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正红旗下读后感锦集

正红旗下读后感锦集

《正红旗下》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正红旗下》读后感(一):永远的人民艺术家

初读这本书的时候,开篇第一个故事就是《正红旗下》。老舍先生真的太擅长描写各种小人物,让我阅读过程中不由得跟随文章怒上心头或是哈哈一笑。

封建社会的糟粕在书中真的展现的淋漓尽致。我知道旧社会吃人,封建思想害人。但究竟怎么吃人,又是怎么害人的呢?我不知道。

阅读过程中,我知道了。

这本书非常具有教育意义,极大的扩充了我对历史和文化思想变革方面的了解。后面的小故事更是丰富多彩,具有浓浓的讽刺意味。

现在我算是了解一些老舍先生的思想和价值观了,真的是佩服至极。投水的时候,先生恐怕是看透了吧。

《正红旗下》读后感(二):作家出版社《正红旗下》——老舍经典小说代表作,文学绝笔著作,依据中国现代文学馆老舍手稿逐字校订!精编细注无障碍阅读。

老舍长篇小说代表作,文学绝笔。老舍从出生写起,当时正是清朝末年,社会动荡,民生凋敝。眼看着大清王朝走向没落,养尊处优的八旗子弟们也在末路挣扎……随着义和团兴起,洋人到来,北京老百姓平静的生活被打破,一个个人物在老舍笔下栩栩如生:老实巴交的父亲、善良正直的王掌柜、尖酸刻薄的姑母、聪明能干的福海二哥、妄自尊大的牛牧师……这些身处在动荡历史洪流中的大清子民,都走向了不同的命运……本书另收录老舍短篇小说代表作《八太爷》等16篇。

其中有一段很有意思 , “ 经过客观地分析,我从大姐婆婆身上实在找不到一点可爱的地方。是呀,直到如今,我每一想起什么“虚张声势”“瞎唬事”等等,也就不期然而然地想起大姐的婆婆来。我首先想起她的眼睛。那是一双何等毫无道理的眼睛啊!见到人,不管她是要表示欢迎,还是马上冲杀,她的眼总是瞪着。她大概是想用二目圆睁表达某种感情,在别人看来却空空洞洞,莫名其妙。她的两腮多肉,永远阴郁地下垂,像两个装着什么毒气的口袋似的。在咳嗽与说话的时候,她的嗓子与口腔便是一部自制的扩音机。她总以为只要声若洪钟,就必有说服力。她什么也不大懂,特别是不懂怎么过日子。可是,她会瞪眼与放炮,于是她就懂了一切。”

《正红旗下》读后感(三):圆圈·闭环·句号

这是一本没有写完的书,这显然是个极大的遗憾,因为正红旗下对传统的正在没落而并未至于完全衰败的各个阶层的旗人的刻画都是风趣且深刻的。比如姑母的令人难以捉摸的吝啬而好打牌,对灶王爷"并不那么严肃"而又因我的生辰对我有点恶又有点惧,她是"姑奶奶"所以对同为"姑奶奶"的大姐又是那么一点宽容和一点相对的"大方",只因她和大姐都是"姑奶奶";比如"我的"父母,生活明明如此落魄,而却时刻不忘记一个旗人的"体面","送亲太太"是体面的,哪怕家里置办不起那一套物什,最终只得向姑妈乞借一套过了时的衣裳,难得产下一个康健的儿子,在为他谋未来时却找不出一条路子,袭当护军不行——到时候大清未必还在,考进士不行——供不起,做漆匠不行——失了旗人的体面,他们是旗人,却是最底层的穷苦的旗人,但也是要体面的旗人,因为他们是老北京城内正红旗下的旗人;比如福海二哥,这本是我最为欣赏的一个角色,他精明——用最少的钱办了一趟经济而不失热闹的满月酒,他清醒——主动拜师学了一门漆手艺,他圆滑——懂得察言观色,懂得如何在把别人哄得满意,他和善——用一种容易被接受的方式照顾帮助他人……但是他终究是是个旗人,在面对十成时,他感到佩服也感到局促,他佩服十成的刚勇大义,但自己毕竟是个旗人,是个要继承家位的旗人,所以他不能参与革命,不能冲击这个社会和他的"正红旗",他是个旗人,终究是要其他旗人认可他是个体面的人才行。

旗人是要体面的——这是种可笑的体面,他们即使没钱了也不省,他们赊,他们押地契,他们当家物,也要吃上一些炸丸子,喝上一碗酸辣汤,日子要过的舒坦啊,面子要好看啊,要让别人知道你是个旗人人啊。他们的生活是个世代的圆圈,几百年来承袭下来的习性,承袭下来的民族心理,并不会因为洋枪洋炮打进来而"遗忘",他们生活里,最重要的永远都是体面。所以他们的孩子即使可能饿死,也不能学手艺,所以嫁出去的媳妇即使心里万般苦痛,也只能在"风太大"的时候掉一两颗眼泪,他们的生活是一个圈,起点和终点是一样的,走到圆的另一端后便开始往回走:就好像"我"大姐,在大姐婆婆的折磨下,慢慢摸透门道,但也开始像婆婆一样有些"大户人家媳妇"的神气,所以最后她极大可能地成为大姐婆婆和姑妈那样的人;福海二哥呢,我原以为他是个开明的人,是个有主意的人,但一旦他死了哥哥,承袭父亲的那份粮饷,便也开始考虑到自己毕竟是个"旗人",即使大清气数将尽,但总不能参加革命吧,至于最阔绰的定大爷,年纪轻轻却是老气横秋矣,因为家产颇丰,他便更为体面也更为"自信"些,过着老一式的生活,凭着心情待人,他觉得自己"都懂些",因为阔绰,因为生活的富足,使他至今仍未意识到时代的变化,他就像一个装懂事却又极为幼稚任性的小孩般,过着自己觉得已是最合适的生活,在愚昧的闭环里开心地绕着圈。

如果说同时期的小说大多是省略号,那么正红旗下则像个句号,哪怕他没写完。我们不难猜到它的结局,旗人是那么的要体面,他们的所有,无论是观念,生活,惰性,总是"世袭"的,他们中很少有人愿意打破这个圈,哪怕这后面极可能是多条生路,但是他们不愿。万一被人取笑了呢?万一无法掌控呢?万一摔了跟头,碰了泥土呢?万一不体面呢?他们只是愿意在句号里走着。

他们的生活是个圆圈,是个闭环,是个句号。每个人从生下来就有了自己的一套固定模式——沿着你父亲甚至是老曾祖的路子走,唯一的区别只在于等级的区别,富庶些的,生活过得自在些,遛鸟吃茶斗蛐蛐,稍穷些的,为每年年头年尾或一些节日积攒些喜庆的玩意,再落魄的,想着怎么赊怎么还,怎么娶媳妇嫁女儿……他们不愿意放弃一些窠臼的形式,却愿为那些所谓好看体面的事儿委屈自己和孩子的肚子——肚子里吃的看不见,但过年节时身上的衣饰是扎眼的。"旗人"是他们的头脸,是他们引以为傲的血统,是与他族区分的白线,他们拼命地让别人知道自己是个旗人,拼命地维护一个旗人的体面,虽然当中也有些带点正直色彩的骨气,但这骨气背后仍是"体面"。几个家族,几个不同阶层的旗人,就是这样,在自己的圆圈里打转,就像一直旋转的陀螺,不管外界的日月流转,它自己转自己的,越来越慢,直到破败地停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