,联系着宝玉和宝钗,堪称绝伦。

曹雪芹的安排,高鹗的续写,更有无数作者的尝试。在原本和续写上,让经典流传,让后人也有无限遐想。在王蒙的世界里,这次侧重的乃是细节的洞悉,这种洞悉是建立在无数次翻阅的基础上,结合着现代话语体系,将传奇的书,赋予现代的价值。

越是细节,越能够发人深省,越能够让读者思考。秦可卿的死,到底是什么病,为何讳莫如深,是否与性相关连。这些作者并没有交代,而交代后,留给的空间,却是读者去思考的。她的死,可以是疾病,可以是抑郁,更可以是别的。

但这个细节,却告诉了“月盈则亏,水满则溢”的道理,也道出了整个从盛到衰的过程。可谓是点题之死。而整部书中,类似这样的小细节,多如牛毛,不胜枚举。

小说家的世界,是臆想的世界,也是创造的世界。而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更是一个难题。宝玉性格的女性化,到底是压抑的结果,还是宿命使然。黛玉的性格,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在爱情的世界里,为何少有善终的,这些都是王蒙老先生在一一解答的。

每个人物,都是定数。通灵宝玉的来去匆匆,丫鬟们的身份标签,奴才们的争风吃醋,从繁华到落寞,从偷鸡摸狗到假装正经,一切的来往,一切的过去,都成为云烟。而整部书的解读,却是成为浮华一种的瞬间,走到了王蒙的解说之中。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话不仅是道给曹雪芹的,也是道给王蒙的。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四):红楼何解?且听王蒙新说红楼

《红楼梦》,是一部奇书,有多少人为探求其隐秘的玄机抓耳挠腮绞尽脑汁却一无所获;《红楼梦》,是一部新书,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经历不同时间的人读它,总会有新的发现;《红楼梦》,是一部百科全书,全景式地再现了传统礼仪、园林建筑、人情世态等历史样貌和生活场景。《红楼梦》可谓是中国小说艺术创作不可逾越的高峰,其独到的艺术特色和写作手法,巧妙的人物刻画和情节安排,是所有写作者和阅读者所津津乐道的。小学时开始尝试看红楼,却总读不过第五回。随着年龄的增长,时不时的翻阅红楼,不知从何时起慢慢的看得下去了,也开始有了一点点感悟,离看懂了看明白了还有很长的距离。

好在有一大批优秀的红学研究者通过他们的研究帮助我们阅读红楼,理解红楼。王蒙先生以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小说创作经验和人生阅历来解构《红楼梦》,凝结成这本《王蒙新说红楼梦》,提供给我们更全面更深入更具体了解《红楼梦》的视角,带给我们不一样的阅读感受。书中王蒙先生对一百九十二个重要的话题展开了具体的评述,其中谈到了小说创作的经验,谈到了封建社会的阶级制度,谈到了中国的仕途文化,谈到了说话技巧,谈到了人性的善与恶,等等。作为一位优秀的小说家,王蒙先生从具体小说情节的发展,人物的刻画等方面专业老练的进行了点评,为我们提供了大量的写作经验。

《王蒙新说红楼》这本书是王蒙先生对于《红楼梦》的经验之谈,生活之谈,官场之谈。小说创作和从政的经历,也许带给这本书所述观点更多的现实依据。但是,老实说,书中有些观点我不是特别赞同,我觉得有些解读太过世俗化和功利化,也就是说太过成人化了。我觉得《红楼梦》更适合作为一部青春小说去读,一群十多岁的孩子的世界,真的会很复杂吗?《王蒙新说红楼》这本书语言平实,有很多口语化的句子,就像是听一位老者向我们娓娓诉说一个故事,读起来并不显得枯涩难懂。书中复合词排比等灵活的使用,是王蒙先生的语言特色,不仅增强的语势,还给人以亲切感。但是对于没有通读过或熟悉《红楼梦》的读者来说,阅读这本书还是有一定困难的。如果这样的话,还是建议先去看原著,再看来解读。毕竟每个人眼中的世界都是不一样的,每个人心中的《红楼梦》也是不一样的,你读到了什么就是什么,你看懂了什么就是什么,这些什么就是你的生活中存在的什么。

《王蒙新说红楼》读后感(五):王蒙带你读红楼

一本随笔集。名著一般读起来都不太省力气,能坚持读完就很不容易了,而读完还能随意写上三十万字,那真非常人所能做到。王老是文化部原部长,中国作家协会名誉主席,真乃当之无愧。

王老爷子在多年研究红楼的过程中,产生的想法、见解、思考、探索,历时三年多写成此书。起初是应报纸的约稿,但也足见王老对《红楼梦》的喜爱和读的细致认真。绝非为交稿完成任务的应付之举。书中没有大段大段的引用原文,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王老对红楼的真知灼见。语言随意而不华丽浮夸,看起来不像红楼原文那么多生僻字,易于理解。何况解读的角度还往往能让人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

如果你看过《红楼梦》,却有很多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兴许能在本书中找到王老爷子为你准备的他的定论。或者你还没有看过正打算要看,也可以将本书置于手边。因为大多数称得上是“名著”的文学作品,我们一般芸芸众生在看的时候总会出现很多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或者你感觉摸到了头脑却还是一知半解的地方,这个时候,能有个大佬为你指点迷津,的确能节省很多时间,也能让我们把名著读的更透彻。

比如本书的第一篇“关于书名”,就对“红楼梦”、“石头记”、“情僧录”、“金陵十二钗”和“金玉缘”等众多名字进行了一番点到为止的评述。虽然说的很浅,但这种浅析却对我们的理解增益很多。全书共选取192个类似的小切入点,语言精练,寥寥数句就能拨云开雾,不得不佩服王老渊博的知识、广博的阅读量和功底深厚的文笔。

给我印象比较深刻的还有“宝玉举荐凤姐”和“管理的潜暴力实质”这两篇。王老能从红楼里的家长里短儿女风情中将宁国府管理上的诸多问题归因于“人员的管理不当”和“财务的管理不当”这两点上。然后,凤姐出马三下五除二解决的利利索索。由此引开,凤姐的“人治”还是要落后于探春、李纨和宝钗三套马车的“法治”一点点。然后,再引申出管理学理论,从“拨拉得开”到“时间管理”再到“危重令行”的管理潜暴力。文人王老在企事业管理上的积淀也深厚的让人叹服。

书中有时又仿佛咬文嚼字般为我们拆解某个词语的用法为何恰当,比如元妃省亲时林之孝家“采访聘买”了十二个小尼姑、小道姑中的“采访聘买”。王老称这四个字是“只有汉字玩的出来的花活”。四个字拆开来,一个一个娓娓道来,让你不得不佩服原来一闪而过的四个字,竟藏有这么深远的意境和巧妙。

不过,本书起名“新说”,令人有些摸不着头脑。新?时间上新,还是内容上新?好像二者皆不是。倒更像是新瓶装旧酒,一种出版发行中常用的营销方式。新瓶也好,旧酒也罢,只要对我们理解红楼之书有益处,有又何妨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